轻松学《易经》:说卦传解读——论《易经》的核⼼机密:⼋卦的卦符、初
象、卦德、卦名与类象(上)
【提要】
为什么说“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离为⽕,⾉为⼭,兑为泽”?
本⽂探讨的是《易经》最根本的、最核⼼的机密:
⼀、破译⼋经卦卦符的初象(基本卦象):☰为天、☷为地、☳为雷、☴为风、☵为⽔、☲为⽕、☶为⼭、☱为泽。⼋卦初象是由经卦三⽘的阴阳关系决定的。
⼆、论述⼋经卦的卦德(基本属性、卦义):☰健、☷顺、☳动、☴⼊、☵陷、☲丽、☶⽌、☱说。经卦的卦名源⾃经卦的卦德。卦名的⽂字虽有变迁(《连⼭》《归藏》⼋卦卦名,帛书⼋卦卦名),但始终不离于经卦的卦德。
三、阐述⼋卦类象与古⽂字的关系:⼋卦类象由初象和卦德所引申,还有因古⽂与卦符的关系⽽定。本节同时也是对《周易·说卦传》的解读。
【正⽂】
⼀、破译⼋经卦卦符的初象(基本卦象)
早安的图片☰为天、☷为地、☳为雷、☴为风、☵为⽔、☲为⽕、☶为⼭、☱为泽。
《说卦传》第三章:
天地定位,⼭泽通⽓,雷风相薄,⽔⽕不相射,⼋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说卦传》第三章列出了⼋卦的初象:乾为天,坤为地,⾉为⼭,兑为泽,震为雷,巽为风,坎为⽔,离为⽕。
《周易·⼤象传》⼀律使⽤经卦的初象,⽽不⽤经卦的卦名,《⼤象传》渊源甚早,可追溯到《连⼭》(详见《周易密钥》:从《周易》中寻《连⼭易》的踪迹),这说明初象实为最初的卦名。故《乾坤凿度·古⽂⼋卦》云:“☰古⽂天字,☷古地字,☴古风字,☶古⼭字,☵古坎字,☲古⽕字,☳古雷字,☱古泽字。”
坤,先秦两汉时期写作⼮,⼮即坤卦的卦符。⽔、⽕的古⽂与坎卦、离卦卦符相同,即使是到了现在,⽔、⽕⼆字的楷体结构从左到右组成是:∧⼀∧(六⼀六,坎卦)、⼀∧⼀(⼀六⼀,离卦),仍与坎离卦符相合(先秦、西汉时期阴⽘写作六或⼋,六即∧)。
互联网行业古⽂献说黄帝⼤⾂仓颉造字(距今约4900年),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字是殷商时期的甲⾻⽂(距今约3500年)。⼋卦是符号,它与⽂字的起源既有联系⼜有区别。⼋卦主要起源于刻画符号或结绳,刻画符号、结绳是为了记事,是⼈类抽象思维、数理思维的开始。⼋卦、六⼗四卦是符号演化的成熟阶段。⼋卦是数学思维与类象思维精微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华夏民族⾼度的⽂明形态。⽽⽂字主要起源于象形图画,甲⾻⽂仍然以象形为主(甲⾻⽂以前可能还有蝌蚪⽂),经过⾦⽂、篆体、⾪书,最后演化为楷书。
⼋经卦“☰天,☷地,☴风,☶⼭,☵⽔,☲⽕,☳雷,☱泽”,体现了上古时期古圣贤的⼤智慧,庄⼦所谓“《易》以道阴阳”也。
《周易·系辞传》:
古者包牺⽒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与地之宜,近取诸⾝,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6500年前的伏羲⽒代表了我们祖先的集体智慧,上古之⼈善于形象思维。伏羲⽒观察在⼈之上有天,在⼈之下有地,于是初步有了天⼈地的“三极”(三才)思想,⼜看到鸟、兽、树⽊、⼈体按形象⾃然分为三个层次,如⼀棵树,不能从中
是初步有了天⼈地的“三极”(三才)思想,⼜看到鸟、兽、树⽊、⼈体按形象⾃然分为三个层次,如⼀棵树,不能从中间切开分成两层,因为中间是树⼲,只能按形象分成树冠、树⼲、树根三部分,⼈体也是按形象⾃然分成头(上肢)、躯⼲、下肢三部分。从“远取诸物”再到“近取诸⾝”,⼈的四肢⾃然分成三部分,⼗个指头除了两个拇指外,其余⼋个指头都是三节,正与⼋经卦三⽘若合符节。
(⼀)☰为天
阳为动,阴为静,天运动不已,为刚健之最,故乾为天为纯阳,故☰为天。分三层,以⽰天⾼也。
中国好声音杨坤丁丁(⼆)☷为地
⼤地柔顺于天,地为纯阴,故☷为地。分三层,以⽰地厚也。
(三)☴为风
国庆手抄报的内容 文字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风即天⽓之吹嘘,⽽下交于地者也”。☴⼆阳动于上,象天⽓之吹嘘,底下⼀阴⽘代表⼤地,故☴为风。
☴风,☰之下两⽘叠加于☷上⽘之上。留☷上⽘,地表也,象风能吹动地上万物也。☰天之下只留两⽘,去掉上⽘,象风不能吹动天顶之⽇⽉星⾠,⽽能吹⾛天下层之密云也。
张颂文老婆(四)☶为⼭
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即地形之隆起,⽽上交于天者也”。☶⼆阴在下为地,上升隆起交接于天,顶上⼀阳为天,故☶为⼭。
古⼈观察阴⾬时云层弥漫⼭顶,云层为天之最低处,为☰初⽘,故☶是☰初⽘叠加在☷上两⽘之上。
(五)☵为⽔
⽔,指⽔流,溪流、河流也,与泽⽔有别。古⼈观察泉⽔⾃地中涌出,认为⽔在地中流,《孟⼦·滕⽂公下》“⽔由地中⾏,江、淮、河、汉是也。”地为纯阴☷,中间加⼀阳⽘表⽰流动的⽔(阳为动),故☵为⽔。
☵上下阴⽘表⽰地或两岸,中阳⽘表⽰⽔体,⽔何以属阳?郭店楚简《太⼀⽣⽔》:“太⼀⽣⽔,⽔反辅太⼀,是以成天。”《尚书⼤传·五⾏传》“天⼀⽣⽔”,郑⽞⽈“天⼀⽣⽔于北”。《说卦传》第四章“雷以动之,风以散之,⾬以润之,⽇以烜之”,以☵的基本物象为⾬,⽔来⾃⾬,⾬来⾃天,故⽈“天⼀⽣⽔”。按照现代科学的解释,滔滔河⽔、川流不息,其动能皆来是太阳能的储存,⽔⼒发电的原理就是把⽔蕴含的部分动能(来源于太阳能,即阳⽓)转化为电能。
(六)☲为⽕
⽕,古⼈观察⽕焰不能独⽴存在,必依附于草⽊⽽燃,柴草、⽊料燃烧时总是外边先燃烧,故☲的中⼼为阴⽘,上下(外围)为阳⽘。
先儒皆以离卦⼀阴附于⼆阳,此强解之误。离为光明炫丽,明为阳,暗为阴,是明附于暗,⼆阳附于⼀阴也。附,浮也,附着于外也。离的本象为⽕,这个⽕要怎么传?《庄⼦·养⽣主》:“指穷于为薪,⽕传也。”薪为柴,⽕必须依附柴⽽燃。⽕为阳,柴为阴,离卦为阳附于阴也,其理显⽽易见。离卦的主⽘是中柔⽘,阳附于阴,故以阴为贵也。
(七)☳为雷
古⼈认为:雷即阳⽓郁于地中,⽽搏击奋发者也。明明是天上打雷,☳阳⽘为何位于最底下呢?
豫卦《⼤象》⽈:“雷岀地奋,豫。”此⾔雷⾃地中出。
《说卦传》“震,动也,震为雷”。
《国语·周语》载,幽王⼆年(前780)西周三川地震,史官伯阳⽗说:“夫天地之⽓,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
《国语·周语》载,幽王⼆年(前780)西周三川地震,史官伯阳⽗说:“夫天地之⽓,不失其序,若过
其序,民乱之也,阳伏⽽不能出,阴迫⽽不能蒸,于是有地震。”☳阳⽘在⼆阴⽘之下,“阳伏⽽不能出,阴迫⽽不能蒸”,史官说的正是震卦。
现代科学尚没有破译雷电的成因,古⼈认为雷电与地震的原理相同,雷电与地震的能量都是蕴藏在⼤地中,震卦初⽘为阳,应该是指地球存储的电荷,正如特斯拉所说的“地球就是⼀个拥有超⼤容量的球形电容器”,当地震和⽕⼭爆发时往往会伴随着有雷电发⽣,就是地球电容器在放电,雷电与地震的区别只是发⽣的位置不同,雷电⼀般发⽣在云层中,或者是云层与⼤地之间,地震则发⽣于地下的地壳中。由此可见古圣先贤之⼤智慧。
☳雷的卦象是⼀阳位于⼆阴之下,☳上边的两个阴⽘代表⼤地,最下边的阳⽘代表阳⽓潜藏于⼤地之下。《⽩虎
通》:“雷者,阴中之阳也”,古⼈认为阳⽓于冬季便潜藏在地下,《礼记·⽉令》:“仲春,雷乃发声”,每年3⽉5⽇或6⽇,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动物。蛰是藏的意思,阳⽓潜藏于地下也。《说⽂》:“雷,阴阳薄动,雷⾬⽣物者也。”《春秋·⽞命苞》:“阴阳合为雷。”《淮南⼦·坠形》:“阴阳相薄为雷。”春季阳⽓上升冲出地⾯⽽与阴⽓相搏发出声⾳则成雷。《逸周书》⽈:“秋分之⽇,雷始收声”,到了仲秋,阴⽓上升,于是潜藏于底下的初阳得不到引发,于是“雷始收声”。
(⼋)☱为泽
古⼈发现⼈们除了直接抬头可以看到天空,湖泊泽海也可以照见天空。故泽即乾天下于坤地,是地中见天也。☱阴⽘下有两个阳⽘,两个阳⽘代表天,这是位于地表之下的“天”,所以是泽。故☱为泽。
坎为流动之⽔,江河泉井之类(井⽔为地下潜流⽔),中阳⽘象⽔流,上下阴⽘象河岸,动为阳、静为阴也。
兑为蓄积之⽔,湖泊泽海之类,上阴⽘为岸,下⼆阳为⽔,《释名》⽈:“下⽽有⽔⽈泽,⾔润泽也。”⽔流低洼,蓄积⼴阔⽽为泽,故兑卦中⽘、下⽘皆为阳。泽⽔静谧,⽔平如镜,照见万物,故《说⽂》⽈:“泽,光润也。
《杂卦传》“兑见⽽巽伏也。”此训兑之义最确切,兑为泽,取义于天光倒映⼊⽔,⼈见⽽悦;见即“现”,义为泽现天光。巽为⼊,⼊即伏⽽不见。
⼆、论述⼋经卦的卦德(基本属性、卦义)
☰健、☷顺、☳动、☴⼊、☵陷、☲丽、☶⽌、☱说。经卦的卦名源⾃经卦的卦德。卦名的⽂字虽有变迁(《连⼭》《归藏》⼋卦卦名,帛书⼋卦卦名),但始终不离于经卦的卦德。
(⼀)☰天,卦德为健,卦名乾
阳为动,阴为静,天运动不已,为刚健之最,天为纯阳,☰的卦德为“健”,☰的卦名乾,帛书《易》作“键”(乾、健、键,上古⾳皆是元部纽),乾为⾦,故⼜写作“键”。
关于卦名“乾”的由来:
1.闻⼀多认为:健通建,建为北⽃,北⽃⼜称斡,斡通乾,故《周易》☰卦名为乾
《说卦传》:“乾,健也。”帛书《易》乾写作键。建,健,键三者通⽤。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正⽉寅,⼆⽉卯,谓之建,其说谓⽃杓所建”。即⾔北⽃星⽃柄所指⽈建。“正⽉寅,⼆⽉卯”,就是正⽉建寅,⼆⽉建卯,由此类推,⼗⼀⽉建⼦,⼗⼆⽉建丑。这样“乾”表运⾏的北⽃星,“建”表北⽃星的运⾏。
闻⼀多先⽣在《周易义证类纂·乾》中说:“乾为乾湿本字,其繁⽂即乾。卦名之乾,本当为斡,斡者,转之类名,故星中北⽃亦可⽈斡。古⼈想像天随⽃转,⽽以北⽃为天之枢纽,因每假北⽃以为天体之象征,遂亦或变天⽽⾔斡。”
乾字从⼄,⼄,物之达也。⼄,通乁,乁古同“移”。夏天晴朗的夜空,满天星⾠,唯有北⽃七星从⼤地上望去在⼀段时间内明显地旋转移动位置,故乾字从⼄表其特征,意即旋转移动的星座,“⽤在天空旋转移位的北⽃七星表⽰天
体”(见:何⾦松《汉字形义考源》,武汉出版社,1996年出版)。
乾与斡通,斡,旋也,斡旋。《天问》“斡维焉系”。王逸《楚辞章句》:“斡,转也;维,纲也。⾔天昼夜转旋,宁有维纲系缀其际?”“斡”指天体的运转,“维”则指决定、制约着天体运转的枢纽。丁晏《楚辞天问笺》、闻⼀多《天问疏证》释“斡”为“蠡柄”、“杓柄(⽃柄)”,均指北⽃七星柄部的三颗星。
2.《说⽂》说“乾”
乾,《说⽂》:“上出也。从⼄。⼄,物之达也。”
段⽟裁注:“上出也。此乾字之本义也。⾃有⽂字以后。乃⽤为卦名。⽽孔⼦释之⽈:健也。健之义⽣于上出。上出为⼲(乾),下注则为湿,故⼲与湿相对。俗别其⾳,古⽆是也。从⼄。⼄,物之达也。物达则上出矣。倝声。倝者,⽇始出光倝倝也。然则形声中有会意焉。”
章太炎《⼋卦释名》也以乾为倝。《说卦传》“离为⼲卦”,⼲繁体字作乾,乾有朝阳和⼲燥两义。先天乾,在后天离位,乾与离互为借象。
秦简《归藏·乾卦》:“天⽈:朝朝。不利为草⽊,赞赞称下……”。乾,秦简《归藏》作“天”,乾为天。“朝朝”,即《说⽂》“倝者,⽇始出光倝倝也”。“不利为草⽊”似《说⽂》“上出为⼲”,⼲燥不利于
草⽊⽣长。可见《说⽂》与《归藏》同义,此义《周易》已不⽤矣。
3.以《列⼦·天瑞》、郭店楚简《太⼀⽣⽔》和《说⽂》论证卦名“乾”的由来
战国前期《列⼦·天瑞》:“天,积⽓⽿”。
战国中期郭店楚简《太⼀⽣⽔》:“上,⽓也,⽽谓之天。”
乾,《说⽂》:“上出也。从⼄。⼄,物之达也。”
朱骏声《说⽂通训定声》:“达于上者谓之乾。凡上达者莫若⽓,天为积⽓,故乾为天。”
愚以为:卦名“乾”起源较晚,可能晚于帛书《易》⽤的“键”字,估计是⾪书、楷书形成的战国中、晚期。“乾”篆体由倝、⼄组成,⽽楷书偏旁已成“乞”,乞与⽓古⽂同。乞、⽓甲⾻⽂写作“三”(三横,中间略短),与☰同,乞、乾⾳近,天为积⽓,故☰卦名为乾。
(⼆)☷地,卦德为顺,卦名坤
⼤地柔顺于天,故坤为地为纯阴,☷坤读若“顺”,坤卦的卦德为顺,帛书《易》作“川”,实为“⼮”(川、河流,是坎卦),盖《说⽂》“顺,理也,从页从⼮。”《⼴雅·释诂》:“⼮,顺也。”战国《⾏⽓铭》:“巡则⽣,逆则死。
”“巡”即“顺”。
顺(⽂部船纽)、训(⽂部晓纽)、巡、驯(⽂部邪纽)皆是⼮(坤:⽂部溪纽)的同源字,⾳义也接近。
欧阳修云:“以⼮为坤……汉⼈皆尔。”如《⼤戴礼记·保傅》:“易之乾⼮。”《后汉书·舆服志下》:“黄帝尧舜垂⾐服⽽天下治,盖取诸《乾》《⼮》。”
汉⼈把☷地的卦名定为坤,《说⽂·⼟部》:“坤,地也,《易》之卦也。从⼟,从申。⼟位在申。”坤为地,坤为西南,地⽀申位,七⽉。
坤,熹平⽯经《周易》作“”,帛书《易》作“川”,当是⼮字之变。《字彚补·⼋部》:“,《归藏易》坤字。”结构如[申/六]、[臾/⼋],臾,从申。六,从⼊从⼋。坤在申位,六、⼋,阴数。秦简《归藏》坤字结构⾃上⽽下作[∧∧⾅介]或[∧⾅六]。⾅字,盖⽟龟之象形,∧、介、六,皆阴⽘之筮数。以⽟龟藏筮之⽘枚,归藏(龟藏)之义(2007年凌家滩第五次发掘出⼟了三组占⼘⼯具:数枚⽟签和盛⽟签的三个龟形⽟筒)。《归藏》坤字从申,后天⼋卦坤在西南申位,知后天⼋卦商代已有,⼲宝云后天⼋卦为《连⼭易》可信。
(三)☴风,卦德为⼊,巽为申命
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风即天⽓之吹嘘,⽽下交于地者也”。☴⼆阳动于上,象天⽓之吹嘘,底下⼀阴⽘表⼤地,风为地上之最刚健者,故☴为风。风之卦德为⼊,风⽆孔不⼊也。
章太炎《⼋卦释名》:“巽、選声类同,《⼴雅·释诂》:‘選、纳、妠,⼊也。’《说⽂》:‘⼊,内也;内,⼊也。’《尧典》:‘内于⼤麓’;《五帝纪》说“尧使舜⼊⼭林川泽”,《列⼥传》⾔“選于林⽊”。是故選者,⼊也。
典》:‘内于⼤麓’;《五帝纪》说“尧使舜⼊⼭林川泽”,《列⼥传》⾔“選于林⽊”。是故選者,⼊也。
孔颖达《周易正义》:“巽者,卑顺之名。《说卦》云‘巽,⼊也’,盖以巽是象风之卦,风⾏⽆所不⼊,故以‘⼊’为训。若施之于⼈事,能⾃卑巽者亦⽆所不容。然‘巽’之为义,以卑顺为体,以容⼊为⽤,故受‘巽’名矣。”
李守⼒按:巽⼊,阴物沉于阳⽓之底也。⼊,《说⽂》:“内也。象从上俱下也。”段⽟裁《说⽂注》:“⼊,内也,⾃外⽽中也。象从上俱下也。上下者,外中之象。”《淮南⼦·天⽂训》:“道始于虚廓,虚廓⽣宇宙,宇宙⽣⽓,⽓有涯垠,清阳者薄靡⽽为天,重浊者凝滞⽽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地后定。”按佛经和现代星云学说,星球形成之初,云⽓旋转,尘埃积聚于内,正是巽卦之象。
巽为沉淀、沉积、积累,故为算,算有累计、积算、⾯积、体积、容积、乘积等。⼩畜卦上九体巽,故《象》⽈“德积载也”;升卦《⼤象传》“君⼦以顺德,积⼩以⾼⼤”,坤为顺德,巽为积为⾼。
【巽为申命】
《⼤象传·姤》⽈:“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象传·巽》⽈:“随风,巽;君⼦以申命⾏事。”《巽·彖》继承了《⼤象传》的思想,故⽈“重巽以申命”。
巽,初⽂从⼆⼙[jié],像⼆⼈⼀前⼀后,朝同⼀⽅向跪坐着,顺从之意。巽、逊古同⾳假借。⼙与節、跪、厀[xī],皆为古今字。⼙,⼜作卪[jié]。⼙,《说⽂》:“瑞信也。守国者⽤⽟卪,守都鄙者⽤⾓卪,使⼭邦者⽤虎卪,⼠邦者⽤⼈卪,泽邦者⽤龙卪,门关者⽤符卪,货贿⽤玺卪,道路⽤旌卪。象相合之形。”節、命、令、印皆从⼙。命,《说⽂》:“使也。从⼝从令。”令,《说⽂》:“发号也。从亼[jí]卪。”印,《说⽂》:“执政所持信也。从⽖从卪。”
顨[xùn],《说⽂》:“巽也。从丌[jī]从[zhuàn]。此《易》顨卦为长⼥为风者。”注:⾂铉等⽈:“,亦選具也。”巽,《说⽂》:“具也。”具,古⽂字形双⼿捧⿍。《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获宝⿍,迎⽇推筴[cè]”,筴即策。
古選、撰、算、筭通⽤。選、撰本字为巽。巽,帛书《易》作“筭”[suàn],《说⽂》:“筭,计历数者。
”算,《说⽂》:“数也。从⽵从具。读若筭。”此以筹策置于宝⿍为占算之具,巽卦九五“先庚三⽇,后庚三⽇”正是太阳历历数。
巽为风,为时节,故有时节、⽉令、夏令、时令、夏⼩正之称。巽九五“先庚三⽇,后庚三⽇”,⼈法天令⽽⾏。
(四)☶⼭,卦德为⽌,卦名⾉
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即地形之隆起,⽽上交于天者也”。☶⼆阴在下为地,上升隆起交接于天,顶上⼀阳为天,故☶为⼭。
⼋经卦(⼩成卦)、六⼗四卦(六⽘卦)⽘位皆是⾃下向上,☶为阳⽘升⾄最上,已⽆所去处,故☶之卦德为⽌,犹如⼈遇⼭⽽⽌也。
⽌,《说⽂》:“下基也。象⾋⽊出有址,故以⽌为⾜。”徐铉注:“初⽣根⼲也。”⼜《⼴韵》:“停也,⾜也。”
⽌、基、⾜、根,义近。草⽊之⾜为根,⼈之⾜后称跟。根与跟,皆从声符⾉得义。⾉,帛书《易》作“根”,可互证。
⾉的衍⽣字“腿”、“退”、“褪”是⾉为⾜所引申。
⾉的衍⽣字“限”、“痕”是⾉为⽌所引申。
《释名》⽈:“⾉,限也。”⾉、限古通⽤。⾉(限)字古⽂,上为⽬,下为侧⽴⼈⾝,与⽬背向。故《说⽂》“⾉,很也。从⼔⽬”之“⼔”是侧⽴背向⼈形之讹。从“限”字古⽂看“⾉”字本义:⾉为背,⾉为⽆见,⾉为⽌。“限”字会意:⼈遇⾩(⾼⼤⼟丘)难⾏⽽⽌。王弼深得⾉字本义,注⾉卦卦辞⽈:
陈数赵胤胤⾉其背,⽬⽆患也。……背者,⽆见之物也。⽆见则⾃然静⽌,静⽌⽽⽆见,则“不获其⾝”矣。“相背”者,虽近⽽不相见,故“⾏其庭,不见其⼈”也。
⾉卦☶刚⽘居于最顶上,故⾉的衍⽣字“很”、“狠”、“艰”都有表⽰程度⾼之义。青州⽅⾔“岗”,是“很”、“⾮常”的意思。岗好,即很好。岗俊,即很俊。岗,即⼭岗,⾉为⼭,⾉为很。可见,青州⽅⾔“岗”来源于⾉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