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棍”到底是什么?已被《走进科学》解开?
早在1994年,美国独立电视制片人朱斯·伊斯加米拉,就在新墨西哥州罗兹威尔以南拍摄到了一段16分钟的影片,而那里恰巧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飞碟的地方。
朱斯在所拍摄的录像带上,发现有些不寻常的东西飞过天空。最初朱斯以为可能是飞鸟,但随着一遍遍地重放那段影片,他开始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怀疑。从外观上看,朱斯发现的这些东西与张赫宾和王琳后来所拍摄到的物体十分接近,它是圆柱状的物体,飞行的速度非常快。由于这种物体的形状像一根棍子,朱斯就将它命名为“飞棍”。
朱斯介绍说,起初我以为是鸟,或者是小虫子,因为旁边有很多鸟和飞虫飞来飞去。
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朱斯开始求教于科学家们,科学家们对于这种物体也无法得出进一步的解释。尽管一些科学家无法解释飞棍究竟是什么物种,但人们却不能排除飞棍是一种人类未知的昆虫。
朱斯并没有放弃,他将自己的发现公布出去,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此后朱斯陆续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录像带,它们是由一些不明飞行物爱好者所拍摄到的。
经过仔细地归纳分析,朱斯等人发现,飞棍几乎无处不在,不论是天空、大海,还是树丛,室内都曾经出现它的身影;此外,飞棍这个外形呈圆柱状的物体,身长相差很大,从各地拍摄到的画面来看,它的长度从10厘米到30多米不等。
1994年,朱斯收到了一盘来自墨西哥的录像带,它可以说是拍摄飞棍的经典之作。画面的拍摄地点是在墨西哥的一个山谷。这个山谷深1500米,洞口直径50米,山洞的走向与地面垂直,洞口相对狭窄,越往深处越宽阔,这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地质现象。
由于这个山谷里栖息了很多燕子,人们也把它叫做燕子谷。每年这个山谷都聚集了一些特技跳伞的爱好者,马克·李奇则专门负责拍摄那些运动员漂亮的特技动作。就是在那里,他也拍摄到了飞棍。
像任何一位拍摄到飞棍的摄影者一样,马克开始也不相信能拍摄到了一种神秘的物种,但当他浏览完自己所有拍到的画面时,他才发现自己不相信已经是不可能了。“后来我又多次拍到了它们。它们到底是什么?”
通过马克拍摄到的画面,我们可以清楚地辨别出飞棍与燕子以及昆虫之间的区别。而在其
中的一组画面里,我们可以看见飞棍在刻意避开跳伞者,避免与他们接触,这一点极其重要,因为它说明了飞棍是有智力的。
飞棍如果是自然界中一种生物的话,那么为什么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人发现它的活体或是尸体呢?另外,飞棍的飞行速度高达每小时160公里,而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种生物是能够达到这种速度。如果自然界中确实存在这种生物的话,为什么我们在电影胶片和照片中,都没有到关于飞棍的记录?
love way you lie如果飞棍是一种飞行器,它在无人操 纵的条件下,却能自由规避前方障碍物,这又将怎样解释呢?在我们人类所有发明出来的飞行器中,从来没有一个如此小的飞行器能拥有如此之高的智能。
中国茶之乡在哪里2002年秋,一家影视公司在北京西南的云居寺风景区拍摄纪录片时,有一个惊人发现。编导张赫宾回忆,他发现一些闪亮的物体在拍摄的画面上飞来飞去,速度非常之快,只能在每帧画面上才能看清楚。
当他重新搜索所拍摄的全部素材时,结果令人吃惊:那个神秘的物体在很多画面里留下了
踪迹。这说明,在张赫宾拍摄时,神秘物体始终在他身边,而自己却浑然不知。张赫宾介绍,神秘物体呈长条形,且带三角形翅膀,有时翅膀突然会变成两对甚至三对。
什么生物会拥有三对翅膀呢?在自然界中,无论鸟类还是昆虫,它们最多有两对翅膀。有人认为,昆虫翅膀的进化在数量上呈越来越少的特点,假如这样的话,远古昆虫身上可能出现三对翅膀。由于多对翅膀不利于飞行中的平衡和转向,才使得昆虫翅膀逐渐减少。那么,神秘物体会不会是从远古一直存活到今天的生物呢?
张赫宾还发现,神秘物体的飞行速度惊人。张赫宾根据画面推算,神秘物体在25分之3秒内飞行了5公里,也就是说时速竟达14400公里!
张赫宾说神秘物体是从5公里远的山顶飞过镜头的,这说明这个物体应当是比较庞大的,但它穿过镜头的瞬间,体积并非如此。我们只能假设:神秘物体在高速飞行过程中处于不断变形的状态!
无独有偶,两年后,同样神秘的物体在故宫被发现。来自珠海市第一中学的物理老师王琳,在北京故宫拍摄到了同样神秘的物体。北京UFO协会秘书长周晓强介绍,研究会网站
收到王琳老师发来的视频录像,她称在2004年3月拍摄到故宫那里的不明飞行物,想请协会帮助分析是什么。
尽管这段视频是经过压缩的影像,但仍能清晰地看出那个物体的轮廓。这是一个白的、有三对对称翅膀、像昆虫一样的物体。王琳说,“中间的小白点,在我的电脑里是两小段白短棒,但由于压缩成VCD的关系变成一个白点,真遗憾,你可能只看到它变大变小,但在我这里看到的是它不断转弯飞行的过程。”
其实,所谓的飞棍是一种光学假象。这种假象欺骗不了人的眼睛,但是却能欺骗摄像设备。 由于摄像设备本
身的取像频率较慢,是它们实际上并不能很忠实的反映出拍摄的图象,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光学假象。如果再加上长焦镜头进行远拍的话,可能飞棍还会变大。王天泽个人资料>关于中秋节的作文200字
而人的眼睛相对于摄像设备而言更加灵敏,所以,在我们眼里,那些只是普通飞虫。但是到了相对不灵敏的设备里,它们就成了一根棍,事实上,很多快速飞行的东西都能被拍成棍状生物……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人眼看不到飞棍。
破解证据一:实践篇
屈原5字4句诗
本人用摄像机、照相机在昆虫飞舞最集中的地方——养蜂场拍到以下影像:
A、用1/45秒速度捕捉到了多翅膀“飞棍”
B、用后帘同步闪光拍摄,拍到的“飞棍”和它的制造者——蜜蜂。1/45秒拍出的是“飞棍”,在拍摄结束时闪光灯用大约1/1000秒凝固了蜜蜂的真实形态。
这证明飞行中的昆虫(蜜蜂)完全可以在较慢的快门速度情况下曝光成“飞棍”样物体,也知道了蜜蜂可以在1/45秒之内扑翼6次。
破解证据二:推理篇
这是一张最典型的“飞棍”录像中的画面,其中“飞棍”的影像已经被合成到同一张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帧画面中的“飞棍”,互相是几乎没有重叠的,我们根据
屏幕显示得知,拍摄时的光圈为2。8,自动白平衡,增益为零,快门1/60秒。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摄像知识:摄像机是以每秒25帧的图像进行拍摄,而每帧图像又是以一定的快门速度拍摄的,最常用的应该是1/50或1/60秒。也就是说,如果一部摄像机以每帧1/60秒帧的速度拍摄,那么在每一秒钟,摄像机拍摄了一个物体的25个1/60秒的瞬间,同时也有25个约1/40秒时间是没有拍摄的空格。
我们先假设如果是一个点状物体,以高速运行时在摄像机上留下的轨迹应该是一段线条(约1/60秒移动的轨迹)和一段空格(约1/40秒移动的距离)。我们从世乒赛录像的每帧画面上就可以到乒乓球运行的轨迹,乒乓球已经被拍成了长条状,并且经过一点距离,又出现一个长条,这就是无翼“飞棍”。
再看看有翼“飞棍”。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合成照片分析出:两个“飞棍”头的间隔约有一个“飞棍”的距离,也就是说“飞棍”在1/40秒的摄像空格时飞行了大约一个“飞棍”的距离,由此推论,在1/60的曝光时间它该移动多远呢?只有两个结论:
A、如果“飞棍”是一个多翅膀实体,那么根据照片,它在1/60的曝光时间里几乎没有动过,也就是说“飞棍”只可能以这样一种方式在运行:每秒钟25次的步进式飞行,它还能感知摄像机快门的开/闭时间,在摄像机快门打开的时候停止运动或缓慢运动,而在摄像机快门关
闭即空场的时候高速运行。
B、在1/60秒的曝光时间内,有一个小小的飞虫扑翼两次并划出一道轨迹,虫子的飞行速度几乎是匀速的。
如果A成立,那么有理由相信摄像机与“飞棍”是同谋了。
所以结论B恰恰是“飞棍”惟一合理解释。因此建议拍到过“飞棍”的朋友,察看一下当时的快门速度吧。
再反问一句,自认为拍摄到“飞棍”的人,你怎么就认定用1/60秒凝固了一个高速运行镜头的实体?这一点也正是被绝大部分“飞棍”爱好者忽略的问题。
回头看看所有的“飞棍”图片,特别是摄像的每一帧图像,就会发现都是符合乒乓轨迹特点的,而“飞棍”翅膀的产生也可以看一段动画示意(可以在网站看到)。婚姻法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