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及名句
1.为营造学习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张名人语录,请你推荐一则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面对困难,你会想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
3.大自然是有声有的,如“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大自然还是有情有义的,如“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4.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劝诫学弟学妹做事要坚持不懈,我会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格言。
5.“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告诉人们如果不珍惜今天的时光,将会一事无成。
6.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告诉人们不要空感青春已逝,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及时行动。
7.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8.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师经常会用李绅的诗句来教导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如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1、当我们要报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13、现在人们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柯震东妈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14、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
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15、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稍稍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6、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也有高兴地笑了。
17、小红暑假和妈妈到大西北旅游,傍晚,她看到太阳圆圆的,像个大红灯笼在天边慢慢往下沉,一户农家冒着的炊烟袅袅上升,黄河缓缓流淌,她忽然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得诗句来。夜晚,她看到起伏的山的上空,月亮下把镰刀,月光下的沙漠好像下了雪,小红真想用李贺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来赞美。
18、小英雄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对他说:“只要你肯说出八路藏在哪里,我给你糖吃,给你
钱,知道吗?”可小英雄昂着头说:“我要像石灰一样,‘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小英雄被敌人杀害了,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19、小王和小胖出去钓鱼,忽然下起了小雨。小王对小胖说,我们赶快回去吧!可小胖说:“‘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小王,你怎么没有点诗情画意呢!”
20、爸爸对小胖说,你想吃什么?我带你去个地方,哪儿有青青的山,有白鹭飞翔,有粉红桃花,还有一种鱼,让你口水直流三千尺,春天是吃这种鱼最好的季节。小胖赶紧答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1、我们划着小舟在西藏游玩,刚划到芙蓉花水塘边,就有一水鸟被惊起四处飞散,哇!真是太美了。小玉词性大发,诵起宋代诗人李清照的词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2、爱国诗人陆游去世时对儿子说:“我去了,只嘱咐你一件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最大的悲痛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23、人们往往悲伤而哭,可杜甫却高兴而哭,因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表现杜甫万分激动的诗句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4、汶川地震让孩子们失去了学校,失去了亲人,如果我们要鼓励灾区的小朋友学会坚强,我们用《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来鼓励最好!
25、小明学习很刻苦,可不爱思考;小王很聪明,可老不用功。结果,每次考试,他俩成绩都不理想,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6、小红学习超棒!老师让她为大家介绍学习经验,可她说:“我的经验就是复习、复习、在复习,我是实践《论语》的‘为故而知新’成功的”。
27、小光在七点钟想看新闻节目,可妈妈说,都六年级了,要升学了,少管闲事。可以用一句古代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来劝妈妈改变主意。
28、小敏考了100分。很骄傲,妈妈语重心长地说:“满招损,谦受益”
29、俗话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四时田园杂兴》写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干活的诗句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0、写梅花象雪,未见其花,先闻其香的名句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红楼梦
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曹雪芹
2:“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红楼梦》的开卷诗。
姚译添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有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
5女蜗炼石补天石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土、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一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
6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和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说的是王熙凤
西游记
1《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2唐僧的徒弟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是猪八戒;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最能体现孙悟空具有反抗精神的是大闹天宫。
4《西游记》中“大闹五观”,推倒人参树的是孙悟空。
5《西游记》中,白骨精先后变成美女、老妇人、老翁来哄骗唐僧,但是都被孙悟空一一识
破,这就是广为流传的三打白骨精
《三国演义》
1、“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papi酱三国。
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
与刘备有关的情节:三顾茅庐狠心摔阿斗。福建省中考成绩查询
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3、“三绝”中“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4、“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名)之口。
5、《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
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如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等。
6、《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赤壁之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7、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几个故事名称。例如:舌战儒草船借箭空城计六出祁山七擒孟获
8.“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煮酒论英雄)。
9.“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古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10.《三国演义》中”手持方天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写的是(吕布)。
11.写出两个与《三国演义》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中句提到的人物是(诸葛亮).
13.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他也是最能体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
14.周瑜,有勇有谋,有儒将风度,但与诸葛亮较量却屡屡失败,故死时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15.《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水浒传
1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2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
3之最: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4主题: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5内容:全书一百二十回,塑造人物形象一百零八将,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旺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描写了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
6《水浒传》中的人物,对应的经典情节以及性格特征:
影音娱乐>芍药种植
人物
经典情节
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
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疾恶如仇。
武松(行者)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
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恩必报。
吴用(智多星)
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
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
武艺高超,勇而有谋,安分守己,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
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疾恶如仇,脾气火爆,头脑简单。
宋江(及时雨)
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
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7.思想意义:
(1)《水浒传》体现了“平等互爱”的理想,不论是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弟,都哥弟相称,不分贵溅高低。
(2)《水浒传》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