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艾黎、何克之路寻访⼿记(⼆)
感受中国速度重访“⼯合”旧址
张文慈图片
武汉横滨正⾦银⾏旧址
离别上海,乘坐和谐号动车,与新英两国青年共同感受中国速度。“朝发⽩帝,暮到江陵”的速度实则让⼈惊叹!不到五个⼩时的时间,我们就到了武汉,这⾥就是艾黎和何克初次相遇的地⽅。滚滚长江之上,⼤巴内我们⼀⾏⼈谈论着初到武汉的感受。
次⽇,我们来到了宋庆龄故居。⼀楼是⼀些简单的资料介绍,然⽽让⼈感到意外的是⼆楼⾥朴实⽆华的家具和床铺。卧室侧⾯,⼀张宋先⽣和孙中⼭先⽣的合照格外显眼。⼏个茶杯,⼀台很有年代感的留⾳机,透过那古⾊古⾹的屏风,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隋俊波电视剧
出门之后,沿着⽼街往上⾛。街道两边的建筑依旧保持着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不远处就是“⼯合”当初成⽴的地⽅--武汉横滨正⾦银⾏。1938年,抗⽇战争爆发后不久,艾黎与埃德加·斯诺和佩格·斯诺等中外友⼈发起“⼯合”运动。8⽉,中国⼯业合作协会成⽴,艾黎担任⾏政院咨询“⼯合”⼯作的技术顾问。站在银⾏⼤厅中央,我们寻访团的每个⼈都能感受到艾黎的满腔热情。⽽这也激发着我们每个⼈前⾏的脚步。重⾛艾黎、何克之路,我们⾛的不仅仅是路,更是⼀种⼼路历程,⼀种⼼态的变化。每到⼀处艾黎曾经⾛过的地⽅,都能有不同的感受。⾛过的路越多,对艾黎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刻。
——兰州城市学院孔志强芜湖景点
林荫道短,回忆长
在⼭丹,艾黎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六⼗多年前,艾黎把⼀股新⽂明的⽓息带到了⼭丹。如今,艾黎的影响还在继续……艾黎与何克陵园、艾黎捐赠⽂物陈列馆、培黎图书馆、⼭丹培黎学校等,都是艾黎留给⼭丹⼈民的巨⼤财富,⽽艾黎精神更是影响着⼀代代的培黎⼉⼥,为建设美丽家乡努⼒奋⽃着。
仲夏时节,我们寻访团⾛进位于⼭丹县的艾黎捐赠⽂物陈列馆。绿树掩映的房屋中央,路易·艾黎的雕像巍然⽽⽴。在陈列馆艾黎⽣平展厅,⼀幅幅照⽚将艾黎光辉的⼀⽣⽣动诠释,⽆不让⼈感动。⾛进博物馆,这⾥有凝固的岁⽉。1980年,艾黎将⾃⼰在华⼏⼗年收藏的近4000件⽂物捐献给⼭丹。为了陈列展出这些珍贵⽂物,⽢肃省⼈民政府拨专款建成此馆。在全部馆藏⽂物中饰件品类最多,并有唐代胡腾舞铜⼈像、《⼤清万年⼀统图》等珍品,具有较⾼的研究价值和观赏性。
在艾黎捐赠⽂物陈列馆对⾯,是⼭丹培黎图书馆,也是在艾黎的关⼼下建成的。为纪念战友乔治·何克,艾黎倡导兴建了⼭丹培黎图书馆,图书馆开馆典礼时,已是87岁⾼龄的艾黎不顾年⽼体弱和路途遥远,特意从北京赶到⼭丹参加开馆典礼,并在典礼上讲话,“我衷⼼希望⼭丹培黎图书馆开馆之后,能为⼭丹县的发展起到促进作⽤,也为进⼀步发展中国⼈民同世界各国⼈民之间的⽂化交流作出贡献”。
殷切希望让⼈难忘。此次参加⼭丹培黎图书馆开馆典礼来⼭丹,是艾黎定居北京后最后⼀次来⼭丹。一男一女打扑克是什么意思
⼭丹,是艾黎除北京外驻留时间最长的地⽅,1987年12⽉27⽇,艾黎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出于对“第⼆故乡”的眷恋和对培黎学校的深情,艾黎在遗嘱中要求将他的⾻灰撒在⼭丹的四坝滩上。为了供后⼈瞻仰,他的⾻灰⼀半如愿融⼊了四坝滩的泥⼟,另⼀半同他的战友乔治·何克⼀起,安息在艾黎与何克陵园。
对于⼀代代的培黎⼈来说,艾黎并没有离去。焉⽀⼭下,宁静的⼟地上,艾黎⼀直和⼭丹的⼭⼭⽔⽔在⼀起,和淳朴的⼭丹⼈在⼀起。如今,艾黎已成为⼭丹乃⾄⽢肃对外交流的窗⼝和桥梁。斯⼈已逝,精神永存。路易·艾黎长眠于他曾经眷恋着的⼭丹⼤地,他永远活在中国和⼭丹⼈民的⼼中。艾黎精神永放光芒!
刘敏涛的老公王劲松——兰州城市学院⽅嘉馨
艾黎情
7⽉22,我们寻访团⼀⾏,来到了⽼校长的第⼆故乡,也到了我的家乡,今天是何克先⽣的逝世72周年的纪念⽇,可能是⼭丹的天⽓也在纪念他吧,⼀直阴⾬绵绵,难免会给⼈带来⼀丝忧伤。
北京三里屯
路易·艾黎先⽣和乔治·何克先⽣,就是在这个⼩县城上创办了⼭丹培黎⼯艺学校,路易·艾黎先⽣和乔
治·何克先⽣不顾⼭丹条件的艰苦,毅然决然的将西⽅的先进技术带到了⼭丹。改变了这个⼩县城⼈民的⽣活。
1945年,我们年轻的⼭丹⼈民的朋友因为破伤风⽽永远的离开路易·艾黎,永远的离开了培黎,永远的离开了⼭丹⼈民。今天我们和⼭丹县政府⼯作部门⼀起来到了县城西北⾓的艾黎、何克陵园。他们两个静静的躺在陵园⾥,守护着⼭丹。我们唱着《培黎⼯艺学校校歌》和《杜鹃花》,默哀纪念路易·艾黎先⽣和乔治·何克先⽣。对于我们⼀代代的培黎⼈来说,路易·艾黎先⽣和乔治·何克先⽣虽然已经逝去,但是培黎精神⼀直指引着我们。
——⽢肃省⼭丹培黎学校周渝陇
责任编辑:宋福
制作: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