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GUN》何以就成为了《壮志凌云》?——谈外国电影片名翻译及其在中国的接受
雷杨
【摘 要】《TOP GUN》,作为美国海军征兵宣传片,自从1986年7月10日在中国香港上映至今,受到包括港澳、台湾影众在内的中国影迷的狂热追捧,大获成功.其成功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寻:符合中国文化特征的影名翻译——《壮志凌云》;作为一部征兵定影,其本身所竭力凸显的高科技先进因素、浓厚的爱国情结和个人英雄主义引人入胜;处于冷战末期,电影的流行与当时国际、国内大背景紧密相关,在中国自身文化建构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名称】《内蒙古电大学刊》
【年(卷),期】2014(000)003
【总页数】3页(P48-49,57)
【关键词】lol代练封号片名翻译;征兵广告;文化建构
【作 者】雷杨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J955
《壮志凌云》是继《火狐》之后又一部在中国引起巨大反响的西方空战类电影,其贴切的片名翻译,唯美的爱情故事,精彩的空战场面,二十多年来一直为众多影迷津津乐道。其在中国的引进与接受,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接近中国地气”的特质,契合中国文化,迎合观众心理,同时影片本身对于现代中国又具有借鉴意义。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加以阐释:
一、由《TOP GUN》到《壮志凌云》
电影片名作为一部电影的灵魂,往往以突显影片内容,传达主题信息,吸引观众,增加票房为终极目标。国外影片,尤其是一些著名电影公司的作品,在国内有很多忠实的观众,其片名的翻译就成为了重中之重,直接影响着电影的引进与接受。如何做到音义俱佳,形神兼具,引人眼球,激发观影兴趣,令众多影名译者不得其解。而电影《TOP GUN》的译入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译名《壮志凌云》奠定其在中国大受热捧的基础。
《TOP GUN》是由托尼·斯科特执导,汤姆·克鲁斯、凯莉·麦吉利斯主演,派拉蒙家庭视频公司出品的一部美国军事题材影片。全片讲述了一名海军飞行员成长为飞行精英的非常励志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一则海军征兵广告。与众多俗套励志故事相似,主人公曾经也有过退缩、迷茫,但是,最终还是理智、勇敢战胜了怯懦,得以成熟。像众多外国影片一样,因为译者文化和身份的不同,《TOP GUN》在被引进中国时也有众多译本,翻译水准不尽相同,译名大概如下:“壮志凌云”(大陆和港澳译),“好大的一支”(大陆译),“捍卫战士/比翼神鹰”(台湾译)。出于对影片本身的忠实和对中国文化地准确把握,“壮志凌云”以其形象性和传神性而广为流传,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译名,其成功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比特币 挖矿首先,在翻译取向方面,译者采取了“归化法”。所谓“归化法”,就是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尽量向目的语的语文规范、文化习俗和读者相近,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文与目的语之间的陌生感以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因为电影片名是属于诉求性的语文,有其商业特性,其目的是在引发接受者的行动或影响其价值观,这就决定了电影片名的翻译必须要把目的语言和译文读者放在首位,实施规划式的翻译,及时有效地使译文与读者沟通,使读者心领神会,由此来吸引广大的影迷,创造译制片票房纪录的新高。”①《TOP GUN》的翻译就采取了归化法。“TOP GUN”直译的话,就是“最厉害的”。如果译者就此
打住,美国海军征兵电影以此译名引进中国,给中国影众的感觉会是一部美国西部武侠片,或者受香港黑社会电影影响,认为这仅仅是一部美国黑帮火拼的烂片,往往不会引起观众的强烈兴趣。“壮志凌云”为中国传统成语,语出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下》:“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常常用来形容理想宏伟远大。用于此,“壮志凌云”不仅能够直接体现出影片的空战主题,更能够体现出电影主角浓厚的英雄主义情怀给观众以励志体验,同时也使原题“本国化”,适应本国传统与国人的观影习惯和艺术趣味,第一时间引起观众的观影兴趣,确实为明智之译。
其次,在表达方式方面,采用了国人易于接受的四字结构。电影片名翻译要根据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对语言进行选择,包括适当的语言结构、语言风格和表达手法。汉语中的四字结构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整齐匀称、意味深长、顺口悦耳,是中华民族强大语言创造力的表现。由于汉语四字结构在汉语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电影译名无论从语义方面还是形式上,都不能忽视这一汉语特。TOP GUN 译为《壮志凌云》就是汉语四字结构魅力的体现,既紧紧抓住其形式美,又一目了然凸显影片内容,同时意味深长,发人深思。郭聪明
二、《壮志凌云》——一部优秀的空战电影
作为一部空战电影,《壮志凌云》主要讲述了一个男人Mitchell(汤姆·克鲁斯饰)的成长历程。剧中的Mitchel 是位很有才华,但又稍稍有些“放荡不羁”的独行侠,因为同为飞行员的父亲的不明失踪而备受质疑,不受重用,一次很好的机会得以去美国海军最顶尖的飞行训练单位——美国海军战斗武器学校(昵称TOP GUN)——接受训练。因为心理压力过重,训练成绩很不理想,同时自己唯一的真心朋友兼同伴Bradshaw(昵称Goose)的死去,让自己一蹶不振,后来在美女教官Charlie 强大爱情力量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并一举歼灭了敌人,成为了一名飞行英雄。从剧情角度来说,《壮志凌云》实际上并没有太大新意,倒是与中国传统的才子佳人剧情模式有些相似,只不过,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美国,男主角由文弱书生变成了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女主角换成了同样具有男人气概的美女教官。在面对中国观众时,既不会让其过于陌生、厌恶,同时又能够保持一定的新鲜感,不至于乏味。在此等剧情映衬下,《壮志凌云》凸显出以下亮点:
首先,高科技先进因素及卓越飞行技巧的展现。影片创作者利用主人公飞行员的身份,大量地表现了高科技飞行器及其卓越的飞行技巧,成功的吸引了观众们的眼球。其中既有当时美国海军最先进的F-14 熊猫战斗机,同时还有作为反面角出现的A-4 攻击机和前苏联MIG-28 战斗机,这不禁让平时只能在画报上一睹其英姿的观众们大呼过瘾。同时众多空
黄宗泽身高战场面和特技表演的呈现,不仅吸引了众多军迷,对于一般观众而言,也是极具诱惑力的。
其次,美国版的“才子佳人”的励志性爱恋。相比较中国传统戏剧,《壮志凌云》在保留才子佳人剧套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时尚因素:第一,爱国主义的宣扬,作为一部征兵宣传片,其最终目的是弘扬美利坚精神,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第二,“才子佳人”的传统套路,不过,导演对其稍作修改,男主角换成了高大帅气的海军飞行员而不再是文气书生,女主角也由富贵家的小变成了具有些男人气概的美女教官,符合电影宣传的初衷;第三,美国梦得以实现的励志故事,故事的结局是男主角成了英雄,并得以和女主角圆满,这其中不乏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突显。
三、《壮志凌云》在中国的接受及其文化建构作用
作为一部军事题材电影,自从1986年7 月10日在中国香港上映至今,《壮志凌云》依然为影迷们热捧。无论是其中国化的电影译名,还是贴近中国文化、吸引观众眼球的剧情内容,实际上都掩盖不了其作为海军征兵广告,宣传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本质。我们不禁要问“就是这样一部明显带有宣扬美国资产阶级意识的军事电影,为
佳怎么读什么能够在社会主义中国大行其道并获得成功,无论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甚至21 世纪初?”经过探究,我们应该从国际、国内背景以及文化建构方面来加以思索:
如何打开bin文件第一,处于冷战及“后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国思想主动有选择性地接纳。《壮志凌云》被引进中国的时期,正好是冷战后期,此时,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正处于蜜月期。作为国家战略,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选择性的学习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这其中包括一些技术类的实物,也包含一些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国家战略的执行,促进了像《壮志凌云》这类影片的引进,同时,这类影片也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需求,所以也就有了其成功。
第二,影片在建构中国现代文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以高科技先进因素、浓厚的爱国情结和个人英雄主义取胜的《壮志凌云》,实际上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人对自我的想象。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向往,是出于对中国科技落后的无奈;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欣赏,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对集体主义的质疑。透过电影这堵墙,我们会发现国人对一个富庶、强大、更加民主自由社会主义中国的期盼。这是一个不断建构,更是一个不断解构的过程。在走向现代化的路途上,人们不断吸取他族先进文化,汲取自我文化中优秀传统,学会扬弃,不断的建构与解构自己。
《壮志凌云》以其独特的“中国气息”而得以风靡一时,“归化”译法和四字结构地成功使用给译者们以启迪,同时,其文化建构者的功能也得以发挥,发人深思。译介之路漫漫,唯接“地气者”风行。
[注 释]
①张晓舸.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电影片名翻译[J].长沙: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