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全球化时代的新符号
2008年11⽉4⽇,历史将会记住这⼀个⽇⼦。在美国东部时间时间夜间11点过后,北京时间5号上午,美国民主党候选⼈奥巴马正式当选为美国历史上⾸位⿊⼈总统,这是美国历史上的⼀个⾥程碑。也是⼈类历史上第⼀个⾮洲裔少数民族⼈⼠担任世界上经济最强国家的总统。奥巴马在芝加哥发表获胜演讲:美国已开始在改变。麦凯恩则对⽀持者发表讲话承认:奥巴马当选具有历史意义!
我今年⼀⽉份在美国电视上看到奥巴马在第⼀次在爱荷华州初选⼤会获民主党内⽀持度第⼀位置后,曾写了⼀篇博客看好奥巴马胜出。今年六⽉初,在奥巴马正式获得美国民主党提名⽀⾏,我⼜写了⼀篇博客,题⽬就是,“年轻⿊⼈奥巴马,下⼀届的美国总统”。今天,美国总统⼤选出炉,我很⾼兴我的预见是正确的。
仅仅在⼀年多前,奥巴马还只是⼀个默默⽆闻的⽆名⼩辈。虽然他早在2004年就已经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五位、唯⼀现任的⿊⼈联邦参议员,但也只是美国100名参议员之⼀⽽已。但是从2008年1⽉3⽇艾奥⽡州第⼀场民主党初选的那个晚上开始,名不见经传的奥巴马迅速在北美乃⾄全球刮起了 “奥巴马旋风”,神奇地让许多对政治漠不关⼼的年轻⼈和中产阶级掏出了钱包⾥的钱以及⾛向了投票站,最终把他送进⽩宫。〈世界新闻报〉〉曾报道说,希拉⾥的⼀位幕僚沮丧地表⽰:“希拉⾥可以战胜任何对⼿,但奥巴马不是⼀个对⼿,他是⼀种现象。”
那么,奥巴马代表了⼀种什么样的形象与现象?为什么这种形象与现象能把他送进⽩宫?
以变⾰为主题,恰逢时局糟糕,年轻有活⼒,获得年轻⼈⽀持
希拉⾥拥有克林顿时代经济增长的“政治遗产”,并因此得到⼤批社会资源以及蓝领阶层的⽀持。麦凯恩背后的共和党掌握着国家⾏政资源,他也将获得本届政府的相关即得利益者的⽀持。因此,希拉⾥与奥巴马的对决,可以视作为“过去”与“未来”的战争;⽽麦凯恩与奥巴马的较量,则是“现状”与“未来”的决⽃。
⽬前⾯对的正是个“悲惨”⽽没有战⽃⼒的“现在”,布什政府糟糕的政绩,⾦融次贷危机的出现,伊拉克战争的陷⼊僵局,布什、共和党、麦凯恩⼜是不可切分的组成部分。因此,奥巴马的决赛早已经提前结束,未来总统已经注定出⾃民主党。只是在⼀年前,许多⼈都以为创造历史的将会是那个“⽐男⼈还要强势”的前第⼀夫⼈希拉⾥。或者说,奥巴马真正最有实⼒的竞争对⼿,其实是已经被他淘汰的希拉⾥。
⽽奥巴马能够击败希拉⾥,则正是因为年轻、变⾰、活⼒的形象,在他⾝上形成了和谐的统⼀,因此受到了年轻⼈的欢迎。年轻意味着有活⼒,活⼒体现在敢于变⾰。⽽“变⾰”恰巧是⽬前糟糕的形势下,美国⼈最需要的⼝号。就像1992年当年也是46岁的克林顿⾯对68岁寻求连任的的⽼布什总统⼀样,⽼布什总统拥有⾏政社会的资源,但“未来”和中青年⼈总是占据上风。今天,奥巴马也同样是“世
代更替的象征”、“新时代的希望”。对于年轻⼈来说,“克林顿时代”的经济繁荣,是⼀个已经很遥远⽽不能再复制的过去;
根据CNN4⽇在各投票所外完成的出⼝民调,年龄因素让78%的选民⽀持奥巴马,只有21%的⼈⽀持麦凯恩。⾄于种族问题⽅⾯,对于肤⾊是否主导选票重要因素的问题,正反⽐例为55%⽐44%,没有太⼤区别。另外的票站出⼝民调则显⽰,年龄介乎18⾄24岁的选民组别中,68%票投给奥巴马,30%投麦凯恩。25-29岁选民中,投票给奥巴马和麦凯恩的分别是69%和29%。⽽在当初跟希拉⾥的竞选当中,奥巴马在中青年⼈中的⽀持度也是领先希拉⾥17个百分点,2⽉5⽇之后增加到27个百分点。在30岁以下⽩⼈当中,他的领先优势先是18个百分点,⽽后增⾄38个百分点。
奥巴马47岁,希拉⾥61岁,麦凯恩72岁。年龄本来不是关键,但年龄代之间的代沟却是关键。从⽣活⽅式到思维观念的代沟客观上总是存在,全世界都不例外,中国60后、70后、80后、90后也⼀样存在代际区别。例如在对互联⽹的把握和利⽤,《纽约⽇报》曾经评价说:“2008年,决定总统⼤选结果的关键因素不是谁更懂政治,⽽是谁更懂⽹络。”希拉⾥和麦凯恩并没有忽略互联⽹,他们都进⾏了⼤量的⽹络宣传。但是,他们却在互联⽹上留下“⾼⾼在上”的形象。这并不是他们的本意,但他们已经养成固有的⽣活⽅式和习惯,互联⽹的出现是90年代的事情,那时他们都已经⼈到中年。因此,对⽹络⼀代的青年⼈没有奥巴马那么善于把握。反观奥巴马,就能充分地利⽤博客、⽇志、视频,他号称有上百万的⽹友。他甚⾄承诺,定期上⽹进⾏⽆拘束的交谈;当选总统后,法例会放到⽹上供公众
评论,公民可以轻易追踪联邦拨款、合同、指定款项以及说客和官员的合同。
出⾝底层,能够抓住穷⼈的选票
在民主选举国家,穷⼈永远正确,因为穷⼈永远掌握最⼤多数的选票。
奥巴马则抓住了穷⼈,⼀⽅⾯他出⾝底层,出⾝最受歧视的民族,于穷⼈有⾝份和形象的认同感。另外⼀⽅⾯,他的政策上也倾向穷⼈。他认为:“真正的改⾰不是在华盛顿的会议厅⾥开始的,⽽是在美国的⼤街上开始。”
例如奥巴马的税收政策,是主张增加⾼收⼊富⼈的税以补偿穷⼈,因此也被麦凯恩讽刺为“劫富济贫”。再如他在印第安纳造势,不是跟麦凯恩⼀样打⾼尔夫或者保龄球——⼀般认为这是有钱⼈的专利,⽽是安排⾃⼰与当地的⾼中⽣进⾏三对三的⽃
⽜篮球赛。
奥巴马还善于让⼈感受到他的亲和⼒,法律博⼠毕业之后,奥巴马曾有机会获得⾼薪的职位,但他选择了在芝加哥贫困的⿊⼈社区从事社区服务,这培养了他的沟通⼒和亲和⼒。
美国梦的象征,⾼学历的教育背景,吸引知识分⼦和中产阶级
央视胡蝶 美国梦的价值核⼼就是崇尚个⼈奋⽃⾛向成功。因此,⽗母不给⼉⼥留多少遗产,⼦⼥也特别习惯独⽴⾃主,成为⼀种普遍⽂化现象。当然,美国⼈并⾮不爱财富,只是中国强调“致富光荣”,美国强调“光荣致富”。
麦凯恩有个海军上将世家,他参加越战以及⾛上政治道路以及取得⼀定的成功,被视为理所当然,他有天然的资源。后来为了政治前途能够获得“⾦钱的⽀持”,他还抛弃了在越战中苦苦守侯的“发妻”,娶了现在这个亿万富翁的妻⼦。尽管作为普遍⼈,⽆可厚⾮,但⼤选⽆疑会放在放⼤镜下被⼈攻击。
希拉⾥和克林顿的婚姻,被普遍认为是“强强联⼿”的政治婚姻。当初克林顿的桃⾊新闻之后,希拉⾥没有选择离婚,很多⼈都认为那是因为政治利益的结合。⽽这次初选失利之后,⼜很轻易就传出消息——希拉⾥要与失去政治价值的克林顿离婚。因此,希拉⾥的形象因为⽣活让很多⼈感到负⾯,他们认为希拉⾥是个功利⼼太强、为了⽬的可以不择⼿段的⼥⼈。
尽管奥巴马出⾝“平民”,但他的履历却最为“精英”。麦凯恩是个军⼈出⾝,希拉⾥是耶鲁法律学院的学⼠,但奥巴马则是纽约哥伦⽐亚⼤学学⼠,哈佛⼤学的法学博⼠。1988年,他还成为哈佛⼤学法学院院刊《哈佛法律评论》⾸位⾮洲裔负责⼈。1991年在获得哈佛⼤学法学博⼠学位后,他曾在芝加哥⼤学法学院教授宪法,属于很典型的“学院派”知识分⼦的经历。但跟对⼿成为“精英”的道路区别太⼤:奥巴马是从贫穷拮据的“问题家庭”⾥成长为典型的“知识精英”,依靠的是个⼈异于常⼈的⾟苦奋⽃,其
付出的努⼒是麦凯恩和希拉⾥所⽆法想象的。同时,就算如此,奥巴马也从来没有为了成功,⽽违背过⾃⼰内⼼的原则和责任。
奥巴马的⾃传透露了许多童年遭遇过的困境以及⽗亲的不负责,⽽且他的底层出⾝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是种族上的。对于感情,他痛恨不负责任的男⼈。所以,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保护甚⾄是庇护他的妻⼦。尽管他的⿊⼈妻⼦屡屡为他惹来⿇烦,但奥巴马却警告说:“如果共和党⼈认为,他们试图使⽶歇尔成为这些选战中的⼀个话题,他们最好⼩⼼⼀点。”
这种好男⼈、好丈夫、好⽗亲的形象,这种通过个⼈奋⽃和能⼒来实现成功的“美国梦”传奇,明显更对美国主流中产阶级们的⼝味,当然也更能激发世界上⼤多数没有先天关系却渴望成功的年轻⼈的佩服。因此,美国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达说:“我们正在见证美国历史上⾸次显⽰创意阶层⼒量的总统选举。”
从选战⾓度来说,总统⼤选是场⾦钱游戏。富翁虽然有钱,但美国法律对每个公民捐款⽅式以及总额有限制,富豪往往有钱也没有办法⼤捐,同时总数⽐例很⼩。⽽知识分⼦和中产阶级虽然不能⼀掷千⾦,却能够长期稳定提供的⼩额捐款,同时总数庞⼤,是美国社会的主流。因此,知识分⼦和中产阶级的⽀持会让奥巴马轻松地在“⾦钱游戏”中击败麦凯恩,以及以善于筹款著称的克林顿夫妇。
民主党全国代表⼤会前副主席埃迪·马埃曾经感慨说:“如果他(奥巴马)给他的⽀持者们发出⼀封电
⼦邮件,说‘民主党全国代表⼤会今天下午需要1亿美元’,到时候他差不多真能搞来这么多钱。”在6⽉的最后时刻,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希拉⾥竞选阵营跟奥巴马谈判,希望以帮助奥巴马的承诺来换取他帮助偿还上千万美元竞选债务。⽽麦凯恩与奥巴马的烧钱⼴告战到了最后阶段,麦凯恩的⼴告投放量只有奥巴马的三分之⼀,也正是因为“经费的不⾜”。
国际化的背景和形象,受全球的欢迎
潘阳之死 希拉⾥曾经投放⼀则电视⼴告,讽刺奥巴马缺乏国际危机处理经验。⼴告的画外⾳说:“凌晨3时,你的孩⼦们享受安全,正在熟睡。这时⽩宫电话响起,你希望谁来接这个电话?” 但是,美国⽪尤研究中⼼访问了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24个国家的成年⼈,结果奥巴马在法国的⽀持度是⼋成四,在德国⼋成⼆,在澳洲⼋成,在⽇本七成七,在英国七成四……甚⾄远远⾼出他在本国的⽀持度,全球各地民众普遍认为奥巴马在国际事务上会做得⽐其他⼈更好。中东半岛电视台委托民意调查机构益普索(IPSOS)4⽉也⾯向英国、中国等22个主要国家实施了问卷调查,结果显⽰55%的受访者希望奥巴马成为美国下任总统,远⾼于希拉⾥(31%)和麦凯恩(14%)。
让奥巴马在全球更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他国际化的出⾝背景,以及国际化的理念。奥巴马跨越“种族”、“国界”的国际⼈形象⾮常成功。有许多见过他的⼈对媒体表⽰,当奥巴马微笑时,他的脸上总有⼀种独特的感染⼒,这种能⼒来源于他对各种不同种族、⽂化的深刻洞察。奥巴马的经历就如同⼀部
国际⼈成长的励志电影,他的家庭像个⼩型的“联合国”,他是典型的全球化“产品”。准确地说,他不全是个⿊⼈,⽽是⼀个国际混⾎⼈种。奥巴马的⽣⽗来⾃⾮洲肯尼亚,母亲则是美国的⽩⼈。两岁的时候,他⼜跟随⽩⼈母亲改嫁到印尼,后来他有印尼⾎统的妹妹⼜嫁给了加拿⼤出⽣的华⼈吴加儒。如果说马丁·路德·⾦的梦想是⿊⼈和⽩⼈平等,那么奥巴马应该强调的是各种族的⼈不分肤⾊,并且还“亲如⼀家”。搜索历史怎么删除
当然,最重要的是奥巴马的观念⾮常国际化,也⾮常符合国际⼤潮流。譬如希拉⾥曾经在竞选中强硬地表⽰:“我希望伊朗⼈知道如果我是总统……今后10年他们也许会愚蠢地考虑进攻以⾊列,那我们将把他们彻底消灭掉。”⽽奥巴马的⾯孔则
是“和平”⽽可以“沟通的”,他在美国全国⼴播公司节⽬上尖锐地批评希拉⾥威胁“彻底灭掉”伊朗的⾔论是不合适的。他说:“这
如何唱歌不是我们现在需要的语⾔,这像是乔治·布什的语⾔。”
再如希拉⾥和麦凯恩都曾呼吁布什抵制中国奥运,奥巴马根据美国的价值观也批评⼀番⼈权之后,却⼜含蓄地表⽰⾃⼰很“犹豫”,因为奥运不应该“政治化”。在四川⼤地震之后,奥巴马、希拉⾥、麦凯恩这三位当时最有声望的侯选⼈,只有奥巴马就像他已经坐在布什的宝座上⼀样,发表书⾯声明,呼吁美国⼈民与国际社会尽全⼒协助中国。
半岛电视台曾分析说:“世界各国⼈民已经对美国共和党政权在过去⼋年掌权期间推⾏的单边主义外交感到厌倦。因此,他们不太喜欢共和党候选⼈麦凯恩,⽽对强调变化的奥巴马寄予厚望。”但奥巴马不只是强调变化,他⾝段柔和,不放弃经济政策上强硬却⼜追求政治上“⾮暴⼒和平”形象,他有与⽣俱来的国际⼈观念、背景、视野,这也使得他在全球各国——即使对于俄罗斯总理普京以及伊朗和委内瑞拉的总统——都更受欢迎。
善于演讲沟通,形象清新,能够吸引⼥性选票
美国MSNBC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官⽅⽹站就称,包括宾州在内⼏个决战州的⼥性选民⼤⼒⽀持,是促成民主党总统候选⼈奥巴马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根据出⼝民调,根据出⼝民调统计,在这次美国总统⼤选当中,奥巴马与麦凯恩在男性选民的得票率上,以49%对49%拉成平⼿。不过,在⼥性选民的得票率上,奥巴马获得55%的妇⼥票,相形之下,麦凯恩则只有43%。如果把种族因素加⼊考虑,在⽩⼈选民当中,投票给奥巴马的男性⽩⼈选民有41%,投票给奥巴马的⼥性⽩⼈选民则有46%。
很显然,清新年轻、善于演讲的奥巴马很受⼥性的欢迎。
各不相犯的意思 ⼥性未必欢迎花瓶,但⼀个英俊、感情专⼀、形象清新、有⼝才同时也有内才的男⼈,⽆疑肯定要更受到⼥性的欢迎。这在世界上也很普遍,在我国台湾地区马英九也⼀样占了“外貌”的便宜。
有⼈也把马英九和奥巴马进⾏⽐较,认为两⼈的成功模式⼀致,都是哈佛法学博⼠,都很帅,都有好男⼈的清新形象,都是靠“现象”去竞选,对⼿都背有历史包袱。但是很明显,奥巴马的亲和⼒是“⾃视清⾼”的马英九所没有的,马英九准确说是世家⼦弟,奥巴马的出⽣则让他对底层以及种族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其对互联⽹⼀代年轻⼈的把握更是⼩马哥所⽆法⽐拟。奥巴马也不会遭遇到李明博那样“现象剧变”的尴尬,因为两个⼈的经历决定了⼯作理念。奥巴马⼀直以来的⼯作都致⼒于公共服务,李明博则是CEO出⾝。企业的⽬的是赢利经营,裁掉没有能⼒的员⼯是必要⼿段之⼀;⽽⼀个政府的主要职责则是公共服务,尤其要照顾不违法却没有⽣存能⼒的穷⼈。在这⼀点看,从“万众归⼼”到“四⾯楚歌”的故事不会重演。经济研究生
当然,奥巴马进⼊⽩宫后会遭遇跟马英九⼀样的困境问题。马英九上任之后,抛弃上任政府的台独政策,致⼒两岸和解与交流的⼤⽅向是绝对正确的,但世界经济在⾦融危机下⽇益不景⽓,从美国到中国,没有⼀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不下滑。在这样的⼤环境下,个⼈⽆论再努⼒,也不可能达到竞选承诺,因此民意⽀持也出现了⼤幅度下滑。⽽奥巴马的未来之路也⼀样如此,美国⾦融危机绝⾮数年的积累,短时间不可能迅速恢复。当然,美国公民不⽐民进党多年族割裂造成不良后果的,会意识到这绝⾮“奥巴马”总统能⼒不⾏的问题。从这⼀点看,⾼喊着“希望、变⾰、团结”⾛进⽩宫的奥巴马,也许这个困境也是机遇。只要做得不特别差,应该会得到谅解,不会遇到马英九、李明博的难题;⽽只要做出成绩,很可能将成为⼀个传奇总统。
总的来说,时事造英雄,江⼭⼜有新⼈出。奥巴马现象或奥巴马精神代表了⼀个新的时代,⼀代新的潮流,⼀个新的世界,他使美国总统⼤选的影响⼒第⼀次远远超出了美国本⼟,第⼀次成为了⼀种世界现象,成为全球化时代的新符号!
以往我有关奥巴马博客:
年轻⿊⼈奥巴马下⼀届的美国总统
blog.sina/s/blog_46ebb5ba01009j2s.html
美国⼤选,奥巴马意味着什么
blog.sina/s/blog_46ebb5ba0100844i.html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