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
1、什么是民俗?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个国家或民族中⼴⼤民众所创造、享⽤和传承的⽣活⽂化。它起源于⼈类社会体⽣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和演变,为民众的⽇常⽣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种来⾃于⼈民,传承于⼈民,规范⼈民,⼜深藏在⼈民的⾏为、语⾔和⼼理中的基本⼒量。
2、民俗的社会功能
⼀.教化功能:社会⽣活先于个⼈⽽存在。个⼈不能选择他所希望的社会形式;⼈是在⼗分确定的前提条件下创造历史的。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R。F。Benedict)曾这样描述风俗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
个⼈⽣活历史⾸先是适应由他的社区代代相传下来的⽣活模式和标准。从他出⽣之时起,他⽣于其中的风俗就在塑造着他的经验与⾏为。到他能说话时,他就成了⾃⼰⽂化的⼩⼩创造物,⽽当他长⼤成⼈并能参加与这种⽂化的活动时,其⽂化的习惯就是他的习惯,其⽂化的信仰就是他的信仰,其⽂化的不可能性亦就是他的不可能性。
⼈是⽂化的产物,民俗作为⼀种⽂化现象,在个⼈社会化的过程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出⽣,就进
⼊了民俗的规范:诞⽣礼为他拉开⼈⽣第⼀道帷幕;他从周围⼈中习得⾃⼰的语⾔;在游戏中他模仿着成⼈⽣活;从称谓与交际礼节中逐渐了解⼈际关系;他按特定的婚姻习俗成家⽴业;直到死去,特定的丧葬民俗送他离开这个世界。⼈⽣活在民俗中,就像鱼⽣活在⽔中⼀样,须臾不可离开。
⼆.规范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指民俗对社会体中每个成员的⾏为⽅式所具有的约束作⽤。
⼈类社会⽣活需要的满⾜,往往与多种⽅式可供选择。例如吃饭,可⽤⼑叉、也可⽤筷⼦或⼿抓。民俗的作⽤,在于根据特定条件,将某种⽅式予以肯定和强化,使之成为⼀种体或标准模式,从⽽使社会⽣活有规则地进⾏。
社会规范有多种形式,它们⼤略可以分为四个层⾯:第⼀层是法律,第⼆层是纪律,第三层是道德,第四层是民俗。其中,民俗是产⽣最早,约束⾯最⼴的⼀种深层⾏为规范。
民俗是起源最早的⼀种社会规范。法律缘于民俗。民俗是⼀种约束⾯最⼴的⾏为规范。在社会⽣活中,成⽂法所规定的⾏为准则只不过是必须强制执⾏的⼀⼩部分,⽽民俗却象⼀只看不见的⼿,⽆形之中⽀配着⼈们的所有⾏为。从吃穿住⾏到婚丧嫁娶,从社会交际到精神信仰,⼈们都在不⾃觉地遵从着民俗的指令。
在⽇常⽣活中,⼈们很难意识到民俗的规范⼒量,因此也就不会对其加以反抗。民俗对⼈的控制,是⼀种“软控”。但却是⼀种最有⼒的深层控制。
魏晨已结婚
张亮的老婆是谁三。维系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体的⾏为与思想,使社会⽣活保持稳定,使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与凝聚⼒。民俗能维系社会稳定,任何⼀个都在不断变化,每⼀种⽂化都必须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情况的变化⽽不断地加以调整。在社会⽣活的世代交替中,民俗作为⼀种传承⽂化不断被后代复制,由此保持着社会的连续性。即使是在⼤规模的急剧社会变⾰中,与整个民俗体系相⽐,发⽣的变化总是局部的、渐变的,这就有效地防⽌了⽂化的断裂,维系社会⽣活的相对稳定。所以,民俗是⼈们认同⾃⼰所属集团的标识。
四。调节功能: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式,使⼈类社会⽣活和⼼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十大胶原蛋白排行
民俗的娱乐功能显⽽易见。⼈类创造了⽂化,⽬的是为了享⽤它。⼈不可能⽇复⼀⽇、永⽆⽌境地劳作,必须在适当的时间进⾏适当的娱乐活动,休息体⼒,调剂精神。享受劳动成果,进⾏求偶、社交等活动。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没有节⽇、游戏、⽂艺、体育的民俗,它们是⼈类⽣活的调节剂。
民俗也有宣泄的功能。⼈类社会⽣活中,个体的⽣物本能在体中必然受到⼀定程度的压抑。⽆论是⾁体⾏为压抑,还是⼼理压抑,对⼈类来说都是⼀种破坏性的⼒量,如果不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宣泄,⼀旦积郁起来集中爆发,其后果不堪设想。有的民俗就是应这种需要⽽产⽣的,如古希腊罗马的酒神节,⼈们在节⽇⾥饮酒狂欢,⽇常⽣活中的种种禁忌这时全被打破。
民俗还有补偿功能。⼈们在现实⽣活中难以得到满⾜的种种需求,往往在民俗中得到某种补偿。恩格斯在谈到德国的民间故事书时曾说:“民间故事使⼀个农民作完艰苦的⽇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籍,使他忘却⾃⼰的劳累,把他的贫瘠的⽥地变为馥郁的花园。”
3、民俗的规范性
民俗的规范性是指,民俗⽂化的实质是民众共同创造和遵守的⾏为规则,这种模式和规则对于客观环境(包括⾃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很⼤的适应性。它具有观照民众集体⼼理的⽣存需要的特点。对民众的思想和⽣活产⽣强⼤的约束⼒量,迫使⼈们在⼀定的道德和习惯规范中⾏事,以得到⼼理和环境的协调和平衡。
规范性是民俗在功⽤上所呈现出的⼀个重要特征。指民俗对民间社会所有成员⾏为⽅式所具有的约束作⽤,⼈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便是社会性,⽽⼈的社会性⼜是法律、道德与民⼈民俗等诸多制约机制共同作⽤的结果。在这处过程中,法律的约束虽
然具有强制性,但它的作⽤却仅局限于违法⾏为。道德的规范作⽤尽管较法律普遍,但其作⽤只能局限于⼈的道德范畴。对⽐⽽⾔,民俗的规范作⽤要⼴泛得多,它⼏乎涉及到⼈类⾐⾷住⾏、社会组织、婚丧嫁娶、岁时习俗、民间信仰、⽂学艺
术等各个领域。因此,民俗在制约、规范⼈类⾏为的过程中,⼀直发挥着其他意识形态所⽆法⽐拟的作⽤。⼤到国家、民族、个⼈,⼩到⽒族、家庭、⾏业,⼈们在体⾏为模式的形成过程中,民俗所起的作⽤是决定性的。在传统社会中,同⼀地域的⼈们会有相同的服饰,相同的饮⾷习惯,相同的民居住房,都恪守着相同的礼仪习俗、民间信仰下⽣活习惯,都与民俗的规范作⽤分不开,是民俗规范的必然结果。
向佐弟弟
此外,民俗的规范作⽤也常常通过信仰的维系体现出来。⼈们为了家族团结,搬出祖先镇族;为了保护⼭林资源,请出⼭神镇⼭;为了维系⾏业秩序,抬出⾏业⽼祖镇⾏。祖先信仰、神灵信仰强化了民俗事项的规范作⽤,同时也维护了民间惯制的尊严。此外,许多民间禁忌在维系民俗神圣性⽅⾯也发挥过重要作⽤。
4、如何解决中外民俗⽂化的碰撞?透明图怎么制作
理解不同的民俗具有其民族属性,⽆所谓谁优谁劣。持有⽂化平等观念是基本原,尊重差异,恪守⽂化底线是基本做法。任何⼀种⽂化都必须在与其他⽂化的交流中吸取营养,才能促使⾃已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当⼀种⽂化度过发⽣阶段并初步显露出成熟性状的情况下,往往会⾃觉地打破隔绝状态,主动寻求与其他⽂化的相互交流。
5、如何理解民俗作为民族凝聚⼒
答:民俗起源于⼈类社会体⽣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演变,为民众的⽇常⽣活服务。民俗⼀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们⾏为、语⾔和⼼理的⼀种基本⼒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化创造成果的⼀种重要⽅式。民族凝聚⼒,是⼀种民族内聚⼒,是使民族成员聚集到⼀起的⼒量。
不同民族的⼈们互相接触时,通过对语⾔、风俗习惯等各⽅⾯异同程度的观察就会形成不同程度上的“认同”或“认异”,这样就很⾃然地产⽣了民族⾃我意识。也正因为如此,在长期的交往中,把这种体意识符号化才产⽣了稳定的民族称谓。为了加强本族团结,增强本族凝聚⼒,该民族内部总要想⽅设法巩固其共同⼼理,即认同感。在这个巩固的过程中,民俗就扮演着⼗分重要的⾓⾊。
同⼀民族的⼈之间存在着⼀种族属亲近感、⽂化认同感。共同⽂化是产⽣共同⼼理素质的基础,是源头活⽔,共同⼼理素质则是共同⽂化在思想意识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其核⼼的部分,所以共同的民俗⽂化使⼈们形成共同的⼼理素质,⽽体现在⽂化上,便是⼀种认同感。有了认同感,在此基础上便形成了民族凝聚⼒,⽽民族凝聚⼒则是民族得以存在,并能不断向前发展的巨⼤动⼒。正是民俗⽂化的这种巨⼤影响⼒,使各民族因此并借之增强了⾃信⼼和凝聚⼒,使各民族得以不断地在新环境下发展下去。
6、六礼:指从议婚⾄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考研专业选择
7、天⼲地⽀:天⼲地⽀,简称“⼲⽀”。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丙、丁、戊、⼰、庚、⾟、壬、癸被称为“⼗天⼲”,⼦、丑、寅、卯、⾠、巳、午、未、申、⾣、戌、亥叫作“⼗⼆地⽀”。
8、⼈⽣礼仪:⼈⽣礼仪是指⼈在⼀⽣中⼏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定仪式的⾏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礼、成年礼、婚礼、
葬礼。它是⼀种世俗仪式,⼀般⼜称为“通过仪式”,也就是帮助个⼈通过种种⽣命过程中的“关⼝”,使之在⾃⼰的⼼理上以及与他⼈的关系上能顺利达成。⽽⼈⽣所经历的四⼤礼仪——诞⽣、成年、婚嫁、丧葬,莫不与作为⼈类社会⽣活重要组成部分的⾐着装扮有着或多或少、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9、民间信仰:是指民众⾃发地对具有超⾃然⼒的精神体的信奉与尊重。它包括原始宗教在民间的传承、⼈为宗教在民间的渗
透、民间普遍的俗信以及⼀般的民众迷信。民间信仰是⼀个笼统的概念,将民间信仰单独作为⼀个概念,考虑到它对应于⼀个官⽅宗教⽽存在,⽽且也因为它有别于制度化的宗教,这⼀⽂化体系包括信仰、仪式和象征3个不可分开的体系。
10、族谱:家谱,⼜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个以⾎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11、图腾:图腾是原始⼈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类历史上最早的⼀种⽂化现象。社会⽣产⼒的低下和
原始民族对⾃然的⽆知是图腾产⽣的基础。运⽤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反三之功。图腾就是原始⼈迷信某种动物或⾃然物同⽒族有⾎缘关系,因⽽⽤来做本⽒族的徽号或标志。
12、民族⽣活⽅式
13、⼆⼗四节⽓
春⾬惊春清⾕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
⽴春、⾬⽔、惊蛰、春分、清明、⾕⾬、⽴夏、⼩满、芒种、夏⾄、⼩暑、⼤暑、⽴秋、处暑、⽩露、秋分、
寒露、霜降、⽴冬、⼩雪、⼤雪、冬⾄、⼩寒、⼤寒、
14、物质民俗:指⼈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物质民俗主要包括⽣产民俗、商贸民俗、饮⾷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