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汉、三国、两晋及南北朝的佛教思想佛教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此后直至整个三国时代,佛教的流传都还是微
弱的、缓慢的。它起初只在皇室宫廷的狭小天地内获得信奉,到西晋时才逐渐推及于民间。此时佛教的主要活动是译经,着重译出的是禅经和般若经。相应地流传的佛教主要是两派:一派是以安世高为代表的小乘禅学;一派是以支谶(支娄迦谶)、支谦为代表的大乘般若学,即空宗说。前者偏重于宗教修持,主张默坐专念,构成所谓“心专一境”的精神境界。后者则偏重于教义的研究和宣传,以论证现实世界是虚幻的。
由于汉代黄老之学和神仙方术流行,中国人往往视佛教和黄老之学为同类,禅学被认为被看作学到成仙的方术之一。如楚王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就是把黄老学说和佛教说等量齐观。东汉的佛经汉译创始人安世高就以“无为”译涅槃。而道家所讲的无为是顺其自然的意思,与佛教涅槃的涵义并不相同,佛教学者以无为来理解、比附涅槃,就为涅槃学说涂上了一层浓重的道家思想彩。东汉时期佛教就是在与道术方士思想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东晋十六国时代,南北分立,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这就为佛教的滋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以往的缓慢发展情况不同,此时佛教得到了空间的发展:佛教大量翻译,中国僧侣佛学论著的纷纷问世,般若学不同学派的相继出现,民间信仰的日益广泛和深入,由此而汇合成中国佛教的第一高潮。
东晋十六国时代,在佛教哲学上有着不同程度建树的主要是道安、慧远、鸠摩罗什和僧肇。最重要的佛教哲学思潮,一是般若学的“空”论——这样那样否认事物的真实性的思想,二是因果报应论和神不灭论。
僧肇的佛教哲学思想
僧肇(384——414)认为“非有非真有,非无非真无”,也就是“非有非无”,或者说“非真有非真无”,这便叫做“不真空”。所谓“不真空”,就是说万物没有真实性,但不是不存在,万物的虚妄不真是空,是不真的存在。
慧远的佛教哲学思想
主张因果报应论和神不灭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道安的高足慧远(334——416)。慧远是东晋后期的佛教领袖,他隐居江西庐山30多年,聚徒讲学,撰写文章,阐发佛教哲学思想。
慧远根据印度佛教的业报轮回的学说,吸取我国原有的迷信观念,但又和我国古代由上帝司善惩恶,从外面主宰人的命运的说法不同,直接从人自身的主体活动中建立因果报应说。他认为,“业”,指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三业”就是指人的行为、言语和思想活动。三业的性质不同,有善、恶和无记三中。无记是指不善不恶、无所谓善恶的活动,可见三业的性质主要是善、恶两种。慧远强调有
因必有果,业发生后不会消除,不同性质的业必有不同的报应:“业有三报,一曰现报,而曰生报,三曰后报。”所谓现报就是今生作业,今生便受报应;生报是今生作业,下一世在受报应;后报时今生作业,经数生乃至千百生,然后受报应。由于人们要受报应,人死后就要依据生时所作业的善恶而转生为较高于或较低于今生的东西,这也就是轮回。这样,人的生命就不只是限于现在这一生,还有所谓前生和后生,后生不止是一次而是无数次,所以就有“三生”或“三世”。人有三业,业有三报,生有三世,这就是因果报应说和轮回转生说。慧远主张,
因果报应和轮回转生时人生的最大痛苦,人应当信仰佛教,努力修持,以超出报应和轮回,求得永远的解脱,获得永恒的幸福。
慧远还认为,精神、灵魂是人生死轮回的主体,是不随人的形体的死亡而消灭的。
竺道生的佛教哲学思想
鸠摩罗什的高足竺道生(355-434),为历史地成为上接般若下开涅槃,主张佛性说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把般若说和涅槃学结合起来,着重阐发涅槃佛性说,开创了佛教的一代新风,深刻地影响了后来佛教思想的发展。从究极境界的内容来说,竺道生涅槃说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林允儿男友李胜基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
1、涅槃生死不二。佛性是一切众生先天具有的本性,基于这一点,众生与佛,生死与涅槃,烦恼与
菩提虽然有所不同,但其区别只在众生是否见性。众生不见佛性,则涅槃为生死,菩提为烦恼;众生若见佛性,则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从众生具有佛性这层意义上说,涅槃与生死本无二致。对众生来说,涅槃佛性就是众生本性,众生不应舍离生死另求解脱。一切众生都是佛,也都是涅槃。
2、得性便是涅槃。佛性是众生的本性,众生若返本得性,也就是涅槃。他还强调得涅槃又不执着涅槃。如果以涅槃为贵而可以追求,即是把涅槃与烦恼视为对立而被涅槃所束缚,从而导致出现新的烦恼。只有视涅槃与烦恼互不相异,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才是真正入于涅槃境界。
二十八天:三界共有28天,即欲界6天,界18天,无界4天。
欲界6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界18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初禅)、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二禅)、少净天、无量净天、偏净天(三禅)、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究竟天(四禅)。
无界4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吴琼资料在此三界28天中,只有欲界的四王天与忉利天,因为依须弥山的地界而居,故称地居天,夜摩天以上,都是凌空而处,故名空居天。
初禅:楞严经说,“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二禅:定心细微,无寻伺的心锁,于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中只有喜乐二受。(寻与伺。寻是寻求各种的事理,是一种粗相的动心;伺是伺察各种的事理,是一种细相的动心。)在此二禅天的天人,因无寻伺的粗动,所以能够避开劫末的大火灾,但因为心中还有喜乐的念头,所以不能避开劫末的大水灾三禅:于此禅定中,已离脱二禅之喜乐,住于正念正知,进一步欣求更高境界的胜法而精进修习;因已远离二禅定之喜乐,然犹存有自地之妙乐,故称‘离喜妙乐’。又于此禅定中,可对治第二禅定之贪、喜、踊跃、定下劣性等四种修道之障难。修习此禅定,可得生于第三禅天之果报。
四禅:舍三禅之妙乐,称为舍清净,唯念修养功德,称为念清净,由此得非苦非乐之感受。
五趣(五道):
洪天明
地狱:分四类,共为18地狱。
1、主要而根本的8大地狱。由于猛火的燃烧,受着“极热”的苦难,所以也叫做八热地狱。依经论说:八大地狱,在此地层地下,地球中心。八大地狱分别是:等活、黑绳、众合、号叫、大号叫、炎热、极热、无间。
具备2个特点:一、均受猛火焚烧,以及被烈火烧热了的铜铁所折磨;二、身体大,寿命长(无间地
狱寿长一中劫),所以地狱的最痛苦的,不是求生不得,而是求死不能。在业力还没有结束之前,怎么也死不了。地心深处的无间地狱(阿鼻地狱)猛火燃烧,痛苦,没有丝毫的间断,这是罪大恶极的受报处。
2、近边地狱,即游增地狱。是热地狱的流类。每一大地狱,都有4门;从每一门出来,又都有同样的四种地狱。这样,每一地狱有4门,每门有4地狱,就共有十六地狱;八大地狱都如此,就总有一百二十八地狱。八大地狱的众生,受苦完之后,从每一门出来,就又必然的周遍这四地狱,从一处到一处,增受苦难,所以也叫做游增。四地狱是:一、□煨,这是火热的灰坑。二、尸粪,这是粪泥坑,坑中有类似粪蛆的利觜虫。三、锋刃,这又有三处:1.刀刃路;2.剑叶林,这里有恶狗;3觜铁刺林,这里有铁觜的大乌──这三处,同受刀箭的苦害。
四、无极河,这是沸热的灰水,落在里面,如油镬中煎豆一样。
3、八寒地狱:或说从八大地狱──地球中心横去到外边;或说在铁围山的那边。铁围山,为这一世界──地球的边缘,据说是日月所不易照到,寒冷无比。所以推断寒地狱在南北极,大概是不会错的。八寒地狱是:疱,疱裂,喝哳吒,郝郝凡,虎虎凡(这三处,依寒冷的呼号声得名);青莲,红莲,大红莲(这三处,依肤及破裂情形得名)。寿命也极长,所以也苦痛不堪。如说:“无比严寒侵骨力,遍身战栗而缩屈,百疱起裂生诸虫,嚼抓脂髓水淋滴,寒迫齿战毛发竖,眼耳喉等悉塞逼,身心中间极蒙蔽,住寒地狱苦最极”。
4、孤独地狱:这可说是人间地狱,或在深山,或在海岛,或在旷野,或在深林,到处都有。这不是众多和集一处,而是少数,或一或二的众生,由于个别的业力,感到这地狱一般的苦报,所以叫孤独。
这四类十八地狱,是诸受苦的一切众生中,最极苦痛的地方。在没有解脱生死以前,人人有此堕落可能性的,应该生大怖畏,勿作恶业。
饿鬼:
依字面而说,就可知道是受着常患饥渴苦难的众生。饿鬼是五趣之一,与我国俗说的人死为鬼不同。佛法中说:饿鬼有三大类:无财的,少财的,多财的。无财鬼也有三类:1.炬口(就是焰口),饮食入口,就化为火焰。2.针口,咽喉细小如针,饮食无法咽下去。3.臭口,满口腐烂发臭,不能饮食。少财鬼,是多少可以饮食的,也有三类:1.针毛,2.臭毛,3.瘿,都因身体的特征得名。有的遇到饮食,就化为脓血不净物;或专食痰唾尿屎等不净物。依这一类说,所以是吞食不净物以为食物的。多财鬼,享受得相当丰富的,也有三类:1.弃者,专受人类祭祀而生活的;这与我国传说的神道相近。2.失者,是以人间遗失的物品为生的。这二类,有时也还要遭遇饥渴的苦迫。3.大势,那是夜叉、罗刹等大力鬼王,享受与天福相近。虽有这种种,而多数的无财、少财鬼,都是患着极度饥饿的,因此总名为饿鬼。
寿命范围是五百——一万年。
阿修罗多住在大海中,为数不多,所以如摄在鬼趣或傍生趣,就合为五趣。旁生(畜生):
包括人类以外,近代人所说的一切动物。他们的形态,颜,住处,生活,寿命,是种种别异的。佛法将之分为:无足的,如蚯蚓等;两足的,如鸟类;四足的,如兽类;多足的,这又有六足,八足,以及更多的足,都是虫类。从住处来说,原本住在大海中,后来分移到各处,这才有在水中的,陆上的,空中的差别。其中,也有两栖的;还有可以飞空,可以着陆,也可以入水的。他们智力的
高低,寿命的长短,享受的苦乐,都相差得很远。如龙与金翅鸟等,有的享受还胜过人类。但是一般来说,这是非常苦痛的恶趣。
傍生趣的苦难,主要是互相残杀,互相吞□。大鱼吃了小鱼,大虫吃小虫,这是到处可见的事。蜘蛛布网在屋角,就为了捕杀飞虫。青蛙与鸟类的吞食昆虫,食量都相当惊人。躲在树心的小虫,也有啄木鸟来吃他。蚂蚁平时好吃别的昆虫,就有穿山甲,以蚂蚁为唯一食品。龙王,也还有被金翅鸟吞食的厄难。人类对于傍生,也有残杀吞□的恶习。有的为了他们的皮毛牙角,大量捕杀,还美其名为生产。傍生界,实在是无时无刻,都是相互残杀的屠场。
还有,如牛马等,为人类所系缚,鞭策他,驱使奴役他,丝毫不得自在。傍生界的苦难,是仅次于地
狱的。从前,释迦佛为太子时,一天去田里察看农耕,见农夫辛苦得很。农夫又鞭策犁田的牛,身上出血,血流到地上,很快的生出虫来;犁过了田,地下的虫类,也被暴露到上面,天上的鸟,就飞来□食小虫。太子见到傍生界的残杀吞□,因而悲悯众生,发起出家修行的大愿。一般人不但没有警觉,没有同情,还吞□他们,这与傍生有什么差别呢!
天趣:
为生死流转中的善趣,比人间更为胜妙。最初是欲界天。不但有心有,而且有五欲与男女欲的环境;众生的烦恼,就系缚于这些境界而不能离开,是欲界。欲界的大地──地面,地下,水中,(近地面的)空中,所有的地狱,傍生,饿鬼,人,阿修罗,都是欲界的;此外还有欲界的天。依于大地中心的须弥山而住的,有四大王众天,忉利天;此二天是地居天。从此以上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四天是空居天;一共有六天。欲界六天,都有君臣男女的国家形态,与人间差不多,只是福乐胜妙而已。
欲界以上,是界。这是有心识的,有物质()的身体与住处,可是无男女之分,没有欲乐。众生的烦恼,系缚于这些(等)而不能离,所以叫界。界天,略分为四禅天,细分为十八天。二禅以上,都是离独居的;世界就是自己的宫殿,不像人间有一共同的器世界。
此上是无界:这是连物质()的身体与住处都没有,仅有心识,众生就为这心心法而系著。由于
没有物质,不占空间,所以不能说在哪里。但依禅定(生天的因业)来说,这是比界四禅更高上的。
天趣,是五趣中最福乐的,现在以四事来说。一、身胜:身体非常高大,最下的四王天,身长合九十丈。究竟天,身长二十五万六千里。不但身材高大,身体的端严,也是人间所不及的。从前,佛堂弟难陀,娶妻名孙陀利,是当时唯一的美女。难陀出了家,还时时想念她。如来带难陀到忉利天,见了天女,难陀就觉得:孙陀利简直如瞎猕猴,就再也不想她。二、寿胜:天趣的寿命极长,最下的四大王众天,寿长五百岁,合人间九百万岁。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大劫。在他的一生中,我们这个世界,大破坏而又成立,成立又破坏,就是八万次。这样的长寿,真是求长生与永生的所不曾梦想的。三、乐胜:欲天有种种的欲乐;界从初禅到三禅,不再有忧愁苦恼,都有微妙的禅乐。四禅以上,心境平和而,比起欲界的烦嚣动乱,初禅到三禅的喜乐冲动,极其幸福;四、定胜:空居的欲界天,也有些微定力。初禅以上,就是修四禅及四无定的果报。一生天上,就长在报得的定中;定力尽了,他的寿命也尽了。从他的寿命悠久,可知无天的报得定果,是怎样的殊胜了。总之,在三界生死中,天趣实在是最福乐的!
人趣:
受报在人道,不像三恶趣的苦难,也不像生天的福乐,人身是苦乐参杂,有苦有乐,忽苦忽乐的。这
对于修学佛法,却是良好的环境。因为恶趣苦多,没有修学的闲暇。天上太安乐,一味享受,智慧就会减损,也与佛法不相应。在人间,如以刀磨石,愈磨愈利;生天,如以刀切土,就愈切愈钝。自动档车怎么开
在五趣中,人是升沉的枢纽。如生天,是由于人身的积集善业,修习禅定。如由天而更向上生,或由恶趣而生天,这都是过去世中人身所作的善业。堕落恶趣,也大半由于人身的恶业。如从天而堕恶趣,这不是由于天身作恶,因为诸天是没有严重恶行的(界天以上,仅有有覆无记烦恼),这是天福享尽了,过去未了的恶业成熟受报。如从地狱而生傍生或鬼趣,也决不是地狱的众生造了恶业;地狱众生,一味受苦都来不及,还会作恶吗?这都是过去世中,人身所造的恶业。鬼与傍生,除少数的高级而外,大部分是不会造作恶业的。人间的无知者,失心的狂者,杀了人,还不负杀人的重罪?何况多数旁生,比人更无知,仅凭本能行动。大鱼吃小鱼,大虫吃小虫,是众生界可悲的现象,是不清净,可以有轻业轻报,但决不会因此而成引业,使众生堕落三恶道的。所以,由业力而升沉(除少数鬼畜),主要实人类善恶业力所招感。堕地狱,是人类的恶业。断善根──极恶到连少许的善根,都暂时没有了,也惟有人类才有可能。反之,修禅定而生天,是人身的善业。能出家,持戒,修行,了生死,成佛,也惟有人类才有可能。因此,人身作恶,可以恶极;行善,也可以善到彻底。约五趣升沉来说,人身的行善作恶,是一个总的枢纽,一切都由此出发,上升或下坠。人身是这样的,应该警惕,不要失却人身,堕落恶道。也应该欢喜,因为了生死,成佛的机会到了!
三身: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
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证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证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
恰的拼音佛有三身,就有三个名号,毗卢舍(遮)那是释迦牟尼佛法身的名号,卢舍那是释迦牟尼佛报身的名号,释迦牟尼是应身的名号。毗卢舍那,汉译为遍一切处,是光明遍照一切的意思。卢舍那华译为净满,是清净圆满的意思。
清净法身佛
清净法身佛,清净法身佛,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圆满报身佛,圆满报身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千百亿化佛,千百亿化佛,千百化身释迦牟尼佛。
当来下生佛,当来下生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极乐世界佛,极乐世界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十方三世佛,十方三世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沙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
沙界:无量无数佛世界。
弥勒:菩萨名,华译为慈氏,现住在兜率天内院,是一生补处菩萨,将来当于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寿减至八万岁时,下生此界,继释迦牟尼佛之后,为贤劫之第五尊佛。
无上轮:无上的,指佛所说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