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前旗古迹中学:唐桂芳
五月花开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人类为了认识世界非常聪明地把世界分割开来,进行了抽象的分析。可是世界本身并不会因为人类的分类而发生任何的变化,自然现象也好,社会现象也好,依然是浑然一体的。①在现实生活中不到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也不到一个单纯的历史问题,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尤其是历史,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涵盖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因此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经常出现交叉、重叠。
但是目前学校教学一般都是单科独战,各自为阵,实行分科主义课程。传统的历史单科教学只强调历史学科的优先性,强调历史学科知识自成一体,极少从其他学科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极少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割裂了知识的整体性,造成学生的知识支离破碎与知识体系窄化、僵化和脱离生活实际,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广度,难以形成合乎学生成长、发展的学习。针对历史单科教学的这种致命缺陷,历史教师应以各种整合形式来挖掘和利用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使它们形成为有机整体。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任职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专员时就说过“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使每
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一个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②为了使学生学得整体的知识,形成“带得走”的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打破历史学科固有的疆界,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配合,针对共同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再设计,作了几次学科间的整合尝试。本文对我在教学中进行的几次尝试略作剖示,以期抛砖引玉。
什么时候母亲节 一、史学与美学的局部性整合,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凡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乃至社会生活无所不有,无所不容。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发现学事件中所涉及的不同学科内容,为了更好地为历史教学服务,我们应该把不同学科内容恰到好处地、有机地整合到自己的教学中。例如讲述欧洲文艺复兴中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时,我把美术与历史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俗话说“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本人对美术知识不甚了解,于是请来了我校的美术老
师与我一起完成这一部分教学。
[案例1]“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教学片段
王宝强恋情疑曝光
美术老师带领学生从构图、技法、人物表情三方面欣赏这幅画。
1、构图:符合审美者、欣赏者的基本审美要求,即黄金分割的规律。
2、技法:达•芬奇采用一种新的技法,即“薄雾法”来画人物的背景,蒙娜丽莎的脸部、胸部和手作为画像的主体部分,笔调柔和、刻画细腻,表现出富有生命力的肌体,可是轮廓线消失在若有若无之间,使蒙娜丽莎如罩在一层薄雾中。采用这种艺术手法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使背景具有三维空间的效果,符合人的视觉效果。
3、人物表情:画面上的人物表情含蓄、内敛,气质高雅,表现出当时意大利上层女性的美。画面虽然保留着宁静、端庄的古典画风,但是在内容上已赋有新时代的意义了。作者敏捷地抓住对象一刹那间微笑的表情,表露了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消除中世纪绘画中那种抽象画中的呆板、僵冷的面孔,画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就是相隔几百年后的今天来看这幅肖像也觉得有栩栩如生的动人之处。(向学生展示两幅画)
美术老师从美学角度介绍完后,我向学生提问“这幅肖像与中世纪西欧绘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学生回答说“绘画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不再是中世纪的呆板、僵冷的
面孔,体现出以人为本,反对神学”、“符合欣赏者的审美要求,也体现出以人为本”。最后我总结说“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潮就是欧洲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humanism)”。利用美术的知识,学生更容易地理解什么是“人文主义”,起到了辅助历史教学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教师在整合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衔接。学科间的整合不是两门或几门学科的简单合并,而是几种知识的相互融合。因此在整合时不仅仅是几个老师的轮流上阵,必须要注意不同老师讲授不同学科知识间的合理衔接,否则不仅达不到综合的目的,而且原先单科知识的系统性也不能保证了。在本课例中就是通过问题“这幅肖像与中世纪绘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把美学与历史学合理衔接,自然过度。
2、协同教学。对大多数学科出生的教师来说,跨领域教学可能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每一学科都有它的专业性,并非接受几个小时的研习就能替代。为了避免产生能力不足的恐慌,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建立一种协同教学关系,相互交流,了解彼此学科的关联,共同研究设计教学,协同行动以发挥合作的效能。
3、创设情境。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种容易学科整合的情境,从而达到更好的整合效
果。此课例中我与美术老师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出示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和中世纪西欧的宗教画,我们之间的学科整合就围绕这两幅画展开,达到自然整合的效果。
会计凭证保管期限 二、史学与文学的全面性整合,使学生得到知识二元化收获。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历史与其它学科知识的重叠整和为一节课,使学生在一堂课中获得二元化知识,使学生原有知识沿着深、广两个方面拓展,促进学生高层次的学习,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减少了教学中不必要的内耗。俗话说:“文史是不分家的”。众所周知,鲁迅先生之所以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评价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因为这部史书把历史与文学很好地融合了起来,给我们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边缘艺术境界。我们把司马迁的文章既可以当作历史著作来读,又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来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与历史知识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文学中感受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使他们更有兴致学习历史。比如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从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历史发展的面貌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唐代丰富的历史画面。因此我尝试组织了一节历史与文学的整合课——《安史之乱与盛唐诗风的嬗变》。本节课通过盛唐时期诗坛两种
2023年有多少天主要的诗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与当时社会现实的关系整合,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帮助学生借文释史,从文学中认识历史。
[案例2] 《安史之乱与盛唐诗风的嬗变》教学过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