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区九年级语文6月模拟训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三年初中生活悄( )然而逝,临别的忧伤 A.油然而生。回首昨日,我们相聚在这 B.花团锦簇的校园,相识在这温馨的集体。师长的谆( )谆教导, 同学的喜闹欢笑犹在耳畔;绿茵场上尽情弛骋挥洒汗水的英姿,自习课上C.孜孜不倦汲取知识的身影,如在眼前。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许多“驿站”,每个“驿站”,既意味着前一段旅途的结束,又是新征程的开始。明日,我们将继续追寻先贤足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前仆后继,逐梦前行,期待在下一个“驿站”,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1 分)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出来并改正。(1 分)
“ ”改为“ ”,“ ”改为“ ”
(3)文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油然而生 B.花团锦簇 C.孜孜不倦D. 前仆后继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振兴乡村”“诵读经典”“接种疫苗” 这三个都是动宾短语。
B.“与其追求睡眠时间,不如保持舒展心态,坦然舒展的状态可能是今天我们讨论睡眠问题时真正想获得的目标。”这句话是选择复句。
C.“始龀”“而立之年”“既加冠”“今虽耄老”,其中加点词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
D.《唐雎不辱使命》选自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战国策》。
3.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
②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伟大的精神。
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
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⑥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A.⑤③①④⑥② B.⑤①③④②⑥ C.③①⑥④②⑤ D.④②⑥①③⑤
4.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7分)
(1)树梢树枝树根根, 。(《回延安》)
(2)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3)人生的追求是多种多样:它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吴孟达”的安静与闲适,带给我们无穷的享受(《饮酒》);它是文天祥“ , ”的舍生取义,在现实的考验面前,道出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过零丁洋》);它是王安石的“ ,
”的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让我们感受到蓬勃的朝气,对前途充满了信心(《登飞来峰》)。
二、探究与交流(8分)
5.襄阳图书新馆以其独特的“智慧树”造型及大量藏书,吸引广大市民前往阅读。珍藏版读者借书卡上,勾勒的是新馆建筑外形与我市市花紫薇的线条,尽显襄阳文化底。借此契机,学校将举行“花开烂漫季,读书正当时”综合性学习活动。
(1)【拟写标语】请根据划线句,补写出下半句。(2分)
用最美的时光去读书,在飘香的书页中游走,在先哲的思想里行吟。于文字间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于经典中尝遍了世间的人生百味。
上半句:读诗书礼易悟书香境界 下半句:
(2)【设计活动】请你为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2分)
形式一:举办“走进经典”演讲比赛
形式二:举办“我与名著”征文大赛
形式三:
形式四:
(3)【传递书香】请根据提示语进行好书推荐。(2分)
在图书馆里尽情阅读,读王宗仁的《藏羚羊的跪拜》是献给自由奔跑的生灵;读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是献给无私奉献的母亲;读 的 是献给 。
(4)【探究材料】探究下列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大阅读时代更加提倡多读书,现今读书形式很多,电子书与纸质书基本上还是“摹本”与“原型”的关系。“原型”的纸质书更能体现“书”的内涵,更能满足人的占有欲和拥有感,让人滋生出更多的对于书的热爱之情。
材料二:我们现在常说的“书香”一词,并非空穴来风。用加了香料的墨汁、糯米调制的糨糊,书页中夹上香芸草,成书后再配以檀木书匣,这样印制的书,打开自有一股香味溢出。
这种墨香书韵,是电子书所没有的。电子书虽然有着便捷阅读的优点,但一本书真正被吸纳,还是要翻来覆去地慢阅读,同时可能还需要及时写下阅读笔记。刘烨的电视剧
探究结果:
三、阅读与鉴赏(47分)
6.名著阅读 (8分)
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的新来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船长冲来。我现在还看见尼摩船长当时的姿态。他弯下身子,带着一种特别的冷静,等待那巨大的鲨鱼,当鲨鱼向他冲来的时候,船长非常矫捷地跳在一边,躲开冲击,同时拿短刀刺入鱼腹中。不过,事情并没有完,结果尚未分晓。怕人的战斗开始进行了。
(1)以上文段选自《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博学多识、积极乐观的________教授和他忠心耿耿的仆人康塞尔以及勇敢优秀、性格急躁的鱼叉手________参与追捕“海怪”最后只好跟着________潜艇的_______船长周游各大洋的故事。(4分)
(2)文段中尼摩船长和鲨鱼的战斗结局如何?(2分)
(3)请根据《海底两万里》或你阅读过的其它科幻作品,谈谈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关系。(2分)
(二)诗歌鉴赏
【甲】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如春风满洛城。
温岚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吹笛①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工商银行个人贷款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注释】①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当时杜甫避乱夔州。②胡骑中宵堪北走:此句引晋代名将刘琅奏胡笼退敌之事。胡骑北走,言胡兵闻笛声而起乡思。③武陵:后汉马援南征武陵,曾作笛曲《武陵深》,此处借以寄托羁旅漂泊之感。
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如何成立一个公司A.甲诗中的“折柳”,即《折杨柳》,《诗经》中的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易触动羁旅之愁。
B.“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想象和夸张,写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表达诗人春夜闻笛的喜悦之情。
C.乙诗中或兴感、或写景、或抒情。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具有
沉郁顿挫之感。
D.颔联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吹笛之人技巧之高,又抒发了自己满怀的乡愁。
8.有人说【甲】从听觉角度写“闻笛”,【乙】诗从触觉和听觉角度写“吹笛”。虽然在形式上略有不同,但是在情感表达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歌的尾联部分,简要分析。(2分)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楚人养狙①
刘基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③。
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④使民而无道揆⑤者,其如狙公乎?帷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选自《诚意伯文集》卷二,有删节
注:①狙(jū):猕猴。②部分:此处指分派。③寤:同悟。④术:权术。⑤道揆:法度,准则。
9什么牌子的空调好.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2)相与俟狙公之寝
10.用“/”标注画线句子的句读(标点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B.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C.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D.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12.狙公之死的原因用郁离子的话中的一个词概括就是 (三个字),具体表现是 。(用原文句子)
13.从这个故事出发,结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谈一谈管理者应如何对待人民?
(四)记叙文阅读(10分)
玉米地里的身影
(1)正月初六,暖阳似金。春节假期还没结束,父母便扛着锄头去地里忙活了。
(2)他们弯着腰,锄头举过头顶,挖进地里,轻轻一撬,再把土块敲碎。我送午饭时,地已经挖了一大片,父母额头上的汗珠如雨水般滚进衣裳,背部已然湿透。他们年过花甲,头发皆已花白,还如此劳累,我见了不由心疼,他们却是笑意盈盈,一边吃饭,一边讨论下午以及最近的计划,争取在清明节前把玉米种全部播进地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