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传捷报范文
    国庆中秋传捷报,xx年的国庆与中秋相遇了,大家准备好了吗?下面是带来的国庆中秋假期安排,欢迎阅读!
    国庆中秋传捷报【1】
    xx年10月1日至10月8日放假,共8天。
    与中秋节连休。
    10月1日(星期日)、10月2日(星期一)、10月3日(星期二)为国庆节法定节假日
    9月30日(星期六)上班。
    10月9号(星期日)正常上班
    国庆节的由来
      * 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
    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 * 的10月1日在北京 * 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 * 开国大典。
    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
    因为, * 10月1日在 * 广场举行的典礼是 *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
    实际上, * 的“开国”,也就是说 * 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
    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
    时间是 * 9月21日。
    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 * 的成立,应有国庆日,
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 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 * 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 * 成立的日子。
    节日意义
    国家象征
鸡米花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
    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 * 的国体和政体。
清明节的作文300
    功能体现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 * 、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
    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基本特征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国庆中秋传捷报【2】
    xx年中秋是在xx年10月4日(星期三),为国家法定假日。
    与国庆节连休8天,即从xx年10月1日至xx年10月8日,放假调休共计8天。
    10月9日(星期一)照常上班。
    中秋节放假相关延伸:
    中秋节高速吗?
    根据《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高速公路通行的的具体政策如下:
    1、通行的时间范围为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当年 * 办公厅文件确定的上述法定节假日连休日。
    时段从节假日第一天00:00开始,节假日最后一天24:00结束(普通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
    2、通行的车辆范围为行驶收费公路的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包括允许在普通收费公路行驶的摩托车。
    3、通行的收费公路范围为符合《 * 公路法》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经依法批准设置的收费公路(含收费桥梁和隧道)。
    各地机场高速公路是否实行通行,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决定。
沙海结局    由此可见,中秋节不属于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通行时间范畴。
    所以xx年中秋节高速是不实行通行的。
    中秋节小长假高速公路不,下一次要等到国庆长假。
中华无敌前传    中秋节相关知识延伸: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
    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在唐代,中秋赏月 、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 ,得到了霓裳羽衣曲 ,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好看qq空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说:“中秋夜 ,贵家结饰台榭 ,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
    间里儿童,连宵婚戏 ;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 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 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
    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 ,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 京剧老生鼻祖
    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
    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 ,不肯虚度。
    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 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 ,高攀仙桂。
    ……女则 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
    “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
    陆启泓《北京岁华记》 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
    苏堤之上,联袂踏歌 ,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