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很多论文题目都采用从“×ב视域’/‘视阈’下……”的格式,多半是从某一理论视域(视阈)下来分析现实问题。如靳涌韬《教育学视域下我国现代学校变革有效性研究》,张扬《网络舆论监督视阈下的廉政建设研究》……二词在表示视野”语义上使用无别,实际上有同有异。本文就“视域”、“视阈”二词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分析其语义异同,以便对其规范使用提出建议。
  一、“域”和“阈”的文字源流考察
  分析“视域”和“视阈”二词,重点放在“域”和“阈”两字上。两字声符相同,■,或又从土,阈,从门或声,都读作yù,只是形符不同,“域”从土,“阈”从门。
  (一)“或”、“国”、“域” 灭蚂蚁的方法
  《说文?戈部》:“■,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或又从土。”段玉裁注:“既从口从一矣,又从土,是后起之俗字。”可见“域”是“或”的后起字。“或”(yù)本是个会意字,“或”的甲骨文写法是■:左边是“戈”,中间的“囗”表示城墙,并有武器守卫。“或”字的本义是“区域”,吴大徵《说文古籀补》:“或,古国字,以戈守囗,象城有外
垣”,后来由区域引申为“邦国”的“国”。后世 “或”假借为无定代词, 邦国义分化出在“或”之外再套上个“囗”的形声字“??”(国)。“??”(国),《说文》:“国,邦也。从口,从或。”高鸿缙在《中国字例》说:“国之初字,从囗,一为地区之通象,合之为有疆界之地区之意为通象,故为象形意而属指事符;益之以戈声,故为指示符加声之形声字。周时借用为或然之或,乃加囗(即围字)为意符作国……徐灏曰:‘邦谓之国,封疆之界谓之域,古但以域字为之’是也”。从中看出“国”的本义是“区域”,更早以前写作“或”字。“或”是古字,“国”、“域”都是“或”的后起字。现示例如:
  (1)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地域广轮之数。(《周礼?地官?大司徒》)
  (2)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诗?商颂?玄鸟》)
  (3)葛生蒙棘,敛蔓于域。郑玄笺:“域,茔域也”。(《诗?唐风?葛生》)
  (4)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庄子?德充符》)
左小青前夫
  (5)人域是域,士君子也。(《史记?礼书》)
  第一例可看出域的本义是“区域”,后引申为邦国、葬地、界限、居处义。再后来引申为近代一个抽象数学概念,如“值域”, 数学名词,函数经典定义中,因变量改变而改变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
  (二)“阈”
  《说文》:“阈,门榍也。从门,或声。《论语》曰:‘行不履阈’。■,古文从阈从洫。”可知,“阈”的本义是门槛。
  《尔雅?释宫》:“?晃街?阈。”邢?m疏:“?徽撸?孙炎云:‘门限也。’经传诸注皆以阈为门限,谓门下横木为内外之限也。”如:(6)不践阈。(《礼记?曲礼》)
  随后过了这个门槛,到了门外,自然就可以看到整个“门楣”了,如(7)仰瞻城阈,俯惟阙庭。(三国魏?曹植《应诏》)
  后来由门限就引申出后来的“界限”之意。(8)宜其咽喉九州,阃阈中夏。(唐?贾至《虎牢关铭序》) 陶晶莹妹淘心话
  所以“阈”字最初是指门槛,因为门槛之意分出门内门外,故而有门限之意。后来慢慢引申出界限的意思。
  王力指出“同源字,常常是以某一概念为中心,而以语音的细微差别(或同音),表示相近或相关的几个概念。”[1]他在《同源字典》中指出“阈”、“限”(亦作□)、“?y”(亦作“阃”)是一组同源字。
  《说文》:“限,阻也,一曰门榍。从阜,艮声。”又:“榍,限也。”《广韵?产韵》:“□,门阈,本只作限”。《说文》:“?y,门橛也。从木,困声。”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横界于门下者为阈,亦为切,直竖于门中者为?y,亦为阃……凡横者直者皆所以为限。”《一切经音义》卷一引《三苍》:“?y,门限也。”索隐:“‘?y,门限也。’字亦作‘阃’。”《一切经音义》卷二引《三苍》:“阃,门限也。”“阈”属职部,“限”和“?y”属谆部,都有门限之意,可见是一组同源字。
  “域”字,本义是区域,是人所居住或领有的土地,表示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是可测量、可见的。后来泛指某种界限、范围,如“音域”( 音域指某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围)。
  而“阈”字,本义是门槛儿。后来泛指界限或范围,如常见的“听阈”(能产生听觉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
  以上我们从“域”、“阈”的字源入手,得出二字都有界限、范围的意思。如下图:
  域,《广韵》:“雨逼切,入职云。职部”。阈,《广韵》:“况逼切,入职晓。职部”。二者读音相近,又都有界限之意,笔者推断“域”、“阈”属于同源字。
女巨人  二、“视域”、“视阈”
  翻开《汉语大词典》中视野的解释:①“视力所及的范围” ②指思想或知识的领域。
  其中表示“视野”意义时,也就是从某个理论视角下来分析现实问题,两词均有用到。“视阈”除了第一种“视野”意义用法外,第二种情况是将社会背景标示为视域,如中国知网中的《公民社会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等。第三种情况是研究某个小问题,但又不能撇开对小问题背后的大问题的分析,因此一般使用“大问题视域下的小问题研究”的格式,如《均衡发展视域下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等。
  但哲学上谈到的“视域”(视域是一个人在其中进行领会或理解的构架或视野),则不能写作“视阈”。“视域”( horizont)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胡塞尔的哲学著作上,他提出“内视域与外视域”(innerer und ??]uβerer horizont)这两个概念。简单的来说,所谓“视域”(horizont),不仅仅与肉眼的“看”的范围有关,而且与精神的“观”的场所有关。因而作为哲学概念的视域似乎也可以译作“观场”。譬如彭启福《“视域融合度”: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论”批判》,在哲学上只能用“视域”这个词。     而“视阈”除了表示视野意义外,还有表示“临界值”这个意思,此时不能换成“视域”。这里“视阈”是表示一种阈值(阈强度),阈值是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现示例如下:
  (9)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此种间断性:处在任何一个物质结构层次上的物质系统,都不过是一些“关节点”,它只存在于一定的量的阈值之内(主要是一定的能量状态)。(《自然辩证法总论》)
  上面例子中的阈值就有界限之意,也就是刺激某体系时,虽然对小刺激不反应,但当超过某限度时就会产生激烈反应的一种界限值。常用英文threshold表示,与阈本义(门槛)有关。“视阈”表示能产生视觉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
  为了考察二词在今天的用法,笔者通过在cnki(中国知网)“全文”条目下搜索“视域”、“视阈”二词,搜出的论文分别是34022篇和20544篇。相关数据如表1、表2:
  从表格看出“视域”“视阈”的使用频率大致呈上升趋势,并且“视域”的频率大于“视阈”。1960~1999年二词使用频率较于2000~2014年低,且在2010~2014年段二词均现高频。从而“视域”和“视阈”的辨析也刻不容缓。
  笔者在《简明美术词典》中查“视域”的解释是“透视学名词。眼睛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叫做视域。视角约在60°范围内,所见到的景物才能清晰正常,这叫做正常视域。”[3]据查,在中国知网上“视域”最早出现在1964年《β-c2s的稳定性及防止其在普通水泥熟料中粉化的一些因素的探讨》一文中,“如图8结果发现贝利特发育得很完善,形状也比较规整,从视域内可以看到黄褐圆形或椭圆形的晶体,边缘轮廓都很清晰。”[4]从这看出“视域”即是按照人眼的视力划分出来的可视区域,是一个透视学名词。而“视阈”一词最早出现在1963年《关于我国正常人暗适应曲线的一些观察》一文中,“该仪能自动描记暗适应阈值与时间关系的曲线。侧定的视阈约100,以中央凹为中心。”[5]可以明确“视阈”是指能产生视觉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表示一种阈值。
  虽然两词于六十年代已经在论文中出现,可是笔者翻阅相关权威词典,发现“视域”一词释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滞后倾向。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1978年第1版)、《现汉》(1983年第2版)均未收录“视域”一词,仅收“视阈”一词:
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的区别  【视阈】shìyù能产生视觉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
  《现汉》(1996年修订本第3版)、《现汉》(2002年增补本第4版)均收“视阈”一词,而且增加一个义项,未收“视域”词条,只是将其作为非推荐词条附列于“视阈”后:
  【视阈】shìyù ①能产生视觉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②指视野:丰富游人的~。也作视域。
  《现汉》(2005年第5版)二形皆收,“视域”单列出来作为非推荐词条,具体为:
  【视域】shìyù同“视阈”②。 期房和现房
  【视阈】shìyù ①能产生视觉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②指视野:丰富游人的
~。也作视域。
  《现汉》(2012年第6版)二形皆收,并且明显看出表示“视野”义项时,“视域”作为推荐词条,二词地位改变。
  【视域】shìyù [名] 指视野:具有国际~|社会考察使大家的~开阔了不少。也作视阈。
  【视阈】shìyù [名] ① 能产生视觉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②同“视域”。
  通过在《现汉》词典中二词的释义,可以发现“视域”一词早在论文中出现,并且词频远远大于“视阈”,可是词典释义却滞后已久,仅在《现汉》(第6版)把“视域”作为主推荐词条。而且在中国知网论文中,“视域”在很多情况下应用于生物学、医学领域,作为一个透视学名词使用,而《现汉》中未收入此义项,此外,据查得知“视域”与“视阈”作为一组异形词见于《第二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中,笔者认为这二词不是一组异形词,异形词是是指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义、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视域”与“视阈”虽然都表示“视野”,但意思并不等同,所以这组词不应该划入异形词一类中,只能看作是一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