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工业
CHINA  CERAMIC  INDUSTRY
第28卷第2期
Vol.28, No.2
Apr. 2021
2021年4月DOI: 10.2021.02.009
宋代陶瓷礼器的起源与发展
薛冰,李胜疆,乔磊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000)
摘 要:瓷质礼器从宋代开始,取代了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成为国事活动中的主要祭祀用品之一。根据宋代官窑和贡
窑的产品来看,仿战、汉之前的青铜器所制作的各式陶瓷礼器不胜枚举。一方面体现了宋代崇古尚礼之风的盛行;另一
方面也表明该时期制瓷工艺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可以跨材质模仿不同的器物。随着经济发展和传统观念的改变,陶 瓷礼器又逐渐成为文人雅士陶冶情操、美化居室的一种陈设品。关键词:陶瓷;礼器;官窑;宋代
中图分类号:TQ17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2874(2021)02-0040-05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Ritual  Ceramic  Ware
in  Song  Dynasty
XUE  Bing, LI  Sheng  Jiang, QIAO  Lei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  333000, Jiangxi,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Song  Dynasty, ceramic  ware  has  replaced  the  bronze  ware  of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and  became  an  impor ­
tant  ritual  carrier  in  state  affairs. From  the  products  of  the  official  kilns  in  the  Song  Dynasty,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ritual  porcelain
wares  patterned  on  the  bronze  wares  befor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Han  Dynasty. On  the  one  hand, it  reflects  the  prevalence  of  the
worship  of  ancient  rites  in  the  Song  Dynasty.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shows  that  the  porcelain  making  technology  in  the  Song  Dy ­nasty  has  reached  a  high  leve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change  of  ideas, the  ritual  porcelain  wares  in  the  Song
Dynasty  gradually  became  a  kind  of  furnishings  for  litterateurs  to  cultivate  their  taste  and  decorate  their  houses.Key  words: ceramics; ritual  ware; official  kiln; Song  Dynasty
0引言
上古时期,中国十分重视祭祀。无论是南方 广泛存在的“巫”文化,或者是中原的祖先崇拜,
亦或是塞北的萨满文化,都将敬拜神灵作为一项
传统。《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说 明战、汉以前,人们将祭祀看作是富民强国,凝
聚人心的国家行为。相应地,祭祀用的祭器和贡 器也从一般器物中分离出来,成为最高等级的用
校园文化建设
品。而随着儒学的兴盛,孔子提倡的“礼治”得 到推广,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器物上还讲究
“专事专用,专时专用,专人专享”,这一时期的 饮食器具再一次被分化。《礼记•曲礼下》中记载:
“凡家造,祭器为先……养器为后。” [1]这里将所
有人造的器物区分为祭器与养器。养器就是日常
生活使用的器物;祭器,又可称为祭祀礼器,因 其所具有特殊功用和象征意义,在制造过程中享
有独特的优先性。在之后的朝代中,器物的性质
最终演变固定成了 “祭祀礼器”“御用器具”“一
般用器”三大分类。
而西方早期虽然也有祭祀,但因物产较为贫 乏,食物尚且需要到地中海东岸的“新月地带” 进行交换获得。所以,祭祀很少使用特定的盛储 器,而是使用金银器,或者战利品,甚至用战俘 来祭祀。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偶像崇拜和异教信 仰被禁止,祭祀不再被提倡,西方始终没有诞生 专门用来祭祀的
盛装具。因此,祭祀作为中国特 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体系成熟,
收稿日期:2020-10-17o
修订日期:2020-10-20□
通信联系人:薛冰,男,硕士。
Received  date: 2020-10—17. Revised  date: 2020-10-20.Correspondent  author: XUE  Bing, Male, Master.E-mail: ****************
第28卷第2期薛冰等:宋代陶瓷礼器的起源与发展・41・
拥有一套完整的、互为补充的祭祀用器。
而从青铜礼器到陶瓷礼器,则又蕴含着不同
的历史文化习俗和工艺生产技术的变迁。对这一
现象的研究是我们认清古代祭祀制度、礼乐制度
以及陶瓷工艺发展史必不可少的工作。
1早期礼器的出现
“礼器”,广义上讲,是古代统治阶层在举行
征伐、丧葬、祭祀、宴飨等重要活动时用来表明
使用者身份地位、权力等级的专属象征器物。礼
器的出现,伴随的是原始社会的解体,贵族阶级的形成。所以,在它诞生的时候,除了具有“通天魅神”的灵性之外,还无可避免被赋予了一种阶级属性。
在山西襄汾龙山文化陶寺遗址发掘的一批公元前2300年的大墓中,出土有彩绘龙盘以及石罄、陶鼓、玉面兽、五璜联璧、臺鼓、玉圭、玉钺、玉璜形佩、有齿青铜镯等早期的礼器。但是,在同时期的小墓之内,则没发现任何有价值的陪葬品。考古学家指出,陶寺遗址可能就是帝尧都城所在⑵,是当时华北地区的权力核心地带。而贵族大墓出土的众多礼器也表明,陶寺文化时期社会贫富分化悬殊,上层贵族拥有大量财富,形成了特权阶层,“平均主义”被打破,社会的阶级分化出现,已经走到了国家产生的边缘。
此外,从祭祀坑中出土的一些制作考究的陶器,包括彩绘豆(图1)、陶籃(图2)、彩绘龙盘、彩绘三足壶等,也说明陶器已经开始部分取代石器或玉器,成为贵族祭祀的礼器。它们的形制也为商代以
后的青铜礼器奠定了基础,堪称是中国礼器的“先祖”。
进入商周时期,礼器正式成为“礼治”的象征,用以调节王权内部的秩序,巩固贵族的地位,维护社会稳定,凝聚国家力量。这时的礼器主要包括玉器、青铜器。玉礼器(图3)主要包括玉璧、玉琮、玉璋、玉圭等。青铜礼器种类齐全,数量众多,工艺精美,可细分为乐器、兵器、酒器、水器、食器等。秦汉末期,礼崩乐坏,社会混乱,礼仪制度难以为继,青铜礼器开始淡出历史舞台。一直到宋代,才再次出现规制完整的礼器,而制作它们的材质已经从青铜变成了瓷土。
2宋代陶瓷礼器的发展
隋唐时期,受丝路文化的影响,金银器一度成为统治者和贵族们的珍爱之物。这一时期的礼器也大多是金银器或黄铜材质,再加上唐朝提倡
图1彩绘豆
Fig.1Painted pottery"Dou”
f*
图2陶箧
Fig.2Pottery utensil“Gui”
壁琮圭
琥璋璜
图3距今3500年前的玉质礼器
Fig.3Jade ritual vessels3500years ago
的是一种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所以,循规蹈矩的周礼并未被统治者接受,这也导致了有唐一代,祭祀活动并不多见,相应的礼器也显得很少。
陶瓷真正大量用作祭器始于宋代。公元960年,陈桥兵变后,赵匡胤黄袍加身,改国号为宋。为了防止武将发起兵变叛乱,他收归兵权,修文抑武。北宋末期,崇儒敬古之风更为盛行,再加上最高统治者对先秦以前的“礼治”尤为推崇。
•42•中国陶瓷工业2021年2月
所以,没落的“礼”文化又再度复兴,只不过在形式和载体上融入了许多宋代的风尚。这一时期的部分
陶瓷礼器逐渐脱离了原有的功能属性,不再仅仅充当祭祀场合或重大国事活动中的祭器,而是逐渐向文人阶层靠拢,并最终成为了书房案头的陈设器。
宋代集中使用陶瓷礼器的时间始于北宋中后期。成书于熙宁、元丰年间的《郊庙奉祀礼文》一书中记载“礼院仪注,庆历七年,礼院奏准修制郊庙祭器所状……臣等参详古者祭天,器皆尚质,盖以极天下之物……今伏见新修祭器改用匏爵、瓦登、瓦壘之类,盖亦追用古制……故扫地而祭,器用陶匏,席以薰秸,因天地自然之性。”[3]元丰六年(1083),文臣和礼官曾上言与宋神宗讨论礼器制度。随后,神宗再次下诏将部分礼器改用陶瓷制作。史书对此记载为“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今郊祀篮赛尊豆皆非陶,未合于礼意,请图丘方泽正配位所设篮赛尊豆改用陶器……”⑷这段记载还表明,陶瓷礼器的规格和形制最终以朝廷的来样作定夺,并颁下法式供地方的各种祭祀活动使用。在经过反复讨论后,陶瓷礼器最终成为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祭器。即所谓的“凝土为质,陶以为尊,贵本尚质”[5]o
宋代生产陶瓷礼器的窑口主要包括两大体系:一种是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陶瓷生产机构,包括北宋官窑和南宋的郊坛下官窑、修内司官窑;另一种是分布在地方的半官方性质贡窑。例如:汝官窑、钧官窑等。南宋时期,在浙江龙泉一带部分非官方性质的窑口也生产过礼用瓷。
《宋会要辑稿》中也明确了绍兴十三年郊祀大礼中不同事务的主办机构,而祭器是由临安府办集的。文献中记载:“(绍兴十三年)九月十四日礼部太常寺言,将来郊祀大礼前二日奏……今具合行事件下
项:一合用御封降真香二合,乞下入内侍省……祭器……乞下临安府排办及仪鸾司同共钉设。”⑹这些祭器应该是在不同地区制作完成,然后集中到临安府,在郊祀大礼前,再由临安府统一办集。也有学者认为,陶瓷礼器一直由地方机构烧造,即“南宋宫廷用瓷取给于州府一级的官窑。”⑺显然,这些窑口并不属于皇家的官窑,或是称为“内窑”的生产机构。而颇有争议的哥窑,是不是也是这些地方机构烧制陶瓷礼器的专用窑口?具体结论有赖于文献和考古资料的进一步研究与论证。
统治阶层将陶瓷礼器作为祭祀大典的主要用器,和当时纷乱的社会背景也是分不开的。南宋初年,金人不断追逼,国用礼器损失严重。北宋宫廷制作和使用的礼器,尤其是徽宗时期制作的大批精美礼器因“靖康之变”的浩劫,使“府库畜积,为之一空”。⑹随后,建炎三年(1129)金兵奔袭高宗临时驻守的扬州。仓皇逃跑的赵构一行将靖康之变幸存的各种礼器乃至祖宗神像、牌位“悉委弃之”。叨两次事变,使北宋宫廷所剩无几的礼器丧失殆尽。《宋会要辑稿》礼二四之八四、八五记载:“(绍兴元年)七月十二日,礼部言,(其御笔牌位及罩子、漆匣等相关用具)昨缘扬州渡江遗失,乞下所属疾速制造。”〔⑼为了省时、省钱、省力,陶瓷礼器自然成为了首选。
这一时期的仿铜陶瓷礼器包括琮式瓶、出戟尊、三足尊、爵杯、触式瓶、籃式炉等等,而它们对商周青铜器的模仿可以说是惟妙惟肖。不仅器型的外观比例要保持一致,器壁要足够厚,器物质量要重,釉也要显得古朴,乃至于胎质也尽可能与铜器相接近。比如官窑和哥窑紫口铁足的特征,钧窑紫铜胎的特点等等。图4是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商周时期的青铜箧,图5的哥窑鱼耳炉在外观和胎
质上都对它进行了逼真的模仿。图7的钧窑月白釉出戟尊模仿自图6西周饕饗纹铜尊,在出戟尊出筋的地方,可以看到明显的仿铜胎特征。
图4商周青铜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Fig.4Bronze"Gui"of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图5宋哥窑青釉鱼耳炉北京故宫博物院Fig.5Celadon furnace with fish-ear from Ge kiln
in Song
Dynasty
第28卷第2期薛冰等:宋代陶瓷礼器的起源与发展・43•
图6西周饕養纹铜尊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Fig.6Bronze“Zua”vessel of W est Zhou Dynasty
with“TaoTie”pattern
(图8),欧阳修的《集古录》,吕大临的《考古图》(图9),李公麟的《古器图》,赵明诚的《金石录》等等。
四姑娘山自驾游攻略
王婷 我是路人甲
二!
JT^
'
y
'周迅实际身高
^-
拦A范冰冰家庭背景
T
咏.
4-
高圆圆简历个人资料简介
」A
-•>B
饰<
-
敷.A
寸M
图8北宋王騎《重修宣和博古图》
Fig.8Wangfu5s Archaeological Catalogue of
North Song Dynasty
图7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上海博物馆
Fig.7Porcelain"Zun"vessel with
moon white glaze of Jun kiln
3宋代陶瓷礼器的功能演变
除了举行祭祀和礼仪活动的需要外,宋代陶瓷礼器的发展兴盛还得益于这一时期金石学的兴起。金石学是宋代出现的一种建立在考据学基础上的学科。其开创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他的学生曾巩在《金石录•五百卷》中最早提出“金石”一词。金石学主要以碑石学和青铜器为研究对象,部分学者还兼顾到玉器、竹简、甲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文物的研究[⑴。他们主要采取观察、考证、临摹、推比的方法,以达到汇籍编册、证经补史的作用,堪称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研究金石学的专著。例如,王騎等编撰的《宣和博古图录》
#
ve
图9北宋吕大临《考古图》
Fig.9Lvdalin's Archaeological Catalogue of
North Song Dynasty
宋代是社会经济结构大调整时期,一些原本处在深宅大院中的文化风俗和陶瓷器物逐渐向民间传播。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文人阶层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甚至出现了文官可以调动武将的现象[⑵;另一方面是因为市民阶层的兴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宋代社会对内、对外的贸易和经济交流都十分频
繁。在这种情况下,追求更高级的生活乐趣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这种追求在社会大繁荣和生产力大发展的有利条件下逐渐变为现实。例如,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记载的四般闲事:烧香、点茶、挂画、插花,显得格外清静安逸、高雅闲适[⑷。
我们很难想象,先秦时期的士大夫或贵族把仿商周时期的礼器摆放在自己的案几上,即使在开放包容的盛唐,也不见这种行为。但是在宋代,“文”与“礼”互相结合,礼器就是文器,就是君子之器,这一风尚经过皇帝的推崇和示范,成
•44•中国陶瓷工业2021年2月
为了宋代文人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一种传统。从另一方面来看,将礼器用瓷摆放在身旁手边,或者是目光所及之处,又何尝不是对使用者的一种约束和警示,告诫他们要“慎独”和“克己复礼”。在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观念下,礼器的陈设器化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中国古代素有道器之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14]o器是有形之物,代表了具体事物或是制度体系;道是无形之念,代表一种准则和思想理念。宋人成功的将道与器结合在了一起,做到了器以载道。那些厚重端庄,古古香的礼器瓷所承载的正是宋人独特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
到了后来的明清时期,陶瓷礼器的数量和种类一直在不断增多,不同礼器的工艺、釉、形制以及一些纹饰的差异又决定了它们的等级规格和适用场合。例如,《大明会典》卷二百零一记载:“洪武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方丘黄,日坛赤,月坛白,行江西饶州如式烧造解。”[闵与此同时,经过技术的发展积累,一些瓷质的礼器也在景德镇烧造成功(图10)。
图10陶、玉、铜、瓷四种不同材质的爵杯
Fig.10"Jue"cup of four different materials:
pottery,jade,copper,and porcelain
4结语
在最早的“国家”——陶寺遗址中,贵族和王室墓葬之内出土的玉器、彩绘陶器、礼乐器一起组合成了比较完备的丧葬礼仪制度,体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和社会内部严格的等级制度。如龙盘、量鼓、陶鼓、彩绘大陶盆等,都是王者之器。宋代社会崇古、崇礼、崇文之风盛行,但内敛含蓄,理性慎思,素朴极简的社会风尚和思维方式使他们逐渐放弃了青铜礼器,而是使用一些“类玉”“类青铜”风格的官窑瓷器。汝窑、官窑、钧窑、哥窑等都生产了大量的仿青铜礼器,不仅是造型和外观比例,乃至胎质胎也充分向青铜器靠拢。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宋代青瓷的设计与制作不仅受到“玉文化”的熏陶,也广泛受到了“铜文化”的影响,两种因素共同决定了这一时期青瓷的胎釉面貌。
从陶质到玉质,再到青铜最后演变为瓷质,材料的改变体现了中国先民对技术和工艺的探索从未停止。而无论是哪个朝代,都将最珍贵的材质制作成礼器来使用。表明了古人对“礼治”社会的向往,对祖先的追思,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对秩序和仪式感的追求以及对和谐生活的珍视。这些也集中构成了华夏人民独特的文化传统、信仰体系和社会治理理念,它们都是历史的宝贵遗产,需要我们认真体会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司德.早期中国的食物、祭祀和圣贤[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20.
[2]朱希祖.美丽山西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21.
[3]西风.中国瓷器鉴赏与收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18.
[4]故宫博物院.官窑瓷器研究[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5: 164.
[5]秦大树,杜正贤.南宋官窑与哥窑:杭州南宋官窑老虎洞窑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杭州:浙江范大学出版社, 2004:149.
[6]刘琳,刁忠民,舒大刚(点校本).宋会要辑稿(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525.
[7]李刚.南宋官窑断想[J].南方文物,1999(2):71-75.
[8]子川.斯文在兹:中国传统书房文化与器物研究[M].北京:荣宝斋岀版社,2012:81.
[9]邓禾颖,唐俊杰.南宋官窑[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8:14.[10]马端临.四库家藏:文献通考(四)[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193.
[11]芳园.国学知识随用随査:耀世典藏版[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65.
[12]傅野.国家救赎[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69.[13]孟元老,颜兴林译注.东京梦华录:外二种[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1&232.
[14]张葆全.周易选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76.
[15]熊寥.中国古代制瓷工程技术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