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2014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浅析广州祠堂文化特征
学生:罗菊菊
提交日期:2013年 11月 12日
学 号 | 201131100218 | 学 院 |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
专 业 | 建筑学 | 课程名称 | 建筑美学与岭南文化 |
学位类别 | 学士 | 任课教师 | 郭焕宇 |
教师评语: | |||
成绩评定: 分 | |||
摘要:广州祠堂既是家族文化的寄托,更是一朵雅俗共赏的艺术奇葩,有着深刻的寓意和深厚的广府文化底蕴,是值得我们去仔细品位的艺术明珠。
关键词:广州祠堂 陈家祠 广府文化 历史 雕塑
1、广州祠堂的历史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地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在日本祠堂也经常出现,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宗祠即俗称的祠堂,它是支祠或若干家庙(家堂)升格积聚而成的。支祠为宗祠下属的分祠或各房支的支祠,由同一个家族支派的血脉组合,地域范围更小,血缘关系更近,长幼字辈十分明确。“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北方由于接近政治权力中心,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宗祠活动并没有南方发展迅速。而且发达的经济还为南方宗祠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北方的祠堂多在建国时期被毁,南方比较重视传统,因而祠堂大多保存得比较好。
2、祠堂的建筑特点
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
三、广州地区祠堂的空间特点
1、祠堂的选址及外部环境
A、一般祠堂都会位于村口附近最突出,最显眼的位置。而且其选址和外部环境也会符合中国古代的风水学理论,一般都会处于一个风水较好的位置。
B、祠堂的空间特点一般都是符合中轴对称,并且等级分明,秩序井然对外封闭,对内开敞,以实体建筑为何庭院空间单元建筑形制稳定,体间联系灵活有效。
、
广州黄埔村胡氏古祠堂中轴对称十分明显,等级分明
广州陈家祠坐北朝南,环境优越秩序井然
2、广州祠堂建筑的装饰特点
由于祠堂在传统社会的日常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其往往倾尽家族之力来建造,其装饰程度和规模都是普通民居不可比拟,在祠堂各装饰部位中,最突出的是屋顶装饰。
A、祠堂屋顶装饰,常见的有船脊,博古脊,陶瓷瓦脊这三种形式。
船脊是较为古老的的屋脊形式,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先民以“舟楫为生”,舟船形象久而久之便化为屋脊,又因为正脊两端高翘行似龙船,故也称龙船脊。
博古脊是清中期南粤地区盛行的屋脊形式,展现了封建社会盛世的瑰丽。典型的博古脊由两端对称的博古头、鳌鱼、小品、花窗和中间一组主画组头,主画和小品的工艺均为灰塑。
随着艺术陶艺的发展,又出现陶塑瓦脊,即将泥塑的造型经窑烧制好安装到屋脊上。陶塑
题材大多为人物,主要见于当时一些发达地区的大型祠堂,最典型的就是广州陈家祠。
B、祠堂的其他装饰特点
(1)装饰工艺的多样、体现当时当地装饰的最高水平
一座祠堂往往综合运用了木雕、砖雕、石雕、灰调、彩绘等多种装饰工艺,且同一种工艺也有多种技法。黑石深渊宝库怎么走
(2)装饰丰富多彩、生活气息浓厚、寓教化于装饰
广州民间祠堂少有庄严肃穆的氛围,更多地洋溢着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这体现在鲜艳彩的运用和贴近生活的题材上。祠堂会采用岭南特有的荔枝和石榴,象征着多子多孙,而菠萝就象征着吉祥如意。而民居中常用的福鼠在祠堂装饰中也会见到。大量的装饰主要传达两个主题,一是祈福,二是教化。教化功能主要由墙楣壁画实现,这些壁画就像无字书,讲述着一个个礼义廉耻、精忠报国、教人向善的故事。
(3)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
夏河和麦洛洛
广州文化是古越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在封闭条件下形成的古越文化石岭南的底本;唐宋以后,中原汉人不断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正统的儒家文化,所以广州地区的祠堂建筑在功能布局及装饰寓意上呈现德更多的是儒家文化的传统情怀;从三国至南朝,全国外贸的重心逐渐转移至广州,自此岭南领海洋文化之先,在祠堂建筑上突出表现地表现为灵活变通和经世致用的品性。其中“夔龙 卷草纹”在祠堂中大量运用。夔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独角兽、长相似龙,广东地区的粤人自古以蛇为图腾,蛇为龙的原型。这种g构图手法为“多变的海草水藻和草龙纹饰图案”,其中“海藻水草纹饰线条流畅优美、轻盈飘扬;草龙纹饰以夔龙头为首,龙身却变为盘旋飘舞的水草纹饰”。所以大量使用夔龙纹样作为建筑装饰绝非偶然,二是古老的南岳文文化影响的积淀和显现。夔龙 卷草纹在广州地区甚至珠三角地区的民间装饰也有很广泛的运用,正是海洋文化和大陆文化融合的体现。
四、广州祠堂的文化价值
家族祠堂是祭祀祖先、举行宗族活动的公共场所,祭祀祖先、举行典礼、合族议事等宗族活动都要集合族人一起在祠堂中进行,届时族人将族人祠墓祭扫、祠宇休憩、修撰宗谱、瞻顾孤寡、迎秋石是谁神赛会、唱戏娱众等各种活动。祭祀是家族中最重大的活动,具有比较固定的仪式。祠堂中实行春、秋二祭,祭品包括全猪全羊和各种菜肴,
博古脊、陶塑瓦脊、船脊
水果等,祠祭是举行三撰、三爵和帛文三献礼。
祠堂是家族制度的具体标识,是宗族意义的物质象征。族人在祠堂开展的祭祀祖先,举行庆典、执行族规,劝诫子孙、宣讲祖训、教育新人、宴请功名等系列活动都意在培育宗族意识。祠堂的规模都代表了门第等级,祠堂的辉煌代表了家族的兴旺,名门望族的祠堂通常建筑宏伟,气势恢宏,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成就。可以说,祠堂在封建社会就是一个团结族人的有力工具。并且而祠堂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的民俗文化,它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沉淀着深厚的人文根基,还能从这里寻到人类前进的足迹。
在今天的广州,祠堂举行的许多古老仪式被越来越淡化,人们对对祠堂所代表的的宗族意义也越来越概念模糊,然而我认为祠堂并不应该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在现在的社会,祠堂
还是有很多的积极意义。
A、我们可以把祠堂建设成为一个村民进行健康聚会的主要场所。祠堂现在已经不仅仅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它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族人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往往利用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有时候族内有名望的人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如对贫困人员捐资帮助、修桥补路),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有的祠堂又增加了村史展馆、曲艺社、专题展览室、老人活动中心和健身娱乐区等多种功能,使广大村民也能享受精神文化生活。方大同喜欢薛凯琪
B、祠堂是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
人们对于祠堂的记忆,往往是一种血缘的牵连,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一种与现代社会相悖的“落后文化”。续家谱、修祠堂、建祖坟、寻根问租、宗族联谊等活动仍是不少百姓热衷的事务。宗族文化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衡量应该说是一种落后的表象,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恩格斯把原始社会称为野蛮社会,他把国家的出现做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而国家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按地域划分人口而不再是依血缘。
但一脉相承,血浓于水,亲同手足……这些词语永远让人倍感亲近,这不是那一位哲人一两句名言就能推翻的。对于一种宗教文化的秉承,是应该汲取其先进性的,完全摒弃,是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事实上那些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他的事迹永远都感动着每一位国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祠堂也是对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在岳氏祠堂内,我们可以学习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在文氏祠堂内,我们可以学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可贵品质,我们也可以在不同的祠堂学习黄继光、董存瑞、罗盛教等等的丰功伟绩。
等等
下面以广州陈家祠作为代表来进行简单介绍
(1)简介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英雄联盟怎么玩啊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
平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集会之用,后来改作宗祠,两边的侧房供书院使用。
(2)建筑空间特点
(3)陈氏书院坐北朝南,为中国“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院落式布局,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也是一个中轴对称的建筑,等级分明,秩序井然,对内开敞,对外封闭。
(3)建筑装饰特点
A、木雕陈氏书院中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亦大,内容丰富。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难解难分的情景。此外各座厅堂、走放廊的梁架、雀替以及那长达540余米的檐板上雕刻的各种瓜果、花纹图案、人物、动物、无不凝聚了广东木雕的精华。
B、石雕:陈氏书院的石雕主要是采用麻石石材。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门、栏杆、墙裙、柱础和台阶等地方。聚贤堂前的月台石雕栏杆,是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它融洽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雕和阴刻等多种技法,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图案的表现形式进行雕饰。又把双面铁铸通花栏板嵌入栏杆中,使呈灰白淡雅的栏杆在调深沉的铁铸栏板映托下,对比鲜明,主题突出,极富装饰效果。
C、砖雕:主要装饰在墙檐下、门楣、犀头和檐墙上,也有作为花窗的装饰。广东砖雕从用材到技法都与北方或江南地区都有一定差别。陈氏书院首进东西厅的水磨青砖檐墙上,共有6幅大型砖雕,是现存广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砖雕作品之一。
广州陈家祠鸟瞰图
D、灰塑广东旧式民居,多数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堆出简单的卷草纹。称这“草尾”。在较富有的宅第或祠堂庙宇中,灰塑的使用范围则随建筑的规格而扩大,它是广东民间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由于灰需在现场制作,艺人便可根据题材和空间的需要,充分发挥其技艺,如将山川水涧景物随形就势穿透墙体,或将动物、花卉等塑造成凸出墙体20至60厘米,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形态栩栩如生。彩喜用大红大绿,富丽斑斓,充满浓郁的民间艺术特。陈氏书院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1800余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近,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