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卷第3期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Vol.41No.3
2021年5月
Academic Forum of Nandu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ay 2021
关婷娜胸围照片泳装收稿日期:2020-10-25
动物的叫声基金项目:第5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M570583;第10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7T100486㊂
作者简介:刘文青(1996 ㊀),女,山东省淄博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明史研究㊂
明代 驳查补造 赋役黄册考
以哈佛藏‘韵学集成“等纸背文献为中心
刘文青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358)
㊀㊀摘要:美国哈佛藏‘韵学集成“等古籍纸背文献中藏有比较特殊的 驳查补造 赋役黄册若干件㊂据之与上图藏纸背 驳查补造 赋役黄册比较发现,上图藏 驳查补造 赋役黄册系后湖管册官驳查后形成的后湖底册,而‘韵学集成“等纸背 驳查补造 赋役黄册则是州县首次上交户部的赋役正册㊂‘韵学集成“等纸背相关黄册反映出,后湖管册官驳查完成并非是黄册 驳查补造 的最后一步,当新一期大造之时驳查内容进入黄册之中, 驳查补造 方告完结㊂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前人关于 驳查补造 制度的认识,且为进一步认识明代黄册攒造及 驳查补造 的其他相关问题都提供了重要信息㊂
关键词:‘韵学集成“;纸背文献;明代;赋役黄册;驳查补造
中图分类号:K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6320(2021)03-0026-07
㊀㊀众所周知,黄册制度是一项有关明代户籍与赋役的基本制度㊂明初制定了黄册每十年一大造的攒造制度,并对册籍的格式㊁汇编㊁解送㊁收贮㊁驳查等都有严格的规定㊂为防止造册官员变乱版籍㊁隐瞒作弊, 驳查补造 这一环节成为明代赋役黄册攒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㊂栾成显先生在‘明代黄册研究“一书中已对 驳查补造 的过程和运作进行了简要介绍[1]31
-32
,但受限于传世文
lenovov470
献,相关研究仍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㊂近来,随着公文纸背文献的出现,张恒通过对上海图书馆藏(以下简称 上图藏 )黄册文书的解读,发现了明代后湖黄册中的 奏缴册 ,并探究了该类册籍反映出的 驳查补造 过程[2]70
-100
㊂业师杜立晖先生
的‘哈佛大学藏公文纸本 重刊并音连声韵学集成⓪等纸背明代文献初探“一文,首次公布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以下简称 哈佛藏 )‘重刊并音连声韵学集成“‘直音篇“(以下简称‘韵学集成“等)等纸背所存明代黄册,并对其所属地域和价值已作详细考证[3]㊂近期,笔者在跟随杜师
整理研究‘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时,发现其中也有一部分黄册与 驳查补造 相关㊂这些册籍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㊁认识明代驳查补造制度提供了珍贵资料㊂因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以新发现的相关 驳查补造 赋役黄册为中心,通过与上图藏纸背明代 驳查补造 赋役黄册的比较,并结合传统史籍的记载,对文书所反映的明代黄册攒造和驳查补造制度等进行探讨㊂
㊀㊀
一㊁关于‘韵学集成“等纸背明代
特殊赋役黄册的说明
㊀㊀‘韵学集成“等纸背文书中存在一部分特殊黄册,不仅记载了惯常的四柱式登载,还有一段有关 驳查补造 的说明性文字㊂为方便研究,现将有代表性的几页移录于下:
‘韵学集成“第10册第53页背:㊀㊀(前缺)
1.人丁:计家男㊁妇四口㊂
2021年第3期刘文青:明代 驳查补造 赋役黄册考
2.男子三口㊂
3.妇女一口㊂
4.事产:
5.官民田地七亩八分㊂前册蒙驳,
误少袁成入官田六亩七分,少小麦七斗
6.一升六合九勺㊁米一石三
7.合七勺,今册通查,原系嘉靖
8.十一年府县册内开除袁
9.成入官田六亩七分,小麦七
10.斗一升六合九勺㊁米一石
11.三合七勺,与吕沙一图孙
12.端收户讫,Ѳ册失于开除,
13.以致查筭不同,驳回,经造
14.人役失于仔细查考,朦
15.胧造册回答外,今册更役①
(后缺)
本件文书上下完整,前后均缺,共存文字15行,与正面古籍成经纬状㊂文字书写工整,字体较大,与
其他文书的字迹有较大区分㊂从该件文书的人丁登载格式来看,只有人口数,并未记载每口人的具体年龄,可知此件文书所载为该户 旧管 部分㊂第5行 误少 二字恰在书页裁切之处,又遭正面古籍墨迹遮挡,此处文字难以辨识㊂据5至12行中提到的 少小麦七斗一升六合九勺 以及袁成入官田 失于开除 ,可知前册本应减去 袁成入官田六亩七分 ,又根据字迹的大致轮廓推断此处应为 误少 二字㊂第11行提到 吕沙 这一地名,据‘惟扬志“记载, 江都县一百一十八里 青草沙五里,桿棒沙二里,官场岸三里 吕沙一里 [4]30-31,又据‘江都县志“记载, 本县旧编户百十八里,所辖二十五乡 曰吕沙㊁曰中沙 [5]㊂据此可知,吕沙属于扬州府江都县㊂一般情况下,土地的买卖都在本县之内,所以该户很大可能在江都县㊂因本件文书字迹的特殊性,又结合目前所掌握的有明确时间和地点的三批黄册②,可以判定此件为嘉靖三十一年(1552)扬州府江都县青草沙赋役黄册㊂
又如,‘直音篇“第5册第51页背:
小舍得官宣㊀㊀(前缺)
1.旧管:
2.人丁:计家男㊁妇四口㊂
3.男子三口㊂
4.妇女一口㊂
5.事产:
6.官民田地二十九亩二分五厘,前册蒙
驳,多田地六亩一分二厘五毫,
7.小麦五斗二升一合七勺,
8.米一斗六升二合六勺,豆
9.四斗三升二合八勺,经
10.造人役,屡次失于仔细
11.查考,朦胧造册回答外,
12.今册更役,通查屡年底
13.页,原系嘉靖十一年误
14.少之数,难以妄改,遗患
15.于后,理合申明,从实攒
16.造㊂
17.夏税:小麦正耗二石八斗八升三
合七
(后缺)
本件文书上下完整,前后均缺,共存文字17行,与正面古籍成经纬状㊂文书字迹清楚,墨较重㊁字体较大,且无墨迹遮挡,识读比较容易㊂因该件文书字迹与其他文书有较大区分,经笔者整理㊁判断,该页应该为嘉靖三十一年(1552)扬州府江都县青草沙地区的黄册㊂
该件文书更清晰地体现了关于田粮问题的驳查改正,于 旧管 项下登载㊂文书中第13㊁14行出现 原系嘉靖十一年误少之数 ,而第6行是 多田地六亩一分二厘五毫 ,那么前册所载田地数额究竟是比实际田土多还是少呢?结合上一件文书的内容 误少袁成入官田 原系嘉靖十一年府县册内开除袁成入官田 ,可知此处 误少 的意思应该是前册所载田亩数额比实际田亩多,在驳查过程中发现错误后应该减去这
部分田亩㊂据此推断,该件文书中出现 原系嘉靖十一年误少之数 同样应该是前册中应该将该部分田亩除开,所以在驳查过程中发现多出田地六亩一分二厘五毫㊂
上述两件黄册都是嘉靖三十一年(1552)扬州府江都县青草沙赋役黄册中涉及田粮错讹的特殊册籍,结合该批黄册中其他特殊册籍发现登载
㊃72㊃
①②相关文书录文均转引自业师杜立晖:‘哈佛藏 韵学集成⓪ 直音篇⓪纸背明代文献释录“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㊂以
下不另说明㊂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纸背文献的格式问题,在录入文献时,格式略有变动,如需查看格式请翻阅原文献㊂参见杜立晖:‘哈佛藏 韵学集成⓪ 直音篇⓪纸背明代文献释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㊂经杜立晖先生分析指出,该批黄册主要涉及到嘉靖三十一年(1552)直隶扬州府江都县青草沙第四图赋役黄册㊁隆庆六年(1572)南直隶扬州府泰兴县顺得乡二十一都十五里赋役黄册㊁隆庆六年(1572)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县市西厢第一里赋役黄册㊂
南都学坛2021年第3期
驳查补造 内容的书式结构十分类似,其基本格式大致为: 前册蒙驳,多/少田地 数量 ,多/少小麦 数量
㊁米/黄豆 数量 ,原系 年分 误错之数,难以妄改,遗患于后,从实攒造 ㊂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在 旧管 项下对 前册 田粮错误进行总结和改正㊂
除此之外,还发现有一部分 驳查补造 内容在 户由信息 处开列,如‘韵学集成“第五册第95页背:
㊀㊀(前缺)
1.Ѳ右卫当军不缺,嘉靖十
2.一年Ѳ蒙驳回,查得本卫正
3.无清勾无从添造外,今册合
4.再申明㊂充嘉靖三十三年
5.分甲首㊂
(中缺1行)
6.人丁:计家男子二口㊂
7.事产:
8.官田地一十一亩五分一厘四毫㊂
(中略)
13.田一十亩一厘四毫㊂
(中略)
16.地一亩五分㊂
(后缺)
本件文书共16行,前后均缺,文字工整㊁字迹较为清晰,由于古籍纸页裁切,部分文字缺失㊂第5行和第6行中间空隙较大,应缺一行,按照黄册的四柱式登载推断,此处所缺内容应为 旧管 二字㊂第4㊁5行所载 充嘉靖三十三年分甲首 说明本件文书属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所造黄册㊂根据黄册攒造时间㊁文书字迹等推断,该件文书应为嘉靖三十一年(1552)扬州府江都县青草沙赋役黄册㊂从 Ѳ右卫当军不缺 本卫正无清勾 等信息可以看出,此户为军户㊂由 嘉靖十一年Ѳ蒙驳回 今册合再申明 看出, 驳查补造 的重点是对该户的充军来历和勾补情况进行核查㊂由上述三件黄册可以看出,关于户籍信息的驳查,如军户的勾补情况等,在 户由信息 处改正;关于田粮错讹等问题,在 旧管 项下 事产 部分进行改正㊂针对前册驳查出的具体问题,新一次攒造黄册之时需要将其整理㊁改正并分别写在相应位
置㊂这样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黄册中记载出现变化的原因,再次驳查前册之时也会相对容易㊂
‘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中不仅发现了嘉靖三十一年(1552)扬州府江都县青草沙的特殊黄册,
另外,扬州府泰州如皋县西厢赋役黄册中也发现了 驳查补造 内容㊂不过,其书写格式与上述所引的黄册有所不同㊂如‘韵学集成“第9册第
31页背:
㊀㊀(前缺)
1.系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县市西
厢第一图军户㊂有祖陈通四㊁侄陈狗子于洪(中略)
5.三年勾户丁陈右仝补役㊂充万历十
6.年里长㊂
7.嘉靖四十一年造册,蒙驳不开充军,
卫分
方舟生存进化8.ѲѲ除人口并麦米豆不同,依驳
查明㊂
9.改正今册旧管,Ѳ依登答开造㊂
10.旧管:
(下略)
本件文书字迹工整㊁清晰,与正面古籍成经纬状,前后均缺,文书上部被古籍装订线遮挡,户主姓名残缺㊂第5行 充万历十年里长 一句说明该件文书为隆庆六年(1572)所攒造的赋役黄册㊂第7至9行为一段说明性文字,登载该户下 驳查补造 内容,该部分简要地指出该户户籍信息和田粮数额出现错讹,并于新册中重新改正㊂综上,笔者发现嘉靖三十一年(1552)和隆庆六年(1572)黄册中所涉及 驳查补造 内容的书写方式存在很大不同㊂嘉靖三十一年(1552)的 驳查补造 内容将人户信息和田粮信息分别在相应位置改正,详细登载错讹田粮的具体数目㊂隆庆六年(1572)的描述则十分简略,只写明错误款项,
但不再详细开列错讹之处的具体信息,如 蒙驳麦米豆不同,依驳查明,改正今册旧管 ㊂不过,哈佛藏‘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中的特殊册籍都是前册驳查出的问题,于新造黄册中仍要清楚记载㊂所以,笔者认为这部分特殊册籍应该是州县首次上交给户部的赋役正册,具体原因及 驳查补造 过程于后文阐释㊂
㊀㊀二㊁‘韵学集成“等纸背特殊黄册与上图藏纸背特殊黄册之比较
㊀㊀除了‘韵学集成“等纸背文献中存在 驳查补造 内容的特殊黄册,在上图藏纸背文献中也有相似内容的特殊册籍㊂张恒将上图藏纸背黄册中的特殊册籍判定为驳查改正后向皇帝上报的 奏缴册 [2]95-96㊂为更清楚地说明,本文以‘乐府诗集“第5册卷17第8页纸背文书为例,试做分析,
㊃82㊃
2021年第3期刘文青:明代 驳查补造 赋役黄册考
现将该页文书移录于下:
㊀㊀(前缺)
1.㊀㊀㊀妇女六口
2.㊀㊀㊀事产
3.㊀㊀㊀
官民田地山二十七亩六4.㊀㊀㊀
官田地山四亩四分四5.㊀㊀㊀
民田地山二十三亩一
(中缺2行)
6.
一田十二都十图得字
7.一户张恩原驳不开,充发来历㊂今回8.称有祖张全一,洪武十四年为㊀
一田十一都十图黎字
9.措攀军役事,充南京府军后卫
10.军,勾男张安保补役,故;勾户丁㊀
一田十二都十图得字
11.张尔补役㊂及驳多田地六亩四分
蓝心湄12.三厘七毫,麦二斗一升八合九勺,
一田十二都十图得字
13.丝四钱五分九厘七毫,米三斗一
14.升一合三勺㊂今改正实在官民田㊀
一田十二都十图得字
15.地山一十八亩二分六厘六毫,麦三
16.斗五升五合七勺,丝一两五钱二分
㊀
一田十二都十图得字
17.三厘一毫,米二石六斗九升三合
18.三勺㊂
一地本图王字号科
①
(后缺)
对该件文书的解读,张恒的论文中已有详细介绍,此处暂不赘述,他将该叶黄册确定为 正德七年(1512)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宁海乡 的赋役黄册[2]88
-89
㊂由此可见,这与‘韵学集成“等纸背黄
册所属地区同为南直隶扬州府㊂对比上图藏黄册,笔者发现这两种册籍虽然都涉及到 驳查补造 过程,但文书结构㊁性质等明显不同㊂
首先,上图藏黄册与‘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的登载格式截然不同㊂上图藏黄册中载有 驳查补造 内容的笔迹和字体等都与原四柱式登载文字有明显差异,这是原册在经过驳查之后,于下一次大造黄册之前加以改正形成的册籍,也就是说这部分黄册是经历了两次书写之后形成的[2]98㊂
‘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的 驳查补造 内容没有单独列出,而是与四柱式登载一并记载,字迹也与上下文一致㊂由 前册蒙驳 今册更役 等,可见其中出现了 前册 今册 两次大造黄册的册籍㊂所以,‘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所载 驳查补造 内
容是新一次大造黄册时对上一次黄册攒造中出现问题的整理和记载㊂
其次, 驳查补造 内容的书写位置不同㊂前文移录的上图藏黄册所载的 驳查补造 内容是在 实在 项开列,而‘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是在 户由信息 或是 旧管 项下开列㊂四柱式登载中 实在 项是对现有人口㊁田产情况的记载,上图藏黄册是经驳查之后仍在原册基础上改正人口信息和田产数目,所以在 实在 处改正㊂而‘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是对 前册 错误内容的记录,这一书写格式与黄册攒造中 今日之旧管,即前造之实在也 [6]的基本原则相同㊂
虽然两种册籍存在诸多不同,但是都反映了黄册中对 驳查补造 内容的记载,还同属于南直隶扬州府黄册㊂在书式结构方面,两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上图藏黄册以 原驳多(少)田地 麦/米 今改正回称 为框架,‘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以 蒙驳误多(少)田地 多(少)麦/米 原系 年分 误错之数,难以妄改,遗患于后,从实攒造 为框架,两者都是先具体写明错
讹之处,随后对其加以改正㊂另外,扬州府三个不同时期的特殊黄册,为研究 驳查补造 内容的历时性变化提供了可能㊂笔者发现正德㊁嘉靖年间的驳查补造内容描述较为详细,尤其是对错讹的税粮部分,文书中具体登载了错讹之田地㊁税粮的数目等,而到了隆庆六年(1572)的描述就相当简略,只是概括地提到 蒙驳麦米豆不同,依驳查明,改正今册旧管 ㊂
㊀㊀
三㊁纸背 驳查补造 赋役黄册的性质判定
㊀㊀ 驳查补造 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册籍,前人也对其有过一些探讨,但比较简略②㊂结合史料和新见的 驳查补造 相关纸背黄册文书,笔者发现这一问题还有更进一步的探讨空间㊂下面主要对
㊃
92㊃①②此件文书源自张恒的‘新见明代黄册相关问题研究
以上海图书馆藏三种古籍纸背文献为中心“,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71-72页㊂由于排版问题,格式略有变动,如需查看格式,请翻阅原文献㊂
栾成显先生提出:青册是发回原造册衙门的册籍,又称驳语黄册㊁驳册,奏缴册是各地新缴的改正册,底册是后湖收存以备查考的
册籍,参见‘明代黄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㊂张恒指出: 青册是发往原造衙门的驳查出需核查改正内容的册籍;底册是后湖驳查出有错的黄册原本;奏册是后湖官员完成对赋役黄册驳查改正之后向皇帝上报之册籍㊂ 参见‘新见明代黄册相关问题研究 以上海图书馆藏三种古籍纸背文献为中心“,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㊂
南都学坛2021年第3期
驳查补造 内容的形成过程,以及上述纸背黄册的性质进行探究㊂
‘后湖志“中关于 驳查补造 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如嘉靖三十九年(1560)南京户科给事中等官郭斗等奏:
㊀㊀本湖图册俱遇十年大造一次,通将南㊁北直隶并浙江等十三省解到成式黄册,查出埋没㊁诡寄等项奸弊,分为青底奏册三项 臣惟底册收存本湖,以备查考,青册仍发各处登答回报,似皆不可缺略,独起解一册过为烦冗耳㊂[7]141
其中, 查出埋没㊁诡寄等项奸弊,分为青㊁底㊁奏册三项 中所提到的青㊁底㊁奏册三项便是学者们讨论的青册㊁底册㊁奏册的出处㊂这里只提到底册要收存于后湖,青册发往各处登答回报,但并未指明册籍的具体内容㊂
嘉靖二十八年(1549),万文彩等奏:
㊀㊀驳出埋没㊁诡寄㊁飞走等项奸弊,类造文册,陆续奏缴,及造青册,转发原造衙门,照款改正,解送南京户部,转送后湖管册官处,查将改正过户籍㊁田粮紧关略节,填写册面,以备查对㊂及将改正过丁亩琐细款下印记驳过,以免后次再查,未有因其填写略节,而遂将驳册弃而不用也㊂[7]132
这里提到在驳查之后 类造文册,陆续奏缴,及造青册,转发原造衙门 ,应该是后湖管册官在驳查出奸弊之后将错讹之处类造文册,交给南京户部,再转交给府㊁州㊁县等原造衙门㊂这一册籍即为青册,是毫无疑义的㊂ 照款改正,解送南京户部,转送后湖管册官处 指的应该是原造衙门将改正后的册籍交给后湖,这一册籍所载内容格式以及该册籍名称此处似乎并未指代清楚㊂ 查将改正过户籍㊁田粮紧关略节,填写册面,以备查对 一句中提到后湖管册官将改正过的户籍和田粮等填写册面,也就是说在收到原造衙门交回的册籍之后,后湖管册官再次填写某一册籍㊂又据‘后湖志“载, 今后各处解到驳册,除照旧填写㊁印记外,仍要严令库匠,与同黄册一处收架,永为备照 [7]132, 黄册有差讹,又凭驳册以核其实㊂若大查之后,驳册不加收藏,则重造之年丁田何所考证 将各府㊁州㊁县解到驳册,
严督库匠,与黄册一并收架,以备后次查照 [7]133-134㊂由此可见,最初由后湖发出的青册(也称 驳册 ),最终还是要收归后湖,并与黄册一并收架,后湖官员在收到府州县的改正册籍之后又进行了一次抄写㊁整理㊂据上述分析推断, 惟底册收存本湖,以备查考,青册仍发各处登答回报 中的底册应该是后湖管事官将驳查出错讹人户的原始黄册誊抄后留存,将具体错误之处类造总册发回原造衙门,待改正之册交回后湖,后湖管事官将所出现的错误和改正后的内容加以整理,在底册上进行改正㊂弘治十二年(1499)御史史载德题请清理版图时提到, 每一布政司并直隶一府,并其余衙门,少者一二本,多则三四本,差人解送南京户部,转送后湖查册官处㊂查对无差,明白照款改正,备行南京户部,各该司掌印官亲请会同各用司印钤盖 [7]77,可见州县再次送到后湖的册籍也需要查
对㊁照款改正,然后备行户部钤盖印章㊂同时,此处还提到 以后清查到有 驳 字处,即揭改造总册一对,则是非明白矣 [7]77,因原黄册中出现错误的人户是在 该户下印一 驳 字 ,这一户下的信息便不能成为下次黄册攒造的依据㊂所以, 改造总册 便成为反映被驳查人户真实信息的依据㊂经过后湖发出的青册驳查,州县发回的改正册籍,最后经过后湖查对照款改正的册籍最有可能便是在 收存后湖,以备查考 的底册㊂据此推断, 驳查补造 过程中产生的底册成为下一次大造黄册的依据,这样经过两次手写形成的底册便与上图藏纸背黄册中所记载的格式相一致㊂若是如此,张恒将上图藏纸背黄册文书的性质定义为 奏缴册 应是不合理的㊂一是,栾成显先生早已指出 奏缴册是各地新缴的改正册 ,而不是后湖上报给皇帝的册籍㊂二是,府州县等原造衙门新上交的改正册籍中记载原始黄册文书的可能性不
大㊂若仍是由原造衙门先将原始文书填写,再在空白部分书写 今改正回称 这部分内容,还是会出现变乱册籍的弊端㊂据此推断,奏册应只是针对青册中出现的问题,重新填报正确户籍信息和田粮数额㊂
所以,上图藏纸背文书中的 驳查补造 赋役黄册判定为驳查过程中产生的底册似乎更为合理㊂我们也可以把 以备查考 的底册看作是经过驳查㊁补造㊁后湖核查后形成的最终赋役黄册㊂而‘韵学集成“等纸背文书中 驳查补造 文书应
㊃03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