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旅游景点介绍
第八单元:
主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学习一种新的统计量——平均数,这是学习选择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的开始。同时比较系统地学习单式分段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为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
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半学期已经学过简单的统计表。教师应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
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统计活动中,探究分段整理的方法,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分段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4.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提高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和复式分段统计表。
本单元的难点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复式分段统计表。
阿怡大小微博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3课时
认识平均数 ——1课时
统计表——1课时
消费知多少—— 1课时
课题
平均数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时间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养成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
3.在统计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小女花不弃的演员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看过篮球比赛吗?(课件播放篮球赛)                  蓝队比分落后了,要从7号、8号两名替补队员中选出一名上场,如果你是教练,你会派怎样的队员上场?
预设:投的准的、跑得快的、个子高的……
通过交流确定派投篮水平高的队员上场。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本节课创设良好的开端。
二、探究方法,分析数据
(一)针对问题,收集数据
谈话:这是7号、8号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分析这些数据,你认为谁的投篮水平高呢?
预设1:比较总分,8号的成绩好,因为8号的总分高。
预设2:比上场次数,8号队员上场的次数比7号队员多。
预设3:比较平均得分,7号成绩好,因为7号的平均分高。
农村创业项目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比较,我们发现要知道谁的投篮水平高,应该比较平均每场得分比较合适。
(二)整理数据,探索方法
谈话: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7号、8号队员平均每场得分各是多少?除了用统计表,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能更直观地看出他们的得分情况?(出示条形统计图)
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呢?每个小格表示几分?
谈话:现在我们就借助统计图,先来研究7号队员平均每场得分,请大家先阅读探究提示,再动手操作。
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汇报交流。
预设1:移一移,从第四场移两分给第一场,这样三场的得分就一样多了,7号队员的平均每场得分就是11分。
预设2:算一算,先把3场的分数加起来,然后再除以3就求出平均每场得分是11分。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这样移?为什么要除以3?
小结:像这样把多的移一些补给少的,使每份同样多的方法叫做“移多补少”。(板贴:移多补少)这种方法先把三场比赛的得分合起来,再平均分成3份,求出平均分,这种方法叫做先合后分。(板书:先合后分)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两种方法到7号队员的平均得分是11分。
(三)巩固方法,描述数据
谈话:8号队员的平均得分是多少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研究一下吧。
  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进行全班交流。
    提问:那10分是8号队员哪一场的得分呢?
预设:10分是8号队员四场比赛的平均得分。
谈话:10分不是具体哪一场的得分,而是这几场比赛的平均得分。
追问:那10分代表的是什么?
预设:代表的是这几场比赛的整体水平。
小结: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数叫做平均数。也就是说10是7、13、12、8这四个数的平均数。
谈话:这个11分呢?(指7号队员的平均每场得分)它代表的是什么?
预设:11分是9、11、13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追问:那这个11分(第三场)呢?
预设:这个11分是第三场的具体得分。
小结:这两个虽然都是11,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谈话:现在你应该知道该派谁上场了吧? 为什么?
小结:平均数高就说明投篮水平高。看来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四)分析数据,感受特性
谈话:看,7号队员上场了!本场比赛7号队员超常发挥,勇得15分(课件出示统计图)。现在他的平均每场得分还是11分吗?会有什么变化呢?
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
预设:可能比平均分高。
何云伟李菁近况追问:那平均数还会出现什么变化?
小结:可见平均数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非常的敏感,只要一个数据发生变化,就可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谈话:继续观察统计图上的平均数,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预设:平均分11分比9分多2分,比13分少2分。
追问:那你觉得平均数应该在哪两个数之间?
预设: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教师节代表发言稿小结:平均数虽然敏感,但是不管怎么变,它都会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设计意图】本环节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把解决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进而通过实例感受平均数的特性,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从形式走向实质,走向知识背后数学思想的深度,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观点保持言必有据的理性态度。
三、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1
    谈话:小明和小强正在探讨他们的体重问题,认真思考小明的体重一定比小强轻吗?
    预设:不一定。因为平均体重代表的是两个小组同学体重的整体水平,不代表某一个人的体重具体是多少,所以不能确定小明的体重就一定比小强轻。
2.自主练习2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布置课外作业:下周,学校召开趣味运动会,要进行1分钟跳绳比赛,请各小组记录好自己的跳绳成绩,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水平高,代表班级参赛。
3.生活中的平均数
谈话:同学们,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我国水资源情况,为什么我国的水资源量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均水资源量却居世界第109位呢?
谈话: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平均数?
【设计意图】生活中关于平均数的一些常识性练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索趣味,丰富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通过布置学生课下收集数据,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李东到游乐宫去玩,上坡用了8分钟,平均每分钟走45米;下坡用了6分钟,共走了330米。
(1)李东下坡时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2)李东从家到游乐宫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回顾提升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平均数的意义,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1:学会了平均数的意义。
预设2: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
预设3:我可以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谈话:你想将这节课的“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这五个苹果送给谁?为什么?
总结:大家不仅会学习还会欣赏,希望你还能带着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引领学生回顾反思,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自主梳理知识,自主反思建构的能力。并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真正实现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
图2
图3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教学目标标达成情况: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