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红年代演员表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高二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有进取心,富有激情,感情丰富,爱冲动,爱幻想。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了“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同时,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设计环节】
1.介绍概况:《北大钟声》油画介绍
2.寻背景:学生读1911——1915年大事年表,提炼信息,填写表格
3.探究内容: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4.讨论影响: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5.课堂小结:新课知识梳理和课堂小测
6.师生朗读,感悟历史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兰花草》
半裸超污情头《希望》(又名《兰花草》)作者: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英雄联盟探险家出装稚子弄冰的翻译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展示图片:油画《北大钟声》)
教师: 我们今天的新课学习是从沈嘉蔚1988年创作的一副油画开始,这幅油画的名称是《北大钟声》,这幅画一共画了二建报名条件16位历史人物,他们都是新文化运动期间活跃在北大讲台上的教授体。大家能指出他们分别是谁?
学生:(略)
教师:站在最前面的这位老头是大名鼎鼎的辜鸿铭。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
仕在北洋,懂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国外语,获得西方13的大学博士、中西贯通,偏偏又思想守旧、为纳妾和缠足进行辩论的人。油画中除了辜鸿铭,还有陈独秀(36岁)、蔡元培(48岁)、胡适(24岁),他们都是属兔,号称“北大三兔”。手里拿着一本杂志的人是陈独秀。大家看看他手里拿的这本杂志就是《新青年》,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我们课前听的歌曲《兰花草》是胡适先生所创的白话诗,他一生共获得过36个博士学位,曾经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被国际学者公认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父」。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后排穿着白长袍的人是著名作家周树人(鲁迅),他后面的人是他弟弟周作人。油画右侧第一、二位分别是刘半农、钱玄同。白话文中的“她”就是刘半农首创的。钱玄同是新文化运动当中的主力干将,他甚至主张取消中国文字,用外国文字取代。右侧第三位的是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学者梁漱溟,他早年精通印度哲学,后来研究儒学,梁漱溟和辜鸿铭都是国学的坚守者。
这幅油画上所画的16位人物都是当时中国最为杰出的知识分子,除了国学代表梁漱溟、辜鸿铭两位先生以外,其它人物皆以《新青年》为舞台,将大师们的智慧呈现世人,从而使《新青年》领袖伦,成为影响一代人的精神镜像。中国近代重大的文化变革和思想解放
的浪潮所以俱发轫于《新青年》,其关键便在于它所拥有的超级豪华的编辑与作者队伍。
设计意图:油画《北大钟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英荟萃、激扬文字、碰撞交锋的盛景。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等,学生在初中学习或通过其他途径已经基本掌握,此环节以油画为载体,引导学生对人物特点进行概括,帮助学生认识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从而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让历史课带有“人”味、“故事”味,学生可以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教师:胡适先生对《新青年》有过这样的评价,“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民报》与《甲寅》还算不上。”那么《新青年》究竟创造了什么样的新时代?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走近《新青年》,一起读《新青年》,悟“新文化”。
【讲授新课】
一、《新青年》为何而生(寻背景)
(史料解读: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为复辟
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1911——1915大事年表和教材87页上的第一自然段,填写表格所缺的内容。
1911——1915年大事记
1911年 10月 武昌起义 12月 南北议和
1912 年 1月 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一些鼓励资产阶级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法令。
12月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立了福新面粉公司,
它与茂新面粉公司共同构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私营面粉企业集团。
1913 年 6月 袁世凯发布《尊孔令》10月 国会受到恐吓,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
1914年 9月 袁世凯颁发《祭孔令》 12月 袁世凯至天坛,模仿封建帝王登坛祭天,29日,
袁世凯炮制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中规定总统任期十年,且可以连任,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
1915年 1月 日本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3月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馆开幕。中国在博览会中出尽风头,夺获金牌258枚。中国产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胜,一度刺激了中国实业的发展。
8月,袁世凯的宪法顾问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鼓吹君主制。杨度随即召赴总统府见袁世凯,商议组建推动帝制复辟的团体—筹安会。
9月 梁启超于《京报》上发表文章,对即将实行的帝制大加嘲讽。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打起人权与科学两面大旗
12月 袁世凯称中华帝国大皇帝;城固文庙复设奉祀宫,学校加授《四书》、《五经》
民国初年中国的社会现状( “新”与“旧”的冲突)
“新” | 领域 | 佐助vs大蛇丸多少集“旧” |
经济 |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 |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 政治 | |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思想 |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并进行比较的意识和能力。
二、《新青年》生而何为(探内容)
(自主学习:阅读材料,思考问题,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材料1.根据《青年杂志》的封面信息和目录,归纳《青年杂志》的主题是什么?
材料2:“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思考: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孙中山的“民主”有何不同?
材料3: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他是美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是科学与民主的典型结合,他是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
思考:《新青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材料4.一个14岁的望门寡,父亲劝女儿绝粒饿死。父亲循循善诱地说:“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 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你老子你娘沾你的光,更不说了。” ……死后第二天,县太爷派人送来“贞烈可风”四个字的一方匾额。 ——《一个贞烈女孩子》
思考:《新青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材料5:胡适授课时,北大的学生抵触白话文,嫌其啰嗦。于是胡适出题目: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请替我用最少的字复电拒绝。结果:文言用字最少的是12个字“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胡适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思考:《新青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学生观看电影《建党伟业》截取视频的“北大新旧文化辩论”)
设计意图:设置材料情景,通过层层设问,步步推进,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观看电影视频能使到学生进一步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回到历史现场,领略大师风采,感受新旧思潮交锋之高潮。
教师: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一直刊登发表了大量宣传这些新思想的文章,直到1
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有了新变化。这就是开始刊登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文章,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李大钊。李大钊于1919年9-11月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从此,新文化运动有了实质上的新发展,便是从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转向宣传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所以我们一般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把新文化运动分为前后期两个阶段。
三、《新青年》生而何用(论影响)
(合作探究:下面我们结合新文化运动后出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影响)
现象一: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8 年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新青年》改用白话文体,用新式的标点。
1919年 全国有400多种白话文报刊
1921年 中小学白话文逐渐取代古文
现象二:两则消息 消息1: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
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志》
消息2:1920年2月,北大首开女禁,第一次招收了9名女生入校
现象三: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