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有九⼈堪⽩眼,百⽆⼀⽤是书⽣”
“风蓬飘尽悲歌⽓,泥絮沾来薄幸名”;
“⼏阵箫声⼭店远,⼀鞭柳⾊酒旗多”;
书记处书记是什么级别“添君风雪三更梦,⽼我江湖⼗载灯”;
“别后相思空⼀⽔,重来回⾸已三⽣”;
“多时掩幔留⾹住,依旧窥⼈有燕来”;
“云浮万⾥伤⼼⾊,风送千秋变徵声”;
“⼼如莲⼦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
“事有难⾔天似海,魂应尽化⽉如烟”;迟日江山丽的全诗翻译
“⼩草于⼈有同命,远⼭对我各惊秋”;
“地⽆⼀⽚登临处,天送满城风⾬来”;
“似此星⾠⾮昨夜,为谁风露⽴中宵”;
…
…
佳句来袭,⽬不暇给。这些诗句出⾃清朝⼤诗⼈黄仲则。
1,
早年间,单位⼀同事喜欢黄仲则的诗,时不时⼏句诗脱⼝⽽出,听着,感觉句句精彩,于是买来⼀本《黄仲则诗选》翻看,最亮眼处便是佳句迭出,正在回味上⼀⾸⾥的妙句,下⼀⾸⾥⼜来了,有看不过来的感觉,这种感觉只在杜甫、李商隐的诗⾥才有。
黄仲则叫黄景仁,字汉镛,⼜字仲则,江苏武进⼈,清朝⼤诗⼈,⼈称“乾隆年间第⼀⼈”。有清⼀代,论者称他的诗是“诗⼈之诗”,以区别“⽂⼈之诗”。因才学所限,我也没看出来“诗⼈之诗”和“⽂⼈之诗”有何⼤的不同,或许当时诗坛由沈德潜等⼈提倡的“格调”“肌理”之说盛⾏,讲究以学问为诗。黄仲则⾃称是北宋黄庭坚的后代,但似乎没受到祖上多⼤影响,他写诗强调性灵,随⼼所欲。“诗⼈之诗”或许是这么来的?
要说古代哪个⼤诗⼈⼀辈⼦穷困潦倒,还真不多见,⼀⽣中总能有⼏天得意吧。但黄仲则的⼀⽣还真是困顿不堪,没过⼏天舒坦⽇⼦。
黄仲则4岁时⽗亲病逝。在他成年之前,祖⽗、祖母、兄长也相继去世。家⽆余财,⼜没有谁可依靠,⼀切全仗⾃⼰。
路由器的用户名和密码从17岁开始,他四⽅谋⽣以奉养家⼈,⾜迹遍及苏浙皖湘,这期间,应过乡试、当过幕宾,仕途不顺。
黄仲则⼀⽣最快乐的⽇⼦,是在安徽学政朱筠的府⾥当幕宾。这朱筠是管教育的,⾃然爱惜⼈才,他曾不⽆炫耀地说“得黄、洪(洪亮吉)⼆⽣,其才如龙泉、太阿,皆万⼈敌”。
有⾼官赏识,⽇⼦⾃然好过,黄仲则常跟随朱筠⾛动,也少不了登⼭游⽔。但依附于⼈毕竟不是黄仲则的追求,何况这样的⽣活仅仅过了两年,朱筠就因过失被降三级调⽤,乾隆爱其才,让进京当了翰林院编修,黄仲则却失去了依靠。
乾隆四⼗⼀年,27岁的黄仲则应乾隆东巡召试,被取为⼆等,授武英殿书签官。在京城当个芝⿇绿⾖官,发财就别想了,甚⾄过⽇⼦都挺难。他虽把⽼母和家⼈接到京城,但要靠举债度⽇,这⽇⼦咋过?三年后,他⼜把母亲和家⼈送回⽼家,⾃⼰继续漂泊,寻机会。
乾隆四⼗六年,32岁的黄仲则到西安,拜访陕西巡抚毕沅。毕沅惊叹他的才华,助他当县丞。第⼆年,好消息来了,他奉命到吏部等待任官。这种候选,就是有了空缺,才可能有机会,但毕竟是希望。然⽽,任命没等来,却等来了债主的逼迫。
⾛投⽆路了,黄仲则被迫抱病前往西安寻出路。跋涉太⾏⼭,⼀路过于艰⾟,到达⼭西解州(今属运城)时病发,在运城河东盐运使沈业富的官署中去世,年仅34岁。
⽣活窘迫,仕途坎坷,所以他的诗“多艰⾟句”:
富士山下 国语
“驿路成倾盖,霜天各敞裘。萧萧词客鬓,⼏度异乡秋”;
“乎风乎⾬春愁客,乍暖乍寒天病⼈”;
“天涯飞絮归何处?不到登楼也怆神”;
“出门欲脱青衫典,先道酒痕⾮泪痕”;
辽宁移动“病马依⼈同失路,冷蝉似我只吞声”;
“独上⾼楼惨⽆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全家都在风声⾥,九⽉⾐裳未剪裁”;
……
看他的诗,总能感到⼀个孤独落寞的背影在眼前。
2,
黄仲则是个神童,9岁时就能写出“江头⼀夜⾬,楼上五更寒”这样的诗句,16岁时更是在三千⼈中取得童⼦试第⼀名,看似前途⼤好。
读书⼈家的孩⼦,少年时⼤都⽴了志向,黄仲则也不例外。他18岁时作《少年⾏》,建功⽴业的渴望挡不住:
男⼉作健向沙场,
⾃爱登台不望乡。
太⽩⾼⾼天尺五,
宝⼑明⽉共辉光。
这⾸诗写得意⽓风发、慷慨激昂,对未来满怀憧憬。毕竟才18岁,⾎⽓⽅刚,仕途的艰⾟、世间的苦难还没有更深的体会。
仅⼀年后,黄仲则第⼀次参加乡试,却名落孙⼭,留诗⼀⾸,即《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
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
泥絮沾来薄幸名。
⼗有九⼈堪⽩眼,
百⽆⼀⽤是书⽣。
莫因诗卷愁成谶,
春鸟秋⾍⾃作声。
这次考试是他迈向仕途和功名的第⼀步,即遭打击,写下孤愤之诗。他⼀⽣穷愁,却傲岸不,很多⼈他都看不起,即所谓“⼗有九⼈堪⽩
眼”。这⾸诗⾥有孤愤,也有调侃,或许他以为初次受挫后会好起来,哪想到这只是⼀系列挫折的开始。于是,在读者看来,这⾸诗竟奠定了他⼀⽣诗作的基调。
事实也如此。接下来,他多次应乡试,却屡屡落第,始终没有考上举⼈,更别说进⼠了,终其⼀⽣还只是个秀才。
黄仲则科考之路奇难。按说,以他的才华,⼜逢所谓“乾隆盛世”,不该啊。看他的《和仇丽亭》(五⾸选⼀),就明⽩了:
多君怜我坐诗穷,
襆被萧条囊橐空。
⼿指孤云向君说,
卷舒久已任秋风。
这组诗是黄仲则和杭州名⼠仇丽亭(仇养正)的唱和之作。在诗⾥,他感谢仇名⼠对⾃⼰因为写诗⽽耽误功名导致⽣活困顿的理解和同情,但⾯对⼈⽣之路,他却微笑着表明⾃⼰的态度:“⼿指孤云向君说,卷舒久已任秋风!”——⼿指天空云朵对仇丽亭说,我就像这⽚浮云,聚散曲伸,⼀任秋风。“孤云”既漂泊⼜⾼洁,茫茫⼤地似⽆⽴⾜之地,但万⾥长空却任我⾃由驰骋,哪管他秋风骤起。孤⾼的品格和旷荡的⼼胸,跃然纸上。
乾隆年间,考据之学盛⾏,⽂⼈写⽂章都要引经据典,⽽黄仲则不以为然,只攻诗词,这如何能中举?
3,
羁旅中的荒村野店,漂泊时的怀乡思亲,离别时对⽼母的愧疚,寂寞途中的故⼈偶遇,孤独中怅惘,困顿中的调侃与⽆奈……在黄仲则的诗⾥屡有展现。
某个春夜,钟声传来,夹杂在春⾬⾥,忽远忽近,勾起诗⼈的乡思,于是作《春夜闻钟》:
近郭⽆僧寺,
钟声何处风?
短长乡梦外,
断续⾬丝中。
芳草远逾远,
⼩楼空更空。
景如洋不堪沈听寂,
天半⼜归鸿。
这⾸诗是诗⼈21岁时所写,但已不见少年的意⽓风发,⽽是惆怅满满。
春夜有愁苦,秋夜就更甚了,如《旅夜》:
天⾼野旷肃孤清,
落⽊萧萧旅梦惊。
病马依⼈同失路,
冷蝉似我只吞声。
荒城⽉出夜逾悄,
⼩阁灯残⽔忽明。
⼀卧沧江时节改,
深杯柏叶为谁倾。
诗⼈以“病马”“冷蝉”⾃⽐,感叹前途渺茫,其愤怒与凄凉,皆在诗中。本是千⾥马,现在成了病马。虽是病马,却仍有千⾥志向,但年华蹉跎、怀才不遇才是现实。蝉本⾼洁,⼀如⾃⼰的品⾏,不肯同流。但蝉这种⼩⾍在古⼈眼⾥是“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骆宾王诗),短暂的⽣命随秋风⽽去,也是悲剧⾓⾊。
他乡遇故⼈,本应⾼兴,但他⼼仍酸楚,如《遇王⼤邦誉》:
不是逢摇落,
谁知宋⽟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