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上)《科技传播》84
张菲老婆
作者简介:周心怡,本科在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研究方向为传播理论及应用。女性主义视角下“她综艺”的
叙事特征与发展困境
周心怡
摘  要  随着“她”经济在国内的发展,女性的消费能力日益提升,围绕女性而生产的消费品也逐渐多样化,“她综艺”作为近年来综艺界的“新宠儿”,就是时下综艺节目为迎合“她经济”而生产的综艺新形态。这类综艺主要聚焦女性题材,包括但不限于时尚、育儿、选秀和恋爱生活。尽管“她综艺”在叙事和题材表达上有传统综艺的一面,但作为文化工业上的一环,其发展仍存在问题与困境。文章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探析国产“她综艺”的叙事特征,指出当下该类综艺节目发展的困境,并试图给出解决路径。关键词  女性主义;她综艺;消费社会;女性议题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80-0084-03
自20世纪9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引入中国以来,越来越多女性关注男女平等问题和自身诉求,随之而来的是女性自我意识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地位与消费能力的提升,“她”经济便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运而生,而互联网无疑为“她”经济提供了蓬勃发展的空间。在当下,女性体除了拥有巨大的商品购买潜力之外,她们作为受众也在综艺节目的消费市场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她综艺”也由此而兴。
2020年是女性声音被空前放大的一年,在综艺界,《乘风破浪的》这档由30位30岁以上女明星参加的选秀节目是本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她综艺”。而将时间倒回到2004年,首部“她综艺”《超级女声》在湖南卫视播出,开创国内女性选秀综艺先例。此后,各种围绕女性话题的综艺在各大卫视和平台播出,选秀类包括《创造101》《青春有你2》等,时尚类包括《女神的新衣》《我是大美人》等,旅游类包括《妻子的浪漫旅行》《花样》等,家庭生活类包括《妈妈是超人》《不可思议的妈妈》等,个人情感类包括《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等。
“她综艺”往往聚焦女性外形、情感和家庭生活,尽管类型多样,但都以女性主义角度探讨女性的价值与地位,其中许多重要议题都引发女性受众的思考与共鸣。而综艺节目作为一种媒介形态,在呈现社会现象的同时,也在反过来重塑和建构社会性别,正如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所说的,“女人潮汕小吃
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1]
社会性别研究中的性别建构主义也正强调这一点。
因此,“她综艺”在呈现女性议题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重构或深化女性社会角,而这一点正体现在其叙事方式与内核表达中,而受传统观念和市场影响,“她综艺”在当下的生产与发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下面将结合相关理论具体阐释“她综艺”的叙事特征,并探析其在当下的发展困境。
1  自我与他者:“她综艺”的叙事特征
“她综艺”以女性为核心,凸显女性的叙事主体,让女性为自身发声,同时设置旁观者的身份对女性主体进行审视,因此女性在“她综艺”中既是有主体意识的“自我”,又是被观看的“他者”,“她综艺”也正是在这二重视角下进行叙事的。1.1  凸显女性主体
在传统男权叙事视角下,女性的声音和意见被压抑,从而彰显并稳固男性的地位与权威。而以女性为叙事主体是“她综艺”最大的叙事特征,由女性自己讲述自身生活与观念,不仅颠覆了传统的叙事视角,而且放大了女性的声音和观点,也放大了女性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以女性为参与主体,设置女性议题、关注女性生活,是大部分情感观察类“她综艺”的主题。例如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节目组让4位既是妻子又是母亲的女性明星从平时的职场和家庭生活中“逃离”出来,进行一次属于女性同胞之间的旅行,她们在旅行中可以抛开原有的顾虑,放松身心,
《科技传播》
85
敞开心扉,与同为女性的旅行同伴讲述自己的婚姻观念和家庭故事。而婚恋问题也是当下情感观察类“她综艺”的主要议题,女性参与者们在节目中自由表达自己的婚恋观和人生观,也有越来越多自由独立的想法正在被听见,比如何雯娜就在《我家那闺女》中表明,“人生除了情情爱爱,还有奋斗的目标”。
除了设置女性议题,放大女性声音,“她综艺”还尊重女性的多样性,试图破除媒介对女性刻板印象的制造,这一点在女性选秀节目中有所体现。在《青春有你2》中,节目打出“X”的旗号,即不定义女团,打破大众对传统甜美可爱女团的认知,在一百多位训练生中,有许多女生并不具备典型的女性气质,例如一头短发的刘雨昕在跳主题曲舞蹈时选择穿裤子而不是穿裙子,音低沉的张钰有着小眼睛、“爆炸头”的特点等等,但她们并没有因此被否认,而是在节目塑造的“自信的女生最美”这样的话语中被认可,也正是这样的叙事特特征使得多元化的女性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1.2  辅以客体凝视
适合年会表演的歌曲凝视是指主体对客体的观察与审视,“她综艺”对女性议题的呈现不仅通过凸显女性主体叙事和自身表达,
而且通过旁观者的设置将女性作为“他者”进行审视,这里的旁观者可以是评委,也可以是坐在观察室的父亲或者丈夫。女性在综艺中一面展现自我,一面被审视甚至质疑,看似矛盾,却能从中透视到更为立体的女性角,也将女性议题引发的观念冲突与社会问题更加清晰多面地呈现出来。
“逆龄追梦”“三十而骊”是《乘风破浪的》所塑造的对大龄女性的叙事话语,尽管节目赋予了30岁以上女明星再次出道的机会,但她们仍需要接受市场的考察,而评审团就在其中担任审视和把关的角,他们用当下的市场要求对女明星们的表演进行观看并打分,与此同时女明星们又被套上“他者”的枷锁。由此可见,大龄女性的追梦之路并非完全自由,而这也反映出当下消费市场对女性本身提出的严苛要求,以及那些不可避免的由年龄带来的女性主体意识与社会价值的问题。
不同于选秀类“她综艺”面对面的观看与审视,情感观察类“她综艺”往往被分为两个空间,一个是主持人和观察嘉宾所在的“第一现场”,另一个是女性的生活片段,即“第二现场”,两个空间互相区隔,分别代表不同视角,也呈现相异的观点。例如《女儿们的恋爱》第三季中,观察团由主持人、评论员和女儿们的父亲组成,主持人张绍刚
负责统揽全局,引导在场嘉宾观看女儿们的恋爱短
片,并时常就婚恋观和父女关系等问题询问在场的父亲们,评论员程莉莎和心理师周小鹏在观看过程中不时对女儿的观点与行为进行评述,父亲则扮演解释说明的角。尽管女儿们在短片中可以自由地
和另一半相处,但在观察室中依然需要受到来自父权和社会主流观点的审视与评判,原生家庭和社会舆论影响女性婚姻选择的问题也由此显现。
通过女性自我和客体观察这两种不同的叙事视角,“她综艺”赋予不同观点表达和交流的空间,将女性议题多面地呈现出来,并引发社会讨论。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她综艺”成功设置了公众议程,通过建构多样的女性形象改变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同时也塑造更加复杂的话语对女性自身进行约束。
2  消费社会:“她综艺”的发展困境
综艺节目是一种带有娱乐性质的文化形态,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早期电视综艺发展到今天的网络综艺,在技术和资本的双重助推下,综艺节目已然形成日趋成熟的生产机制,也收获不断壮大的受众市场。在当下消费社会的语境中,综艺节目的内容生产需迎合市场主流,才能保持其社会价值与利益之间的平衡。而对于“她综艺”来说,聚焦女性议题的同时又将女性作为“被看”的对象,其对内容和市场两方矛盾的调和正体现了该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困境。
2.1  内容同质引情感泛滥
首先是内容生产同质化。纵观近几年来热播的“她综艺”,抓住女性角多重性,从女儿、妻子和母亲多个角度入手,节目形态可谓多样,但不论综艺的主角是素人还是明星,无不聚焦女性的婚恋问题。素
人恋爱节目有《心动的信号》《恋梦空间》《喜欢你,我也是》等,明星婚恋节目则视角更为多样,从“女儿”身份为切口的有《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女儿们的男朋友》等,从“妻子”身份为切口的有《妻子的浪漫旅行》等,以“母亲”身份为切口的有《妈妈是超人》《不可思议的妈妈》《妈妈的牵挂》等。
尽管视角多样,但从内容和人物塑造方面来看,“她综艺”仍存在扎堆情感、人物定型化的问题。“她综艺”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当代女性多样化的情感需求,而大部分综艺却将焦点都对准女性的婚姻观和爱情观,不免使得题材上过于集中。好的节目能引起观众共鸣,但同质化的节目内容和情感指向一旦
扎堆出现,便容易导致情感泛滥,从而弱化受众对于该题材的敏感度。而从节目名称和主持人嘉宾来看,每个综艺均有重合之处,同样一位女性嘉宾出现在多个不同的女性综艺中,做同样的事情,表达同样的思想,一方面造成女性荧幕形象的扁平化和定型化另一方面也会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
女性议题绝不止情感与婚恋,倘若“她综艺”一味地强调女性作为女儿、妻子和母亲的重要性,却忽视女性个体意识与自我情感,实则已偏离女性综艺原初的目标与方向,不仅会失去内容的社会价值,甚至也可能因情感泛滥而失掉受众市场。
2.2  女性议题建构有失偏颇
女性是他者,是被建构出来的,女性议题也同样是被媒介和社会所共同建构着的。综艺节目在呈现女性议题时,通过脚本策划和剪辑,往往会形成一套解释的话语,从而让女性在节目中的行为合理化,并让屏幕前的观众得以信服。而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许多“她综艺”在建构女性议题时再次把女性困在了“被看”的牢笼中,对她们的身体和行为进行“公开化”的规训,并用男权主义压迫女性思想。
在选秀类“她综艺”中,对女性身体的视觉消费尤为明显,她们一面接受媒介的建构,一面被受众的观看,俨然成为承载欲望的商品。在《乘风破浪的》中,来参加节目的女明星希望可以打破年龄对自己的限制,渴望拥有更多被看到的机会,她们一边说着“不畏惧年龄”,一边互相讨教如何保持良好的身材和皮肤状态。节目播出后,观众热议的无非是女明星们的妆容、穿着打扮和身材胖瘦,这些都在无形中规训了女性的身体,仿佛刚把女性从年龄的桎梏中解救出来,又将她们推进另一个无法解救的泥潭中。而节目赞助商的标语则更加鲜明地体现了消费主义话语对女性身体和行为的规训。
除了视觉消费和身体规训,“她综艺”还在建构女性意识时加入男权文化的控制,或者说,“她综艺”所建构的女性意识依旧是男权的附庸,因此在大多数女性议题的呈现中,“她综艺”并没有传达真正独立的女性主体意识。在《妈妈是超人》第一季中,由于原本一直是丈夫负责带孩子、做家务,演员梅婷在带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她需要独立完成这些事情,并努力扮演好母亲的角,才能契合节目所设定的“妈妈是超人”话语。而在进行这套叙事的过程中,女性作为母亲的本质性被放大,其自我意识则被削弱。
同样地,在《我家那闺女》中,节目组的本意是聚焦独居女性生活,传达女性追求个体幸福生活的主题,却引入父亲的视角来制造单身焦虑,并在女儿见男性朋友时故意设置悬念,引人遐想。尽管女儿们也表现出过自己对独立生活的追求,但在面对婚恋议题时,父亲代表的父权依然会对她们产生控制和影响。因此,“她综艺”对女性议题建构有失偏颇,不仅导致社会对女性的关注有所偏移,而且使女性意识尚未形成就被消解湮没。
3  结语
瞄准女性市场、满足女性情感需求的“她综艺”通过凸显女性叙事主体和设置客体凝视这两方面进行内容叙事,有颠覆传统综艺男性话语占主导地位的一面,也有打破女性媒介刻板印象的一面,对女性议题的呈现是“她综艺”的核心。女性议题包括多方面,除了当下“她综艺”最关注的婚恋问题以外,还有个人追求和生活目标等。女性议题是媒介与社会共同建构的结果,“她综艺”在呈现女性议题时,应当更侧重于女性角度看待问题,而非过度聚焦某一议题或是使其受到传统父权的压迫,从而正确引导公众议程,也有助于女性主体意识的塑造。
究其本身,综艺节目仍是以资本为上的娱乐工具,“她综艺”也只是抓住了女性这一庞大且有潜力的市场体,生产迎合当下受众口味的内容而已。但在女性意识日益觉醒的当下,“她综艺”的社会价值应当远不止于此,如何建构媒介女性议题,并正确影响公众对于女性的认知,仍是未来“她综艺”需要解决的问题。
拍一拍没反应参考文献
[1]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
出版社,2011.
[2]陈阳.性别与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1(1):59-64.
[3]黄巧维.“她”综艺中女性形象建构的困境与突围——以8月黄道吉日查询2022年
《乘风破浪的》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6(19):94-96.
[4]姜雯嘉.“她综艺”中女性对社会性别话语的颠覆与迎
合——以《我家那闺女》为例[J].新闻传播,2020(12):15-16.
师徒结对师傅总结[5]郑广鑫.女性主义视角下谈《我家那闺女》的多层凝视[J].
视听,2020(12):45-46.
[6]夏煜.观察类综艺2.0时代的纪录片式求真:对代际情感沟通
与女性价值释放的思考——以《女儿们的恋爱2》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2020(5):125-126.
2021·4(上)《科技传播》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