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蒂姆·伯顿无疑是当代好莱坞导演中保持高票房、高人气的导演之一。蒂姆·伯顿所要传达的,不
是简单的怪异,似乎在每一个怪异背后,都是他对于人类感情的思考。从他的两部经典影片《剪刀手爱德华》和《骷髅新娘》中可一睽端倪。
【关键词】蒂姆·伯顿;爱情;剪刀手爱德华;骷髅新娘【中图分类号】
I20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09)09-0037-02
1958年8月,蒂姆·伯顿出生在美国加州的伯班克。小
蒂姆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男孩,却对电影十分热衷,尤其喜欢怪物电影。1976年,在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开始学习卡通制作。八十年代初之后,在动漫画一类影片制作者行列中脱颖而出,佳作不断。1990年,影片《剪刀手爱德华》(以下简称
《剪》)标志着他创造力的顶峰。威尼斯电影节曾成功地在1994年和2005年分别进行了蒂姆·伯顿作品《怪诞城之夜》和
《僵尸新娘》的全球首映仪式,后者更为蒂姆·伯顿赢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殊荣。
在2007年8月29日开幕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蒂姆·伯顿被授予终身成就奖。影片《剪》和《僵尸新娘》,主角造型怪异甚至有点可怕,但散发出的欢快与浪漫也是非常突出。影片中,蒂姆·伯顿对爱情的处理,充满温情并极具个人彩。
一、影片的简单回顾
《剪》中,爱德华是一个机器人。他的父亲太老了,老到没有最终完成这最后的作品———帮爱德华装上一双完美的手,就离他而去了。从此,爱德华有了一双剪刀手。就是这一双剪刀手,让他与小镇上的人格格不入。在一次意外的闯入后,雅芳小发现了他,并把他带离了他生活着的古堡,带到是非纷争的小镇上去。从此,有了一段围绕着他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最后以爱德华杀死嘉莉的男朋友,从此消失为结束。
《骷髅新娘》(以下简称《骷》)则是讲述一个叫维克特的年轻人在与维多利的婚礼进行中,出了一点阴差阳错的故事,把一只婚戒套在了一个骷髅新娘的手指上,从而引发
出一连串的误会,最后的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
这两个故事都很简单,却让人不得不深深思考:蒂姆·伯顿究竟想在这样的影片中传达出怎样的爱情观?
二、爱情的传达
《剪》中爱情的表述简单到几乎没有表白。影片中,嘉莉让爱德华帮着她男友开家里的保险柜。事发后,嘉莉问,那是谁的家你知道以后一定很伤心吧。爱德华说他知道,他一直都知道是谁的家。那你为什么还要去,嘉莉再问。因为你让我去,爱德华的回答是这样的。就是这么简单,没有更多的言语。这个简单的机器人,为我们诠释了爱情的真谛:只要是你愿意的,我就会去做。
《骷》里的爱情表述更加简单:在生死面前,维克特为了爱要喝下毒酒成为骷髅新娘真正的丈夫,而骷髅新娘却因为爱而把维克特还给了活着的新娘———维多利亚。她说:“我爱你,但是,你不应该属于我,你应该属于她。”有多少爱情,可以如此穿越生死、穿越拥有?无私到只是为了爱着就够了?
蒂姆·伯顿的作品里,没有多少爱的表白,没有海誓山盟,甚至都没有卿卿我我的亲密镜头,但是,他表达的爱情也依然刻骨铭心,依然让人感到震撼,依然在结局来到的时候,忍不住跟着扼腕唏嘘,为那段感情的美好而深深感动。
3月1号新规[1]
从《剪》到《骷》我们能看到蒂姆·伯顿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似乎又深深的恐惧着那样的温暖。或许,对于他的内心,爱情固然很美很好,可
【作者简介】李新泉(1954-),男,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校报文学副刊编辑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蒂姆·伯顿电影作品中爱情的多维解读
李新泉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0)
37··
□编辑/张明元
〔参考文献〕
[1][英]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M].宁一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7.[2]蔡
卫,游
飞.美国电影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63.
[3]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126.[4]金丹元.影视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225.
是,他怕伤到了自己也怕伤到别人,所以,宁愿,放弃或者逃避。这似乎就是他守候的爱情,破碎而后的永远,没有得到的才是永恒美好的。
三、蒂姆坚持的爱情———破碎后的永远
1.背景探究。要研究蒂姆·伯顿的爱情观,就不得不提
到他的童年。他童年孤独的经历或许是他所有想象力的创作源泉和根本,也是他不太健康的人生观和爱情观的起点。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2]
蒂姆·伯顿从小就喜欢一个人独自呆着,看当时很流行的汉默公司发行的B 级恐怖片或者不停的画一些属于自己内心世界的东西。面对神经质的母亲和因为理想无法实现而情绪暴躁的父亲,他唯一觉得温情的也许就是那些荒诞的有些奇异的幻象人生了。不得不说,后来他的许多作品都有着他成长时留下的痕迹:孤独,单纯,有点软弱,害怕和人打交道。
高俊熙 郑珍云
这一切,反映在他的爱情观中,就是影片里体现的结局———那些想要得到温情,又怕受到伤害的两难结局。所以无论是在《剪》中,还是在《骷》里,无论是机器人或者是僵尸的爱情,同样都是没有任何结果的。这种基调,似乎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这也似乎是蒂姆·伯顿对于爱情守候的一个基调,破碎,然后永远。
2.爱与伤害。很多人都说《剪》影片里的爱德华,在某种程度上刻画的就是蒂姆·伯顿自已。
[3]
苍白的脸,与世间纷美国区号
争格格不入的性格,还有那双尖利的手,是那样的无奈地跟着他。虽然他从未想过用它去伤害谁,可是,他却一次次的无意的伤害了,包括他自己。更不幸的是,这种伤害总是在表达温情的时候就不合时宜地出现。当爱德华举着一双剪刀手想为爱的人抹掉眼泪,带来的却是一道道的伤痕。当老父亲去世的时候,爱德华温柔的抚摸,却只留下一道道的血痕在老人的脸上。蒂姆·伯顿究竟想借那一道道伤口说明什么?
在影片里,几乎所有的温情镜头都伴随着伤害。伤害却不是爱德华的初衷,也不是蒂姆·伯顿的初衷。蒂姆·伯顿也许想说:爱德华本是那么善良,他不想伤害任何人,尤其是他爱的人,而他无奈的双手却采购管理制度
让他不可避免的伤害到他们。虽然这些伤害是无意识的,是他自己也不愿意的,可是,那毕竟是伤害。就是这种无意识的伤害,让爱德华不能
成为一个普通的去爱人的人。他愿意去爱,但是却不能爱,他只能注定孤独的生活,他唯一能伤害的只能是自己。这或许就是蒂姆·伯顿关于爱情与现实所作的思考吧。所有的爱情都会有伤人的现实因素,即使无心,即使主观上不愿意,但一样是伤害。如果爱一定要带来伤害,那么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放弃。只有默默的在彼此心里怀念,才是爱情最好的结局。就像影片的最后,嘉莉对爱德华说,我爱你。然后离去。爱德华最终得到了属于他的爱情,虽然那也意味着永远地失去。
3.破碎与永恒。蒂姆·伯顿刻画的世界是怪异的。他的
华夏二手车作品从开始的基调就不能瞭望出一个正常的结局:一个机器人(《剪》中的爱德华)或者一个僵尸(《骷》中的爱蜜莉)与正常人之间的爱情,这样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个悲剧,是根本不能有结局和可能的。蒂姆·伯顿就是让这样的爱情发生了,发生之后都是温情而美好,结局却也是意料之中。在没有可能的爱情里面,结局是破碎,但是,作者似乎反复想给我们证明:爱情正是在这种破碎中得到了永恒。
《骷》中爱蜜莉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已经没有心跳却还能感觉到心很痛。就算是一具僵尸依然能感觉到爱情的痛,依然对于爱情不能释怀。这或许就是蒂姆·伯顿的爱情永恒观念的最直观讲述。
《骷》中爱蜜莉最后把戒指还给了维克特,说:“我说过,你要给我自由,现在,你已经给了我自由,谢谢你。”然后化成了翩翩蝴蝶,淡淡飞去。蒂姆·伯顿通过这样的表述,最后再一次强调了爱情超越着生死,在破碎中永恒。
四、结语
蒂姆·伯顿算的上是一个电影奇才,他的想象力可谓超乎常人,他有着孩子一般天真的可爱,又有着成年人的睿智胸怀。[4]从他的电影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爱情的思考,他以为不需要更多的杂质。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有感情发生,就是值得尊重的,就是超过一切而美好的。感情本身就是超越其载体的形式而独具美感的存在。在蒂姆·伯顿的电影中,为了这独立的感情本身的完整性,他宁愿选择牺牲掉形式上的完整性,于是我们才看到蒂姆·伯顿讲述的童话爱情区别于格林式的童话,选择了破碎而永恒的形式存在着。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