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课标要求】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面貌:政治上,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去世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演变为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众日常生活中出现种种新气象;文化上,面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发动了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三、【学性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已对北洋军阀、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但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复杂的政局,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来龙去脉和深远意义,仍无法全面地理解。教师应坚持唯物史观,引导学生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在联系与互动关系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来龙去脉及影响,提高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素养。
四、【教学目标】
1.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运用时空定位,通过梳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相关史实、史料分析,认识新文化运动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
2.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新文化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提高历史解释素养。
3.通过了解近代知识分子为实现救亡图存所做的探索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探经讨,增强承担民族复兴任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培养家国带情怀。
【教学重点】: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特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题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从“新”“旧”冲突中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
(二)教学过程
导入
材料1 陈天华:推翻清专制以后,“中国人的能力不但可以恢复,而且可以在最短时日内恢复;一旦恢复,即可享有西方民族现在享有的完全的权利。”“中国醒悟之后,发奋自雄,五年小成,七年大成。”
-----张枬、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学生活动】:根据材料1,概括辛亥革命志士的理想目标,回顾辛亥革命前国人为此所做的努力。
自战争以来,国人向西方学习已经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阶段,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戊戌变法最终也以戊戌六君子的英勇就义惨烈收场。而后资产阶级将希望寄托于革命运动,希望能实现此前一直追求的救亡图存目标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了解近代知识分子为实现救亡图存所做的探索与努力,涵养家国情怀,同时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学习任务】1: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认识当时的新旧冲突。
材料2
表1  1869—1919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
头痛最快的缓解方法青蛙会淹死吗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
500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00
5600
31
510
1811--1919
600
13000
75
1625
【问题设计】:表1、图1分别反映辛亥革命后经济和社会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活动】:认识辛亥革命给民族资本主义带来了短暂的春天,人们剪辫易服,社会生活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图1剪辫自表21912—1917年中国国内部分大事
时间
空间
人物
史实
1912
北京
袁世凯
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1913
北京
袁世凯
下令解散国民党
日本
孙中山
组织中华革命党
1914
欧洲
列强
一战爆发
1915
全国各地
爱国民众
反对“二十一条”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北京
袁世凯、日本
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北京
古德诺、筹安会
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上海
陈独秀
创办《青年杂志》
北京
袁世凯
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
云南、贵州、四川、广西
唐继尧、蔡锷、李烈钧
在云南宣布独立
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川广西等省
随后各省相继宣告独立。
1916
北京
袁世凯
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1917
北京
黎元洪、段祺瑞
府院之争
北京
张勋
复辟帝制失败
北京
冯国璋
代行大总统职权
北京
段祺瑞
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学生活动】:从表2和《军阀割据形势图》(见教材)中,了解军阀派系、代表人物、势力范围,得出当时政治分崩离析与军阀混战的结论。
【教师活动】:引导分析,概括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认识当时的新旧冲突。虽然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比如民主共和理念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社会生活移风易俗,但是“旧隐患”依然存在,被推翻的“旧体制”卷土重来,帝国主义依然威胁中国,民族危机深重;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失败去世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和割据状态,政治上分崩离析,国家不统一。
【设计意图】:利用地图和年表,落实时空观念素养;认识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体现唯物史观;运用材料得出认识,提升历史解释素养。
【学习任】务2: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对新、旧的认识与态度。
材料3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中国女明星素颜照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3,分析知识分子的反思成果。面对期望的落空、理想与的观点现实的落差,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最终将民国初年表现出来的新旧冲突归根于新制度与旧心理、旧思想的冲突,也就是西方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追寻新文化运动足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杂志:《青年杂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开始,从第2卷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迁往北京,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2)学校:北京大学。1917年1月,蔡元培任北大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方针,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延揽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采用一些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3)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等。
材料4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能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学习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问题设计】:根据材料4,结合教材,“德先生”“先生”分别指什么?拥护两先生必须要反对什么?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材料4和教材,理解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认识民主科学思想本身与中国封建统治影响下的专制、愚昧和迷信等旧思想存在冲突,加之当时袁世凯尊孔复古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旧礼教、维护三纲五常等封建统治秩序的学说必然成为重点批判对象。新文化运动中相关人士认为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反对旧文化,推进新文化,必然也要否定文言文。
材料5  孔子精华,乃如祖述儒家组织有系统之伦理学说,宗教玄学,皆非所长。其伦理学说,虽不可行之今世,而在宗法社会封建时代,诚属名产。吾人所不满意者,以其为不适于现代社会之伦理学说,然犹支配今日之人心,以为文明改进之大阻力耳
-----陈独秀《答〈新青年〉爱读者》(1917年7月)材料6  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
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之也。到
-----陈独秀《答胡适之》(1917年5月)
【问题设计】:根据材料5,概括陈独秀等人如何看待孔子及儒家文化。概括材料6的观点。【学生活动】:认识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儒学激烈的批判态度,亦需要理解新文化运动对孔教的批判是建立在肯定孔子学说在封建社会的价值基础上的,此时批判的是孔教中阻碍文明进步的封建伦理纲常,维护专制的旧道德、旧思想,因此说明他们并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同时,陈独秀不容他人讨论匡正文学革命的态度,这与新文化运动主张的民主、科学精神相背离,但是将新文化运动置于当时的背景来看,他们面对的是强大的政治、军事权力以及社会顽固的习惯势力,大声疾呼中采用一些较为激烈的语言亦在情理之中。
【设计意图】:运用史料解释、论证观点,体现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素养;将史实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解释,体现时空观念。
【学习任务】3: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认识新文化运动的破旧立新
材料7  一位用英文署名 Miss NU MAO的女青年致信《新青年》的诸位编者说:“我想做一新女子!并使他人也做新女子!…我的新女子,乃要合着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趋势!除去四千余年玩物的名字,及免终身做男子的婢女,享国家平等的幸福。”
-----胡适《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
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地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我们对于做《新青年》的诸位先生实在是表不尽的感谢了。我们既然得了这个觉悟,就发了个大愿,要做那“自觉觉人”的事业,于是就办了《新声》。
-----恽代英
图2新文化运动时涌现的白话刊物
谢金燕车祸【问题设计】:结合材料7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阐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年的影响。
【学生活动】:认识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促进了个性解放,彰显了独立人格文学革命
促进了白话文的普及,把文化从少数人占有下解放出来,为更多平民所理解和接受,扩大了启蒙视野,提升大众素养,推动了文化的转型,各种白话刊物开始创办;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自觉关心国家事务,对青年学生影响尤为巨大。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认识进行互动评价、补充引导。
将新文化运动置于更长时段,结合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来看,中西文化存在时代差异,决定了我们必须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因此有之前学器物的洋务运动、学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是这些运动、革命都把目光过多投放在国外,简单移植外来模式,忽视了中西文化之间的民族性差别,因此近代文明无法在中国真正落地生根。新文化运动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把目光投向本国,力图从中西文明结合的切入点一思想根基入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动摇传统的权威,构建近代社会背后的价值观体系。从这一角度来说,新文化运动是战争以来近代思想解放的深化,是一座里程碑,同时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dota酒神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