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新航母800字高中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是航空母舰战斗的核心舰船。当今世界,航空母舰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利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我国实现航母梦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将航母摆在台湾海峡,阻挠了祖国统一的进程,、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拥有建造航母的愿望,并且启动了航母建造预研项目;改革开放后,面对国家财政和军费预算十分拮据的困难局面,忍痛决定暂缓上马航母;新世纪伊始,我国从改装航母起步,实现了拥有航母的梦想,并且奋起直追世界先进航母技术,最近我国自主研发的航母下水,在实现航母梦的路上,几代人一路艰辛,健步走来。
解放之初,面对美国航母摆在家门口的威胁,提出建设“海上铁路”
1950年,中共中央提出“解放台湾为全党最重要的战斗任务”。就在我军即将发起攻台作战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出第七舰队航母编队进入台湾海峡,干预中国内政,使我军失去
了解放台湾的最好时机。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军事协调谅解协定》,再次蛮横地把第七舰队摆在台湾海峡。
1953年2月提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1954年7月,党中央做出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决定。但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于8月17日宣布出动第七舰队航母编队,再次武装干涉中国内政。
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美国于1954年12月2日与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此后,美国多次派出航空母舰,阻挠解放军解放台湾。1955年1月,解放军攻克一江山岛,美国虽然将第七舰队开到这两座岛屿附近游弋,但未敢冒险参战。1957年,美国调派第七舰队航母编队配合国民党“反攻大陆”。在1958年8月我军炮击金门时,美国又调来第六舰队航母编队及海军陆战队与国民党组成海军联合编队,守卫台湾。
面对美军航母摆在“家门口”的威胁,在1958年6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说,必须大搞造船业,大量造船,建设“海上铁路”,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随后,中央军委提出了发展远洋海军的8年建设计划:第一步,以导弹为主,潜艇为重点,同时发展中小型水面舰艇;第二步,建造航空母舰。但由于当时我国还造不出万吨级货轮,加之中苏关系破裂,
jony j百度百科
上述航母计划尚无法实现。
1973年西沙海战前夕,周恩来感概“看不到航空母舰,我是不甘心的啊!”
1970年,中国安全形势严峻,不仅与苏联全面交恶,而且与美国关系紧张。4月,中央军委指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组建航空母舰研究队伍”。7月,时任院长刘华清组织召开了成立大会,航母项目论证启动。
1973年10月25日,针对南越当局非法侵占我西沙岛,周恩来说:“我们的南沙、西沙被南越占领,没有航空母舰,我们不能让中国的海军再去拼刺刀,我搞了一辈子军事、政治,至今没有看到中国的航母,看不到航空母舰,我是不甘心的啊!”
1974年1月19日,我军在西沙海战中夺回了西沙岛。但是,与南越海军的美制大型军舰相比,我军舰艇明显处于劣势。于是,中央军委决定,调整海军的部署,充实和加强南海海域的保卫力量。但是,由于我军当时最好的战斗机歼7的作战半径只有500公里,而西沙岛北距海南岛榆林港570多公里,我们又没有航空母舰,保卫西沙岛显得鞭长莫及。
张筱雨人体艺术下载1975年,《舰艇十年发展规划》,刘华清将《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呈报邓
土木工程的就业前景>非法经营罪定罪副主席并”,力陈“有必要尽早着手研制攻击型和护航型航空母舰”。他认为,将航母问题与海军作战方针结合起来考虑,既要在近海,也一定要到远海敌后去打击、歼灭敌人。为了解决水面舰艇和潜艇到中、远海作战的空中掩护、支援配合等问题,有必要尽早着手研制航母。
80年代军费困难,刘华清说“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李丽凤
1980年5月,国防部部长耿飙率领军事代表团访美,时任副总参谋长刘华清随团参观了CV-63“小鹰”号航空母舰,这是中国军方人士首次登上航母,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使中国代表团十分震惊。刘华清眺望着这座战争“城堡”,发出了“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的誓言。
花千骨南弦月1982年,刘华清担任海军司令员。同年爆发的英国与阿根廷马岛之战,英国出动两艘轻型航母轻松获胜,再次印证了航母的强大。
当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综合国力有限,提出,“军队要过几天紧日子,军队要忍耐。”1980年中国的军费预算为129.36亿美元,到1986年军费预算下降为58.21亿美
元。而建造或者购买一艘核动力航母的费用在30亿至50亿美元。况且,即使有了航母,还需要多艘军舰组成航母编队。
1984年接见外宾时说:“对付台湾,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如果有航母可以省很多飞机,一艘航母相当于300架陆上飞机,代替3个航空师,岸基飞机掩护航母,航母掩护潜艇,非要这个东西不可。”但是面对军费拮据的现实,他要求航母建设等一等。
1985年12月,刘华清提议,“航母总是要造的,先搞预研。”1987年1月,刘华清又提到,“现在,各国都在注意发展航空母舰。我们搞难处多一些,财力、技术都有一定困难,但从长远考虑,还是需要的。十年内不搞、十年之后再搞,也还会有困难。因此,我要求早论证,早点儿把这个问题研究透。”为了节约成本,刘华清向军委建议,一是航母编队中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可以与机动编队共用,而无需再造新的;二是航母舰载机可以使用现有岸基飞机,而不增加飞机的总数量。
军委内部争论激烈,焦点还是经费问题。军委副主席杨尚昆说,我们这样大的国家,没有一两艘航母不行,当然,现在还不能这样搞,下一代人把它搞出来。
1988年3月,人民海军在南沙海域对侵略我岛礁的越南军队予以反击,收回了南沙部分岛礁。但是,因为南沙距离最近的海南岛陵水机场约1400公里,岸基航空兵无法提供空中掩护,我海军在结束战斗后只好撤离返航,未能彻底阻止越南此后对南沙岛礁的侵占。
90年代历经“是买还是造”的痛苦抉择,苏联解体提供了“买”的机遇
上世纪90年代初,刘华清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他继续推动航母建设。有人提出“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如此可以尽快更新陈旧的海军装备,提升海军实力。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我们应该自主研发,防止被“卡脖子”。中国实现“航母梦”经历了“买还是造”的痛苦抉择。
冷战时期,苏联在黑海造船厂开工建造第三代航母,1983年开建“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现服役于俄罗斯),1985年开建姊妹舰“里加”号(后改名“瓦良格”号)。两艘航母的设计吨位均为67,000吨,全长306米,比美国“尼米兹”号航母短20多米,可容纳大约60架战机。“瓦良格”号船体于1988年11月25日完成,成功下水,至1991年底苏联解体时,工程内装完成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