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船政的辉煌历史
林培锫
首先,它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祥地。左宗棠的初衷之一是要整顿水师。船政造船,主要造的是军舰,武装海军;同时制炮,生产,也是为了武装海军。船政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造船和驾驶人才,也都是为造舰和海军服务。因此,船政被誉为“中国海防设军之始,亦即海军铸才之基”,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它培养了许许多多的海军军官和军事技术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达1100多名,占中国近代海军同类人员的60%,其中包括中日甲午海战英烈邓世昌、林永升等一大批爱国英才。
其次,它一度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船舶工业中心。马尾船政是当时在中国乃至远东规模最大、设备最为齐全的船舶工业基地,从1868年开始制造“万年清”号,到1907年止,共造船44艘,总吨位5755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2%。造船技术也不断更新,从木壳船到铁胁船,又到
铁甲船。造船工业是当时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并且带动了上下游工业的发展,也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员和产业工人。
再次,它开办了中国近代最早引进西方教育模式的近代技术型学堂。马尾船政学堂采用法国教育体制,把船舶工程学校与海军学校合二为一,是一所按技术分设专业的近代高等院校。前学堂学制造,采用法国军港士官学校的科目训练;后学堂学驾驶,采用英国海军的培养方法训练。在此后的40多年里,船政学堂共毕业学生510名(连同民国初期毕业的共629名),选送出国留学生四批及零星派出共111人,很多人后来都成为我国科技力量的主要骨干。
又次,它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帜。船政局通过派遣学生留学的方式,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是引进了西方的应用技术,也就是所谓“西艺”,迅速地提高了科技和工艺水平。二是引进西方的政治、经济、法律思想,突破了“中学西用”的框框,引进了触动“中学”的“西政”观念。三是将中国文化介绍到国外去,陈季同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在清政府驻法、德等国使馆工作多年,写了许多介绍中国现状和中国文学的法文作品,如《中国人自画像》、《中国戏剧》、《吾国》等,还用法文写了一本以中国问题为题材的喜剧《英雄的爱》,在法国文坛上享有盛名,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船政文化概况孔令辉老婆
陈匡怡素颜 林培锫
核酸不出结果是怎么回事电影怎么下载到手机 苍苍鼓山,泱泱闽水。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
1842年,西方列强炮火轰开了福州大门。一个多世纪以来,面对血与火的洗炼,福州人沉思、探索、追求、呐喊、拼搏。
1866年(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他们曾先后活跃在近代中国的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他们直面强敌,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疆场上浴血奋战,慷慨捐躯。林则徐、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一代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第一次让世界了解了福州人的骨气、智慧和力量。
高小英图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因时代局限,福州马尾福建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为此,我们将之称为“船政文化”。它是福州人民涵泳百年不懈的历史骄傲,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今天挖掘、整理、研究船政文化,发扬光大船政文化精华,对于提升福州省会中心城市的形象与知名度,营造再掀闽江开放潮、推动福州大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有着深远的意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