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冰的个人资料中日甲午战争回顾及启示
魏西京
一、战争背景
(一)什么是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形容人高兴的成语19世纪末日本和清朝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因主要战争发生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通过战争日本夺占了台湾,控制了朝鲜,了巨款。日本吮吸着中国人民的鲜血和财富而急剧膨胀起来,迅速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之列,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对中国和亚洲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道路。
(二)开战的原因
日本方面: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188
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讲到这里不能不提日本的“大陆政策”。什么是日本“大陆政策”?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中日甲午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后三步在1931年侵华战争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略亚洲其他国家时都实现了。
中国方面: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清政府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貌似强大的海军力量,有了一丝中兴的迹象。但清政府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袁世凯的新军,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所以说,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急于扩张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一战。
欧美方面:
当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看看我们多惨,就像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相互利用,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瓜分中国,就像一桌饿狼前面放了一只大烧鸡,有的说我吃鸡头,有的说我要鸡腿,有的说我爱吃鸡屁股,商量好以后,就开始动筷子,当然他们的筷子不是普通的筷子,而是长、大炮和血淋淋的刺刀。
电脑自动关机命令两国军备
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军、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5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关于风的诗4年后,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日本还出动间谍组织和人员潜入中国,加紧对中国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
而在此期间的清政府在干什么呢?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初见成效,开始得意轻敌放松了军备意识。1894年全国上下都在准备给慈禧太后准备六十寿诞,将海军军费挪用修建颐和园,供慈禧“颐养天年”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当时北洋水师有舰艇25艘,官兵4000人。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虽然在大沽口、威海卫和旅顺建成三大基地,但都经不起战争检验,甲午战争一一被日军占领。清朝军事变革基本停留在改良饺子导演武器装备的低级阶段,陆海军总兵力虽多达80余万人,但编制落后,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1891年以后,北洋水师甚至连炮弹药都停止购。中日两国的最高统治者——
禧太后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了中国失败的命运。
朝鲜方面: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政府援。清政府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精锐2500人于6月6日左右在朝鲜牙山登陆,准备镇压起义。6月11日,朝鲜政府和起义军达成了全州和议,清军未经战斗起义就平息下去。清军没有及时撤军,给了日军进入朝鲜的机会。从1894年6月8日起,日本一方面派先遣队400人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在朝鲜仁川登陆,后增至10000多人,开始不断挑衅,为战争寻借口。7月23日凌晨,日军突袭汉城王宫,挟持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李昰(shi)应上台摄政,并成立亲日傀儡政府。
(三)战争经过。主要进行了五次大的战役
第一战:丰岛、牙山战役,分海上和陆上两个战场: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北洋水师的战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同时驻守牙山的清军也与日军交火。至此中日甲午战争开战
第二战:平壤之战。朝援军华为无线路由猫在丰岛海面被日军偷袭后,驻牙山的守军将领叶志超聂士成等部溃败,被迫绕道汉城,北撤到朝鲜北部重镇平壤。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平壤城的地势也非常险要,易守难攻。而且清军还得到朝鲜人民的支持。可惜清军并未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在战局胶着的情况下,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撤退清军中伏,阵脚大乱,死亡近2000人,被俘500余人。平壤之战以清军大败告终。清军6天中,狂奔五百里,一路逃至鸭绿江边,于8月21日渡江回国。日军一路高歌猛进,占领朝鲜全境。
第三战:黄海海战。9月15日上午,北洋水师护送4000余名援军到朝鲜。返航后在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日本海军几乎倾巢出动,在大同江外海面投入12艘军舰,战役持续5个多小时,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