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并非最重要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以32枚金牌的成绩力压老牌体育强国俄罗斯,首次排名金牌榜第二位。当时就有国外媒体发出惊呼:2008,谁来阻挡中国人?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国内一些媒体也开始忙着盘点中国代表团的夺金点,并预测“在正常发挥的前提下,中国的金牌数当在40枚左右”。显然,这是一个很有“野心”的预测,要知道,在近两届奥运会上,金牌总数第一的美国都没能拿到40枚金牌,如果中国能拿到,很可能会取代美国而首次成为奥运金牌榜“老大”。
    拿到40枚奥运金牌尽管难度很大,但并非没有可能实现。在体育竞技领域,东道主效应客观存在,天时、地利、人和等优势一应俱全,确实有利于运动员发挥水平获得佳绩。翻开奥运史册我们会发现,很多东道国体育代表团都在自己的国土上取得了奥运参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但问题是,运动员比赛争夺金牌,绝非奥运会的全部。
    在历史上,中国一度贫穷落后,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老百姓下意识地给奥运金牌赋予了许多别的含义,认为拿的金牌越多,就说明国家越强盛,中国人从此可以在外国人面前挺直腰杆、扬眉吐气……这种想法在过去的年代还情有可原,而在当今社会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如今,奥运会已不再是简单的体育竞技,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节日和盛会,体现人类对
和平、友谊的向往,对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而这些,正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宣传的奥运圣火所代表的普世价值——和平、友谊、进步、人类之间互相尊重。
    在此背景下,东道国应把自己定位为这场人类盛会的组织者和服务者,为全人类的竞技提供广阔的舞台、良好的环境和周到的服务,让选手们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而不是以获取金牌的数量作为举办奥运会的终极追求和成败标志。例如,希腊在雅典奥运会中仅仅获得6枚金牌,但上届奥运会的组织、服务、接待水平却广受好评,获得圆满成功。这正如在诗词中所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时候,澳大利亚体育官员拜会袁伟民,祝贺中国代表团赢得28枚金牌。事后袁伟民却说,奥运会最重的一块金牌被澳大利亚人赢走了,他们虽然身为东道主,却一点也不利用这一优势为自己捞什么小便宜,而是真心实意地让所有参赛者都得到最好的招待,用微笑与掌声鼓励各国运动员取得最好的成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上,中国运动员争金夺银固然可喜,但我更期待,中国能够通过自己的真诚与努力赢得那枚分量最重的奥运金牌。
改变观念比金牌更重要
  中国江苏网8月24日讯    亚青会游泳比赛门票最抢手,即使是上午的预赛,南京奥体中心游泳馆都座无虚席。昨天是游泳比赛最后一天,记者在观众席遇到一位带一年级儿子看比赛的家长,与他的一番对话引起了记者的深思。
  记者:“会让孩子学游泳吗?”
  家长:“学可以,肯定不会让他当运动员。”
  记者:“为什么?”
  家长:“没前途,不是谁都能成为孙杨的,成不了孙杨,孩子就废掉了。”
  记者:“你是担心孩子文化学习被落下,如果学习和训练能兼顾呢?”
  家长:“那也不行,孩子太苦,舍不得。”
  与家长的对话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家长不愿孩子走上专业体育的路,二是家长不愿让孩子吃太多苦。不愿让孩子走专业体育的路,这情有可原,毕竟专业体育是金字塔结构,一个孙杨成名的背后是无数默默训练的无名者。不过,担心孩子吃太多苦的心理却耐人寻味。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心底也希望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但真正需要孩子吃苦时,言行往往不再一致。
  南京亚青会上,中国代表团高居金牌榜首;在近几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金牌数也名列前茅,近几届亚运会更是一骑绝尘。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国内青少年的体质却持续下降,校园里的“眼镜”、“胖墩”逐年上升。数以百计的金牌,为什么改变不了人们的体育观念?这值得我们反思。
  从这次亚青会可以看出,来自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都是普通中学的学生,他们平时热爱体育运动,他们参赛的项目只是业余爱好,他们中的不少人还是校园体育明星。反观我们,拿金牌的选手都是专业运动员,从小就开始封闭的专业训练,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从此割裂。退役运动员文化教育程度低、就业难,造成了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不好印象,这也让家长对竞技体育敬而远之。
  竞技体育在不少国人眼中的形象不佳,也造成了许多家长和学校对体育的误解。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智育和体育不可偏废。但在国内,学校、家长往往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体育锻炼。随便问问身边的家长,即使在暑假,有多少孩子每天的运动时间超过一个小时,
给孩子报的培训班中有多少是体育运动的?而在学校里,不仅难有体育明星,热爱体育运动的孩子往往也会被老师、同学、家长戴上有眼镜另眼相看。
体育的本源在于强身健体,而团体项目能培养人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剑桥、哈佛等世界名校,体育运动是他们的百年传统,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学府,也越来越重视体育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亚青会的许多比赛门票免费发放到学校、社区,就是希望举办运动会来影响青少年,期待这场青春的盛会能帮助家长和青少年改变观念,从此热爱体育运动,而不是只看金牌。
比金牌更重要的是中国精神
  我曾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做过一个题为《重在展示文化影响力,不以金牌论成败——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建言》的 提案。我的观点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队获得32枚金牌的好成绩,超越世界体育强国俄罗斯,荣登金牌榜第二名。 这个成绩的取得,使国人喜出望外,备受鼓舞,也刺激了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队“夺金”的期望值:尽占天时地利人 和的中国队,金牌总数必须继续超俄赶美,否则将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我分析,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队金牌总数多于俄罗斯,并不意味着中国的体育实力已经超过俄罗斯而稳居世界 第二。俄罗斯在雅典奥运会的失利,有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的原因。因此,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对中国队的“夺金 ”实力不要估计过高,对俄罗斯队“争二保三”的努力不要估计不足。这与今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对北京奥运会中 国军团面临严峻形势的分析是一致的。崔大林认为,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金牌总数上升至第二是超水平发挥的结果。他说: “随着经济复苏,俄罗斯在竞技体育上的投入,比前两个奥运周期都有着成倍的增长。俄罗斯对北京奥运会相当重视,设立了 普京总统直接领导下的体育运动委员会;俄罗斯奥委会动员国内大企业和财团出资成立了体育基金,大幅提高了备战北京奥运 会运动员的训练津贴。”
  “请广大媒体不要预测北京奥运会的金牌。你们预测不准,弄不好还会误导老百姓,使运动员的压力增大,不利于他 们备战。”崔大林向媒体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据悉,俄罗斯将把北京奥运会奖金金额提高2倍,一枚金牌奖励10万欧元。俄罗斯奥委会副主席瓦辛日前在接受《 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露了俄罗斯奥运军团“至少比东道主多拿一枚奖牌”的最新目标。
  中国运动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东道主优势,多拿金牌,无疑是展示中国体坛实力、衡量成 功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标志,对于凝聚民族精神、激发全国人民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性也不可低估。但把中国队夺金的“胃口” 吊得过高,则弊多利少。因为我国一些优势项目夺金点已经接近饱和。以金牌论英雄、论成败,势必增加运动员的心理压力, 影响竞技水平的正常发挥;夺金的弦绷得太紧,也会影响赛场内外的中国人对比赛胜负保持平和心态和大国国民的应有风范。 有官员担心“没有赢得金牌的中国运动员和赢得金牌的外国运动员是否都能赢得同胞们的掌声”,不是没有道理的。
  2008奥运会17天,世界注目中国,聚焦北京。这样的“中国广告”机会千载难逢。赛场胜负固然重要,但它的 影响是一时的、短暂的;抓住机遇,诠释“人文奥运”理念,自信地向全球几十亿观众展示中国,意义更加重大、深远。
如果我爱你吻戏  汶川大地震,留给我们两项珍贵的财富:一是中华文化精神的回归,一是改革开放30年培育的公民意识的觉醒。在 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会上,这种精神将被进一步发扬光大。
  中国人将以经受心灵洗礼后的全新姿态,向世界展示我们伟大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信开放、走向未来的精神 风貌和非凡勇气。这是比金牌更重要的中国精神!
中国体育报:多少枚金牌还重要吗
  “你认为中国队在伦敦奥运会获得多少块金牌?”几天前,我收到某银行发来的短信,猜对相应的金牌数,将有机会赢得话费、手机和平板电脑。看完短信,我将手指按在了删除键上。李蒽熙整容前
  奥运临近,除了运动员的备战情况引人关注外,媒体、金融机构、体育数据公司也开始了“预测大战”,争当“章鱼保罗”。在这些数据中,我们恐怕首先关注的是中国军团,多少枚金牌?排名第几?再就是谁能独霸金牌榜?东道主究竟能获多少金?让我们看看已经问世的“金牌榜”吧:荷兰一家知名的体育数据公司的预测分析,美国将以39枚金牌占据伦敦奥运会榜首,中国以34枚屈居第二;金融机构高盛集团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中国代表团将在伦敦奥运会上拿到33块金牌,奖牌总数为98块,不论金牌榜还是奖牌榜,中国都将位居美国之后,排名第二。而主办国英国拿30金,奖牌榜列第四;美国报纸《今日美国》预测美国队将以36枚金牌、88枚奖牌的成绩高居奖牌榜榜首,中国队金牌数将锐减至27枚;而新华社则根据各个运动项目的综合实力及大赛表现,预测中国军团具备37块金牌的实力……
  看到这些数据,几家欢喜几家愁。其实大可不必让这些数据忽悠自己,虽然他们各有各的预测根据;更不必掉进金牌的计算中,虽然奖牌榜第一的荣誉甚是好看。因为我们知道,金牌固然宝贵,但更宝贵的是体育精神;冠军固然应该为其鼓掌,但其身后默默奉献的陪练、科研、后勤保障等人更值得尊敬。还记得欧锦赛上,爱尔兰球迷齐声高唱的一首《阿萨瑞原野》,让所有人为之动容,尽管球队三战三败,但他们依然是球迷心中的英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习做一个爱尔兰球迷似的奥运迷呢?
  百姓如果能做到不唯金牌论,体育部门更应该如此。正如“日本足球之父”川渊三郎曾说的,金牌不是衡量一项运动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对于一个国家,一枚金牌如果能让更多人参与这项运动实现运动人口的提升,那么这枚金牌才有意义。的确,对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中国而言,奥运会尽管是竞技体育的最高舞台,但却不是仅有的一个能证明自己的舞台,我们更应该将注意力放到如何利用奥运气氛带动更多人动起来,如何让体育成为百姓的生活方式之一。能不能在奥运会期间,搞一搞自己的街道小奥运会、社区小小奥运会、家庭小小小奥运会呢?不妨一试。
体育精神比金牌更重要
2013年09月04日
指导记录>服装吊牌 
来源:京华时报
    在3日的全运会女子七人制橄榄球的决赛赛场上,体育蒙羞!
爱情公寓主演
我爱中国    0∶15落后,不满争议判罚,就能让北京队球员呆若木鸡,眼睁睁看着山东队一次次完成达阵——0∶71,这个在橄榄球无比夸张的比分仍远远不足以诉说体育在今天被蒙上的羞耻。
    众所周知,体育精神本应远远高于对成绩的追求。然而,我们不禁要发问,是什么让这些朗朗乾坤下万众瞩目的全运决赛场能够如此漠视体育精神?而谁又应该为这场风波为体育蒙上的羞耻负责?
    丢人的不止是这些二十几岁甚至个别十八九岁年轻的姑娘们:应该在低落时鼓励她们的教练又做了什么?她们平时又是如何训练、如何培养体育价值观、在上场前又是背负着怎样的负担?
    这些都必须得到解答。赛后的几个小时之内,全运会组委会官方已经认定这是一场消极比赛。我们不禁回顾过往,这四年一届、全国瞩目的大型综合运动会,已经有多少次让体育蒙上阴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