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研究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这两类“公有制企业”的性质。通常而论,公有制企业或者被看作“清清楚楚属于国家和集体的企业”,或者被看成是“无主财产”和“所有者缺位”的组织。本文关心公有制企业的实际产权状况。主要问题是,作为国家和集体清清楚楚拥有的企业,是否除了国家和集体,再也没有其他产权主体?而在所谓“所有者缺位”的状况下,一切本来由所有者应得的权利和应负的责任,是不是真的就完全消失了?
让我们从公寓的公共过道开始叙述。为了保障所有住户进出和通行的便利,公共过道的所有权是公有的,既不出卖、也不出租给任何私人住户。但是,恰恰可以观察到在不少公共过道上堆放了住户的私人杂物。分析公共过道上私人的杂物堆放的“权利”是怎样形成的和怎样分配的,需要仔细的经验研究。但有一点是清楚的,私人住户占用
公共过道从来不合法。即便是管理得最糟糕的公寓,也会制定清除公共过道上私人堆放物的官样文章。问题是,规章不会被自动遵守。在法律和规章未被实际执行的环境里,私人住户以各种方式占用公共过道还是成
长泽梓作品封面你到底爱谁为公寓中的一种现实景观。这个现象“自然”的令人熟视无睹,以至于人们不再思考:被私人部分占据的公共过道是不是还可以说
是清清楚楚属于“公有的”过道?或者这
些财产,是不是还可以被叫做“无主财产”,或者“所有者缺位”的过道?
公有制企业的全部性质已经包含在上
述公共过道之中。但是,为了把经验中的问题提得更加清楚,需要展开分析。本文在引言之后的第一部分交代本文使用的概念和
相关理论;第二部分分析公有制企业在法权上的产权特征;第三部分讨论市场中企业的合约性质和非合约的公有制企业;第四部分论述公有制企业如何无法消灭个人在事实
上拥有对其人力资本的私有产权;第五部分界定公有制企业怎样通过本文定义的国家
租金激励来动员内部人力资源;最后是简短
的小结。
一、概念和问题
国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被看成
公有制企业,是因为这些企业的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而不属于任何个人,也不属于个人所有权任何形式的集合。但是,经济资源在法律上的所有权和事实上的所有
佛歌大悲咒权并不总是一样的。为了厘清这一区别,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新的概念。
科斯以来,经济学家们普遍认识到界定产权要花费资源。其中,只有巴泽尔特别强调,从法律上界定一项资产的所有权比在事实上界定它,花费的资源通常要小。由于在事实上界定产权非常不容易,所以即便在法律上把全部资源都清楚地界定为私人所有,在实际的经济生活里总还存在一个“公共
领域”,即那些名义上属于私人的资产但由于私人产权的实际执行成本过高而无法保
持其权利的排他性。1
但是巴泽尔并没有特别指出,处于“公共领域”的资源既没有得到清楚的法律界定,也并不是“无主财产”。除非资源没有
价值,私人断然不会在“公共领域”边界之外自动却步。总有人试图获取公共领域资源的价值,并建立事实上的排他性权利。我们在公共过道上看到被私家占据的空间,就是事实上具备了私人排他性的权利。巴泽尔把私人在实际上拥有对“公共领域”资源的
权利,称为“福利攫取”。在这里,“攫取”具有“掳掠”和“掠夺”的含义,不是正当的“索取权”。从经济上分析,攫取者为攫取行动花费了私人成本;但是,他得到的收益里总有一部分来自其他人对公共财富的
贡献及相应的权利。比如公共过道的攫取者虽然要付出心思和特别的看护成本,但他总是把私家可用空间增加而相应发生的租金、灯光、通行不方便、火灾发生概率上升和潜在的逃生困难以及有碍观瞻等等的“成本”,在事实上迫使他的邻居们来分担。简言之,公共过道部分地被私人攫取了。在这里,资源的受益是“有主”的,资源的成本也是“有主”的。在得益和成本两个方面,被攫取的公共过道从来也没有处于“所有黄小蕾电影
者缺位”的状态,虽然实际的成本收益主体
与名义上清清楚楚的合法主体并不相同。真实的状态是,资源在法律上的所有权和事实上的所有权相脱节,从而导致资源的受益权益与成本责任相脱节。这就是说,由于“攫取”行为的存在,公共领域部分价值的主人不是其法律上的所有者,而是事实上的攫取者。
公共过道被攫取的主要原因是资源的
微博小s法律产权和事实上的产权不相一致。要是没有在事实上不同于公有制过道所有权的私
人产权,要是“私人住家”从攫取公共过道空间中获得的“收益”没有在事实上得到
排他性的保护,甚至不会有哪一个私人会产生攫取公共过道的行为动机。在这个意义上,用理性人假设来推断公共过道必定被攫取,并没有实证意义。重点是要研究,法律上清清楚楚的公有制为什么消除不了事实上的
私有产权,以及在事实上的私产存在的现实约束下,利用名义公有资源的行为特征和效率。
攫取会带来“攫取损失”或“租金耗散。这首先是因为,攫取所得的部分成本由
别人承担,通常会导致攫取者并不善待公共领域里的价值。其次,攫取者为了掩盖其攫取行为的非法性,会被迫采用某些非效率的方法。最后,攫取得益会激发更多的人参与攫取,从而增加垄断或界定攫取权的费用,导致可攫取的”租金“被非生产性的用途
耗散。但是,我们并不由此推论,任何公共过道只要还有一点利用价值,就一定会引发私人继续攫取的动机和行为,直到将可能产生的租金全部耗散为止。张五常对此提供了一个解释:”适者生存意味着某种制度安排必须被采用以降低租金耗散“。这就是说,私人可以攫取公共资源的机会,一方面刺激攫取行为从而引起攫取损失。另一方面,攫取损失的现实又刺激租金既得利益者采用
某种制度安排来”保卫“租金不被耗散。恰恰是事情的后一方面,提供了理解制度和组织、包括形形”非典型的私产和价格机制“制度存在并”运行“的基础。这表明,攫取权是在所有现实的和潜在的攫取者之间、以及在攫取者和公共过道公共性质保卫者之间的博弈中被界定的。因此,汪丁丁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