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1
一、新思想的萌发 (一)魏源与《海国图志》 1.背景: (1)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3)战争失败的刺激。 2.内容: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意义: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在禁烟运动时,就开始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四洲志》《各国律例》;还搜集、绘制西方战舰图样,仿制西方战舰。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二、维新思想 (一)背景 1.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 2.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 3.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二)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三)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这次变法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陈妍希和郑元畅(一)三民主义 1.背景: (1)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各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改良方案不断碰壁失败。 (3)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选择了革命的道路。 2.提出: 1905.8,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1905.11,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内容 ∙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就是推翻满洲贵族封建专制统治,重建汉族人当权的政府。民族主义的提出,把反对清王朝统治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民族革命) ∙ 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政治革命) ∙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社会革命) 4.三民主义的实践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他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逐渐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了,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5.评价 性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积极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在思想上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其局限性。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四、新文化运动 (一)历史背景 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政治:袁世凯北洋军阀实行封建的专制统治。 赌王给大房下毒文化: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1915――1919)新文化运动前期 1.标志:1915.9 陈独秀于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旗帜:“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4.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宣传民主和科学,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等宣传马克思主义。) (三)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积极影响 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在政治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原因 1.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2.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中国民主革命需要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二)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2.五四运动后: (1)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 (2)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被翻译出版。社团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 (3)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回击了胡适的挑战。 (4)各地举行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陈独秀、、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6)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1)撰写文章 (2)创办刊物 (3)创办社团 (4)翻译著作 (5)论战 (6)中共早期组织宣传 (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4.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中国特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综述: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从战争开始,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六、新三民主义 (一)背景 客观因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 主观因素:多次失败的教训;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二)提出: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三)内容 孙中山指出,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 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1.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突出了反帝反封建、争取真正的民主自由、改善劳动人民生活等内容,是一个较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具体不同之处在于: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新三民主义则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并提出要实现国内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代表资产阶级专政,新三民主义则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并且和反帝结合起来;民生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没有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新三民主义则确定了“耕者有其田”的方针,新三民主义还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 新在反帝;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反帝反封建相结合;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4.评价 新三民主义尽管它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展开。 【疑难解惑】 1.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 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都主张变法,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都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和进步的。 其区别主要是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付诸行动,而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供了具体改革的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且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2.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出现的原因 (1)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 ①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污到下面滴水的二次元情侣头像 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③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实践。 (2)原因 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②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 ③西学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水平低,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3.近代前期(1840--1919)向西方学习特点及主要主张 特点: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 4.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 (1)探索具有广泛性; (2)探索具有普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特点; (3)探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4)探索具有继承性; (5)探索具有曲折性。 5.近代先进思想演进线索
6.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三个政治派别在反封建和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对比
7.关于三大政策在新三民主义中的体现 二者关系: (1)新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大革命阶级的指导思想,三大政策是统一战线占主导地位的国民党的执政原则。 (2)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要求,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 (3)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相互依托,但不可混为一谈。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没有三大政策,就无从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担负的新责任;没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则不可能形成思想体系,无法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效能。 从以上三点看,两者紧密相连,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有纲领和目标,没有正确的或完善的方法和手段,纲领和目标就无法实现,反之亦然。 具体体现: (1)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国独立富强的精神,“联俄”“联共”是反帝的必然。 (2)新“民权主义”期盼的是中国国民的真正自由平等和人权,即“唤起民众”。中国是农业大国,“唤起民众”必然唤醒工农,“扶助农工”实际上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实施。 从以上两点看,新的“民族主义”突出了“联俄”“联共”;新的“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分别在政治和经济上体现了“扶助农工”。 8.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主要联系与区别 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联合工农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此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但两者有又本质的区别: (1)新三民主义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其最终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无产阶级的要求,在民主革命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最终奋斗目标。 9.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同时并存的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1)同时并存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中国同时存在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其原因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国共两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主要包括: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中国民主革命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要动力。 ②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孙中山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继续肩负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 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共成立,事实上为中国人民选择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④由于反动势力的强大,再加上共产国际的支持,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 (2)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虽然,两个主义并存,但新三民主义此时占主导地位,其原因有: ①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代表工人、农民的利益,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 致,成为各阶层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和旗帜。 ②中共处于幼年时期,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小。 ③国民党的力量和影响比共产党大。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