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关于综述部分,可以用15分钟的时间对其主要内容进行宏观上的简要概括,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书上具体内容安排给学生课后看。
这个时期与前八十年相比,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没有改变,中国人民仍然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需要进行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
不同的是,这段时期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对中国人救国理念和道路选择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同时,中国自身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发展,也孕育了新的革命因素。
黄海波 变性人在内外已经变化的条件和因素影响下,我们的救亡图存有了新的理念选择和路径取向,并最终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争取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谋求自身的崛起提供了关键的政治前提。
30 年是翻天覆地的30,跌宕起伏的30,煌壮30年!
感恩节多少号
30年同学们要了解的主要内容是:
1、这30年间,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的社会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农民仍然是斗争的主力;由于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除农民外,中国的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工人阶级、学生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营垒,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2、这30年是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由此证明,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正确的抉择。
学习这30年的历史,我们在宏观方面要了解两个大问题:
1、这30年的巨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2、这30年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共产党成立以后,国际、国内时局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过程,搞清楚这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政治基础、形成的标志;懂得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中国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尤其应该懂得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认识大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教学要点: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2、怎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3、中国共产党产生后,中国革命展现了哪些新面貌?
白荟第一 新文化运和五四运
一、北洋军阀
1912310日袁世在北京就任临时总统算起192812月,学良宣布“改旗易附国民党政府十六年。大致分以下四个
1912——1916是袁世凯统亚克力水族箱
1916——1920皖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
1920——1924是直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
1924——1928奉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期。
1、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
韩国整容明星
军阀是一种封建势力..但又有着异常的特点:
一是在军阀手里..本是国家统治工具的武装、军队变成了私有之物..二是私有的武装、军队又分割地方,形成了私有的地盘,没有无军队和地盘的军阀。军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下的武治。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带有更多的黑暗性和动乱性。
孙中山:“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政治领域的动荡和思想领域弥漫的尊孔复古思潮。
   
2.先进中国人的思考: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涮干净不可。”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1915 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陈独秀《青年》创刊号中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六条希望和要求:“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后来..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提倡“破除迷信”的口号。
《新青年》和改革后的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1)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当时提倡的科
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2)基本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民主”和“科学”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处在一种不相容的境地。科学与民主——现代价值的重建目标,反传统的理论依据。
孔学提倡的是“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提出的“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的目标不想适应。
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的进攻,鲁迅《狂人日记》等。
“专以介绍西洋近代思潮,批评中国现代学术上社会上各问题为职司,并以西方的文艺复兴为楷模”——《新潮》发刊词
新文化运动中个性人物:
蔡元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1904年创立光复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胥午梅1916年任北大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蔡元培,一位卓越的大学校长,正是他和他的大学开创了一个空前辉煌的时代。一种平等自由的精神魅力使青年学生们深受感染。以罗家伦、傅斯年为代表的一批学生纷纷出版刊物,以各种形式自表达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