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体育
瓮俊燕 浙江师范大学
摘要: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国际上传播与推广中华武术,不但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更是国家软实力与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的体现。本文以近年来风靡全球的韩国跆拳道为切入点,对韩国跆拳道在国际范围内的普及与推广进行探索,加以借鉴,并提出较为全面的中华武术国际推广建议。
关键词:跆拳道;武术;国际推广;文化传播
一、韩国跆拳道概述
(一)跆拳道概念
跆拳道,又称“跆跟”、“花郎道”,是一种发源于朝鲜半岛的格斗术,并以其“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礼义廉耻,百折不屈”的习武宗旨,简洁实用的技击技法,完善及科学的训练体制,被韩国视为“国技”。如今,跆拳道经多方面完善、发展及推广,现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体育项目。
(二)跆拳道的发展及现状
20世纪50年代,韩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广跆拳道。1958年,韩国向东南亚各国派出代表团巡演,并有计划的派遣教练员普及及教授跆拳道。60年代,韩国将普及范围延伸至越南,普及人主要为参加越战的各国军人。70年代,韩国对跆拳道的派系进行了统一,并成立了跆拳道专门研究机构——国技院。与此同时,对跆拳道的技术体系与理论体系进行完善,并针对国际化赛事进行规则整改,制定新的发展战略。70年代,跆拳道锦标赛开始在韩国、中东、亚洲、非洲等范围内举办。1980年,世界跆拳道联合会(WTF)获国际奥委会承认。1986年,跆拳道被正式列为亚运会项目。1994年,跆拳道被列入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据资料显示,1987年世界跆拳道联合会(WTF)已拥有142个会员国,每次跆拳道世界锦标赛的参加国及地区都在100个以上,目前全球已有160个国家和地区达7000万人练习跆拳道。
二、中华武术概述
(一)武术概念
武术,又称“国术”、“功夫”。是
一项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
特点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武术最早可
追溯至170万年前,古人类与野兽的搏
斗中。后在地域、民俗的交融与演变中
发展,在历史的繁衍中接受着中国传统
文化的孕育与滋养,最终形成了以中华
民族传统特为中心,内容丰富、形式
多样、种类繁多却又相互交融的中华武
术体系。武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更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的
瑰宝。
(二)武术的发展及现状
20世纪70年代起,以李小龙、成
龙、李连杰为代表的等功夫巨星在全球
范围里掀起了“武术热”,1985年先后
国际武术联盟、亚洲武术联合会以及国
际武联的成立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开始正式将武
术“散打”列入着重发展目标,在1980
年至1989年,国家从制定规则、设定擂
台、举办比赛等多处着手,1898年,散
打运动被列为全国比赛正式项目。1992
年10月,武术进一步推进成为国际比赛
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80多个
国家和地区开展武术运动,但较之跆拳
道,武术的发展并乐观。比起2000年就
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跆拳道,武
术如今仍然在国际奥委会的大门之外徘
徊,学习人数、普及范围、影响力等与
跆拳道比较仍有不小的差距。甚至如今
仍有人评判武术毫无实用性,仅为“花
拳绣腿”,这其中除了对武术的误解,也
与武术自身门派众多、技术繁杂有着不
可分离的关系,由于武术门派繁多,技
术繁杂,普及难度也相对较大。
三、跆拳道的特点及与武术的对比
(一)段位制
段位制是影响竞技体育发展与推广
如何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它体现着这项体育运动的
标准化水平以及不同练习者不同学时的
技术和功力的高低。
目前,跆拳道实行“十级九段”的
段位制,十个等级,分别用不同颜的
腰带表示,从低到高分别为白带、白黄
带、黄带、黄绿带、绿带、绿蓝带、蓝
带、蓝红带、红带、红黑带。九个段位,
从低到高分别用黑带及绣在黑带上的
罗马数字I、II、III、IV、V、VI、VII、
VIII、IX表示。武术目前实行的段位制
为“三级九段”,三个等级,从低到高分
别为一级、二级、三级,无表示特征。
九个段位,分别用不同动物的徽饰表示,
从低到高依次为青熊猫、银熊猫、金熊
猫、青鹰、银鹰、金鹰、青虎、银虎、
金虎、青龙、银龙、金龙。
比较跆拳道段位制与武术段位制可
以得出,在技术训练与考核方式方面,
跆拳道段位制更加系统,标准化程度较
高。针对每个级别或段位,除了有循序
渐进的技术内容、还有相应的功力训练,
可谓技术、实战、功力面面俱到。相比
较而言,武术则更注重套路,而缺少功
力和实战的考核,从而显得表演性强而
实战性不足。从考核的时间限制上来看,
跆拳道训练满相应学时即可以申请考核
升一个等级,从而激励学习者的学习热
情,时限和年龄规定较有规范性、连续
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在时间限制上较
为符合人体掌握技能的规律,年龄规定
也较符合人的生长发育与心理成熟定律。
武术在考核的时间限制方面,对于年龄
的限制缺乏科学依据,如考段前级对年
龄的限制过高,不利于培养幼龄武术学
习者、部分段位晋升的间隔年限过长,
导致出现年龄方面的大断层等。另外,
在礼仪考核方面,跆拳道考核中包含叠
道服、行礼等礼仪内容,而武术考核在
礼仪方面较为空白。与此同时,多数学
习者认为跆拳道的腰带颜鲜艳,不但
便于分别级别,而且可以充分刺激练习
者的晋级动力。相比较而言,武术的徽
饰不但不易于辨别,并且在武术训练及
比赛场合,没有特别规定需要佩戴徽饰,
这对于低年龄的学习者,无法充分的调
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技术体系与竞赛规则
从跆拳道的名称中可以看出,跆
(TAE),意为脚腿踢踹,拳(KWON)即
77
体育风尚SPORT & STYLE
用手攻击或防御。跆拳道的技法以腿部和手部技巧为主,尤其以快准狠而又变化多样的腿法著称,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和观赏性。因此,较多跆拳道练习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看到练习效果。而武术由于其技术的复杂性,往往对学习者功力和造诣提出较高的要求,也导致了部分学习者因为技术过于复杂而放弃学习。此外,跆拳道的竞赛规则简洁明了,评判标准简单,裁判容易评判,观众也容易看懂。而与之相比,武术的结构庞大,门派众多,技术也根据拳种和门派的不同而大相径庭。竞赛规则方面,当今的武术的竞赛规则较不清晰,主要依靠裁判的主观评判,因此在比赛中仍存在诸多分歧。
(三)礼仪与文化
跆拳道极为重视“礼仪”,强调“以礼始,以礼终”,进入道馆时向国旗行礼、向道馆行礼;训练前向教练行礼,向国旗宣誓;练习、比赛时向对手行礼。在日复一日的反复中,不但有助于学习者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更使得跆拳道所代表的高尚的体育精神和国家形象深入人心。而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武术中也反复强调“习武先修德”、“止戈为武”,但却在武术的文化内涵方面的表现和宣传极为匮乏。据调查,在中国的多所武馆,没有制定具体的礼仪规则,相关部门和协会在制定武术发展方略时也没有对礼仪文化过于重视,使得武术的礼仪文化没有很好的体现,从而无法通过礼仪文化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文化方面,跆拳道与八卦文化相结合,并对于每个级别、段位和其相应的品势,都赋予了不同的文化
阐释,体现出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中国人主张“天人合一”、“顺天应物”、“顺其自然”,武术体现出的是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和态度。武术虽内蕴深含,但却在表现、传承与宣传上还显得匮乏。
(四)服装、器械与道馆
跆拳道的服装,以白为主调,设计规整,款式与颜较为统一,腰间以不同颜的腰带来表示级别,除了方便训练,穿着舒服,其看起来更接近于正装,给人整齐划一,干练大方的感受。而武术由于种类繁多,武术服的款式、彩与风格也常常呈现出不同的特,加上人们对于不同项目的不同理解,致使现在的武术服无法充分反映出武术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性。
据调查显示,较多青少年跆拳道学
习者愿意直接穿着跆拳道服上街,理由
是跆拳道服好看,可作为便服穿戴。而
相当一部分的武术学习者不愿意穿戴武
术服外出或上街,他们认为武术服与中
国的戏曲服装相似,穿在身上感觉不伦
不类,甚至认为走在街上会让众人嗤笑。
训练场所方面,装修精致且较为统
一的跆拳道馆遍布世界,从而组成了巨
大的传播网络,为全世界的人们学习、
练习跆拳道提供了便利。道馆地面,蓝
红弹性地垫不但清晰区分了警戒区和瑞士酒店管理学院排名
比赛区,同时也保证了练习者的安全,
同时,道馆内跆拳道护具、脚靶、手靶、
沙袋、木板等一应俱全,现代化设备如
音响、饮水机、淋浴室等为练习者提供
了更多便利,给人以正规且时尚积极的
感受。与之相比,通过走访调查,武术
的训练场所——武馆。多采用小投资模
式,连锁较少,且风格、形式与配置上
极为不统一。经营者普遍不重视内部设
置的配备与保养,馆内设施普遍比较简
陋、陈旧,无法充分体现出武馆的文化
和训练氛围,而武馆环境多数都呈现出
没有特、平淡无奇的视觉效果。
(五)国家与政府宣传
韩国跆拳道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
普及,很大程度得益于国家和政府的宣
传。20世纪60年代初期,韩国领导人
将跆拳道的推广与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建
设结合起来,以促使韩国经济建设迅速
发展,至此韩国从上到下各级领导一直
将跆拳道的推广与国家的经济建设摆在
相同的地位。除此之外,韩国开始以向
多国派遣跆拳道示范团的输送方式进行
跆拳道国际传播。80年代至90年代期
间,韩国政府将跆拳道编入学校国家课
程,并在韩国国家文化复兴活动启动后,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通过韩国多家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进行
有关跆拳道的电影、热点事件和赛事的
报道和宣传,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普及推
广效果。但与韩国跆拳道的宣传与普及
方式相比,国家和政府的对于中华武术
的推广力度显得不足,如在审批与管理
上还较为混乱,国际间武术交流不够、
武术并没有完全进入中小学课程、宣传
媒体影响力不足、宣传力度不大等都是
制约武术国际推广的重要因素。
(六)针对的市场及人
跆拳道在国际推广过程中,主要针
对两个市场进行开发:一个是以竞技为
核心的竞赛市场;另一个是以广大跆拳
道爱好者为核心的大众市场,其宣传、
推广、营销及市场化运作非常完善。而
武术则仅针对于竞赛市场进行开发,忽
略了大众市场的开发,导致了多数武术
爱好者的流失。
此外,跆拳道针对西方人的传播,
更加迎合了西方人的思想方式和欲求,
如穿着护具直接击打对方,满足了西方
人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冒险精神,跆拳道
的速度、准确性与变化多端、攻击性强
的腿法,而且魅力多样的表演场面和大
开大合的视觉效果更让西方人了满足他
们的景象欲求。此外,跆拳道的技术的
科学性和教材都较为权威,更加容易让
西方人理解和接受。而武术技法在技术
带言字的成语的科学性、教材的权威性和技法的保守
性方面还有着欠缺,对于练习人的迎
合意识也不高,因此制约了武术的推广
与发展。
(七)人才的培养及储备
国际化人才是不同文化传播的桥梁,
人才的质量和形象影响了文化传播的效
果。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批量
向各国输送跆拳道示范与教学人才,并
将跆拳道课程列入中小学课程,培养青
金喜善主演的电视剧少年作为储备人才。从武术在国际推广
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武术国际推
广人才还相对来说较于匮乏。这些人才
不但要求有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理论,
还要懂得各种传授方法和技巧,不但要
谙熟中华文化的风俗、思维和价值观,
还要精通外语,不但需要普及武术的教
学人才和传承人才,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和推广武术的管理人才与传播人才。在
中国,武术虽然已经进入中小学课程,
同时也是高校和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但纵观发展情况,真正进驻校园只是一
些初级套路或固定套路,使多数学生无
法真正了解武术的技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因此,中国对于武术国际推广才还需要
进一步的培养及储备。
四、中华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未来建议钟汉良 老婆
(一)改革和完善武术段位制体系
改革和完善武术段位制,是推广武
术国际化必不可少的一环。针对武术段
位制改革,提出如下五点建议:一、武
术段位制建议针对学习者和学习年限适
当增设级位和段位,使段位设置更加细
78
民族体育
致、严谨和规范。二、完善针对不同级别的技术和考核内容,尤其需增设武术礼仪和功力的考核,不
但要彰显武术的“武德”内涵,也要在训练和考核中做到“练打合一”。三、调整及科学化段位晋级资格年限,要在时间和年龄限制上符合人体掌握技能的规律及人类身体和心理生长发育的规律。四、改良段位徽饰及增设佩戴徽饰的相关规定,可进一步设计和改良徽饰,或借鉴跆拳道、空手道等体育项目,采用不同颜的腰带来作为级别区分,使其更加易于辨认和区分,同时也能充分刺激学习者晋级的欲望。五、丰富段位制文化内涵,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十二生肖进行结合。使武术段位制更能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特。
(二)选取代表性拳种,简化推广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要想在国际范围内推广,其自身必须具有统一的推广内容和独有的特。武术虽门派众多、拳种多样,但为了在国际普及和推广中国武术,必须需要简化技术并对选择代表性的拳种进行推广。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成功推广的经验正是值得借鉴的良好案例。因此建议选取代表性拳种,对拳种的技术及套路进行适当简化,以易于学习者掌握。
(三)培养武术人才及后备人才
针对武术普及和推广工作,我国还需要大力培养武术人才。首先,需重视我国现有的武术人才资源。当今社会上的一些技艺精湛的拳师和教练员们正是我们传承和推广武术文化的宝贵人力资源。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为他们建立人才档案库,并且根据需要,可以让他们深入基层进行武术指导、普及与推
广。我们要合理运用这支力量来挖掘武术遗产、传播武术技术、宣扬武术文化,才能使武术后继有人,从而发扬光大。从宣传体系上,应将重点培育对象放在青少年身上,因此,建议政府有计划地逐渐加大武术课程在中小学及高校的普及与推广工作,并调整武术课程的内容结构,除了套路,也应加入武术文化、历史和竞技技法的普及,只有学习者充分理解武术,热爱武术,才能够成为合格的武术传承人。
(四)改良武术服装与武馆设施
改良武术服装、武馆及武术馆内的布置,是对武术文化的合理包装,在给人视觉上的美感和良好的体验感的同时
也无形间为武术建立了好的宣传。
首先,需要武术主管部门应加强武
术服饰设计与推广的研究工作,使武术
服装更加统一、正规、美观和舒适,且
能凸显武术精神与民族特。我们应注
意武术服饰设计的落脚点要兼顾东西方
文化差异,也要保持自身的特。此外,
武馆的风格和设施的配置方面,需进行
适当的调整和规范,使武馆营造出正规、
统一而又可以凸显出中国武术文化特
的视觉和体验效果。
(五)国家政府大力支持,增强合作
与外派宣传
一个体育项目在国家乃至国际上的
普及和推广,得益于这个国家和政府的
支持与宣传。因此,在国际上推广武术,
国家和政府需要加大重视程度,在推广
过程中,应注意将工作落到实处,对于
武术发展大力扶植,利用国内外媒体加
大宣传力度,提高武术管理机构的权威
性和活跃性,增强国际间的合作,有计
划地向世界各国派遣巡演团与优秀武术
教练,通过国际影响力较大的机构或组
织(如孔子学院)提高武术的影响力,
从而普及和推广武术。
(六)增强文化内涵与武德教育
武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武术文
化和历史深度的体现,因此,在文化蕴
含方面,武术必须提升文化展现,塑造
良好的武术文化形象,武术推广才能走
的长远。建议以推广对象为核心,以公
共认同的优秀文化为切入点,对文化深
入解读和阐释,多方面、多层次的提升
文化内涵的宣传,从而彰显中华文化特
。而武德的教育,不但可以规范习武
者的言行举止,体现其豁达有礼的精神
面貌,更可以从中体现出一个国家的良
好的道德形象。由于武术历史悠久,门
派众多,礼仪和行礼的方式也五花八门,
因此建议在保证其多样性的同时,对武
术礼仪进行适当的规范和统一,建立推
广和教学,并将武术礼仪的教育融入进
日常的训练、比赛及考核中去,从而反
映出武术积极的价值导向。
五、结语
中华武术的国际推广,应做到内外
兼备。对“内”,需要在标准化程度、技
术内容、文化内涵、硬件设施等方面进
一步改革、完善与发展武术自身体系,
对症下药。对“外”,需要国家与政府的
大力扶植,由相关部门进一步将中华武
术国际推广工作落到实处,制订相应的
政策和规章制度,加大普及推广的力度。
我们应从韩国跆拳道的发展与国际推广
中取长补短,从而以加快中国武术推向
世界的进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世
人共享中华优秀文化智慧。
参考文献:
[1]李守培,郭玉成.中国武术与日本
空手道、韩国跆拳道段位制标准化水平比较
研究[J].体育科学,2015,35 (08):86-91.
[2]李世森,吴新宇.从韩国跆拳道运
动探索中国武术国际化[J].河北理工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01):114-118.
[3]林大参,张云龙.跆拳道段位制对
中国武术段位制改革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
院学报,2014,26 (05):445-450.
[4]王勇.我国武术国际化发展障碍研
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
[5]阮俊谦.青少年学习武术与跆拳道
动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6.
[6]金真永,马德云,金惠京.近四十年
韩国媒介对跆拳道发展的推广作用[J].当代
体育科技,2013,3 (18):89-90.
[7]崔秉珍.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
[D].上海体育学院,2009.
[8]王晓晨.跆拳道传播中值得武术借
鉴的三种意识[J].搏击(武术科学),2012,
9 (01):16-18.
7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