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桥梁,从而使学生将其所学知识更快的理解吸收,转化成自己的,达到真正的理解,并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当中,这是优化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表演可以让生活升华
语言文字就是对于生活的一种记录和提炼,它对生活有着一定的概括和创新作用。
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经常可以看到它的存在,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在一定的情景情节之下进行,这样是非常有效的。条件允许的话我们还可创造特别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表演,体验他人的生活。角去想一想,体验一下。比如在进行课时《一片树叶》教学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文章之中的小动物们,把各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通过表演体会到了小动物们对小椿树的爱,而观看的学生也逐渐融入到了情景之中,体会和感受更加的真实。在这样的活动之中,学生们的表演欲望得到了满足,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突显。
三、走向社会,联系生活进行语文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
欢乐颂樊胜美最后和谁在一起了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现在一些广告语,XX,非一般的感觉。让很多人以为是飞一般的感觉,让学生了解到同音字的音虽然相同,义却不同。通过对字的分析,了解语言的文字知识,让学生养成规范用语,规范用字,规范说话的好习惯。新课改后,学校和教师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小学语文学习生活化也是一种培养综合素质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学习,还能够使学生增强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在
一定程度上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一教学方式的实施,更需要学校外部环境的支持,学校的重视和支持能使教师更加认真,能够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对待生活化语文教学。在教师的安排下,可以组织一些活动,由学校走向社会,如给商家设计一些广告语,给街道板报写一个小通知,都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都是语文实践较好的方式。在学习一些关于美景的课文以后,让学生试着介绍自己周围的景,充当小导游和解说,然后评比谁说得最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灵活的课堂授课方式
生活化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导,老师
进行传授,学生则接受老师传授的这些知识,这是单向教学。而生活化教学则不然,它提倡的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更是一个引导者,因此,为了实现语文生活化教学,老师的授课方式也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比如运用多媒体、情景创立法等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这些授课方式可以让老师所要讲授的东西更加生动、更加立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更好地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比如,“詹天佑”“中华少年”“怀念母亲”以及“用心灵去倾听”这样的学习篇目,老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对文章中涉及的人和事物进行一个更加生动的呈现,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结束语
中国移动积分商城网站语文的教学绝对不仅仅是在课堂天之上,肯定有着更加宽广的天地,生活这个大天地
之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学问,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追求。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努力寻到生活和教学的融合点,将生活变成学生学习的实例教材,也让学生将学习真正的融入生活之中。为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还有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在生活场景中去感悟和探索,并且最终学习和掌握知识。参考文献
[1]彭敏.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7,(05).
[2]夏佳萍.针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外语文,2016,(05).[3]刘可欣,高照辉.让小学语文在生活化教学中绽放活力[J].新课程(上),2015,(07).[4]王佳佳,唐立芳.浅谈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中华少年,2016,(24).
当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裴艳艳 (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第三小学校 402247)【摘 要】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栋梁,小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十分模糊,如果不能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法制观念,一旦他们走向极端或者犯罪的道路,那么势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对策,旨在帮助小学生树立真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原纱央莉个人资料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77-01 一、小学生树立道德与法治意识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只
有提高全民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才能确保我国的社会治安,促进国家的稳定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初始阶段,在小学期间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能让学生伊丽莎白奥尔森大尺度
受用终生。同时,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为社会注入正能量,从而促进社会进步。因此,小学教育应该提高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严格要求学生,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小学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1.道德教育方面。
道德教育宏观性太强,过于重视爱党爱国教育,可操作性差,学生主动接受性低;道德教育以传统的讲授和背诵形式为主,缺乏更具生动性的实践性教育;家庭、学校、社会为学生灌输的道德观念有出入,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对错。
2.法制教育方面。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法治教育基本不会纳入学校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范畴;学校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法治教育多流于形式,课程课时安排不合理,教学效果差;师资力量薄弱,很多教师缺乏法律常识,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对策思考
1.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给学生灌输纯理论知识不便于他们的理解。传统的“你讲我听”的授课形式往往内容老套,授课形式单一,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道德观念差,执行力不强,达不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目。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观念。例如,教师在教学环保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节假日时间帮助环卫工人清理城市垃
圾,让每个学生都能争当环保小卫士。在清扫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道路上的垃圾随处可
见,还会发现行人随手扔垃圾的习惯,学生在清扫完指定区域的垃圾之后就能够体会到环卫工人的艰辛,对那些随手扔垃圾的行人产生厌恶之情。在学生体验过环卫工人工作之后,他们就会形成将垃圾扔到垃圾桶的好习惯,面对一些随手扔垃圾的人他们也会进行劝阻,从而保持城市环境的清洁。这种实践活动更能加深学生对于道德知识的记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温泉度假
2.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
创设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并加强自身体验感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创设的方法给学生讲解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基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学习环
境,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回忆起生活中涉及道德和法治的事情,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在超市结账时要排队;在车站过安检时要遵守安检人员的指示;在公共场合禁止大声喧哗;与长辈沟通时要有礼貌等。当学生举例说明时,教师要充分结合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3.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目前我国师范院校还没有法学教育教学专业。因此,中小学教师的法律专业化程度
差,课程设置、教学技巧不合理,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今后的教师培养过程中,要
为非法律专业的师范生开设法律公开必修课。同时还可以对教师资格证考试进行改革,将法律内容纳入考试范畴,开展教师接受不同层次的法律培训或进修班,解决非法律专业
的师资问题。最终形成一个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人人用法的良好的校园环境。
4.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做好学生的法治教育。我国现代法律普及程度很低,基本上除了律师等从事法律工作的职业外,其他人对法
律只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首先需要我们自身了解法
律,运用法律。其次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形成法治教育环境,使学生养成学
法、守法、用法的好习惯。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角,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法治教育工作,在课本的基础上合理运用黑板报、宣传窗、学校广播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律的熏陶;定期
绣球小苗组织开展观影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法制系列教育节目和感动中国等节目,提高学生对法律
的认知能力。5.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
为了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优化发展,学校应积极联系家长,教师应该多和学生家长沟通,以实践性作业代替理论性作业,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在校期间,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对待同学要行为友善,尊敬教师,认真履行校规等;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从自
身做起,形成良好、有爱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积极行为予以鼓励,对不良行为予以改正,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教师布置的作业,
对待长辈要有礼貌等;社会方面,应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塑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真正做到“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从而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形成。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然而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给学生创设教学环境,学校也应该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家长也要时刻督促孩子,严格要求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社会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塑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只有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小学生形成道德与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鲜艳.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2]叶洁.浅析新媒体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中),2017(11):153.[3]乔宏时.推进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四点建议[J].中国德育,2018(06):14-15.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