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班规
78美学2019/05
德国作曲家鲍里斯(Siegfried Botris)曾指出,音乐形式与社会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性。流行音乐是一种大众化的音乐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改变,而反观它的变迁过程,也能窥视到社会的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流行音乐逐渐进入大众生活成为艺术文化消费的一部分,呈现出了消费性、商业化、都市化、娱乐性的特点。
中国新民谣,指的是在传统民谣的基础上,融合了流行音乐的特点,以歌曲原创性、叙述生活化、传播网络化为主的一种音乐形式,代表音乐人有马頔、宋冬野、赵雷、好妹妹乐队、陈粒等。早期的新民谣,被冠上“小众音乐”的标签,近些年出现一种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逐渐成为各大音乐平台和社交网络上的“热门音乐”,被大众所发掘、认知和接受,其演变原因的探讨离不开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王思聪评论罗志祥
从音乐市场的流行性趋势来看,近几年原创音乐选秀类节目的火热、户外音乐节的兴盛、传统唱片业的衰落、互联网音乐传播的繁荣等,都为新民谣的发展铺垫了道路。从大众消费心理趋势来看,情怀的诉
求、文化的记忆追寻、个性的彰显、阶层的分化意识等,也为新民谣的发展奠定了体意识基础。这种小众化音乐逐渐走向大众化视野的现象是如何出现的?演变机制是如何发生的?音乐市场的助推和大众心理的认同都是影响新民谣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音乐市场的助推。
1.专业化音乐选秀类节目的火热。近些年,《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我是歌手》《中国梦之声》《我为歌狂》等音乐选秀类节目发展火热,在中国音乐市场备受欢迎。这些节目通过原声演绎和翻唱等形式,唱红了许多新民谣歌曲,如宋冬野的《斑马斑马》、张磊翻唱的《南山南》、赵雷的《成都》等,许多新民谣原创歌手也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因其本身歌曲具有原创性、小众性、诗化与生活化的情感表达、精神的励志性等特点,且与节目定位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达成了一种双向契合的节目效果,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2.户外音乐节的兴盛。近些年,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流行音乐市场的推动下,中国户外音乐节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国内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有迷笛音乐节、草莓音乐节、张北草原音乐节等,以户外露天场地为平台,邀请众多音乐人进行现场演出。基于户外音乐节低成本、受众广的特征,越来越多的民谣歌手成为音乐节中的“常客”,活跃在这些引起大众狂欢的音乐舞台,因此户外音乐节舞台也是促进新民谣歌手和民谣歌曲走向大众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
3.传统唱片市场的衰落与互联网的传播。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高成本运营模式下的传统唱片业冲击巨大,伴随的也有新的音乐传播方式的出现。互联网时代下的音乐传播成本低,方式便捷,聚类性与主动性强,新民谣就是在这种传播形式下获得了生存和发展。豆瓣网这一社交网络平台对于新民谣的传播有着很大的影响,网站内囊括了几百位独立民谣歌手,新民谣歌手频繁出现在主页“本周流行音乐人”榜单中,热门民谣歌曲被广泛分享和推荐,获得了较高的“曝光度”。
(二)大众心理的诉求与认同
商品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新时代下,“情怀牌”和“怀旧牌”成为大众所追求和喜爱的文化主题。新民谣音乐以“流浪”“姑娘”“远方”等歌词意象为情感标签,以一把破木吉他为身份象征,借以故事性的情节进行诗意化歌词表达,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南山南》的“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董小》的“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成都》的“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等,在听众的眼中,这些民谣经典的歌词既像现代诗,更像每个人不可复制的人生,让他们内心产生触动与强烈认同。因为一首歌,火了一座城市,也是新民谣所带来的文化消费效应,符合年轻人的文化旅游体
小众音乐走向大众化的演变机制
——以中国新民谣为例
文/吴 静
摘 要:新民谣作为传统民谣的一种变体形式,在近几年异军突起,从小众化音乐形式逐渐走向大众化。从新民谣自身发展趋势来看,新民谣从一开始标榜的情怀标签、个性诉求、生活化表达到流行化、多样化的发展转向,实现了自身的转变。对于时代来说,新民谣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在网络时代下孕育和生长,并通过这一形式来完成时代性彰显。关键词:新民谣;小众音乐;大众化;演变机制
79审美与音乐
验心理。
二、从新民谣自身发展趋势看大众化
计算机哪个专业最吃香新民谣的诞生并非一个全新的音乐形式,而是在传统民谣的孕育下发展与兴起的。相较于传统民谣,新民谣更具有流行性、个性化、社交性的特点,体现在许多新民谣歌曲主题、风格、歌词创作中。新民谣代表人之一的尧十三曾把自己的音乐风格定义为“伪民谣”,认为自己的歌曲更偏向于流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民谣对于民间元素的吸纳、歌词意象的选择、故事性和诗意化的表达,区别于流行
音乐。
新民谣的发展不仅呈现出流行化趋势,还体现了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在流行音乐市场的商业化特质下,新民谣异军突起,在音乐界掀起了一股“清新之风”,因其小众性、独立性的特征,被挖掘出来进行音乐市场运作,反而成就了其巨大的商业价值。新民谣歌手从早先混迹中国大小城市酒吧、街头到活跃于大众荧屏和互联网,从微薄的地下演出收入到成功在大牌歌星开过演唱会的北京工体开唱,在这样的商业化运作下实现了他们的角转变。
新民谣歌手不仅有商业化的团队运作,还进行网络化的自我形象推广。与传统唱片业不同的是,新民谣歌曲的创作、制作、营销,都是在网络上完成的,再从线上发展至线下,展现了一套“自上而下”、符合新时代特的音乐生产传播体系流程。新民谣借助社交网站、各种音乐平台得到宣传推广,民谣歌手们还利用微博、、论坛、直播等渠道形成自我营销,在线上开展粉丝互动。制造舆论话题、寻求品牌卖点、多形式粉丝互动等都是他们进行自我营销的手段,他们通过自我营销进行“亲民式”、娱乐化形象的塑造,可以看出,网络化背景下新的音乐明星效应正在应运而生。
“好妹妹乐队”在2015年唱进北京工人体育场,引起了流行音乐界的热议。与普通的营销模式不同的是,他们在团队经纪人奚韬的策划推动下,以“众筹”的方式开启演唱会的售卖,门票为90元一张,通过这场特别的演唱会成功地将“好妹妹”的亲民形象进行了大范围的输出和展示。“好妹妹乐队”的北京工
体演唱会也成为2015年音乐营销热门事件。2017年,“好妹妹”音乐团队在乌镇开启封闭创作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创作过程的直播,与粉丝开展亲密互动,引发千万网友观看。团队还在新的销售模式下进行专辑“预热”分阶段销售,同年发行数字专辑,销量颇高。2018年,“好妹妹”还在全国多个城市举行了“自在如风”全国巡回演唱会,门票总是一售而空。
除此之外,包括“好妹妹乐队”在内的许多新民谣音乐人还在电视电影作品中编写、演唱主题歌曲,如《不说再见》《像你这样的朋友》等,他们的歌曲也开始从具有新民谣风格特到呈现出商业化、流行性、风格多样化的彩。新民谣音乐人在这样一种流行趋势下获得了更多、更广的发展机遇,新民谣这一小众音乐形式也在慢慢走向小大众化。
三、结语
新民谣作为传统民谣的一种变体形式,在近几年异军突起,从小众化音乐形式逐渐走向大众化,离不开时代的“造势”和自身的“流行化”发展,并且,这是双方发展的一个互动机制。从大众化音乐流行趋势来看,新民谣在传统唱片市场衰落、音乐类选秀节目的热潮、户外音乐节的兴起、互联网的发展和大众消费心理的转变下,走向大众的文化消费生活,完成了大众化的角转型。从新民谣自身发展趋势来看,新民谣从一开始标榜的情怀标签、个性诉求、生活化表达到流行化、多样化的发展转向,实现了自身的转变。对于时代来说,新民谣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在网络时代下孕育和生长,并通过这一形式来完成时代性彰显。
随着新民谣的大众化发展趋势,新民谣受众体也在不断扩大,而目前我们对于这一受众的了解还不够。粉丝体是否有必要和能够在研究中做进一步的细分?大众是因为歌曲本身特喜爱新民谣,还是因为其流行性而喜爱?受众中间又存在着怎样的一种平衡和心理转变?这或许是今后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并且,在新民谣逐渐被大众化接受和认可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不同的体各说其词。有乐评人认为对于新民谣的“火爆”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而早些喜爱新民谣的粉丝则表示喜爱的音乐变得流行后,反而有种心理落差感。新民谣的未来还能走多远,还需时代来检验。
参考文献:蒋友柏的老婆
[1]丁蕾.国内独立音乐市场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5.
[2]曹桦.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的文化轨迹与审美流变(1978-2014)
[D].广州:暨南大学,2015.
松井珠理奈[3]胡丁文.略谈当代民谣歌曲的现代性[J].音乐时空,2014(16):87-88.
[4]李岩岩.独立音乐的狂欢盛会——户外音乐节[J].大众文艺,2013(1):271.
[5]宁秀丽,孟祥雷. 当代小众文化现象研究[J].中国市场,2013(40):54-57.
[6]王彬.流行音乐呼唤新的研究方法和阐释模式[J].音乐研究,2005(4):67-72.
[7]张霁.论豆瓣网的小众聚合功能[D].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
作者简介:吴静,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
取个静心昵称编辑:刘贵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