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抗战纪念阅兵
苏怡贤
创意表白方式检阅台上的司令员
  (文/胡卓然)
  一、1949年7月6日南京举办阅兵式
  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抗战,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在经历了“九一八”事变之后六年的局部抗战之后,中国军民开始以彻底的反抗姿态来抵御和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升级的侵略。“七七”这一天也成为了全面抵抗日寇侵略的纪念日。
  1949年7月6日,“七七”抗战整整满十的前一天,为了纪念“七七”抗战十,当年4月23日解放、至7月6日回到人民手中的古都南京市区里,人民解放军驻南京部队举行了阅兵式。曾率部在华北坚持敌后抗战的抗日名将、时任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的检阅了部队。1949年7月9日的《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纪念抗战十,南京举行阅兵典礼》介绍“阅兵仪式于下午五时半开始”。受阅部队“经由光华门明故宫飞机场”,沿今天中山
南路“向 新街口检阅台汇集”。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部机关刊物《人民战士》后来也曾以《盛大的阅兵典礼》为题进行了报道。开篇即提到“纪念‘七七’十,二野和三野驻南京的部队,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刘司令员亲自参加检阅”。
  报道里介绍了宏大的阅兵场面:“美械装备和日械装备的步兵团、机械化兵团、坦克、装甲车、大炮,过了老半天还没有过完”。值得注意 的是,还有海军部队,“后边发现了人民海军的行列,又是一阵不断头的掌声和欢呼声”。“部队成四路、五路、六路,从午饭后过到天黑 还没有过完。电灯亮了,在宽大的马路上,游行的队伍,还是一眼望不到头”。
  这篇新闻之中还描述了现场激动人心的景象:“受检阅的部队,军容整齐,精神饱满,于军乐声中,正步经过检阅台向前行进。两旁观众高 呼‘向人民解放军致敬!’掌声经久不息,不少妇女将鲜花投给行进中的战士们”。
客服管理
  今天留下的历史照片上可以看到, 阅兵台布置在南京市新街口。宽达五十米的十字街口的街心广场上,设立了一个环形的检阅台。迎风招展的红旗、大幅的纪念标语,烘托出了阅兵的气氛。当时的新闻报道之中这么描述检阅台:“它那么雄伟,俨然象一个壮丽的红场。巨幅的红布环着街心四周的翠柏围了一个圆心,12面人民解放军的红大旗迎风招展”。
霍金斯的十大预言
  当天,南京下了雨,检阅台上的表现出了“雨不张盖”的大将风度。新闻里对此有记录:“刘司令员肃立在台上,频频举手敬礼,直至每一军旗旗手从他面前走过。天正下着雨,而刘司令员却几次拒绝了警卫人员送上去的雨衣,他淋着雨,注视着每一个从台下经过的战士的行列”。
  司令员在阅兵典礼上向参加检阅的部队发表了演说。他要求全军坚决保护人民利益,严格遵守众纪律和城市政策,继续坚持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作风;加紧学习,提高军事艺术,提高政治文化水平,建设成为一支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
  这一次的纪念抗战阅兵典礼上,阅兵乐曲和建国后的阅兵一样是《解放军进行曲》。铜管乐队嘹亮地奏着《解放军进行曲》,在这首源自《八路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之中,受阅部队军容齐整经过了检阅台。
几年阅兵一次
  “七七抗战”十的阅兵也在南京引起了纪念的热潮。南京为了纪念“七七”专门刻制了纪念邮戳一枚。据《南京邮政志》的记录,该戳为圆形,直径59毫米,上部为庆祝“七七抗战”十纪念,下部为华东邮政,中为火炬,火炬上端有“南京”二字,中间为年、月、日。
裴斗娜
受阅部队经过检阅台,接受司令员检阅的场景
  二、“七七抗战”部队参加了此次阅兵
  值得纪念又鲜为人知的史实是,此次阅兵上的部队有一部分,前身就是参加过“七七抗战”的部队。1937年“七七事变”时,驻防北平的37师部队首当其冲(卢沟桥即是该师110旅防区,旅长何基沣),打响了反抗侵略的第一仗。132师主力也从河北省河间县一带调防北平,与日军展开了激战。132师师长赵登禹在南苑之战中殉国。驻守北平的29军这一部爱国官兵们揭开了八年全面抗战的序幕。“七七抗战”的英雄事迹,在中华大地早已家喻户晓。“七七抗战”之后,1937年9月6日,29军主力扩编为三个军:77军、59军、68军。其中77军是以“七七事变”中曾与日本侵略军殊死搏杀过的原37师和132师为主力编成的。三个军的的数字加起来,正好均为十四,是“双七”之数,明显有纪念“七七”抗战之意。而77军其更是直接取自“七七”,这明显是缘于是该军主力也是“七七抗战”里的主力部队。
  卢沟桥上的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何基沣,于1939年1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而抗战结束前
成为132师师长的过家芳(“七七事变”后期担任29军军事训练团团长),则在1927年已成为地下党员,入党介绍人彭雪枫。
  1948年11月8日,77军大部在老军长何基沣(时任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长官)的率领下,在徐州贾汪光荣起义。该军起义部队仍沿用了77军的。1949年2月9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1949年1月15日决定,将起义的第77军部队与解放军江淮军区第34旅、独立旅,合并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编入第八兵团战斗序列,军长由何基沣担任,过家芳担任了第二副军长。该军三个师九个步兵团之中,有三个团是直接改编自77军起义部队,部队机关和直属部队中也有一部是源自起义部队。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发起之后,34军从扬州一带渡江解放了镇江、句容一带。1949年4月25日,第八兵团接到上级部署:“兵团部率二十四军及三十四军主力担任南京警备任务”。
  第34军旋即又接管35军的南京城内警备任务。34军在对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作的具体规定之中,指出:“对南京的工厂、商店、仓库、交通设备、运输工具等,都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好”。根据军政委赵启立的回忆,34军的官兵“遵照三野的部署警卫南京期间”,“广
大官兵行为端正,作风严谨。面对居民,不以功臣自居;身居闹市,更加严守法纪,保持艰苦奋斗的本;遇到困难,勇往直前,设法克服;碰上危险,挺身而出,发扬我军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这样,不仅在人民众中留下了较好的印象,也使得一小撮坏人、特别是国民党隐藏下来的破坏分子,无隙可乘。在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军管会的领导下,南京的社会秩序日趋稳定。部队在斗争的风浪中经受住了考验”。
  就在1949年7月6日纪念“七七抗战”12周年的阅兵5天之后,解放军第34军正式编为南京警备部队主力。根据1949年7月11日的第三野战军命令,“三十四军(欠一百师)附本部教导师编为南京警备部队,该军军部改为南京警备司政机关”。参加过卢沟桥抗战的两位抗日将领何基沣、过家芳,分别担任了警备区司令部副司令员和副参谋长。他们和参加过“七七抗战”的老兵一起,在五星红旗下为国防建设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