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2
⼟家族是古代巴⼈的后裔,婚俗⽂化演变⾄今,少说也有⼆千多年的历史了。⼟家⼭寨奇风异俗甚多,古朴有趣,尤其是⼟家婚俗,要数奇中之奇了。陪⼗姊妹是鄂西⼟家族婚庆中⼀道必不可少的“⼤菜”,由少⼥在⼀起对歌,赛歌,为婚礼增添喜庆热闹,是⼟家民俗⽂化中值得记载、传承的传统。现在,这种婚庆形式已不多见了。
⼟家族的婚姻家庭⽂化⾮常古⽼,别具特⾊。鄂西⼟家族历史上的婚姻家庭⽂化,同其他民族⼀样,经历了由⾎缘婚、对偶婚到⼀夫⼀妻制的漫长进化历程。⽆论是少⼩相爱,青梅⽵马,⾃由恋爱结合的婚姻,还是所谓“明媒正娶”的联姻,⼟家族在婚俗上逐步形成了⼀种不成条⽂的惯例,即要请媒⼈说亲、求婚、打节、送聘礼、讨庚(问⼥⽅⽣期)、定亲、恳求⼥⽅放话允婚、迎亲、回门等繁多的程序。在婚礼⽅⾯别具⼀格的情节有哭嫁、过礼、开脸、戴花酒、背新娘、迎亲、拜堂、坐床、闹房、回门等,其典型环节是哭嫁、坐床、回门。在所有⼟家民俗中,婚俗的仪式最复杂、程序最完整、细节最精致。细细数来,从“求肯”开始,报期过礼、上头开脸、陪⼗姊妹、陪⼗弟兄、陪媒、合⼋字、升号匾、迎嫁、取亲、拦车马、迎亲、圆亲、铺床、拜堂、接腊、坐床、吃交杯酒、吃下马饭、交亲、敬⼤⼩、拜钱、陪新姑、陪送亲家、下厨房、传茶、回门等前后⼆⼗多道程序。礼节之繁复是其它民族婚俗中较少见的。
陪⼗姊妹是⼟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陪⼗姊妹的时间是特定的,在新郎家娶亲的头天晚上,陪⼗姊妹在姑娘出嫁前⼀天晚上举⾏,⽽参加⼗姊妹的⼈员必须是未婚的⼥青年。当男⼥双⽅将婚期定下后,各⾃在接本⽅的亲朋好友喝喜酒时,凡对⽅家中有未婚⼦⼥的,都必须向其说明“接你家姑娘某某去⼗姊妹”,以便对⽅有所准备,被接的⼀⽅,⼀般来说都要为新娘准备⼀双漂亮的新鞋(新娘的多为绣花鞋),再送⼀挑渣粑⼉(⽅⾔,⼀些礼物,包括糍粑,糖⾷糕点,花⽣⽠⼦等);如果⾃家被请的孩⼦不会唱歌,还得提前教她学唱⼏⾸。⼀切就绪后,由⽀客先⽣请⼗姊妹上桌就坐,再从中挑出(多由主⼈家先定好)两名靓⼥去请新郎新娘出来,并由他(她)俩⼀左⼀右陪坐在正席。这时由主持⼈宣布陪⼗姊妹开始,话⾳刚落,⼀挂长长的鞭炮响起,鞭炮响过后,陪⼗姊妹正式开始。⼗姊妹围坐⼀桌,⾸先由新娘哭“⼗摆”,新娘哭“⼀摆”,厨师在桌上摆⼀样菜,摇完后,其余九姊妹依次哭,最后⼜由新娘哭“⼗收”,厨师再⼀样⼀样将酒菜收进。菜收完,⼜在摆放着姑娘陪嫁物品的堂屋⾥点上红烛,这时屋内⾊彩斑斓,红红⽕⽕,⾹烟缭绕,⼗分喜庆。两张朱红桌⼦摆在堂屋中间,桌上放有糖⾷果饼和葵花、板栗、核桃、花⽣等⼲果。这天晚上,被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九⼈,连新娘共⼗⼈围席⽽坐,通宵歌唱。
那半碗⽔上的⼀炷⾹是⽤来请⼈唱歌的,⾹头指向谁,就该谁唱。⼀般第⼀位唱的都是《开台歌》:
“说开台就开台,开台歌⼉唱起来,
新打剪⼦才开⼝,剪起牡丹对⽯榴……”
⼀曲歌毕,马上有⼈跟上:
“要我唱来我就唱,莫说⼈⼩不出趟,
⼈既⼩来命⼜窄……”
或者是:
⼗姊妹来都请坐,听我唱个开台歌。
⼀张桌⼦四只⾓,四只⾓上站喜鹊。
喜鹊⼝⾥含⽩⽶,天不亮明歌不落。
东边唱歌西边接,今晚唱歌凑闹热。
我们姊妹团团坐,唱起歌⼉话离别。
这开台歌就像开闸的⽔,⼀句接着⼀句,⼀⾸接着⼀⾸。她们海阔天空,尽情⽽歌。演唱内容⼗分丰富,有对旧制度的抨击,有对媒⼈的揶揄,有对旧情的抒发,有对亲情的怀念,有对妇⼥的赞扬,有对未来的憧憬。唱词长短成句,格调清新,褒贬分明,有历代相传的,也有即兴创作的,⼤都富有诗
韵和乐感。陪⼗姊妹的歌优雅动听。如《对歌》:
“唱在⼀,随在⼀,什么开花在⽔⾥……”
从⼀⽉唱⾄腊⽉,随后⼜由别⼈(或⾃⼰)从腊⽉对到⼀⽉。
⼜如:土家族的饮食
亲姊妹,姊妹亲,捡个⽯榴平半分,
打开⽯榴⼗⼆格,千年的姊妹舍不得。
亲姊妹,姊妹亲,捡个鸡蛋平半分,
你吃黄,我吃清,姊妹不亲哪个亲?
⽯榴开花叶⼉翠,堂屋⾥坐的⼗姊妹。
上头坐的官家⼥,下头坐的祝英台,两边坐的歌秀才。
陪⼗姊妹作为⼟家族婚俗中最隆重的礼节,当然听歌看热闹的⼈⾥三层外三层的⾃然不在话下。演唱
中,姑娘们常以“⼗”为题,如:“⼗绣”、“⼗打”、“⼗摆”、“⼗要″、“⼗唱”、“⼗想”、“⼗爱”、“⼗劝”等,把哭唱的内容不断拓宽和延伸。
《⼗劝》:
⼀劝⼉要学好,堂前来⼈你不要跑,⼤的是⼤来⼩的⼩。
⼆劝⼉要⼿脚快,不等天亮就起来,三个早⼯做双鞋。
三劝⼉要洁净,房前屋后扫⼲净,锅盆碗盏常洗净。
四劝⼉莫骂⼈,骂⼈的⼈⼉遭⼈恨,⼈⼈都是⽗母⽣。
五劝⼉会持家,莫把五⾕抛撒哒,⼀年亲苦只为它。
六劝⼉种庄稼,耨了棉花褥芝⿇,⽆事不要跑⼈家。
七劝⼉要说实话,唆是撩⾮危害⼤,莫把乡亲得罪哒。
⼋劝⼉要孝⼼,做好茶饭敬双亲,你尔后也是⼀样⼈。袁立的前夫
九劝⼉莫喝酒,酒醉以后要出丑,⼀⽣的名声在后头。
⼗劝⼉要⾃尊,怀中抱⽯摸良⼼,学好规矩做好⼈。
陪⼗姊妹的姑娘们也常常触景⽣情,到了宵夜,她们就唱赞厨师⼿艺和席⾯的丰盛。新娘还要唱“斟酒歌”来答谢众妹,感恩祖德和回报⽗母养育之恩。
如:
点燃红烛灯花开,九姊九妹陪我来。
团圆桌上来结拜,胜似同娘共母怀。
今晚我把酒来斟,辞别⼤堂祖三代。
⼥是娘的罗裙带,长⼤成⼈知好⽍……
“⼗姊妹歌,恋亲情,伤离别,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枝遗意也。”(清·彭秋潭)早在清代,鄂西⼟家族就已有了陪⼗姊妹的确切记载,也就是说在那时,⼟家族⼗姊妹歌已经盛⾏。既然有⼥⽅家请来的⼗姊妹在新娘出嫁前唱⼗姊妹歌,那么就有男⽅迎亲时陪⼗弟兄,唱的⼗弟兄歌。这种“双陪”的特殊⽂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逐渐约定俗成,成为⼟家族婚礼仪式中⼀套完整⽽固定的模式和重要内容。这种“双陪”在新娘出嫁前的头天晚上这个特定的时间内举⾏,从唱《开台歌》拉开序幕到唱《圆台歌》结束,整套程序严谨,完全是按⼟家族地区婚嫁礼仪进⾏。
⼗姊妹歌“犹如巴娘唱⽵枝”,歌词极具⽵枝词的创作遗风,多以七⾔四句结构为主,通俗易懂,明快含蓄,为普通农家⼥脱⼝⽽出,因此,讲究韵但不⼗分苛求,句式结构也并⾮七⾔律诗那样⼀成不变,⽽是相对⾃由,可长可短,注重的是感情的⾃然流露和表达的艺术效果,在创作上特别善于运⽤⽐拟、夸张、联想、排⽐等修辞⼿法,从⽽增强了歌词的感染⼒和抒情效果,荡⽓回肠,催⼈泪下。
⼗姊妹歌是⼟家族劳动妇⼥在⼀定社会历史环境下集体创作的成果,内容丰富,有对⽗母之命、媒妁之⾔的封建包办买卖婚姻的⾎泪控诉;对重男轻⼥、男尊⼥卑腐朽社会制度的⽆情鞭挞;也有叙说⽗母的养育之恩和与亲友的离别之情,它们并⽤⼀个“哭”贯穿始终。如“哭⽗母”、“哭哥嫂”、“哭妹”、“哭伯婶”、“哭外公外婆”、“哭舅舅舅娘”以及“哭媒⼈”(也叫“骂媒⼈”)、“哭辞祖先”、“哭上轿”等。以歌代哭,如泣如诉,情意缠绵,清新隽永,质朴⾃然。
从结构上看,由《开台歌》拉开序幕,然后“扣⼦⼀顺”依次⽽歌。时值⼦夜,陪⼗姊妹进⼊⾼潮,接亲和陪亲双⽅形成对峙,或对唱,或盘歌,摆起擂台,各展才艺,⼀直“鏖战”⾄天亮圆台时才肯“停战休兵”。所以,陪⼗姊妹唱姊妹歌犹如⼀台丰富多彩的民族⾳乐演唱晚会,是民歌和歌⼿⼤荟萃,不但程序严谨,⽽且演唱形式灵活多变,有⼀⼈独唱、⼆⼈对唱、多⼈合唱等,内容与形式⾼度和谐统⼀。如:
哭姊妹:
同喝⼀⼝⽔井⽔,同踩岩板路⼀根;
同村同寨⼗⼋年,同玩同耍长成⼈。
⽇同板凳坐啊,夜同油灯过;
绩⿇同⿇篮啊,磨坊同扼磨……
⼥哭娘:
娘啊娘,我要⾛了呐,再帮娘啊梳把头。
曾记鬓发野花艳,何时额头起了苦⽠皱?
摇篮还在⽿边响,娘为⼥⼉熬⽩了头。
燕⼦齐⽑离窝去,我的娘唉,衔泥何时得回头?
娘哭⼥:
世上三年逢⼀闰,为何不闰五更头?
哎,⼉去了哎娘难留,往后的⽇⼦你重开头;
孝敬⽗母勤持家,夫妻恩爱哎度春秋……
如:
天上星多⽉不明,爹爹为我苦费⼼,
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头⾔难尽。
⼀怕我们受饥饿,⼆怕我们⽣疾病;
三怕穿戴⽐⼈丑,披星戴⽉费苦⼼。
四怕我们⽆⽂化,送进学堂把书念,
把你⼥⼉养成⼈,花钱费⽶恩情深。
⼀尺五⼨把⼥盘,只差拿来⼝中衔;
艰苦岁⽉费时⽇,挨冻受饿费⼼肠!黄宗洛儿子
⼥⼉错为菜⼦命,枉⾃⽗母费苦⼼;
我今离别⽗母去,内⼼难过泪淋淋!
⼜如:
为⼥不得孝双亲,难把⽗母到终⾝;
⽔⾥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
长⼤成⼈要别离,别离⼀去⼏时归!
别离总有归来⽇,能得归来住⼏时?
四川下来⼗⼋滩,滩滩望见峨眉⼭,
峨眉⼭上样样有,只少芍药对牡丹,
妹妹去,哥也伤⼼嫂伤⼼,门前⼀道清江⽔。
⼜如:
绣花盖头头上蒙,哥哥嫂⼦把亲送。
别家忙得⾦满⽃,爹娘忙得⼀场空。脸哭肿来眼哭红。
在娘怀中三年滚,头发操⽩许多根。
青布裙来⽩围腰,背过⼏多⼭和坳。
⼜怕⼥⼉吃不饱,⼜怕⼥⼉受风寒。
为制嫁妆操碎⼼,只因⼥⼉⽣错命。
哭声爹来⼑割胆,哭声妈来箭穿⼼。李亚鹏新女友身价
只道⽗母团圆坐,谁知今⽇要分⾝。
姊妹哭:
:“梭罗树上⼗⼆丫,我们同根⼜同丫;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妹:“梭罗树上⼗⼆丫,我们同⽗⼜同娘;今朝妹要离开,难舍难分情难断!:“梭罗树来台对台,我⼼⾥难宽怀;丢你妹妹婆家去,逢年过节⼜才来!妹:“梭罗树来台以台,望⼼⾥多宽怀,多承把妹待,的
教诲记⼼怀!
⼗姊妹歌:
哭爹:
天上星多⽉不明,提起话头⾔难尽。
爹的恩情说不完,我爹为⼉受苦情。
⼀怕⼉⼥挨饥俄,⼆怕⼉⼥⽣⽑病。
三怕⼉⼥没⾐穿,四怕我们⽐⼈贫。
爹把⼥⼉盘成⼈,肩挑背驮恩情深。
⼉今离别⽗母时,⼼内难过泪涟涟。
为⼥不得孝双亲,难报⽗母养育恩。
⼥⼉若是男⼦命,孝敬⽗母到终⾝。
⽔⾥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为了⼈。
哭娘:
开声哭娘⼑断肠,⼥⼉难舍我的娘。
千⾔万语说不尽,娘的恩情哪格忘。
⼀尺五⼨把⼥盘,只差拿来⼝中含。
背上背来怀中抱,挨冻受饿费⾟劳。
杨钰莹为何复出少吃少⽤精打算,⼝不吃来⾆不吞。
缝补浆洗⼼操⼼,梳头洗脸穿罗裙。
娘的⾯前把性惯,哪天离过我的娘。
⽵篮打⽔⼒费尽,燕⼦含泥空操⼼。
这陪⼗姊妹直到⼗妹齐唱:
⼗样鲜花已送完,唱的许多不周全。
情你是好歌⼿,下边就该你发⾔。
直⾄新娘在结尾答唱完毕,⽅算结束:
妹妹你们唱得好,唱得我呀巴⼼甜。
你们情意我⼼领,⽇后慢慢来偿还。
我们永是好妹,⽕烧蜡烛⼀条⼼。
妹鲜花开不败,装扮家园万年春。
撒贝宁杀乌鸡陪⼗姊妹是婚庆中最热闹的场⾯了,男⼥⽼少都围在桌⼦四周,整个堂屋挤得⽔泄不通,有的⽗母就站在⾃家孩⼦的后⾯,为她们出点⼦。当歌喉打开后,往往形成赛歌或对歌的局⾯,有单个对单个的,也有临时组合,⼀伙对⼀伙的,真是你⽅唱罢我登场,场⾯⼗分精彩激烈。每唱完⼀⾸歌,都要放⼀挂鞭炮以⽰⿎励,不唱歌的便边吃糖果糕点边作应歌的准备,⼀直闹到次⽇凌晨。天要亮时,⽀客先⽣宣布送新郎(新娘)下席,⽽后⼗弟兄(⼗姊妹)各⾃捧着糖果糕点回到⾃⼰⼤⼈⾝边,歌声通宵达旦,直到新娘出嫁前⼀个时⾠才降下帷幕。
⼟家族婚俗中的民俗元素蕴含深厚的⽂化底蕴,是我国⾮物质⽂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多民族⽂化中不可缺少的。然⽽在当代物质⽂明和快节奏⽣活的冲击下,这⼀传统正逐渐被淡化。这是我们最忧虑的。完整保留并传承⼟家族“陪⼗姊妹”对于今后研究⼟家族的⽂化发展历史,具有很⾼的学术研究价值。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家族婚俗中的“陪⼗姊妹”
被举报⽂档地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