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稿)
邓家佳
王 泽 璞
宋 书 修
冯 继 兰
二零一四年十月
目 录
三 颛顼帝初国高阳推动了华夏文明的发展.............7
四 高阳是纺织的摇篮......... .....................16上海阳澄湖大闸蟹如何
五 华夏文明铸造了中华民族之魂....................21
六 华夏文明孕育了高阳历代英烈....................23
古都高阳,是华夏人文初祖黄帝及其曾孙颛顼帝最早开发的地域,为华夏民族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撰写此段历史让今人学习,传承三皇五帝的开创精神。以更高昂的精神状态,投入实现华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阳地域是华夏最早期人类繁衍的摇篮
上古时代,黄河流经高阳入海。高阳平地是早期黄河及太行山(我国最早出现的山脉),东流诸水,经历日久迁徙 张钧甯喝尿、冲积沉淀而成的平地。它是由畦地和湖泊组成,北有白洋淀 、东有文安洼。
古代“河”为黄河专称,其他独流入海的河称水。如易水、滱水、濡水等。据史料记载,早在七千五百年前,古黄河一直取道河北平原,经高阳、白洋淀地域入海。公元二百零六
年黄河在河北平原的地上河道崩溃,从此黄河改道南移,但黄河派生支流仍经高阳平地入海。如: 泒河------东流经任丘、天津入海。滱水(高河)------东流河间、交河入海。猪龙河------经高阳旧城流入白洋淀。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向东流入渤海,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域面积七十五万平方公里。以上是黄土高原,河流在黄土高原冲刷了大量的黄土,水呈黄,这就是黄河名称的由来。
黄河中段,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省,河水大都在高山峡谷中流动,水流湍急。过三门峡(河南三门峡)以后,河流进入坡度极小的平原,从此河面宽阔,水速变慢,河中夹带的大量泥沙百分之六十开始沉淀,使太行山东麓至渤海边大片地域,成了沉积平原。这块平原,西起太行山脚下的徐水、保定、清苑、定州等县,东至渤海的文安、沧州等市。中部有高阳、任丘(今任丘市)、河间、肃宁等县。
高阳平地,位于地球北纬三十八度,是地球北温带的中部,地理环境非常好具有一定的特点:
1、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四季温差变化不大。
2、土地肥沃,由于高阳地域是沉积平地,所以土质松软肥沃,适合万物生长。
3、水源丰富,北有白洋淀、东有文安洼、中有泒河、滱水、猪龙河等河流。
4、食物丰足,地面有果树成林,果蔬遍地,地上有成走兽,空中有大雁、天鹅等飞禽,水中有鱼虾龟蟹,还有很多的可食植物,如莲子、芒子、鸡头、菱角、扎菜等。
时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土质肥沃、食物丰足,给上古人类生活繁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据白洋淀考古发现,白洋淀有古人类遗址,这说明了高阳平原地是华夏早期人类生息繁衍的摇篮。
二、颛顼帝高阳部族最早实现了原始人类向文明人类的跨 越
上溯五千年,华夏历史进入了传说时代。本时代起自纪元前二十三世纪,终于纪元前二十七世纪。此时期是氏族社会,部落很多,北方住着狄人,西方住着羌人,南方住着苗人,东方住着夷人,黄帝轩辕住黄河流域。部族间通过长时间拼杀、兼并,最后形成两个强大的部族以炎帝为首的神农氏族和以黄帝为首的轩辕氏族,炎帝、黄帝为了免除族人的拼杀之苦,从而使两个氏族融合到了一起,从此两个部族和睦相处,人们共同劳动,共同享用,
共同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华夏民族。现在中国大地,不分地域,不分民族,所有人民包括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华裔后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2023年恢复一次性补缴
传说时代,起于三皇(指炎帝、黄帝、伏義),终于五帝(指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时约五百年。因该段历史无史料可查证,所以称“传说时代”,史称三皇五帝时代。在此阶段,华夏民族实现了从原始人类向初步文明人类的大步跨越。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此阶段出现了很多的发明创造。如房屋。衣裳、车船、兵器、农桑、器具等等。
伏義:华胥之后,史上传说伏義画过八卦,用各种符号代表天、地、水、火、山、雷、风、泽。教人们用符号记载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伏義发明了结网捕鱼。伏義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取火方法,从此人类把猎物生食变成了烧烤熟食。
炎帝:又称神农氏。当时人类身体无衣服保护,腹内又猎物生食,所以疾病很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息繁衍。炎帝为了给人们治病亲尝百草,教人们知道了百草药性,为中药材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在尝百草中还到了可食谷物,发明了农耕工具,教人们学会了种庄稼。在以后尝百草的时候,因吃了有剧毒的“断肠草”而终。后人为纪念他,称他为“药王菩萨”,还给他修了“药王庙”。
黄帝:其意是“皇天大帝”,名轩辕。在部落斗争中,他以聪明才智,德行善待、得到了很多氏族的归顺,于是结成了一个很大的部落联盟,黄帝成了联盟的领袖,很快统一了大片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县)山下建立了都域。制订了典章礼制,建立了国家制度的雏形,是中国原始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历史性的飞跃,使华夏民族从野蛮时代,步入了初期的文明时代,揭开了华夏民族文明历史的第一页,黄帝成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
黄帝一生是开拓的一生,他四处奔波,不得一日清闲,向东到了大海边,登了丸山和泰山,往西过达崆峒,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了长江,登了熊山和湘山,向北驱逐了荤粥,开拓了中华诺大疆域。
黄帝击败九黎族之后,在釜山(今河北徐水西的釜山镇),召集四方诸侯开庆功大会。会中,忽见一位美丽的仙女,身粘马皮,飘然从天而降,送给黄帝黄白两束蚕丝。会后,嫘祖(黄帝的正妃)把丝线织成绢,绢轻柔软,非常漂亮。嫘祖受天女赠丝的启示,发明了插桑养蚕、抽丝织绢。后人把赠丝的天女叫“蚕神”,把嫘祖称纺织始祖。
一日嫘祖从釜山(今徐水釜山镇),经葛乡(今安州)到黄河东岸(今白洋淀南边)见
东边的小平原上,有一高高的大土丘名龟背蟾州(今高阳旧城),土阜日照无影,方圆十几里地面,土丘周围长满了枣树桑树。北望白洋淀水域浩大,天水相接,水中的鱼儿成追逐相戏,水面有各荷花相映,空中有成的大雁飞翔。南望土丘平地,桑果树木成林,鲜花禾苗遍地。嫘祖被这里的美景迷住了,于是她在土阜上住了下来,让她的卫士教男人们种麻打绳、结网捕鱼种庄稼。让她的侍女教女人们插桑养蚕、抽丝织布。嫘祖和他的随从们还把建屋、取火的技能传给了原始的高阳人,从此高阳人逐渐过上了身上有衣服、腹中吃熟食、安栖有屋住的生活。可见高阳人是最早实现原始人类向文明人类跨越的人。
注:
1、黄帝:黄帝在涿鹿山下建立了都城。《史记》载:黄帝邑干逐鹿之阿。《史记》载:黄帝都涿鹿,相传皇帝在位一百年,寿终一百五十二岁。葬于今陕西省黄陵县桥山县,桥山黄帝陵高三点六米,周长四十八米。周有砖墙围护,南面有明代“桥山龙驭”石碑,西南有祭亭一座,亭内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刻”桥山脚下有皇帝庙,占地约八千平米。门额高悬“轩辕庙”三个金字横匾。祭殿是庙内的主体建筑,面阔七间,中门上悬“人文初祖”匾额。庙内古柏参天,最大一棵高达十九米,下围十余米,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为“轩辕柏”。
2、嫘祖:嫘祖是黄帝正妃。黄帝有四个妃子,嫘祖是正妃,他和黄帝一样,一生奔波开拓,在从龟背蟾州(今高阳旧城),去河南新郑开拓的路上,累死在途中。
三、 颛顼帝初国高阳推动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黄帝、嫘祖在白洋淀南边看到的土阜即龟背蟾州(古人把水中高出的地称州)、也叫龟背蟾州。土阜地形是中间高起,四周坡下,形若卧在地面的乌龟,故名龟背蟾州(今高阳旧城)。至今旧城的街道依然呈现中间高起、四周坡下的地貌。土阜日照无影,名曰“无影山”。至今旧城村仍有无影山遗址。一九八四年红山文化考古时发现了颛顼部落的图腾“玉猪龙”,与“龟背蟾州”、“猪龙河”、“高阳”、“无影山”等遗址考古相符。
颛顼是黄帝的曾孙,史传: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生颛顼(山海经)。继黄帝、嫘祖之后,颛顼到了龟背蟾州,见龟背蟾州气候温和,食物丰足,于是就率族打着龙旗来到龟背蟾州建都称帝,名高阳帝。这便是高阳地名的来历,后世各朝皇帝都自称是“真龙天子”,王帅都打龙旗,华夏子孙也自称是“龙的传人”,可见龙对华夏民族影响之深。据古志《索引》载:“颛顼名高阳,有天下号也”。精编二十四载“颛顼帝故都------河北高阳旧城”。后因洪水于洪武年间初故都“旧城”迁往高阳现址,把龟背蟾州高阳改为旧城。
颛顼聪慧过人、宁静深沉智谋旷远,遇事必求通达,明晓事理。他按照四时季节,顺应自然规律,养才育物,发展农桑。他用礼仪法度教化人民,得到四方归服。疆域北到幽陵;南到交趾;西到流沙;东到蟠木都归属颛顼之下。
颛顼时代是氏族社会,当时在高阳、任丘、文安一带,有个百花娘,百花娘是氏族首领。她聪明贤惠,归顺颛顼族后,颛顼召她入宫管理丝织。
颛顼由于顺应天时重农桑,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人口出生率大大提升。在解决了人民的吃穿问题之后,颛顼把精力转向了精神文明开拓……
1、教文字
三黄时仓颉看到鸟兽走过留下的爪印、蹄印而生灵感,发明了人类最早的文字蝌蚪文。颛顼教导人们学习文字,让人们用文字记事写诗。蝌蚪文字经过长期演化,成了现在中国特有的文字。日本、韩国也使用的方块汉字。
2、除巫术
当时人们对天时、气象无知,遇事就请巫师占卜,对巫术人人信奉,非常迷信。对此颛顼就教化人们认识天时、顺应自然,从事农桑。他还用鬼神说教人自律。就这样用温和说服的办法扫除了巫术。《史记》载,颛顼“养才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专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
3、树伦理
颛顼定婚姻,制嫁娶,教人民知道了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伦理观念。
颛顼有八个很有才干的儿子。人称“八元”。让他八个儿子分别到全国各地,教化文字和礼仪伦理观念。人民受益很大,后人称高阳为“八元故里”。在颛顼父子的共同治理下,全国出现了生产发展、伦理礼仪之风盛行,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的盛世,使华夏民族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是华夏人民从原始人类进化到了文明人类。颛顼帝确实是一位泽被宇内、功德盖世的帝王。他推动了华夏文明的发展。明天启《高阳志序》云:“夫地以人重人,以地重地,两相为重,所以来矣”。“功半千名世,无不为高阳首指屈之”清雍正《高阳县志》序云:“高阳乃故地封丘,八才旧里,明允笃诚,苞孕道脉,由来久
矣,人文之盛,保郡之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