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城区保护理论与规划
历史⽂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洛阳丽景门古城区调研
摘要:历史街区是指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畜,能够⽐较真实的反映⼀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特⾊.存有较多⽂物古迹、近现代史进和历史建筑,并具有⼀定规模的地区。这类地区在以前其实是存在很多的,但是,随着⼈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类活动的⼤规模开展,⼈类开始⼤规模的进⾏城市建设。然⽽在经历了⼤规模的城市建设后,许多历史⽂化街区已经随着新城的出现⽽消逝。
失去之后才知道珍惜,当它们真的成为历史的时候,⼈们才开始重视它们,才开始明⽩它们的重要意义。才开始想着要去保护那些失去之后不复返的历史⽂化街区。在城市的建设发展前进的过程中,怎样与历史⽂化街区的保护进⾏良好的结合是⾮常重要的,也是⾮常必要的!在此我们就以洛阳古城区的⽂化街区的保护与规划为例进⾏简单的探讨。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研究对象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建城史4000多年,在我国七⼤古都中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洛阳素以“九朝古都、⼋代陪都”⽽闻名中外。从中国第⼀个王朝──夏朝起,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
、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29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历史上曾先后6次进⼊世界⼤城市之列,最兴盛时期城市⼈⼝超过百万。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起点,与欧洲、北⾮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化等⽅⾯的⼴泛交流。钟灵毓秀、⼈⽂荟萃。洛阳历代科学泰⽃、学术流派、鸿⽣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
洛阳悠久灿烂的历史背景与历史⽂化造就了洛阳在历史篇章中不可取代的地位。长期以来的发展也使得洛阳积累了⼤量的丰富的历史⽂化财富,地上的地下的、宏伟的精巧的、保存完整的残缺的...这些各式各样的历史⽂化遗产分布在洛阳市的很多地⽅,⽽在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当中,怎么样才能既保持城市建设的⾼速全⾯发展,⼜避免历史⽂化遗产的破坏呢?怎么样合理的保护历史⽂化街区的风貌是我们必须考虑的
⼆、研究⽬的与意义
洛阳第⼀期总体规划的编制始于1954年。第⼀个五年计划确定洛阳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国家在洛阳安排了多个重点建设项⽬,如拖拉机⼚、轴承
⼚、矿⼭机械⼚、铜加⼯⼚、热电⼚等。如何协调古城保护和⼤规模发展⼯业⽣产的关系,在当时已引起了有关⽅⾯的重视。结合洛阳的地理环境,规划将⼯业区定在远离旧城的涧河以西,这种脱开旧
城,开辟新区,形成带形城市格局的划布局,就是为国内城市规划专家所赞誉的“洛阳⽅式”。这⼀⽅式正确处理了新区与旧城区、⽣产与⽣活的关系,确定了先以旧城为依托建设新区和以后由新区带动旧城改造的城市建设程序,这对于洛阳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起了巨⼤的作⽤,对于古城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期总体规划得到实施的基础上,“六五”期间洛阳市政府⼜编制了⼆期总体规划。⼆期规划发扬了⼀期规划的优点,弥补了⼀期规划的不⾜,并提出了建设“卫星城”的思想。“六五”、“七五”期间进⾏了城市道路、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等⽅⾯的建设,配合1983年以来⼀年⼀度的“牡丹花会”,修建了⽩居易墓园、西苑公园;开展了对古城公园的改建。在⼤⼯业改造的同时,重视了科学技术、⽂化教育、商业服务项⽬的建设,旅游事业和电⼦,轻⼯等急需的⼯业项⽬也得到较⼤发展,吉利化⼯卫星城的建设也初具规模。⼆期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标正在逐步实现。
⼗⼀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近年来改⾰开放的新形势给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近年来洛阳市在⼆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旧城区的分区规划,部分街道的改造规划,9个居住区、⼩区的详细规划以及建成区以外部分地区的⼟地利⽤规划。还编制了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开发区起步区的详细规划,编制了洛阳历史⽂化名城保护规划,得到全国各地专家的⼴泛赞扬。在古都洛阳的发展规划中,“⼋五”期间洛阳规划建设的重点是`适应新的形势,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搞好市政设施、⼈民⽣活服务设施和⽂教卫⽣设施的配套完善,治理和美化城市环境。与此同时,把名城
保护⼯作和园林绿化放到突出重要的地位。由此看来,在这个千年古都⾥,⼀场由我们⾃⼰发起的历史⽂化的规划保护正在如⽕如荼的进⾏着,历史⽂化街区也将会得到好的保护。这也会让辉煌的不可磨灭的历史永远鲜活的存在,
古城区的保护⼯作基本停留在限制和阻⽌的被动保护⾏为上。如今城市的发展使古城区完全处在城市建成区中,虽然被整体保护起来,但以什么样的⽅式、通过什么样的措施对它进⾏保护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对遗址进⾏合理利⽤,不仅充分展⽰遗址的固有价值,⽽且能够使遗址与现代化⽣活相结合,从⽽达到更好地保护的⽬的,因此合理利⽤成为解决遗址保护与发展⽭盾的⼀种有效途径。⽬前国内对遗址保护利⽤的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遗址特性存在差别,不能完全照搬。本⽂研究⽬的就是根据洛阳古城区遗址的实际情况,来探讨古城区的规划与保护,以协调遗址保护与经济建设以及⼈民众切⾝利益的关系,达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的⽬的,从⽽实现洛阳城市发展的整体利益。
三、调研内容及规划现状
洛阳市地处河南省西部,豫西⼭区与东部平原的过渡地带,背依邙⼭,⾯对龙门。洛阳城区横跨洛河两岸,洛北⾃西向东为涧西区、西⼯区、⽼城区和瀍河区,洛南为洛龙区即洛阳新区。境内河渠密布,伊河、洛河、瀍河、涧河从中流过。
洛阳古城是指以⽼城区东西南隅历史⽂化街区为主体的古城区域,丽景门历史街区在隋唐时期是隋唐洛
阳城的东市,是东到廛河、西
⾄⾦业路、南到洛河、北⾄中
州渠的⼀⽚区域.街区的传统
⼿⼯业,门类齐全,多是前店
后场、场店合⼀的形式,史书
记载“丰都市周⼋⾥,通门⼗
⼆,其内⼀百⼆⼗⾏,三千余
肆,榆柳交阴,通渠相注,市
四壁四百余店,重楼延阁,五相临映,招致商旅,珍奇⼭积”。
每⼀次的改朝换代,洛阳城都要经历战⽕的洗礼,但由于洛阳特殊的政治地位,还是有众多的历史遗产保留了下来。更为宝贵的是,⽼城历史街区由宋朝开始,经⾦、元、明、清持续发展⾄今,街道布局基本保持不变;众多传统⽣活⽅式、习俗、⼿⼯艺流传⾄今,⽼城历史街区⽆疑是承载洛阳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
据项⽬介绍,古城规划建设的总体格局为“⼀环两轴三⽚⼋节点”,建设期为3年,计划分期建设。项⽬的实施范围为⾦业路以东,新街以西,中州东路以南,护城河以北,占地⾯积1360亩,居住⼈⼝9000余户,近2万⼈,计划投资额约85亿元。拟建成以明清建筑风格为基调,集⽂化、旅游、商业、休闲、居住为⼀体的经济发展带,使其成为既具有丰富历史⽂化内涵,⼜有现代⽓息和浓郁特⾊的洛阳城市地标。
项⽬建成后,将形成沿周边
护城河的环城⽂化公园,沿东、
西⼤街的⽂化商业轴和沿南、北
⼤街的空间景观轴;形成以儒学
思想、祭祀、⽂化为核⼼内容的
传统⽂化⽚区,以民俗展⽰、商
业⽂化为主要功能的商业⽚区,
以反映佛教及官学传统为主的⽂化⽚区;形成以丽景门、⽂峰塔、宣仁门遗址、北宋衙署花园遗址、民俗博物馆、西南⾓楼、安国寺、东门为节点的⽂化⽀撑。
⼀环:城墙遗址—城河⽂化公园。在清理整治城墙遗址,恢复东、南城门,梳理城河景观的基础上塑造环城⽂化公园,使其成为反映、展⽰宋⾦—明清洛阳⽼城历史⽂化的地标,为城市提供有地⽅特⾊和⽂化意义的公共⽂化活动空间。
两轴:东、西、南、北四条⼤街形成的传统⽂化与休闲商业⽂化轴,在强化传统商业⽂化功能的同时突出⽼城⾃隋唐以来的历史⽂脉,形成开放性的带状博物馆系列。
三⽚:A.以府⽂庙—⿎楼—妥灵宫—⽟虚观建筑及遗址公园为中⼼,形成以儒学思想、祭祀⽂化、地⽅⽂艺为核⼼内容的传统⽂化⽚区;
B.以府城隍庙—西⼤街传统商业落—公园巷民国建筑为中⼼,形成民俗展⽰、商业⽂化和娱乐休闲为主要功能的传统商业⽚区;
C.以安国寺—察院建筑为中⼼,形成反映佛教及官学传统的⽂化⽚区。
⼋节点:丽景门民俗⽂化节点;西南⾓楼—⼯业遗产节点;安国寺—南门公园节点;⽂峰塔⽂化景观公园节点;柳林街民俗博物馆
刘敏涛老公节点;东门历史公园节点;唐宣仁门遗址公园—⼗字街⼴场节点;北宋衙署花园遗址公园节点。
四、保护规划过程中的问题
⾸先,历史风貌⽇渐消失.由于历史建筑建筑材料的⾃然物理衰退,⼈们对⽣活空间需求的提⾼,很多历史建筑被居民简单翻建、增⾼,街区历史风貌⽇渐消失.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拓宽改造和地区建设强度增加,历史城区格局也有⽇益消解模糊的危险.其次,居住环境有待改善,基础设施⽋帐过多.在⼀期总规确⽴的抛开⽼城建新城的指导思想下以及近年来洛南新区的建设影响,历史城区发展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现有改造⽅式基本为⼤规模的局部拆迁改造,已确定的旧城改造项⽬也多集中
于中州路及九都路等交通⼲道两侧经济利益明显的区域,⽽街区内部⼤部分区域,特别是城中村,环境质量差,在长期的城市建设中被忽视,缺少系统的富有操作性的保护规划措施研究.
五、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措施研究
1、整合分散的遗产,形成完整系统的遗产展⽰⽹络
(1)整合城墙与护城河的展⽰空间,形成⽂化遗产展⽰带
通过整理⽼照⽚、古籍⽂献、志书等资料,考究城墙与城门遗址、城墙与城门的历史样式和做法,并按照历史原貌恢复东建春门和南长厦门,及局部城墙.以城门前⼴场为景观节点,以城墙和护城河为景观带,形成“点、线”结合,层次丰富的环城⽂化公园,作为历史街区外围展⽰空间.挖掘历史街区的名⼈故事与著名事件,使其物化成雕塑、空间场所等,融⼈环城⽂化公园,成为展⽰宋、⾦、明、清时期洛阳⽼城历史⽂化,并为城市提供具有地⽅特⾊和⽂化意义的公共⽂化活动空间。
(2)整合临近的重要⽂物形成展⽰⽚区,营造出⽂化遗产展⽰的空间⽹络为避免点状⽂物淹没在⼤量没有特⾊的现代民居中,可通过拆除部分保护价值低的民居创造直接联系空间,整治街巷创造间接引导空间,将重要⽂物进⾏线状链结成⽚,充分发挥出⽂物的体优势。根据丽景门西⽚历史街区的⽂物建筑的分布和性质,将其整合成三个展⽰“⽚区”:①将⿎楼、河南府⽂庙、⽟虚观、妥灵宫建筑
和建筑周边的历史环境整合为传统儒学、演艺和宗教⽂化展⽰区。②将西⼤街传统商业落、丽景门后街、河南府城隍庙、公园巷民国建筑及其历史街巷进⾏整合,形成商业、民俗和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传统商业⽚区。③将察院、安国寺建筑和周边历史环境整合,成为官学与佛教传统⽂化展⽰区。
(3)⼊⼝空间、公共空间和历史环境的保护设计。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公共空间,对于街道活⼒的营造很有帮助.通过⼊⼝空问、内部公共空间和历史环境的有机结合,创造出层次丰富的游历空间,对烘托历史街区⽓氛、增加历史街区的内涵作⽤明显。⾸先,公共空间内的活动总是从周边逐步扩展开的.要在公共空间边缘能够吸引⼈,留住⼈,这样⼈才可以再向中⼼聚集,这种空间才可能持续的具有活⼒。所以历史街区⼊⼝空问作为内部公共空间的序曲,要充分注意开放性、吸引性、引导性、参与性、便捷性设计,从⼀开始就通过⾃⾝的魅⼒吸引⼈⾃觉到其中活动,继⽽引导⼈进⼊历史街区。其次,街区内的公共空间为⼈们提供了交谈、聚会、观赏的场所,也是历史街区中重要的⽂化展⽰节点.在设计中应以居民⽣活和游客活动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空间⼤⼩和形态、配套设施尺⼨与场地尺⼨、场地尺度与活动类型、场地⽅位与
视线等因素。最后,历史环境是公共空间中历史⽂化的集中体现,应予以充分保护.在丽景门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设计中,古井、古树、牌坊等历史环境应作为街区的重要元素既要保护⼜要利⽤,结合古树、古井布置座椅或安排活动场地,不但可以加强历史环境的主体地位,还能提⾼休闲活动空间的
魅⼒.
2、历史街区内要素的合理保护
(1)街区风貌保护通过原
貌复原、部件拆除、局部改造等
⽅式保护沿街建筑⽴⾯,保持以
清代及民国年间古民居为主要特
⾊的街区整体风貌;并将街区内建筑的整体⾼度控制在l⾄2层内.重点保护东西⼤街与南北⼤街构成的⼗字形街区格局,严格控制以丽景门、⿎楼、⼋⾓楼及⽂峰塔等为控制点的视线廊道内的建筑风貌、⾼度与体量.另外,除⾮因设置公共空间或现有院落空间太过狭⼩不能满⾜⽣活需要,⽽需要合并调整现有院落,否则原则上应保持现有宅地划分状况,以保证在院落保护的同时不改变街道机理。
(2)遗迹与⽂物建筑保护遗迹与⽂物建筑是历史街区中历史价值最⼤的元素,应充分利⽤这些重要元素
的历史⽂化⽓场,在其周围开辟出成⽚相协调的公共展⽰活动空间,对历史街区整体风貌的保护、活⼒的营造、经济收益都有重⼤意义。
3、遗迹的保护
中国航空公司排名对城墙遗迹,可在深⼊研究历史资料,进⾏考古发掘的基础上,恢复城门两侧的局部城墙.城门及城墙的复原设计应以原真性为原则,避免重蹈西丽景门、北安喜门的“随⼼所欲、重利益轻历史”的覆辙.唐宣仁门、宋代衙署、⽟虚观等遗址因深处⽼城地下,应采⽤“地下遗址展⽰,地上复原重现”,即历史建筑保护、局部恢复和新建筑与空间营造相结合的⽅式,开发出遗址历
史⽂化展⽰中⼼,以展⽰历史街区汉代以来的久远历史和丰富的⽂化遗存。②⽂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依照《⽂物法》,并根据⽂物重要层级及现状条件,合理选⽤⽇常保养、防护加固、现状整修、重点修复等⽅式对⽂物保护单位进⾏保护。在⽂物保护单位周边应设⽴风貌协调区,协调区的所有建筑在形式、⾼
度、体量上应严格控制,必须与⽂保单位建筑相协调.对已经建成并严重影响⽂保单位风貌的建筑应予以整修或拆除。
4、传统民居院落的保护、修复与整治。⽬前,历史街区各类院落有1600多个,有保护价值的70多个,
其中历史建筑25个.根据院落保护价值的不同,采⽤不同的⽅式进⾏保护。①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应严格采⽤传统材料及⼿⼯艺进⾏原貌修复。②对近50个保护院落的保护,可在深⼊考究的基础上进⾏改善修复,恢复风貌.③⾄于其余的众多院落,尤其临街院落,可通过对⽴⾯和屋顶的形式、选材、⾊彩进⾏引导控制,使其与保护建筑风貌协调⼀致。
5、⾮物质⽂化遗产的保护
历史街区和其中的重要建筑是历史⽂化的物化形式和载体,传统的表演、⼿⼯艺等却是历史⽂化的具体内容,历史街区正是因众多⾮物质遗产的存在⽽更加丰富和鲜活。洛阳历史街区可供挖掘的⾮物质⽂化遗产⼗分⼴泛,充分发挥⾮物质⽂化遗产的⽂化传播价值、经济价值对完善历史街区的保护体系意义重⼤.
(1)传统艺术表演保护武皇⼗万宫廷
乐、河洛⼤⿎、⼤⾥王舞狮、海神乐等传统
畅销书排行榜表演,可按照早中晚不同时段在历史街区的
不同地点进⾏展⽰,既可以丰富历史街区的
内涵,增加娱乐内容提⾼趣味性,⼜可以保
证历史街区活动的全天候、全时性,从⽽⼤
⼤提⾼历史街区的活⼒.
(2)传统⼿⼯技艺保护洛阳宫灯、杜康
酿酒、唐三彩等⼿⼯艺,可以通过⼿⼯作坊
表演、实物展⽰、展⽰牌介绍等形式进⾏静
态或动态展⽰.让参观者参与进来,通过亲
⾝体会与了解,来感悟⽂化之美、历史之美、
创造之美.
六、古城区新⽼建筑协调设计的调研
丽景门街区重建后风貌混乱,暴露出的问题众多:
古都(1)协调区建筑与历史街区冲突严重.协调区作为历史街区的序曲和背景,对充分体现街区的历史⽂化,展现协调统⼀的历史环境⼗分重要.然⽽,丽景
门历史街区协调区的建筑,在
功能、层数、体型、⾊彩、
材质以及附属设施(⼴告牌、
门窗)等⽅⾯杂乱⽆章,完全
深港通是什么意思
没有尊重历史环境.
(2)历史街区建筑的历史
元素严重丢失.在丽景门历史街区中,重建的历史建筑由于过分注重短期经济利益,牺牲掉了很多历史元素,导致历史环境和历史内涵丢失。重建的城墙与城门风格与历史相差甚远;内部⼴告牌的尺度过⼤,颜⾊艳丽;缺少停车空间和⼤型互补性商业空间;街道内环境糟糕,设施混乱。
(3)使⽤功能和历史环境冲突,造成历史内涵的破坏.婚纱摄影公司、按摩、KTV等功能被塞进瓮城,就连拆迁安置的居民也被搬⼊城墙.杂乱的内部功能带来的⼀系列使⽤活动,既掩盖了丽景门历史街区的历史符号,也吞噬了历史内涵。
(4)协调区的建筑风貌不协调,应恢复协调区的历史环境,保护视觉控制线.西北⾓与城墙隔城河相对有⼀栋住宅楼,该住宅楼最近处距城墙只有⼗多⽶,严重阻挡了中州东路⼀九龙⿍⼀丽景门的视觉⾛廊,也斩断了护城河公园空间的延续。
七、⽼城区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经济⽅⾯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现代都市中⼼城的转移,⽼城区发展速度缓慢、⽇渐衰落,⼤多存在区内经济不平衡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
2、社会⽅⾯
⽼城区⾃⾝发展不平衡,功能衰退尤其是⽼城中⼼区空⼼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3、环境⽅⾯
历史建筑风貌⼀定程度的破坏,居住环境恶化,交通压⼒较难缓解。
4、⽂化⽅⾯
⽂化传统遭到、破坏传统风貌丧失、历史⽂脉的割裂与断层。
5、⽼城区的发展瓶颈:
(1)资源匮乏、承载⼒弱、发展空间不⾜
洛阳⽼城内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有⽼城区⼀贯的缺点:脏乱差,不合适居住,且交通状况较差。甚⾄在洛阳西南⽅,东南⽅⾥⾯还是,旧房危房,甚⾄连暖⽓天然⽓都没有通。⽼城基本保留了以往的房屋结构和空间格局,私房较多,建筑密度⼤,⽼建筑年久失修,破坏严重。
(2)开发复杂艰难、成本过⾼
由于在开发⼯程中要兼顾⽂化古迹的保护,开发显得缩⼿缩脚,要避免毁坏⽼建筑,⼜要注意合理布局。
(3)城市历史⽂化保护与发展的⽭盾突出
要发展必然要进⾏⼀些舍弃,对于⼀些损坏严重的古建筑的安置显得尤其⽭盾,究竟是翻修还是保护历史原貌是个问题,且进⾏城市改造必然会破坏⼀座城的原始风貌,平衡极难掌握。据悉洛阳⽼城基本有古城相貌的,就仅仅只剩下中州中路以南不多的地⽅了。
(4)⽼城区拆迁和改造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凸显
洛阳⽼城区有⼤量的城中村,要改建、拆迁⾸要解决的就是⽼城居民的安置问题,并且⽼城有些居民通过某些⼿续已经取得了永久的使⽤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安置赔偿是个繁杂⾄及的问题
解决⽅法分析:
1、充分发挥⾃⾝的资源优势
洛阳城作为⼗三朝古都,⽂化氛围浓厚,是⼀座⽂化古城,应⼤⼒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2、保护城区历史⽂化建筑
洛阳⽼城区⽂物古迹众多,元代的府⽂庙,明清的⿎楼等,都需要重点保护合理开发。
3、优化环境和基础设施
⽼城区提升环境品质,集中打造⼀点规模具有吸引⼒的城市公共空间,积极引导古城旅游与服务产业发展,切实解决居民基本⽣活的需求。
4、优化提升城区产业结构
发展服务业,为路由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提⾼地区接待能⼒,且要注意⼀些⽼字号及⽼⼿艺的传承,增加古城风韵,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总结:洛阳⽼城区的保护于整治,要本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综合改造,利民益民”的原则。采⽤渐进式的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