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2021 年1月第36 卷第  2 期CJGMCM January 2021. Vol 36. 2• 261•
短杠杆复位联合四维牵引青少年特发性
脊柱侧弯临床观察#
刘特熹^林远方158李国栋2A
摘要:目的研究短杠杆复位联合以宗四维牵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青少年特 发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与对照组。组采用短杠杆手法复位联合以宗四维牵引,对照组采用传 统推拿理筋正骨手法。每天1次,疗程为1个月,观察2组前后VAS评分、Cobb角的变化,评估各组临床疗效。结果组后在Cobb角及VAS评分方面均较前明显改善,且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的临床 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〇.〇5)。结论短杠杆复位联合以宗四维牵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能有效缓解疼 痛,纠正脊柱侧弯畸形,起效快,无不良反应,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适宜临床推广。
关键词:短杠杆复位;四维牵弓I;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腰痹病
do i: 10. 3969/i. issn. 1003-8914. 2021.02. 038 文章编号:1003-8914(2021)■02^0261 名4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一个或多个节段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形成弯曲,多半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凸或前凸增加或减少、肋骨和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以及椎旁的韧带肌肉的异常m。造成脊柱侧弯的原因很多,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最常见,尤其是女性患者,多发生在青春发育前期,在整个青春发育期进展迅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慢。相关研究u]表明 我国15岁以下人发病率0.5%~ 3%,其中需要手术干预的多达10%。其中11 ~ 14岁女性发病率最高[3]。随着经济发展,针对该病的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当前该病的分为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现 代医学可分为手术矫正和支具,其中胸椎侧凸以Milwaukee支具为代表,腰椎侧凸以Boston支具为代表。中医学以手法、针灸、牵弓I、功能锻炼等综合疗法协同作用。如何选择一种临床疗效满意,不良作用小,同时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的方法成为当今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本课题运用中医整脊特手法联合以宗四维牵引AIS,临床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将深圳市中医院整脊科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A IS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
*基金项目: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T.程“北京光明骨伤医院韦以宗教授中医整脊团队”(N〇. SZSM201612059)
汉语我爱你怎么说
作者单位:1.深圳市中医院推拿科(广州深圳518000) ;2.遵义市中医院骨伤科(贵州遵义563000)
A 通讯作者:E-mail:****************
刘特※指导老师为组和对照组。组患者30例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10 ~ 19岁,平均(13. 8 ±4. 2)岁;Cobb 角 10。~35。,平均(24. 68 ±6. 83)。;胸段 10 例,胸腰段12例,下腰段8例。对照组患者30例中,男性9 例,女性21例;年龄10 ~ 20岁,平均(12. 6 ±3. 4)岁;Cobb 角 10。~4〇。,平均(22. 79 ±7. 51)°;胸段 10 例,胸腰段12例,下腰段8例。2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C obb角、发病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4]中A1S的诊断标准:①常发于青少年(1〇〜20岁);②脊柱呈侧弯畸形;③脊柱两侧肌肉不对称,凹侧皮温异常;④两肩、两肩胛、两 侧髂嵴不等高,严重者可现驼背畸形;⑤A dam前屈试验阳性;⑥X线可见脊柱侧弯,存在C o b b角(一般认定C o b b角>10°需要矫形)。
1.3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者,脊柱站立位正位片显示各棘突连线偏离人体中轴线;②年龄10 ~ 20岁,男女不限;③冠状面C o b b角:10°矣C o b b角矣 40°;④2分矣V A S评分矣7分;⑤前未系统接受其它,例如手法、牵弓I、手术等;⑥患者及家属愿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因导致的脊柱侧弯,例如腰 椎间盘突出症、感染性、代谢性疾病继发的脊柱侧弯;
②有明确手术指征者,例如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脊髓受 压、心肺功能异常等;③同时有心脑血管系统、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严重疾病及肿瘤患者;④妇女妊娠期、有精神疾病者、皮肤过敏或破损者;⑤依从性差,不配合。
• 262•光明中医2021 年1月第36 卷第  2 期CJGMCM January 2021. Vol 36. 2
1.5 方法郭敬明的经典语录
1.5.1方法对照组:给予推拿理筋正骨手法:
①患者取俯卧位,以点法、按揉法结合滚法在脊柱两侧放松肌肉时间10〜15 m in;②以弹拨法沿上胸段至腰骶部对各痛点及条索物进行理筋、放松;③以揉法、推 法在脊柱两侧5 ~ 10 m in;④以双手交叉分压法沿脊柱两旁自上而下冲压以整复高突脊椎关节;⑤结束后,患者仰卧位休息5 min。每天1次,时间为1个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短杠杆复位联合以宗四维牵引。短杠杆复位手法:明确侧弯椎体及方向,一手拇指固定于旋转椎体的棘突上,发力方向为人体中轴线,另一手小鱼际置于旋转椎体对侧横突一侧,两手交叉固定。嘱患者深吸气,然后 呼气,在呼吸末屏住
呼吸,此时术者两手同时发力,常 可听到轻微的弹响声,即椎体复位完成。以宗四维牵引调曲15]:根据椎曲变化,分别采用“仰卧下肢悬吊牵引法”“俯卧过伸悬吊牵引法”或两者相结合交替进行牵引。三维调曲法即患者仰卧位,通过牵弓丨,悬吊骨盆和双下肢3个力学关系,最终使变大的腰骶角变小,使 腰骶关节粘连、移位得到改善。患者仰卧,用皮环通过上半身套过患者腋下,双下肢牵引带束于膝关节上下端。调控牵引仪将下半身托起,然后使双下肢缓慢升起,重量以下肢伸直,髋关节与躯干呈90°为标准。悬 吊牵引力的支点在腰骶枢纽关节处。此法适用于腰曲过大患者。四维牵引调曲法即患者取俯卧位,通过双下肢及下腰部过伸悬吊牵弓丨,激活双侧腰大肌和双侧竖脊肌的内在作用力,重建脊柱的力学平衡,最终恢复或改善腰椎生理曲度。患者俯卧,捆绑方式同三维牵引。调控牵引仪将下半身托起,逐渐增加角度,最终中腹水平以下呈悬吊状,下腹部离开牵引床面为宜。牵 引角度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及偏转角度综合评定。2 种牵引方式时间均为20 ~ 30 m in,以患者承受程度为准。此法使用于胸腰枢纽处反弓患者。对于上弓下曲型患者,可将2种方法结合牵弓|,交错进行。
1.5.2观察指标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 A S评分):评估患者前后疼痛程度。②C obb角变化w :以站 立位脊柱全长X片测量前后C o b b角变化,评估脊柱侧弯程度。
1.5.3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并结合临床实践需求综合制定。临床控制: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脊 柱平衡存在,全脊柱X线测量C obb角<5°;显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有所好转,脊柱平衡存在,全脊柱X 线C obb角下降> 10°;有效:自觉症状
和阳性体征好转,脊柱平衡存在,全脊柱X线测量,5°名C o b b角<10°;无效:前后症状、体征基本无变化或加重,脊 柱平衡不存在,全脊柱X线C obb角下降<5°[7]。
1.5.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成组设计定量资料的《检验;计 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等 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 id it分析。以P <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2组患者前后V A S评分及C ob b角测量值比较前2组V A S评分及C 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〇.05)。后2组VAS评分均较前降低(P< 〇.〇5),且组对疼痛的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〇.05 )。后对照组C obb角与 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〇.05 K对照组较前C obb角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  1 2组患者前后V A S评分及C o b b角测量值变化比较
(例,i土 s )
组别例数•
VAS评分Cobb 角
前后前后
组30  5. 32 ± 1. 38  1. 34 ±0. 8428. 67 ±6. 7218.42 ±5.49
对照组30  5. 58 ± 1. 14  3.04 ±1.4227. 21 ±7.8124.67 ±6.93 2. 2 2组患者后临床疗效评价比较后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6. 7%、60. 0%。治 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〇. 05)。见表2。
表  2 2组患者后临床疗效评价比较(例,%)
组别例数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组303(10.0)7(23.3)16(53.3)4(13.3)26(86.7)对照组301(3.3)4(13.3)13(43.3)12(40.0)18(60.0) 3讨论
中医学并无直接关于青少年脊柱侧弯的记载,结 合其临床表现,现代医家多将其归结于“龟背”,也有学者认为属于“腰痹病”范畴。《黄帝内经》云:“肾主 骨生髓”,肾主先天并藏精,精生髓,骨得髓养而长,进 而促进骨的生长发育。如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不足无以化骨生髓,骨骼失去先天精华滋养,就会出现生长发育不良,骨软无力等。所以多数医家认为A IS属于先天禀赋亏虚加后天失养所致。近年来通过对A IS病因 病机的研究,结合中医整脊学与现代医学理论,有学者 提出将其归人“筋骨病”范畴[8]。《说文解字》曰:“筋,肉之力也;从力,从肉,从竹……凡骨之属皆从
光明中医202丨年1月第36卷第2期CJGMCM January 2021. Vol 36. 2• 263•
骨”“腱,筋之本,附着于骨”;《正骨心法要旨》曰:“骨 肉相连,筋可束骨”。现代中国整脊学综合了中医传统正骨精髓及现代医学解剖理论,提出A IS发生于椎旁肌肉力学失衡有重大关联[9]。骨骼作为人体基本的支撑结构,对于维持人体框架具有重要意义。筋作 为人体力量的来源,附着于骨骼表面,从生物学角度来讲主要是由肌肉、筋膜、肌腱等组成复合结构,充满弹性纤维,对人体活动,缓冲外来冲击,保护身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筋束骨、骨附筋”,两者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维持了机体各关节的稳定,同时协调了关节活动,做到动静结合,阴阳平衡。而当两者平衡因各种原因被打破时,筋不束骨,骨不归位,进而出现“筋出槽、骨错缝”的病理表现。所以从筋骨方面A IS为我 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黄晓明和angelababy吻戏现代医学对于A IS发病原因和机理没有确切结论,近年来临床上对于A IS的研究涵盖了遗传学、生物 力学、组织学、代谢内分泌等各个方面,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发现,通过对较大家族性A IS患者基因调查发现,在遗传过程中正染体占主导地位,当前较 为确切的孟德尔遗传方式所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可诱发AIS。早在1959年Thillard n<1]&现切除鸡的松果体可以诱导相应脊柱侧弯。后来大量的试验数据表明松果体切除后会造成褪黑素分泌减少,进一步引起脊柱复合结构改变,从而引起机体自我平衡障碍诱发侧弯["]。任何原因导致的生物力学失衡可导致椎体在错误应力作用下持续生长,进一步造成脊柱生长发育的形态学改变[12]。
当前,针对A IS非手术方式主要是支具疗法、按摩疗法、针灸疗法、功能锻炼等。支具疗法作为目前公认的应用最广,疗效确切的非手术疗法,相关研究表明,在骨骼发育成熟定型前,有效的干预效果明显,尤其是侧弯度数较小,畸形尚未固定的患者[13]。针灸疗法及按摩疗法通过外来刺激缓解肌肉紧张、挛 缩的状态,使肌肉皮内感受器恢复到原有状态,配合相应功能锻炼,增强背部核心肌肌力,达到“松其紧,紧其松”的效果。相关研究表明[14]单纯的功能锻炼由于疗效不确定,只能作为辅助主流疗法的辅助。中医整脊手法为A IS提供了新的理念,整脊手法作为新兴的方法以其独特的疗效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短杠杆复位手法是深圳市中医院林远方主任结合中医整脊学“一圆一说两论”理论知识独创的整脊手法。通过手法作用于旋转椎体的棘突与横突,使旋转的椎体得以复位,既纠正了椎体小关节紊乱状态,同时也使椎体周围失衡肌肉力量得以恢复。劳损 痉挛的肌肉得以舒缓,无力松弛的肌肉得以激活。AIS 患者因长期处于肌肉力量失衡,产生大量炎性因子,长. 期的炎性刺激使得脊柱旁肌肉筋膜等黏连严重,这也是A IS患者长期疼痛的重要原因。短杠杆复位手法可以将局部粘连的软组织筋膜等得以松解,使椎体的微观结构得以重建修复。杨维维h5]通过生物力学疗法AIS,发现该疗法通过重建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恢复力学平衡可以有效降低C obb角。以宗四维牵引作为中医整脊学特之一,其理论核心为腰大肌对于腰椎曲度形成具有重要意义El6]。通过以宗四维牵引激活腰大肌力量进一步调整脊柱序列,扩大椎管、侧隐窝等解除神经压迫、肌肉痉挛等。中医整脊手法作为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完美结合,既体现中医手法的简单、便捷、安全、低廉的特点,同时借助现代生物力学研究的理论成果指导临床,又完美诠释了中医整脊手法A IS
的科学性、合理性。短杠杆精准复位结合以宗思维牵引正是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的重要体现。通过精准复位纠正单个椎体的旋转,治其根本。同时以宗四维牵引还可以锻炼背部核心小肌肉,通 过提高背部核心肌力量,纠正力学平衡,这对于AIS 患者远期疗效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短杠杆复位手法联合以宗四维牵引A[S不仅体现了中医学内外兼治、标本同治的理念,同时兼顾到了患者远期疗效的巩固。该联合疗法做到了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有效组合,既通过精准复位,做到每个病椎都能得到有效,同时配合以宗四维牵引锻炼整个背部核心肌肌力,通过腰椎曲度恢复进一步影响整个脊柱序列的重建及恢复。当然该研究还存在试验数据偏少及缺乏长期随访结果等缺陷,这 也将作为我们下一步研究方向。本研究结果表明,短 杠杆复位手法联合以宗四维牵引A IS不仅疗效满意,不良作用小,同时该方法操作简单,无明显风险等,在整个过程中,患者体验良好,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失眠的句子
社,2012:2116.
[2 ]向勇,王春林,田启东,等.“后伸侧扳”手法配合导引功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7,39
(2):287-290.
[3 ]梁舒涵,李俊杰,宋聚才.毛书歌教授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验
总结[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0):29-30.
[4 ]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
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14-118.
[5 ]韦以宗,王秀光,刘明军,等.中医整脊科正脊调曲法操作规范的
标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1 ) :1832-1836.
[6 ]任晓静,颜丽笙.3种方法测量脊柱侧弯C obb角的临床应用比
较[J] •福建医药杂志,2013,12(6) : 121-122.
• 264•光明中医2021 年1月第36 卷第2 期CJGMCM January 2021. Vol 36.2
,
[7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17441-2012[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8 ]孙珂.平衡正脊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观
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9 ]林华培.棘突拉钩复位技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
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10]THILLARD M J. Vertebral column deformities following
epiphysectomy in the chic-k[ J]. C R Hebd Seances Acad Sci, 1959,
248(8):1238.
[11]KANEMURA T, KAWAKAMI N, DEGUCHI M. Natural course of
experimental scoliosis in pinealectomized chickens[J]. Spine, 1997,
22(14):1563.
[12]宋路,毛书歌,陈汉卿,等.整体观在三步五法正脊术青少
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与发挥[J].中医药导报,2018,24
(16) :69-71.
[13]韩林东,李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非手术研究进展[J].
医学信息,2018,31 (8):28-30.
[14]李连泰,张树峰,佟继铭.非手术方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
弯的国内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 (S2):
531-532.
[15]杨维维.生物力学疗法对青少年姿势性脊柱侧弯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4) :40.
[16]唐彬彬.以宗四维牵引对腰椎管狭窄症多裂肌改变的临床研
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本文校对:郑晓斌收稿日期:2020 -06 - 11)
三维牵引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丁灿
摘要:目的分析“三维牵引”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一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腰椎滑脱症 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样本容量60例),对照组采纳床边牵引,观察组采纳三维牵引,对比2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指标、J0A评分、VAS评分、0D指数、GQOLI-74评分c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 67% )明显比对照组(76. 67% )高,观察组4周后血清hs-CRP、IL>6JL-1因子、VAS评分、0D指数均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4周后J0A评分、GQOLI-74 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〇.〇5)。结论三维牵引可有效改善腰椎滑脱症患者腰椎功能,减轻炎症反 应,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三维牵弓I;腰痹;腰椎滑脱症;腰椎功能;生活质量
d o i:10.3969/j.is s n. 1003-8914.2021.02.039 文章编号:1003-8914(2021 )-02名264-03
腰椎滑脱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又被称为“假性腰椎滑脱”,主要是由于腰椎退变、腰椎周围軔带松弛、锥体失稳导致锥体向前或后滑脱,病情严重的患者由于神经根被压迫,会出现腰痛、下肢根性疼痛、间歇 性破行等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传统床边牵引虽然可缓解患者疼痛等症状,但并不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腰椎功能,一旦停止,复发率较高,综 合效果一般。三维牵引是一种结合中医正骨复位、生物力学的康复技术,在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骨质增生等疾病中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此,本研究选定本院2019年1月一2020 年1月收治的12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选定本院2019年1月一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
*基金项目:佛山市卫生和计生局医学科研课题(No. 20190101)
作者单位:佛山市中医院骨五科(广东佛山528000)
通讯方式:E-mail:丨ofwd499@ 163. com 准本项研究,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样本容量60例)。观察组:女性28例、男性32例;年龄40 ~60岁,平均(50. 12 ± 1. 13)岁;病程5 ~ 19个月,平均(12.26 ± 3.74)个月;病变部位:19例L3_4、31例 L4_5、10 例 L5 ~S, ;Meyerding 分度:20 例 I 度
、19 例 II 度、21例I I I度;体质量指数(BMI)20 ~27kg/m2,平均 (23. 16 ± 1.05)kg/m2。对照组:女性29例、男性31 例;年龄41 ~ 60岁,平均(50. 14 ±1.24)岁;病程6 ~ 18个月,平均(12. 24 ±3.71 )个月;病变部位:20例 L3_4、28 例 L4_5、12 例 L5 ~S,;Meyerding 分度:22 例 I 度、20例丨丨度、18例I I I度;BMI 19 ~27kg/m2,平均(23. 19 ± 1.04) kg/m2。2 组相比 P>0.05,可比较。
生态文明建设演讲稿
1.2 纳入标准①均经X线、CT、M R I等检查确诊。
②年龄大于40周岁。③均存在不同程度顽固性腰痛、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④均为首次发病。
⑤生命体征平稳。⑥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①近期存在脊柱、腰椎手术史者。② 处于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