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过新年》教案》
教材分析:
《过新年》是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八课“新年好”中的一首欢快、热烈的儿童歌曲。四二拍,五声C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曲中模拟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锵”的反复出现,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对过新年的民风民俗有些了解;对音乐知识也有点积累;对表演具有强烈的欲望。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故在教学方法上适合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适合采用动静结合、讲练结合、说唱结合、听赏结合等多变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内容;促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设计理念:
1. 用游戏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从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去设计问题;
3. 引导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新知;
4. 活动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王璐瑶lulu
5. 通过演唱、律动、锣鼓伴奏,能表现出“过新年”的喜庆场面; 6. 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将古诗词引入课堂,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模唱、学唱等方法,引导学生用饱满热情的声音去演唱歌曲。
2. 知识与技能:通过肢体语言和打击乐器伴奏,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闹新春”的喜庆场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吟诵古诗、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黛欣霓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在表演唱中体会“衬词”的作用。
什么牌子的文胸好2. 通过音乐活动的参与,学生能体会到喜悦的情绪。
教学难点:
1. 歌曲第三乐句“鞭炮 声声 锣鼓 响 ”节奏变为八分音符一字一音,学生容易出错。
2. 用锣鼓在衬词处为歌曲伴奏时,最后一乐句“咚锵”节奏较快,给学生伴奏会带来困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广州有什么特产远东韵律一、激趣导课(创设情境法、交流谈话法)
1. 课前准备:播放《新年好》学生走进教室。
2. 师生问好!师生交流过新年都有哪些习俗,说一说你最喜欢 干什么?(放鞭炮、挂灯笼、剪窗花、扭秧歌、贴对联„„) 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旋律、感兴趣的话题,自然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节奏关:(游戏法、讲解法、参与法)
① 听一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中有没有模仿锣鼓的词?这些词在歌曲中叫什么?
讲解衬词:告诉学生模拟锣鼓声的词“咚咚锵”在这里称作“衬词”。 衬词不但可以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同时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加强歌唱语气,烘托歌声旋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咚咚锵”的运用使歌曲的气氛更加欢快热烈。
意图:关注情绪、衬词、节奏。体会衬词带给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并为突破歌曲难点做好铺垫。
2. 学唱关: (听唱法、示范法、讲授法、律动法)
① 拍一拍。学生跟着音乐拍出歌曲的强弱规律,体会四二拍的韵律。
② 扭一扭。欣赏教师加上秧歌步表演的范唱,引导学生学扭秧歌步。
意图:关注节拍。通过带着问题听,引导学生熟悉旋律;教师表演唱,学生学跳秧歌步,为后面的编创环节埋下伏笔。
3.唱会关:(视唱法、模唱法、练习法、展示法)
① 一。识谱教学:学生先跟琴轻声用“LU”来轻声模唱。 再出相同的旋律,然后师生用字母谱接龙唱。
② 唱一唱。歌曲填词:教师弹奏歌曲旋律,请同学们在心里默唱歌词,感觉哪个乐句比较难唱,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难点。
师生接龙唱(师唱歌词、生唱衬词);男女接龙唱(学生自己设计演唱形式);集体打着节拍唱、分组敲着锣鼓唱、站坐交替起来唱等。针对课堂的实际情况,每遍都提出不同要求,如音准、音、节奏、力度、情绪等。
意图:关注歌曲的旋律、音、节奏、音准等,用多种教法与学法,帮助学生逐步解决难点,达到熟唱的目的。
关于过年的歌曲三、 拓展教学(示范法、练习法、表演法)
1.古诗关。感受古人过新年的习俗。
同学们用热情的歌声、热烈的鼓声、热闹的秧歌,把中国民间过新年的喜庆场面表现得真棒!
意图:通过编创、表演,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又检验了教学效果。
四、课堂小结:(谈话法、引导法、总结法)
1.回顾要点。欢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四十分钟转眼就要过去了,在愉快地音乐课中你学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说新年、唱新年、用锣鼓声和秧歌舞闹新年,还背诵了一首王安石的《元日》,了解了古代人们过新年的习俗。)
2. 内容延伸。课后,同学们还可以了解一些其它少数民族过新年的风俗习惯,或者再背诵几首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如欧阳修的《元夕》、杜牧的《清明》、文秀的《端午》、苏轼的《中秋月》„„
师生再见!学生伴着《过新年》的歌声走出教室。
意图: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将古诗词文化引进课堂,体现了音乐课堂的综合多元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