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高考试题精编
2011高考(全国卷)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yú提起)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cén)③,不能生鳝鳢鲔(zhān wěi),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
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注释:①誳:弯曲。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③涔:积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难成而易败者败:毁坏
B. 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易:平坦
C. 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反:返回,这里指收回
D. 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略:简略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略是“简要”的意思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备考提示】要将选项答案带入到语境中加以分析。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B.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C. 使.曹子计不顾后\使.管仲出死捐躯
春花的诗句D. 布衣弗友,人君弗臣.\今人君论其臣.也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A转折,却/顺承,就,B 介词,给,替/动词,做;D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词类的活用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8.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
B. 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C. 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
D. 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英语四级题型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然应为却,表示转折关系。
【备考提示】勾连前后句,可以确定。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关注。
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好莱坞女星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在曹子得到印证错
史记中的故事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敬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参考答案】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 /以修其身/ 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 /为词章/ /以钓声名// 取利禄而已也/ 今人之为学者// 既反是矣/ 然圣贤所以敬人之法/ /具存于经/ 有志之士/ /固当熟读// 深思而问辨之.
【试题分析】单斜线为必断句处,双斜线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备考提示】充分掌握文言文行文的基本特点以及具有标志性的虚词的用法。
【参考译文】
1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些事情是可以做但不能说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说但不能做的,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有些事情是容易做但难以成功的,有些事情是既难做成又相当容易做坏的。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这四方面的策略,只有圣人有独到的见解并且时刻留意。
2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小事委曲、大事伸张,圣人是这样的处事原则;小处可以弯曲,大处必须站直,圣人是这样的行事原则。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周公有杀害亲兄弟管蔡的精神负担,齐桓公有和公子纠争夺国政的恶名,但是周公以匡扶周室的正义行为弥补了杀害兄弟的缺憾,齐桓公用称霸天下的功绩抵消了他的丑事恶名,所以两位还都算是圣贤者。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假使因为其人有些小的过失而抹杀了他的优点,那么天下就再也难以有圣王和贤相了。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所以,眼睛稍有疵点,但只要不妨碍看东西,就不必用火炙烤;咽喉稍有不适,只要不妨碍呼吸,就不必凿开喉管。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以为易也;黄河流域的平原地带,尽管小土丘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但这一地带仍不失平坦;水流急得会激起波浪,有时浪头高达数尺之高,但河水仍不失平静。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过去曹沫为鲁国带兵打仗,屡战屡败,丢失国土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
终身为破军擒将矣。假使曹沫不作长远打算,不转身往后撤退,拔剑刎颈自杀,那么他就永远是个败军中的败将。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然而,
曹沫并不为一时的失败而害臊,他所感到的耻辱是不能很好地建立功绩。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于是他在后来的齐鲁柯地会盟中,拿着三尺宝剑,逼着齐桓公归还夺走的土地,这样使他在多次战争中丧失的土地于片刻之间便收了回来。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他的大智大勇也传遍天下,并为鲁国立下了功绩。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管仲辅佐公子纠并不成功,是不能说他聪明的;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不可谓勇;管仲又在公子纠和小白争权斗争失败后自顾逃命,不能为公子纠而敢于牺牲性命,这就不可以称他为勇敢的;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管仲在被小白关押期间,并不感到这是耻辱,这就不能称他为贞节的。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有了这上述三种行为,一般的平民都不愿意与他交朋友。君子更不愿意以他为臣子了。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但管仲却能使自己从牢狱中解放出来,并受到齐桓公的重用,执掌了齐国大政,九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假使管仲在当初身处绝境,身陷囹圄之时就献出了生命,不从长计议,那就哪会有以后助桓公称霸天下的功绩!
3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今天如果君王评价他的下属,不考虑他的功绩,不看到他的主要优点,而只是计较他的小节问题,这便是失去贤才的做法。故
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所以其人只要有大德,就不必非议计较他的小节;如果有他的可称赞的地方,就不必对他的不足之处吹毛求疵。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鳝鳢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牛蹄踩出来的水塘是长不出鱼来的,蜂巢里是容不下鹅蛋的,这说明狭小的东西是容不下大东西的。
2015年天津卷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
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⑴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闻而悼.之悼,哀悼
什么动漫最好看B 于是乃偃.兵偃,停止
C 如审.有机关审,确实
D 赍.物具千数谢之赍,赠送淮南子汜论训
答案:A(哀伤)
⑵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B 飞之三日而.不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
D 于.凉州造浮图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答案:B(A 助词,取独;B 表转折/表修饰;C 介词,替;D 介词,在)
⑶下无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③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⑥作木鸢曷,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答案:B(②讲公输般攻城,墨子防守,排除AC;⑤讲述机关时间很短,排除D)
⑷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B 《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班的记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
C 《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D 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
答案:A(错在“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⑸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3分)
答案: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
②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3分)
答案:如果木鸾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相同,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
③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2分)
答案: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参考译文】
过去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以后很悲伤。就从鲁国(出发)赶路,走了十天十夜,脚上起了一层又一层的老茧,但是却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布包裹了脚(又向前赶路),到达楚都郢城。拜见楚王,说:“我听说大王您要兴兵攻打宋国,您是估计一定能攻占宋国后才决定攻打的呢,还是要使民众劳苦,损兵折将,蒙受被天下指责为不义的名声,却得不到尺寸之地,仍还
进攻的呢?”楚王说:“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墨子说:“我看大王您一定是既得不到宋国又必定是名誉受损的。”楚王(又)说:“公输(现在)是天下有名的工匠,由他来制造云梯这种器械来攻宋城,为什么不能取胜?”墨子回答说:“请让公输假设来攻城,我来防守(演习一下)。”于是公输般摆开器械(来攻城),墨子也摆出守城的装备。(公输般)连续九次攻城,被墨子打退九次,始终攻不进城内。于是楚王只得命令士兵停止,中止了对宋的进攻。
儒者的书上称赞:“鲁般和墨子技艺高超,用木头雕刻成鸢(老鹰),飞了三天不会落下来。”说他们用木头
做成老鹰会飞,是可能的;说它飞了三天不下来,就是夸大了。用木头雕刻成老鹰,就因为仅仅像老鹰的样子,怎么能飞上天就不下来了呢?既然会飞翔,怎么能达到三天之久呢?如果果真有机关,飞上天就一直翱翔,不会再落下来,那么该说于是能一直翱翔,不该说三天不落下来。像社会上流传的话说:“鲁般技艺高超,丢失了他的母亲。”这是说巧工鲁般为他母亲做木车马、木车夫,机关完全齐备,那上面坐着他母亲,车一跑就不回来了,鲁般终于失去了他母亲。如果木鸢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相同,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实际上,机关只能在很短时间内起作用,不会超过三天,那么木车马一样也该三天内在路上停下来,不会一去不回以致丢失他的母亲。看来这两件事一定都不符合真实情况。
鲁般,是肃州(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人,具体的生卒年代不清楚,他的手艺巧夺天工。曾经在凉州(甘肃省武威市)修造佛寺,制作了木鹰,只要敲击三下(木鹰上面的)木楔子,(木鹰就飞起来了)鲁般就坐上它飞回家。不久之后,他的妻子就怀孕了,(鲁般的)父母就盘问媳妇(是怎么回事),妻子就原原本本地诉说了原因。这之后,(鲁般的)父亲乘机拿到了木鹰,敲击了楔子十几下,就坐着木鹰来到了吴国的都城,当地的人以为是妖怪,就(把鲁般的父亲)杀掉了。鲁般又制作了一只木鹰乘坐(飞到了吴国都城),于是到父亲的尸体。(他)怨恨吴国人杀了自己的父亲,就在肃州城南制作了一个木头仙人,(这个木头仙人)手指着东南方向,(于是)吴国大旱三年。算卦的人说:“(这大旱)是鲁般造成的。”(吴国人)就拿了几千礼物去向鲁般谢罪。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人)的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唐朝初年,当地人还在向那个木仙人祈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