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印度教崇拜的林伽与湿婆神介绍
印度教三大神分别是创造之神梵天,保护之神毗湿奴 ,毁灭之神湿婆。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印度教崇拜的林伽与湿婆神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教崇拜湿婆神介绍
湿婆几乎成了苦行的代名词。他的额头上长着象征无上智慧与洞察力的第三只眼睛,这第三只眼睛标志着他所进行的苦行的伟大成就。但与此同时,湿婆又是舞王,他创造了各种不同
的舞姿,有的极其温柔曼妙,有的则极其可怕、猛烈,世界毁灭之日,他会跳起疯狂的舞蹈。
《恒河女神降凡图》(Gangatarana),帕拉瓦王朝,公元七世纪早期,花岗岩雕刻。它描绘的是《薄伽梵往世书》中所述的圣水恒河从天而降的情景。浮雕中各种动物、苦行师、精灵、神灵等,都环绕着一道有男女蛇神在内游戏的小瀑布,以此作为恒河的象征。
根据考古发现,印度早期文化出现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离佛陀有二千五百年,正像我们今天距佛陀一样遥远。其中心是哈拉巴和莫亨朱·达罗两大城市。在宗教上,古印度人似乎崇拜一个伟大的上帝,其特征即现代湿婆天的原型。他一方面象征创造和繁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个苦行僧的角,或是修炼超自然神通力的瑜伽行者。在古印度宗教崇拜中,也有崇拜伟大女神的证据,但已很难考察湿婆崇拜与女神崇拜两方面的相同表现之间有何特殊联系。
在吠陀颂诗中,湿婆并没有出现,但学者们多认为,吠陀颂诗中的楼陀罗是湿婆的前身。吠陀诗所颂扬的神灵大多表现为与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的自然神,而湿婆神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却不是自然神。他是随着印度教的出现而诞生的,并随着印度教的发展而逐步演化成
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并在印度教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与吠陀时代的自然神不同,印度教的神更多地与人结合在一起。印度教有三大主神,这便是大梵天、湿婆和毗湿奴。大梵天作为世界的创造者,其地位本来是很高的,在早期佛教和史诗中,梵天还是一个重要的神,但到了笈多王朝之后,梵天便逐渐变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小神或是抽象神的代名词,其意义也主要停留于宗教哲学的思辨意义上,与印度的现实生活似乎失去了联系,因此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毗湿奴是世界的保护神,但这个神的重要意义逐步被他的多个化身如黑天和罗摩所取代,他作为神的本身意义反而不太显眼了。湿婆神是毁灭之神,他在印度的宗教和社会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在公元前后,大多数的印度教徒要么信奉毗湿奴,要么信奉湿婆。但毗湿奴教派并不否认湿婆,湿婆教派也不否认毗湿奴。二派之间虽有磨擦,但却能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这是因为他们相信双方最终并不矛盾,而是殊途同归。印度教的容忍精神在于吸收对方而不是排斥,他们认为湿婆和毗湿奴是同一神灵的不同方面。
夸赞女人最经典句子印度教崇拜的林伽来源
林伽,英语作Linga,或Lingam,印度教湿婆派和性力派崇拜的男性生殖器像,象征湿婆
神。印度全国各地湿婆庙宇和家宅湿婆神龛主要供奉林伽,拜人形湿婆像的很少。性力派教徒胸前还佩戴林伽标志。林伽呈勃起状,以约尼为底座,约尼(YONI)是女性生殖器像,象征湿婆的妻子。这种配合的含义是:阴阳二性永远不离,阴阳交合即万物的总体。信徒用鲜花、清水、青草、水果、树叶和干米供奉林伽。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记载湿婆与妻子做爱时,一次就达100年之久,中间从不间断,精液喷洒成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
眼睛的睛怎么组词湿婆大神虽然没有像毗湿奴大神那样有很多化身,但他的形象也不是单一固定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
湿婆神(LORD SHIVA)与林伽(在靠近左手手肘位置后头后方的位置)
作为毁灭之神,他是死亡和时间的化身,头戴骷髅做成的花环,由魔鬼和邪恶精灵陪伴左右。兽主(pasupati)是湿婆的正式副称,常被称为湿婆兽主,在一座著名的浮雕中,他身旁有兽围绕,暗示他是百兽之主。他又是蛇王,脖子与手臂上都盘曲着蛇,蛇的形象与他联系在一起,使他又成为男性性力的象征,他也以林伽(男性生殖器的象征)的形象被广泛崇拜着,这种崇拜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开始盛行,至今不衰。《林伽往世书》对湿婆林伽的描写简直是神乎得令人难以思议。说是在世界创造前,梵天与毗湿奴为争夺最高神信而发生
战斗,湿婆巨大而雄伟的林伽突然耸立在他俩之间。他俩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大梵天化身为天鹅向上飞去以寻林伽的顶端,毗湿奴化作野猪向下寻林伽的底部,结果用了一千年的时间也没有到。《故事海》中也讲到类似的情节,说是从前某一天,梵天和那罗延为了寻湿婆,来到雪山脚下,他俩看到一个巨大的火焰柱(即湿婆的林伽)耸现在他们的面前,柱子的周围不停地飘落下阵阵花雨。大梵天和那罗延出于好奇心理,便一个向上,另一个向下,试图寻它的尽头,但他俩来去也不到尽头。死亡与生殖在湿婆身上都被推向了极端,并奇特地结合在一起了。
湿婆又是一个伟大的苦行者,象征着永远的宁静,在高高的喜玛拉雅山,坐在虎皮上,千百年来他一直在打坐入定,因此,湿婆几乎成了苦行的代名词;他的额头上长着象征无上智慧与洞察力的第三只眼睛,这第三只眼睛标志着他所进行的苦行的伟大成就。但与此同时,湿婆又是舞王,他创造了各种不同的舞姿,有的极其温柔曼妙,有的则极其可怕、猛烈,世界毁灭之日,他会跳起疯狂的舞蹈。一方面是“静”的化身,另一方面则又是“动”的精神。
罗摩、哈努曼等神对林伽的崇拜
铁石心肠男主角“恒河的降临”是有关湿婆的最著名的神话传说故事。众天神被魔鬼多罗迦所困扰,预言说,只有湿婆与山神的女儿结合所生的孩子才能摧毁此魔鬼。但湿婆沉醉于打坐入定的苦行之中,让他与某个女神结合生子的希望真是太渺茫了。然而,众神还是请求雪山神女婆尔娃蒂去做这件事。这样,婆尔娃蒂来到了湿婆的苦行地,尽管她想方设法吸引湿婆大神的注意,但湿婆始终沉醉于自己的修行之中。爱神试图帮助婆尔娃蒂,结果他自己却被湿婆睁开的第三只眼睛射出的烈火烧成了灰烬。最后,婆尔娃蒂决定追随湿婆进行苦行,她去悼自己身上的装饰,成了一个女修行者,在雪山的另一座峰顶上苦修,湿婆注意到她,并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于是他答应了婆尔娃蒂的请求。湿婆与她交媾,一次就达一百年之久,中间从不间断或是休息,这使众神感到极为恐惧,担心湿婆的精液也就是恒河之水会冲毁大地。在众神的请求下,湿婆答应自己垂头顶着让水从他盘成了犄角状的头发上流过,然后才流向大地。这样,恒河之水才从天而降,在波光闪闪的恒河也就是湿婆的精液之中,战神诞生了,他长大之后摧毁了魔鬼多罗迦。黑格尔认为,印度这种匪夷所思的神话故事把一切贞洁和羞耻都抛到九霄云外了。但印度人艺术家却对“恒河降临”的故事却感到极为亲切,他们也由衷地敬畏湿婆的伟力和伟迹,他们常常在很多传说中插入这个故事,并反复不断地对它加以改写,使之成为了一个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艺术家也出于非凡的想象,将这个故事以宏大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恒河的降临”,表现出万物的勃勃生机。
印度教崇拜的林伽与湿婆神介绍
印度教三大神分别是创造之神梵天,保护之神毗湿奴 ,毁灭之神湿婆。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印度教崇拜的林伽与湿婆神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保健品企业印度教崇拜湿婆神介绍
湿婆几乎成了苦行的代名词。他的额头上长着象征无上智慧与洞察力的第三只眼睛,这第三只眼睛标志着他所进行的苦行的伟大成就。但与此同时,湿婆又是舞王,他创造了各种不同的舞姿,有的极其温柔曼妙,有的则极其可怕、猛烈,世界毁灭之日,他会跳起疯狂的舞蹈。
《恒河女神降凡图》(Gangatarana),帕拉瓦王朝,公元七世纪早期,花岗岩雕刻。它描绘的是《薄伽梵往世书》中所述的圣水恒河从天而降的情景。浮雕中各种动物、苦行师、精灵、神灵等,都环绕着一道有男女蛇神在内游戏的小瀑布,以此作为恒河的象征。
根据考古发现,印度早期文化出现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离佛陀有二千五百年,正像我们今天距佛陀一样遥远。其中心是哈拉巴和莫亨朱·达罗两大城市。在宗教上,古印度人似乎
毗崇拜一个伟大的上帝,其特征即现代湿婆天的原型。他一方面象征创造和繁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个苦行僧的角,或是修炼超自然神通力的瑜伽行者。在古印度宗教崇拜中,也有崇拜伟大女神的证据,但已很难考察湿婆崇拜与女神崇拜两方面的相同表现之间有何特殊联系。
在吠陀颂诗中,湿婆并没有出现,但学者们多认为,吠陀颂诗中的楼陀罗是湿婆的前身。吠陀诗所颂扬的神灵大多表现为与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的自然神,而湿婆神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却不是自然神。他是随着印度教的出现而诞生的,并随着印度教的发展而逐步演化成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并在印度教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与吠陀时代的自然神不同,印度教的神更多地与人结合在一起。印度教有三大主神,这便是大梵天、湿婆和毗湿奴。大梵天作为世界的创造者,其地位本来是很高的,在早期佛教和史诗中,梵天还是一个重要的神,但到了笈多王朝之后,梵天便逐渐变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小神或是抽象神的代名词,其意义也主要停留于宗教哲学的思辨意义上,与印度的现实生活似乎失去了联系,因此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毗湿奴是世界的保护神,但这个神的重要意义逐步被他的多个化身如黑天和罗摩所取代,他作为神的本身意义反而不太显眼了。
湿婆神是毁灭之神,他在印度的宗教和社会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在公元前后,大多数的印度教徒要么信奉毗湿奴,要么信奉湿婆。但毗湿奴教派并不否认湿婆,湿婆教派也不否认毗湿奴。二派之间虽有磨擦,但却能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这是因为他们相信双方最终并不矛盾,而是殊途同归。印度教的容忍精神在于吸收对方而不是排斥,他们认为湿婆和毗湿奴是同一神灵的不同方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