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市西南30公里的宝山上分布着大小
200多个佛教窟龛,大住圣窟(开凿于隋开皇九年,589年)是其中较大的两个窟龛之一,窟门外两侧的石壁上分别凿一拱形浅龛,龛内各浮雕一个精美而高大的护法神王立像。据题铭,窟门左侧的是“那
罗延神王”,右侧为“迦毗罗神王”(图一、图二)。[1](P46)那罗延,梵名Nārāyana ,在早期印度神话体系中是
原人(宇宙的根源)———那罗———之子。在后来的文
献,特别是毗湿奴派的经典中,将那罗延与毗湿奴(Visnu )———黑天完全等同起来。佛教兴起以后,原为婆罗门教三大神之一的毗湿奴,也被“收编”为佛教的护法神,成为“欲界中天”。关于魏晋隋唐时期的那罗延信仰,可参考拙作。[2]迦毗罗,梵名Kapi-la ,为伽蓝守护神,廖旸对魏晋至唐宋时期的迦毗罗信仰有详细的探讨。[3](P153-156)
图1安阳大住圣窟那罗延神王像图2安阳大住圣窟迦毗罗神王像1921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对宝山灵泉寺石窟
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在1939年出版的《中国文化史迹》第五辑中,常盘大定指出:大住圣窟窟门两侧神王像与日本法隆寺金堂的四天王像以及玉虫厨子门上所绘的二天王像相类似,并指出佛经中关于
赞美建党百年短句二神王的记载。[4](P78)1934年,滕固与黄文弼赴安阳等地视察古迹古物保存状况,曾到访宝山,滕固指出:“两神长髯威武,宛如老将,盖为写实之浮雕,令人
见之,疑为米开朗基罗所造之摩西像也。”[5](P319)
李凇认为二神王像源自云冈石窟第8窟,可看作是将摩醯首罗天、鸠摩罗天与金刚力士糅合为一体。[6](P126)
李
祎认为二神王像呈现了印度、波斯、希腊多种文化
来源。[7](P79)
庾澄庆吴莫愁郑文宏则认为:“二神王图像的形成,是北朝晚期至隋初中原地区的宗教信仰、民间风俗和审
美时尚等综合因素使然。”[8](P214)
房贷首付可见,关于这对神王组合图像的来源,尚有深入探讨的必要。且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类似的图像并不少见,关于此类图像在这一时期的流变也未有学者系统涉及过。笔者拟就自己读书所得略作论说,祈方家指正。
通过对隋代以前图像的梳理,笔者到3处相似的神王组合图像。最早的是山西朔州怀仁北魏丹扬王墓甬道两壁的神王像,该墓修造时间不晚于孝
文帝太和十年(486)。[9]其后是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
个人租房协议书洞门道两侧的神王像,“从布局、内容和风格来看,
收稿日期:2019-05-0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宋时期商人宗教信仰研究”(15BZS049)
作者简介:姚潇鸫(1978-),浙江萧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魏晋隋唐时期佛教。
安阳灵泉寺大住圣窟那罗延与迦毗罗神王组合图像的源流
姚潇鸫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34)
摘
要:北魏时期,出现了一类新的神王组合图像。神王肩部的兽首形装饰、膝盖上的象首形装饰、甲胄上的毗
人脸装饰,是这类神王组合图像所独有的特点。该类组合图像的出现,是佛教文化与祆教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安阳灵泉寺隋代大住圣窟窟门两侧的那罗延与迦毗罗神王像继承了北朝时期该类组合图像的基本特征,并有所发展。唐五代时期的那罗延与迦毗罗神王组合图像,其直接的源头就是隋代大住圣窟窟门两侧的神王像,图像的特征是神王分别站立于牛形与羊或鹿形动物之上。嘻小瓜
关键词:那罗延;迦毗罗;组合图像;佛教;祆教中图分类号:B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882(2019)05-0053-05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
第33卷第5期2019年10月
Vol.33NO.5
Oct 2019
·5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