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雷蒙德·卡佛是继海明威之后的美国极简主义大师,其小说造诣非凡,极具特。短篇小说《距离》是一篇能够体现卡佛独特叙事艺术的精品之作。本文试从叙事学理论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小说中特殊的叙事方式和叙事视角、独特的叙事结构和叙事话语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卡佛小说精湛的叙事艺术。
关键词:雷蒙德·卡佛《距离》叙事视角叙事结构话语模式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美国短篇小说家雷蒙德·卡佛被誉为“继海明威之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作家”。卡佛的小说戏剧性不强,情节平淡,语言平实简单,极少使用修饰性词汇,人物的性格主要借助对话来体现,而且一般采用开放式的结尾,叙述模糊,读者必须主动参与到作品中去,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
《距离》围绕着他给她讲她小时候的一件小事展开。作者未说明他俩之间的关系,但通过认真通读整篇小说,读者会明白他俩应该是父女。他给她讲述了20年前的一件事情。当时她才刚出生三周,她的父母还是十七八岁的男孩和女孩。当时男孩准备第二天早上去打猎,但半夜里他们的女儿哭闹不止。临近早晨,当男孩打算收拾东西离开时,女孩阻止他去打猎,她认为他们的孩子可能生病了,男孩不该在这种情况下离开她和孩子。男孩坚持要去,女孩便要他做出选择,是选择她和孩子还是选择和他一起去打猎的卡尔。男孩还是去卡尔了,但到了卡尔的住处,他告诉了卡尔关于孩子的情况并说他不能和卡尔一起去打猎了。之后,男孩回到家开始做早点,女孩看到男孩在厨房里忙碌,向男孩道歉,两人和好如
初。但是根据故事里的暗示,作为他的女儿,他居住的城市她却很陌生,由此可以推断出故事里的男孩和女孩早已分手了。
小说情节简约,仅仅讲述了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断,一个可能发生在每个家庭里的生活插曲,但却扣人心弦,耐人寻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作品所表现出的高超的叙事技巧。本文试从叙事学理论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小说中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叙事视角、特别的叙事结构和叙事话语方面的分析,探讨卡佛在这部小说中所运用的叙事策略。
一特殊的叙事方式与叙事视角
黄晓明安以轩视角是小说观察、叙述的角度。传统小说一般采取全知叙述的模式。在全知叙述中,叙述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可以从任何角度、任何时空来叙述,对人物的一切了如指掌,也可任意透视人物的内心活动。现代小说则更多地采用“限知视角”的叙述模式。小说《距离》采用的是有限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人物的叙事视角。叙述者是“他”,小说中没有提及他的名字。受述者是“她”,他俩都是故事中的人物。因此,叙述者是同故事叙述者或自身故事叙述者。小说开头以全知视角展开:
“她来米兰过圣诞节,想知道她孩提时的事情。在他难得见到他的几次里,她总这么要求。”
邱启明照片接着小说转入两人的简单对话。他开始给她讲20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这时小说的叙事视角转换成人物“他”的有限视角,故事中的故事由此展开:
“这个18岁的男孩,在和他17岁的女朋友结婚时,他们自己还是孩子呢,但他们爱得死去活来。没隔多久他们就添了个女儿。”
叙述者“他”开始给受述者“她”讲故事,小说进入第二叙述层。“他”实际上是在回顾性叙述当年发生的事。人物叙述者“他”类似传统的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经验自我”的视角。这正是该小说叙事技巧的独到之处。也就是说,作者采用了第三人称人物的经验视角。譬如下面这些文字描述:“但你真正爱的是谁?女孩问道。世界上你最爱的是谁?谁是你的妻子?你是我的妻子,男孩说。我们会永远相爱吗?女孩问,他看得出来她非常享受这样的对话。
永远,男孩说。我们会永远在一起。像加拿大雁一样,他说,用了这个最先进入他脑子的比喻,因为这些天来他老想着它们。它们一生只配一次对。它们很早就选择好一个配偶,然后永远待在一起。如果其中的一个死了或怎么了,另一个会单独生活下去,或尽管生活在雁中,但会保持独身,独自待在雁里。”
这些描述显然反映了当时,他,18岁的男孩,对爱情和婚姻的认识和看法。18岁的他认为他和他的妻子会永远厮守,不离不弃,像感人的加拿大雁的爱情一样。这里作者采用的是人物叙述者的经验视角。事实上,他和她现在已经分开了,他们违背了年轻时的誓言。他现在对爱情、婚姻或生活的认识是,“事情在变,他说。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变的。但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也不照着你的愿望来变。”
现在的他和当年的他在认识上有了很大的不同。通过使用第三人称人物的经验视角,读者可以更好地解读小说的主题,而且容易产生共鸣,因为大多数人年轻时都会对爱情和婚姻拥有美好而坚贞的信念。因此第三人称人物的经验视角的运用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拉近了叙述者、受述者、人物和读者的距离。此外,当男孩不顾女孩的强烈反对,驱车去卡尔打猎的路上,文本中出现了这样的描述:
“气温在夜里降了下来,天却晴了,星星都出来了。它们在他头顶上的天空闪烁着。开着车,男孩看着外面的星星,想到他们遥远的距离,他感动了。”
想到天空中闪烁的星星的遥远距离,男孩觉得很感动,因此他改变了主意,取消了打猎计划。男孩为什么感动呢?也许是因为他和女孩很相爱,他选择去打猎而不顾女儿生病和女孩的无助这件事或许会毁了他们的幸福,就像此刻他看到天空中的星星一样,相距甚远。以上引文是文本中唯一提到“距离”一词的话语,但却有点题的作用。小说的题目是《距离》,在某种意义上,这个故事是一个两性及人类交流或沟通失败的寓言。其主题可概括为:两性之间及人与人之
罗钢雷蒙德·卡佛《距离》叙事策略探析高莉018
间的距离的不稳定性和可变性,曾经关系亲近相爱的人也可能成为陌路。对冷漠的现代人来说,心灵距离的远与近似乎难以把握,不可确定,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卡佛称自己是一个‘依靠直觉的作家’。他说自己着迷的事情包括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人们为什么失去自己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对自己内在资源的处理不当等。他对生存感兴趣,想知道人们在被生活击倒后能做些什么。卡佛特别着迷人们在沟通上存在的缺陷。卡佛认为缺乏互相理解和无法沟通是他所关心的人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上这段引文对于理解小说《距离》的主题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总之,《距离》主要采用的是第三人称人物的有限视角,即第三人称人物内视角,兼用第三人称人物的经验视角。此外,在小说的开头、结尾及叙述过程中,偶尔换用全知叙述者的视角。这正是《距离》叙事视角的独特之处。
二独特的叙事结构和叙事话语
小说《距离》的叙述平淡而有节制。传统小说一般采用线型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着故事中的主人公发生的并在故事中起支配作用的故事线展开。而《距离》只描述了一个琐碎的生活片断,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发展和事件间的必然联系。人物和场景平淡而朴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尽量让叙事者和所述事件保持一定的距离,叙述者对事件进行模棱两可的叙述,读者必须主动参与阅读,亲自去领会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主要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显然,《距离》采用的是非线型情节。非线型情节的两个主要特征为情节结构的开放和情节的淡化。这两个特征突出体现在作品中。
情节结构的开放是指“情节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整体,也不是事件的句号,而是潜在着多种可能性的开放
体系。”这种开放性一般都会表现在结尾上。《距离》的结尾呈开放式。作品的最后一段文字是:
“但他仍然待在窗前,回忆着那段生活。他们曾经笑过。他们曾经相互依偎,笑到眼泪都流了出来,而其他的一切——
—寒冷的天气以及他将要去的地方——
—都不在他的思绪里,起码目前是这样的。”
这里采用的是全知叙述者的叙事视角,小说的结尾并没有告诉读者他们为什么分手了,他们在20年后的现在会不会重新结合?他只是沉浸在往事温暖的回忆中,不愿回到现实中来。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这种悬而未决的结尾在读者的阅读心理中产生一种不自在和困惑的感受,迫使读者思索和探求答案,感受小说中人物自身的困惑和改变现状的无能为力,从而有力地加强了主题意义。开放式结尾是卡佛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卡佛自己曾说:“给我所描述的人和事一个完善的结局是不恰当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是不可能的。”而且,其特有的不确定的结尾使小说《距离》的叙事艺术独具魅力。
情节的淡化是《距离》叙事结构的另一个特点。《距离》没有戏剧化的情节,故事呈自然状态,情节平淡无奇,只是讲述了一个人们都很熟悉的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断。故事中的“他”给“她”讲故事,没有传
统故事的高潮和确定的结局。虽然小说的情节平淡,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距离》的主题涵义深刻,在某种意义上,情节的淡化进一步加深了主题。人情的冷淡冷漠,人与人情感距离的变化莫测都能在淡化的情节中细细体味。
除了小说中独特的叙事结构外,小说的叙事话语也具有独到之处。人物话语模式在小说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分为四种:1、自由直接引语。这一形式原原本本记录人物话语,但它不带引号也不带引述句,因此能自由地表现人物话语,自然地融入叙事流;2、直接引语。它具有直接性与生动性,对通过人物的特定话语塑造人物性格起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它带有引述句和引号,因此不能像自由直接引语那样自然地与叙述语相混合,但它的引号却能产生很强的音响效果;3、自由间接引语。这种形式在人称和时态上与正规的间接引语相同,但它不带引述句,能够表达出讥讽或诙谐的效果;4、间接引语。在这一形式中,叙述者用引述动词加从句来转述人物话语的具体内容。小说《距离》基本上由人物的对话形成,但作者没有采用一句直接引语,对话全部使用自由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是叙述干预最轻、叙述距离最近的一种形式。自由直接引语的使用使人物的对话与叙述话语融合在一起,使叙述流能更顺畅地向前发展,使读者能够直接体会人物话语的内涵、风格和语气。而且,这种话语模式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凸显了作品的主题。例如,故事中的男孩和女孩争吵时出现了以下描述:
年夜饭朋友圈文案简短“你过去见过卡尔,你认识他,男孩说。你说你不认识他是什么意思?
这不是问题的关键,你知道这个,女孩说。关键是孩子病了,我不想一个人和她待着。
等一下,男孩说。你不明白。
不对,是你不明白,女孩说。我是你的妻子。这是你的孩子。她病了还是怎么了。你看看她。她为什么在哭?你不可以丢下我们去打猎。
别弄得歇斯底里的,男孩说。
我想说的是你任何时候都可以去打猎,她说。现在孩子不对劲你却要扔下我们去打猎。”
通过这种叙事话语模式的使用,文本在字里行间表达出一种淡漠和距离感,进一步深化了现代人之间的情感冷漠、难以沟通及情侣之间情感距离的不确定性的主题。
《距离》充分体现了卡佛精湛独到的叙事艺术。该小说运用独特的“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叙事视角主要采用了第三人称人物的有限视角,即第三人称人物内视角,兼用第三人称人物的经验视角。在叙述进程中,偶尔换用全知叙述者的视角。此外,作品的叙事结构和叙事话语的构思和运用也独具匠心。情节的淡化和开放式结尾是《距离》叙事结构的两大特点。叙事话语的独特之处在于小说主要由人物的对话构成,对话全部使用自由直接引语。总之,《距离》足以窥见作者现代叙事艺术手法的圆熟,足以使读者体味其高超的叙事策略。母亲节快乐的英语>粤菜代表菜
参考文献:
[1]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雷蒙德·卡佛,汤伟译:《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3]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申丹:《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谭君强:《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简介:高莉,女,1978—,绥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榆林学院。
01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