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名家名作》·评论
计划赶不上变化胡可儿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奥瑟罗》,讲述了威尼斯摩尔将军奥瑟罗,因轻信伊阿哥的谗言,误以为妻子苔丝德梦娜和下属卡西奥有染。出于妒忌,奥瑟罗愈发丧失理智并派伊阿哥杀卡西奥,自己则亲手勒死苔丝德梦娜。戏剧最后,爱米莉亚揭穿了丈夫伊阿哥的阴谋,奥瑟罗悔恨莫及自杀而死。本文采取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分析奥瑟罗面临的伦理困境及导致这出悲剧的深层原因。
伦理身份作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一个关键术语,是指个体在一定的伦理关系中的归属和定位。“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伦理问题的产生往往都同伦理身份相关。”奥瑟罗亦兼多重伦理身份:于国而言,他是保家卫国的光荣战士:在敌军大举进犯时,尽管尚处新婚之际,他仍听凭国家派遣,舍弃小家攻打敌军;于部下而言,他凭出众的军事才干几乎博得剧中人物一致的爱戴和钦佩,就连反派人物伊阿哥也信服地表示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我敢说,他会做苔丝德梦娜的最体贴的好丈夫”;于家而言,他是宠妻护妻的好丈夫:即使被派遣去攻打敌人,他也不忘请求公爵给妻子特殊照顾“一切起居饮食和供养侍奉,都要跟她高贵的身份相称”;然而,对其岳父而言,尽管奥瑟罗能力突出,也无法改变他“黑人女婿”“外邦人”等不受待见的伦理身份,勃拉班旭甚至在奥瑟罗面前说:“……她这么一个年轻
美貌的姑娘……有多少风流王孙,都亲近不上她—她要不是被妖法迷住了,怎么会不怕世人的讥笑,背弃尊亲,投进你这丑东西的漆黑的怀抱……这不是明摆着,你拿左道邪术蛊惑了她,用迷人心窍的麻药来欺她青春年少?”
“对文学的理解,必须让文学回归属于它的伦理环境和伦理语境,这是理解文学的一个前提。”回到当时特定的伦理现场进行分析,莎士比亚所处的伊丽莎白时代正值地理大发现时代,殖民者很早就在西非建立了奴隶海岸,黑人作为奴隶被买卖,因而被视作“低劣的”“可鄙的”。奥瑟罗是摩尔人,这个词经常被用来表示“非我族类”,即非基督教的。正如亚瑟·利特尔指出:“十七世纪初英国境内针对黑人的种族主义已经萌芽,与黑人存在的事实相比,更令人感到紧迫的是如何将黑人驱逐出白人的领地。”黑人与白人之间的跨种族通婚被视为对西方文明与传统的羞辱,也是伊丽莎白时代的社会禁忌。异教身份加上黑人身份,这也是为什么奥瑟罗的婚姻得不到女方父亲的认可。而正因对奥瑟罗黑人身份成见如此之深,就给伊阿哥进谗言提供了契机:他抓住奥瑟罗对自己身份的不自信,频频提道“当初多少王孙公子来向她求婚,同种族、又门当户对……可是她一概回绝了……我不免在那里担心,有一天,她清醒过来,拿你跟威尼斯的公子哥儿比一下,会因此生了悔心”。因此,尽管奥瑟罗拥有像勇敢的战士、倍受爱戴的将领、疼惜妻子的丈夫等多重令人赞叹的伦理身份,却因时人对黑人、异教徒身份的歧视,陷入社会他者的伦理困境而强烈怀疑自我:“很难说,我本是个黑人,出言吐语比不得公子哥儿般文雅动听……我们生下来,就注定要戴那顶倒霉的绿头巾。”
罗钢>韩庚卢靖姗婚礼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斯芬克斯因子由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两部分构成:前者是高级因子,后者是低级因子,“因此前者能够控制后者,从而使人成为有伦理意识的人。斯芬克斯因子能够从生物性和理性两个方面说明人的基本特点,即在人的身上善恶共存的特点”。但这两种因子在奥瑟罗身上体现为强烈的冲突:在大多数时候,奥瑟罗的人性因子都远超兽性因子。他品格高贵,具有任何伟男子应有的特质:上进、有责任感、随时做好为国捐躯的战斗奉献精神、克己奉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而置个人的安危于不顾”。但在特定的伦理环境下,尽管奥瑟罗军事能力突出,黑人身份却必会使他遭受社会歧视。如前所述,在莎士比亚所处的伊丽莎白时代,摩尔人被公认为低劣于威尼斯贵族的黑种人。在当时来说,白人又是贵族小的苔丝德蒙娜和社会底层
[摘 要]莎士比亚在《奥瑟罗》中刻画了勇敢的摩尔将领奥瑟罗一角。然而因轻信小人伊阿哥的谗言和嫉妒心作祟,他背弃忠诚的下属卡西奥,杀死爱人苔丝德梦娜,最终落得自杀的结局。表面上看,容易认为奥瑟罗的悲剧仅是个人的悲剧,由他错误的伦理选择酿成。但果真如此吗?这出悲剧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刻的原因?采用文学伦理学的视角,展现奥瑟罗多重伦理身份的同时,探讨其如何陷入伦理困境并最终走向悲剧结局。
[关 键 词]《奥瑟罗》;文学伦理学;伦理困境;伦理身份;斯芬克斯因子
文学伦理学批评下的奥瑟罗伦理困境
071
的外邦黑人结合,这是一件异乎寻常的事情。而这种歧视,正是奥瑟罗没有自信甚至疑心妻子出轨的根源所在,也是为什么伊阿哥能够借题发挥,屡屡进谗言成功,最终导致奥瑟罗在自我怀疑中失去理智。此刻他身上的兽性因子大于人性因子,而这与人身上的人性因子本应控制兽性因子相悖,因而导致错误的伦理选择,酿成弑妻悲剧。“人类伦理选择的实质,是做人还是做兽,而做人还是做兽的前提是人类要通过理性认识自己。”人性因子受制于兽性因子的奥瑟罗,在任凭本能驱使的路上只能是越陷越深。
二、伦理混乱与伦理困境
“在文学作品中,伦理混乱表现为理性的缺乏及对禁忌的漠视或破坏,而伦理身份的变化往往会直接导致伦理混乱。”奥瑟罗将领与丈夫身份的切换过程就体现了这种困境。起初,尽管伊阿哥挑拨离间,给苔丝德梦娜扣上“风流”罪名,想令奥瑟罗陷入“信与不信妻”的伦理困境,但奥瑟罗只当是玩笑话,没有多虑而选择相信妻子。可接下来伊阿哥进一步挑拨,他却没招架住。由于碰到知识盲区,不确定之感总令人心生疑虑:奥瑟罗是外邦人,不熟悉威尼斯当地的风俗,在听到伊阿哥说“威尼斯娘儿们干下的勾当,只好天晓得,丈夫可不能看到;她们的清白良心,不是发誓不干,而是干了却不让你知道”,奥瑟罗开始感到混乱,他不确定妻子会不会和威尼斯其他女人一样。而他进一步混乱,是因为相信所谓
的“证据”:由于苔丝德梦娜和自己是私奔,后伊阿哥告密勃拉班旭他才发现女儿私奔的事。伊阿哥于是挑拨离间,要是她瞒得这么好,连自己的父亲都没察觉她私奔的迹象,那么她在外招蜂引蝶,花天酒地,同样也能瞒过奥瑟罗。加上奥瑟罗想起前面妻子父亲给自己的警告“要留神,摩尔人,把她看得牢一些,她骗了她父亲,将来难保不骗你”。这些看似言之凿凿的证据,无不一点点侵蚀奥瑟罗对苔丝德梦娜的信任,终使他陷入巨大的伦理困境。至此,伊阿哥成功在奥瑟罗心中埋下猜疑的种子,他那一问“当初多少王孙公子来向她求婚,跟她同乡、同种族、又门当户对,照我们看,真所谓美满姻缘;可是她一概回绝了。嘿,从这里你不是觉得有些儿反常、怪癖,不近人情吗?”彻底将奥瑟罗击溃,将他打入不自信的牢笼中:为什么妻子偏偏选了自己这个黑皮肤、年纪又比她大的外邦人?小人的挑拨,加上自身的轻信和不自信,奥瑟罗弑妻的伦理悲剧也就无法避免了。
由奥瑟罗陷入的伦理困境可以得知,一旦人听凭本能摆布,在理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种道德规范就会被摧毁,人又将回到兽的时代,“这不仅不会是人性的解放,而恰恰是人性的迷失”。
三、结语
《奥瑟罗》展示的悲剧是深刻的、令人痛心的。如果仅看奥瑟罗的悲剧结局,很容易就将导致这出悲剧的所有原因都归咎到奥瑟罗个人错误的伦理选择上。但深究却发现并非如此。奥瑟罗的悲剧实际上是一出时代悲剧,正因为对黑人的歧视,对摩尔人的“他者化”一点点吞噬了奥瑟罗的自信与对黑人身份
的认同感。正如斯图亚特·霍加在《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中所说:“……我们被这些主导领域建构为西方知识范畴内部的异己分子。它们有权力迫使我们将自身视作和体验为‘他者’,从他者那里射来的目光把我们固定在暴力、敌意、侵略、欲望的矛盾之中……这是严重分裂和重叠的场所—霍米·芭芭所说的‘种族歧视世界上的矛盾的认同,在殖民身份变态的画面上刻写的自我的他性’。”在这种思想占主流的社会下,不论奥瑟罗立下多少功,做出多少贡献,白人认为黑人种族低劣的心态始终都会动摇奥瑟罗对黑人身份的认同。而一旦不认可自身身份,人就可能会走极端:要么极力摆脱原来的身份,融入白人社会;要么成天自我怀疑甚至猜忌他人。奥瑟罗就是这种畸形社会下的“牺牲品”,正因如此,原本属于他的小家幸福落得了支离破碎的结局。
参考文献:
纤的拼音是什么[1]莎士比亚.奥瑟罗[M].方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2]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中考祝福语四字[3]罗益民.奥赛罗人物形象两面观[J].国外文学,2002(1):61-68.
[4]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光纤路由器怎么设置[5]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32(1):12-22.
[6]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J].外国文学研究,2011,33(6):1-13.
[7]徐彬.血祭、隔都、奥赛罗:卡里尔·菲利普斯“血的本质”中欧洲种族主义的政治文化表征[J].外国文学评论,2020(1):80-93.
作者简介:
胡可儿(1998—),女,汉族,广东惠州人,硕士,研究方向:文学伦理学。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