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近年来,以《战狼》系列、《惊天救援》《中国机长》《守岛人》为代表的国产英雄题材电影与美国《蜘蛛侠》系列、《蝙蝠侠》系列等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共同引发观众关注与热议。受人文历史、民俗文化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英雄精神表达呈现显著差异。在跨文化语境下,创作者需要在“多重编码”的基础上对英雄精神进行符号化编码与“他者”参照,进而实现价值重构。
一、文化异质:“多重编码”视域下的叙事
逻辑
根据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的媒介信息控制理论,信息产生于特定的编码系统,不同的编码系统按照不同的信息模式,产生了文字、
图像及声音等不同类型的信息。
①
英雄人物是重要的民族文化符号,其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更彰显了真诚、深厚的民族情感。在“多重编码”视域下,为实现英雄题材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理想效果,创作者需要打破类型叙事的框架束缚,着眼细处,创设凸显人性的英雄形象。
(一)叙事主题的编码逻辑
英国文化研究学者斯图亚特·霍尔在《电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解码》一文中,提出了“编码—解码”理论,指出电视符号是“内涵式符号”,是文化系统与符号系
统的深度交织。②
在英雄题材电影主题编码过程中,
创作者要充分利用电影作品的载体优势,挖掘英雄精
神,实现内容叙事与生动抒情的有机融合。
[1]
由张艺谋执导,张译、于和伟等人主演的电影《悬崖之上》通过采用冷调,营造出危机重重的冰冷
绝境。该片黑白基调的视觉隐喻实现了敌我、忠奸等符号的生动建构,而黑暗中的暖调又象征着英雄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导演张艺谋对叙事主题进行组合解构,使英雄精神转化为极具张力的感人故事,实现了叙事主题编码
的理想成效。
(二)叙事主体的编码逻辑
学者管卫中在《军事文学中的人道主义》一文中指出:“真正的英雄,首先必须是凡人,大多数凡人身上,都程度不同的潜藏着英雄素质、民族意识,在特定的情
势下,他们的英雄素质、民族素质会被激发”。③
从英
雄题材电影的叙事特点看,其具有开放性、多意义以
及强烈的情感召唤等特征。[2]由陈国辉执导,黄晓明、
杜江等人主演的电影《烈火英雄》将镜头对准了“消防英雄”体。影片以真实发生的灾难事件为改编蓝
本,将英雄题材与商业元素相结合,用灾难电影的类型叙事框架,打造出宏大、激烈的救火动作场面,呈现
【作者简介】 胡步芬,女,重庆人,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艺术类)“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人文景观英译研究”(编号:YG2021190)成果。
胡步芬
从“异质”到“同构”:
英雄题材影片跨文化传播的影像“解码”
①参见:[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②参见:[英]斯图亚特·霍尔,肖爽.电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解码[J].上海文化,2018(02).③参见:管卫中.军事文学中的人道主义[J].当代文艺思潮,1987(01).
权证是什么CRITICISM ON FILMS电影评论了险象丛生的消防救援现场,使观众在“沉浸式”的
观赏体验中充分感受消防英雄“勇敢逆行”的光辉形
象。创作者设置了一系列精准的表意符号,完成了叙事
主体的编码。
(三)跨文化传播的二度编码
法国思想家皮埃尔·布尔迪厄以“文化区隔”理论为基础,认为文本研究包含了审美、伦理等多重意蕴,从
生产传播机制融入文化心理、情感,演变为新的审美
体验形式。①二度编码是跨越文化界限的手段。在跨
文化传播语境下,英雄题材电影的编码者与解码者存
在显著的文化差异,为减少文化误读,需要编码者生
成另一文化背景下的“二度符号”,即为使影片内容得
到更多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认同,需要创作者对叙事
内容进行“符码化”处理,便于观众对影片进行二度
解码,以实现文化传递。[3]由马特·里夫斯执导,罗伯
特·帕丁森、杰弗里·怀特等人主演的好莱坞电影《新
蝙蝠侠》打破了传统超级英雄的个人主义框架和固有
印象,塑造出与平凡大众无限相近的英雄形象。该片
在二度编码过程中着眼多元文化,在文化适应过程
中,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产生了认同共鸣。
二、审美同质:“意义解码”视域下的叙事
声母有哪些实践
斯图亚特·霍尔认为解码是对符号进行破译、解读的过程,受众作为解码者,受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影
响,会产生不同的解码效果。②受文化环境影响,受众
可能会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雄人物及故事产生不适
及冲突。因此,创作者从普适价值认同的角度开展跨文
化叙事可以减少文化冲突,实现文本意义的增值。
(一)移情式解码
美国心理学家霍夫曼对人类会产生普遍意义的移情充满了期待,认为移情具有跨文化的共同性。③移情
式解码是在跨文化语境下,观众在对影片进行“意义
解码”时,产生的直接心理冲突较小,情感表达相对明
显,并能将自身有效融入影片的文化语境,产生情感共鸣。[4]电影《烈火英雄》以英雄的命运走向为主线,通过设置命运反差,在灾难奇观场景下,为观众呈现“消防英雄”的感人壮举。影片开篇,数次立功的江立伟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被降职处分,且受创伤后遗症影响被调离岗位,无缘救火任务;而他渴望赎罪的迫切意愿,为其后续成长为“英雄”奠定了基础。最终,在一次任务中,江立伟将战友送出险境,阀门关闭的那一刻,他跌入了火海——影片在此通过展示消防战士不畏牺牲的英雄精神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使观众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产生“沉浸式”观影体验。
(二)协商式解码
俄国文艺理论家米哈伊尔·巴赫金认为在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多元文化之间通过展开平等对话和相互理解,能够达成一致认识。④协商式解码是解码者对影片的信息及主题存在部分抗拒的解码形态,通过激发解码者的主观性,构建编码者与解码者的协同互动机制,实现影片意义对抗与相容的解码效果。由妮基·卡罗执导,刘亦菲、甄子丹主演的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通过挖掘中华传统文化IP“花木兰”的文化基因,塑造出一个注重展现自我形象,积极探索个人价值,并始终正视自己的女性身份的“花木兰”,这是与我国传统文化中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完全不同的英雄形象。该片遵循着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内核,与我国以往倡导的崇尚集体协作的英雄主义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影片通过对大量中华传统文化及古建筑等元素符号的描绘,依然唤醒了我国观众内心的情感认知,实现了对影片部分意义的理解与接受。
(三)反思式解码
屈楚萧个人资料简介在反思式解码过程中,通常会忽略跨文化差异,观众更加倾向于对影片内容的关注,将影片主题与自身文化处境相结合,更好实现文化交流与情感共鸣。[5]与好莱坞式超级英雄不同,“中国式”英雄多为真实事件改编,创作者通过挖掘、提炼英雄的共性特征,在增强真实感、民族自豪感的基础上,彰显英雄题材电影的开放性、包容性,诠释出东方美学理念。例如,电影《战狼2》在全球热映,“中国式”英雄的形象
①参见:[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实践理论大纲[M].高振华,李思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233.
②参见:[英]斯图亚特·霍尔,肖爽.电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解码[J].上海文化,2018(02).
③参见:车文博,主编.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0.
④参见:李松.交往对话、文化转型与平行比较:巴赫金理论的中国接受[J].中国比较文学,2021(04).
2022
罗钢
得到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的认可。而美国导演乔·罗素在《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中,反思了超级英雄的“人性”特征,通过描绘“钢铁侠”与女儿及妻子“小辣椒”的温馨相处场景,使观众获得了更贴近的共情感受。
(四)其他冲突解码:影片传播困境
批评式解码是指在跨文化语境下,受众存在较为明显、直接的心理冲突,对影片讲述的故事内容持批评态度。质疑式解码是受众在解码电影的意义时,结合个人的理性判断,对电影的主题呈现质疑及审慎的态度。而对抗式解码是“意义解码”中最为激进的一种状态,学者罗钢在《文化研究读本》一书中提到受众有可能完全理解话语赋予的字面及内涵意义的曲折变
化,并以全然相反的方式来解码信息。
①
在跨文化语境下,受众强烈表达了个人的能动性,对影片传递的意图呈现明显的评判和抵制的态度。以上三种解码方式,都以质疑、批评,甚至抗拒的方式来解读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影片故事,产生了文化的对抗冲突,导致影片传播的困境,下文将探讨解决之道。
三、“意义解码”视域下的叙事启发
美国学者大卫·鲍威尔认为电影是一种强有力的跨文化媒介,其不仅需要依靠本国的文化,也需要吸收
更加广泛的人类文明,分享其他文化的成果。②
英雄题
材电影以有效的“意义解码”为基础,在文化交流与融合进程中,探寻英雄精神的契合点。
(一)以“他者”为镜像
解码与编码一样,都是文化传播的关键环节,对受众不同的解码立场进行解读,有助于选择恰当的传
播方式和表达策略,实现传播的理想效果。[6]以“他
者”为镜像,有助于了解其他文化语境下的受众对英雄形象的理解与认识。在“意义解码”视域下,英雄题材电影的创作要关注新时代英雄品质的新特征,完善英雄类型,从而讲好英雄故事、传播英雄精神、赓续英雄基因。同时,创作者需融入多元文化表达,在创新叙事内容、表达形式的同时,探索英雄题材影片新的
表达形态。
(二)回归受众层面
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体通过与电影符号进行互动、交流,重新构建了面向个人文化表达诉求与叙事逻辑的阐释文本,实现了符号意义的解码。现代社会语境下,观众对以影视作品为代表的文化产品产生了更主动、更自觉的互动认知。从观众视角看,观影并不局限于对影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影,对其主题意旨产生新的认知。故而,创作者应从编码层面回归受众,消除认知差异,塑造具有普适意义的英雄形象,以化解叙事文本编码与解码之间的不对称。
(三)回归“英雄”主题
英雄题材影视作品的文本表达与编码解码实现了
①参见: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89.
②参见:李苒,李佳仪.电影节、国际传播与世界性:
对跨文化语境下中国电影传播策略的反思[J].电影评介,2021(07).
电影《烈火英雄》海报
CRITICISM ON FILMS
电影评论
深度融合。[7]
从创作理念看,编码者通过关注跨文化
语境下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审美习惯与文化认知,在“文化反哺”中,使观众获得了自由自主的话语空间。例如,作为新主旋律电影,影片《湄公河行动》面向国际社会,跨越地域、文化界限,刻画出感人的英雄像,讲述了全新的“中国式”英雄故事。影片通过打磨叙事细节,增加人物的真实感,消除了观众体的陌生感和间离感,也使该片成为“意义解码”的成功范本。
结语
电影作为重要的跨文化传播载体,其所传递的主旨与符号信息往往随社会语境、文化形态的变化而变化。英雄题材电影是具有独特属性的叙事文本,观众公司取消年终奖请员工去新疆
对它的认识不再单一停留在叙事内容本身,而是通过与影片之间的“沉浸”互动,感受叙事文本的象征意义。在跨文化传播环境下,创作者当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接纳多元文化,以拓宽影视作品的传播空间。
电影《湄公河行动》剧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