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33期(总第879期)丈敖冬‘科
从新批评"张力论''来看王维《鹿6》
杨梦圆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000)
摘要:“张力论”是新批评派的重要理论,经过发展,从原先强调诗歌内部各种辩证关系,逐渐扩大为强调作J中的矛盾性和包容性,并在诗歌结构的关照下融合统一。本文揭示“张力”概念本身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运用“张力论”分析王维的《鹿n》,揭示:在看似幽远静谧的诗中,存在两组矛盾冲y的意象——“返景”与“青苔”“不见人”与“人语”;两组意象之间,既相互对立又彼此融合,由此构成了全诗的张力,使作品在幽远静谧中多了几分生机与温暖。
关键词:张力新批评王维鹿n
“张力”是新批评派的重要理论术语。对于新批评派来说,“张力”在诗歌中无所不在,和诗歌文本相伴而生,任何诗歌中都存在张力。张力的概念经过发展,逐渐变成了强调矛盾对立的统一性,强调各种矛盾对立的因素在诗歌这个结构机制下的互相融合,每个词在内部都有了新的意义。张力论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中国古典诗歌重圆融,在取词、结构、诗境方“矛盾对立”相,一来,运用张力理论解释中国
古典诗歌的还比较少。
罗钢本文用“张力”析王维的《鹿•》,析看似和矛盾冲突无关、展现了一片静谧之意的《鹿•》,其实在内部存在两组对立矛盾的意象,在诗歌内部统一,这种对立统一延展了诗歌的内部,了诗歌的%在运用“张力”理论析《鹿•》,有必要对张力在不期的意义,对“张力”在%
一、“张力”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张力”是新批评派重要的理论术语,在不同的时期,新批评派理论家对“张力”一词有不同的理%1937年,美国批评文论张力引入诗,了“张力”的具概念:诗的意义是的张力,在诗中所发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17)。要了解张力的概念,必须先了概念中的“内”和“”:在的理论中,内意的、意义,意的所和
意义。意概念上的*
概念来看,诗歌的内和是一个有机,
,在诗歌中的意义无于的用,说逐发展的义:在每一下来说理的意义,每一
的义都是一气的®117)*在诗中,内和过内在机制用,诗歌的意义和意义一种
的,不是对立,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亦此亦彼*所,张力的机制不能偏向外延和内涵中的任何一端*
在完的张力理论,瑞恰兹的“包容诗”理论和兰瑟姆的“结构一肌质论”都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瑞恰兹在《文批评论原理》中说“诗是某种经验的错综
杂而又辨正有序的调和”©121),“包容诗”认为有两种组织冲动的办法,或是排除,或是包容,或是综合,是压灭*这和推在张力论中所说的诗歌要在内和的有机结合中的观点是一致的*
潘•沃伦纯诗非纯诗方面阐述张力的概念*沃伦1943年在《纯诗与非纯诗》中:纯诗在本质属于j 称诗的一套相互关"(179)*在他看来,纯诗和非纯诗不是一对立的概念,而是一首诗歌的不方,纯诗指的是诗歌的语境和结构,而非纯诗的是“凡在人类经验获得的东西”,诗歌的本质就是种种不纯因素在纯净因素下的统一,而要种种不纯的因素纳入诗歌,构成统一的结构张力,必不的是借助语境、反讽等手段*这样,张力变成了存在于诗中一个无所不在的概念,和文本相伴而生*正如沃伦所说:“诗的韵律和语言的韵律
存在着张力,张力还存在于韵律的刻板性与语言的随意性;存在于特殊与一般;存在于抽;……存在于散文体与陈腐古老的诗体(就如在《西风》中那样)之间*”"203-204)
照这样的思路一路发展下来,张力逐渐走出了原有的“内涵”和“”的限制,变成了诗歌所不缺的重要品质,
继而又扩展到了个文:文的一切,都是张力的延伸#*正如布所言:诗是各种张力作用的结果*张力也原的强调诗歌内部各种关逐渐扩强调文品中的矛盾性和容性,文品是一个矛盾的统一,各种矛盾在诗歌语境和结构的统下,在诗歌内部统一,这种矛盾对立的容性是一首好诗的重要因素,也是张力的*
是,不是“外延”和“内涵”的不同,还是矛盾冲突的对立统一,一切王维《鹿•》中展的、宁静十足的诗境相去*然而,在这样宁静清冷的诗境中存
语言文学研究
在与冲突对立的生机与暖意,正是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才使整体诗境显得幽深而不阴冷,宁静而有生气。下面利用张
力论看王维的《鹿S》,分析诗中一片幽深宁静氛围的背后
同样存在意象间的矛盾冲突,又在“空山”这个结构语境中彼此融合统一。
二、从“张力”来看《鹿(》
范冰冰与吴磊旧照《鹿S》空灵幽远,这样的诗境离不开诗中意象组合的作用,由“不见人”到“人语”,再由“返景”到“深林、青苔”,正是这意象间的冲突诗张力。下面,对整诗中意象的矛盾冲突,《鹿S》的张力之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S,小村庄,从诗题上看,全诗写的是一个小村庄。如果看了《》,就可知鹿S应该在網川别业附近,王维游经此,写下此诗,诗题简单直白,点明了描写对象,同有"在这个诗题,看不“鹿S”的一'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描述得很简单,空山,山里很空旷,不见人,除了我以外看不到人,这是对境整体性的写------个见不到人的空山。有村庄的是“空山”呢,为何有村庄见不到人?一在这下了一个:深山之中有村庄,王维之有人烟,只有空的山。空山与鹿S的矛盾在这里初显:鹿S里有人,王维此地“不见人”,此的是个空山吗?“不见人”的是什么?同时,空山与鹿S构整首诗的语境:“鹿S”“空山”在整首诗的开,整诗构一个语境:鹿S是处在一座空山的小村庄,
此有村庄,看不到人,整诗是在一个静空的空山下展开'
这种静与空寂马上又被第二句“但闻人语响”给打破,“但”字表现了一种转折,第二句极易理解:空山里看不见人,是能听到有人在话。在这,前两的描写接形
梅丽莎 萨塔一矛盾:“不见人”又“人语响”。根据“不见人”有“人语响”来推断,王维离诗里的说话人有一距离,这个距离让王维看不见他们能听到他们的存在,再结合前一的“空山”,推断人声并不大,否则王维不觉得这山是“空山”。这空山有人其声不见其人的描写让整诗增加了生机感,尽管这个生机感缥缈遥远,但和“空山”这个语境造成的空感仍构成了矛盾。在,第一
种绝对静谧的语境被,给人一空山不全“空”,“不见人”
的确有人,整诗是在静谧中一丝生机感。
三“返景入深林”,“景”即日光之意,(学记》记
载:“日西落,光返照东,谓之返景’”啟1。10此得知王维是在傍晚时分进入山中的,这译就是落日的返照到深林之中,“深林”即茂盛的树林,深林中由于林木茂盛,白天照不到日光,只能到黄昏时分,落日西沉,余晖才能照入林中’此“返景”“深林”值得玩味,“返景入深林”看起来像是诗人寓辄书、即景心之作,同样包含感觉上相反的两组意象—
—“斜阳”与“深林”。斜阳给人温暖之感,深林给人幽冷之感,斜阳照入深林,感觉上冷暖交融,一冷一热同时存在于诗中,在视觉整体感觉中
人冲突之感’
此处幽冷与温暖占的比例值得探讨。如果深林是在正午被日,“深林”的幽深之感大折扣,而在落日时分斜阳照入深林,幽深则被温暖又不热的斜阳,这的深林人一静感而不是幽冷感,这是一组相反的意象在矛盾对立中相互融合的结果,这样的融合在诗中形一股张力。“返景”与“深林”造一对立矛盾,同到中深林的幽深静之感,让整体境不至于过分幽冷。
“复照青苔上”三句结合起来直译是“斜阳照入了深林,又照到上的青苔”。青苔生在日光照不见的阴,此可以推,在这深林之中能照到日光,只有等到日落时分,一抹斜阳照入深林,地面阴:的青苔才能被日照到’此的“复”字值得玩味,日光先照入了深林,又照进了青苔上,此的“青苔”和前的“深林”一起,空山更添了阴冷幽深之感。“返景”作相反的意象,一面用一抹暖这份幽深之感,另一面面变得加’在幽深阴冷的深林之中温暖又不热的日光,不深林的幽深,又不意象变得对立,而是两者相互融合,同造冷中又暖的氛围。
读完此诗,我们不难勾勒出一个诗中的“空山”:山是空旷静的,远远地听见有人在说话,山上茂的深林中-见不到日,是在阳西下之,斜阳返照深林
面的青苔。整个语境下的空山是静幽深的,是因为“人语”“返景”而使整座空山在静谧幽深之中一丝暖调和烟火气。
诗中的"空山”是意象精心建构的结果’从上文可知,全诗有两组相对立的意象,分别是“空山”“不见人”与“人语”“返景”与“深林”“青苔”,其中,“空山”是全诗描写的全:界,空山之中“鹿S”“深林”“返景”“青苔”等景,空山作统摄全诗的,可作诗的语境,在空山之中,存在两组在上相对立的意象:不见人与人语,既然不见人,有人语,看两个语,组合到一诗中,
是在空山的统下,两个在上相互矛盾的语在诗中相融合,从而造比语本身意义丰富得多的像:由
王维在空山,之并不见人,是能听到人声,反映了空山的静谧与空。同时,“人语”让空山不只是一空静的山,使诗一丝有的气,“人语”人,诗开大的象与的空间。“返景”与“深林、日”同样此,空山之中的深林与青苔是正不的,林深阳光,与空山的冷之气合,但是王维不刺眼的日照入,中深林与青苔的幽冷与阴感,让整个画面变得暖起来,同样使“空山”有的诗意。青苔与返景,不见人与人语两组相互矛盾的意象相互对、,由此构成了全诗的
2020年第33期(总第879期)丈敖冬‘科
张力,让空山这个大语境下的鹿2不只有空寂静谧之感,还混合了缥缈的生机与温暖的斜阳,这样在矛盾对立中形成张力又在语境的统摄下完美统一的诗作,正是新批评派所认为的好诗。
本文用新批评派张力论分析王维《鹿2》,利用张力论强调的矛盾统一关照《鹿2》,分析了《鹿2》中两组意象的矛盾统一,并认为这样的矛盾统一使静谧幽远的空山多了一丝生机和暖,这是一个新的阐释视角。任何一种理论都有试用范围,本文只是用张力论分析王维的一诗$张力论释王维诗的是什么,其论对于分析王维诗歌甚至中国典诗有什么不之处?这是一个
的,鉴于学力、所,在文中不一一,只分析。
注释:
①[美]艾伦•退特.论诗的张力[M]//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②[美]罗•潘•沃伦.纯诗与非纯诗[M]//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蒋平,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③关于“张力”在不同时期意义的演变,.新批评“张力论”研究—
—以华兹华斯[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④黄霖,主编.唐贤三昧集评[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6.
参考文献:
[1]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上接第32页)宁、斯大林论文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⑤[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⑥阿耐.大江东去"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
参考文献:
[1][美]勒内•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M].罗钢,王馨钵,杨德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六级作文范文[2][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 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学出版社,1988.
[2].新批评-------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美]布鲁克斯.的瓮[M].郭书瑶,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韩庚郑爽勇往直前[4],主编.唐贤三昧集评[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6.
[5]陈铁民.王维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
[6]冉金红.新批评“论”——斯诗歌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7]郑瑜.反讽的理论内涵和美学意义[D].沈阳:辽宁大学,2012.
[8]罗兰.王维自然审美观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6.
[9]易范.论王维诗的主要意象[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10]树英.王维《辐川集齊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11]寥理慧.文学复义理论[D].南宁:广西范大学,2013.
[12]孙楠,王茹君.空观不空,论王维山水诗的禅味和生命意识[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6)
[13]刘旭光.文艺中“”概念的精神实质及其限度[J].文艺理论研究,2008(2).
[14]张清华.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论王维;川山水的艺术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1).
[15]张红.王《;川集》与南国文学传统[J].中国文化研究,2014(夏之卷).
[3]阿耐.大江东去"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
[4]诸葛漪.网络小说《大江东去》首获“五个一工程奖”阿耐谈心得[N].解放日报,2009-10-27.
[5].网络文学“网络性”与“经典性”[J].北京大学学(哲学社学版),2015(1).
[6]阿耐.从记忆的内存里,挖出最“僻的事件[N].文汇
,2017-6-13(11).
[7]李泳臻.的回响——以《大江去》为例[J].网络文学评论,2019(3).
[8],李.经济历史下的人——论阿耐的《大江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8(003).
>华业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