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空间的文化论析
第7卷第2期win7摄像头怎么开
2008年2月
广州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GuangzhouUniversity(Soci~ScienceEdition)
如何包饺子
V01.7No.2
Feb.2008
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空间的文化论析
孙福轩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摘要:中国古典小说形成重视空间的审美趋向,无论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巨制均是如此.叙事
空间和单纯的环境描写亦有所不同,具有明显的观念化取向,这主要是因古代哲学传统中重视自然
的观念所致,而园林艺术,万物为道之表现的思维方式也影响了古典小说体制的建构生成.
关键词:叙事空间;中国古典小说;园林文化;道;自然
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94X(2008)02—0069—06
在任何叙事文学中,时间和空间都是必不可少的因
素,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叙事传统对时空因素的强调各有
其着重点和倾向性.总体上说,西方的叙事传统更多依赖
时间因素组织故事,从古希腊神话开始,西方叙事作品就
注重通过起,承,结三者在时间上的联贯完成结构上的统
.而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空问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叙事因
素,它规定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空间化叙事特征.
罗钢《叙事学导论》中指出:"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
长篇小说的结构特征却是所谓'缀段性',全书没有一个
贯串始终的故事,只有若干较小规模故事的连缀,连缀的中介也不是时间的延续,而是空间的转换."J浦安迪在《中国小说叙事学》中也说:中国的叙事文学没有形成与上古史诗的对应关系,而是神话一史文一明清奇书文体式的发展链条.先秦时期重"礼"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
自神话以来的"非叙述,重本体,善图腾"的空间化的叙事格局.浦的观点无疑十分精当,也是符合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美学特征的.中国古代小说家(包括近世小说家)在
构思,讲述故事时,遵循的不仅仅是以情节为中心的原则, 正如林岗所说:"中国叙事艺术的精华可以说集中地体现为叙事空问化的努力."-zⅢ这种叙事特征与同时期西方小说有明显的区别.阅读西方小说或戏剧作品,不到最后往往不知道故事的收场与结局如何.在整个阅读过程中, 悬念扮演着重要角,这是西方文学对情节细心组织而产生的阅读效果;相反,中国古典作品则没有周密组织,人为创制的悬念,它遵循的是自然而然的故事过程本身.
空间作为中国古典叙事文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
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传统小说往往通过空间的转换来组织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一点在古代神话和早期宣扬佛,道的小说中就有鲜明的体现.空间的建构往往成为此类小说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早期神话传说中写到的仙境和志怪小说的洞天福地.早期的道教把宇宙空间分为三个世界,"夫天地间事理乃不可限,以胸臆而寻之,此
幽显中都有三部,皆相关类也.上则仙,中则人,下则鬼,
人善者得为仙,人恶者更为鬼,鬼福更为人.鬼法人,人法仙,循环往来,触类相通,正是隐显小小相隔也".在这些
所谓的早期小说中,地点的变幻构成小说结构的重要组织方式,作者往往通过人修炼成仙或因恶为鬼或于鬼幽居的
空间转换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干宝《搜神记》中着名的
《韩重与紫玉》等故事即是如此.
到明清时期,由于受到园林文化对小说思维渗透的影
响,更加重视小说艺术空间的建构.然而与早期小说空间
多为具体的地点相比较而言,此时的小说空间虽有些还是
具象性的,但却形成了一种观念化的空间意识,即"首尾
收稿日期:2007—09—16
作者简介:孙福轩(1971一),男,山东济宁人,浙江大学讲师,文学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从事文艺理论研究.
70?广州大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7卷
大照应,中间大关锁"的叙事格局,小说在大的时空背景
下铺叙故事,展开人物的命运.如《水浒传》,《红楼梦》,
《三国演义》,《金瓶梅》等小说的开头便具有了这样的创
作意图④,形成不同于西方传统小说的富于本民族特征的
审美趋向.下文将对此展开论述.
关于小说叙事空问的美学特征,还有几点需要说明一
下:其一,上古小说有时是把空间化为时问,以不同空间的
时问差异,来体现空问的不同,而这种空间意识才是中国
小说空问叙事的基本特征.这种空问相对而言是比较虚
的,和西方叙事观念的重写实与叙事技法的条分缕析显然
有着哲学背景的不同.最着名的如任防《述异记》中的
"观棋烂柯"的故事: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
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
不觉饿.俄顷,童子谓日:"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
烂.既归,无复时人.
其二,与这种空间叙事观念相联系,古代小说创作多采用
动态视点,以游览的视角来展开对环境的描写以及情节的铺叙.这对以时间为叙述主体的静点单纯叙事是一个突破.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通过渔夫的初见源头——扶路以进——桃源见闻——归路志记的流程叙述, 形成一个动态的流动观察视角,把所见所闻依次描述出来,这对后世游记体的文学创作与游记观览视点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空间化特征的形成,笔者以为,主要是和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近来语言学的研究认为:汉字的形象特点与句式特征对于小说空间化的生成有很大的影响.徐岱在《小说形态学》中说:"语言的再现性特点,人
们可以并且应当考虑文学与空问的关系,而且还认为与其他任何种类的关系相比,语言似乎天然地更适合于表达空间关系."②这种说法,对于拓宽研究思路和视野(诸如从
语言与小说叙事的关系)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空间,作为叙事艺术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在大部分
罗钢小说(尤其是西方古典小说)中是具象性的,即为故事中
的人物提供一个活动的舞台.但中国古典小说由于受到
传统哲学和思维方式的重自然流程观念的影响,其空问便具有了写意性的审美特征,从而使空间突破了具体的所指,而具有象征的含义,成为一种观念化的空间预设.
这里所谓观念化的叙事空间,即是指在这些小说创作
中,人物活动的场景,处所并不只是一个个具体的对象实体,而是蕴含了作者的哲学命意与情感寄托,从而成为具有一定虚拟性与隐喻性的叙事空间.对比一下中西小说, 西方古典小说戏剧追求情境的真实性,其舞台布景也与生活毫无二致;相对而言,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则没有这样
严格的真实性要求,其时空设置也并不与实际生活完全一致,中国古典的戏曲理论中也少有强调布景运用的.这些
都表明:中西哲学背景与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中西叙事
文学作品中完全不同的时空观——写实与写意.
中国古典小说中这种观念化空间的叙事意识,至少可
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阐释.一是叙事情节结构的缀
侧方停车技巧段性.缀段性一词,源自浦安迪的说法,含有对中国古典
小说不重视情节完整性与严密性的批评与否定的意谓,这
当属西方文学艺术观念下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结构美学特
征的一种偏见.细究起来,与其说是缀段性,倒不如说是
情节结构之间的叙事张力更为妥当④;二是叙事空间的象
征性与隐喻性.如《金瓶梅》中的永福寺,《红楼梦》中的
大观园等,就不能以普通的寺,园视之,而应该考虑到作者
空间命意的象征性;三是指楔子与正文,入话与正话之间
的时空关系.以下主要就后两个层面谈点个人的看法:
蒋方舟与妈妈签催婚协议楔子与入话设置是中国古典小说区别于西方小说的
明显特征.楔子和入话多讲述一个与正文有关联的小故
①在上古和近古小说重视空间化的流程中,还存在着从唐传奇到宋元话本逐渐生成的重情节,重因果的叙事机制的漫
长时期.这主要是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和刺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流变.具体内容参看吴士余的有关阐释:《中国文化与小说
四川的旅游景点
思维》,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②参看徐岱《小说形态学》有关内容,杭州大学出版社.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见解,如申小龙认为:汉语句子不存在动
词的单个中心,所以汉语的句式结构,通常是以时序(包括实际动作发生次序和逻辑上动作应有的因果次序)展开的流水句,
将叠床架屋的空间关系构架化作连贯铺陈的时间事理脉络.见《【{J国,口j型文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
转引自郭英德《叙事性: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双向渗透》一文,《文学遗产》,1995年第4期.
③这里只是就西方古典小说戏剧而言,就其现代艺术来说,则没有这样空间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