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爱国将领-杨虎城
第一篇:小学作文:爱国将领-杨虎城
爱国将领-杨虎城
杨虎城,(1893----1949)陕西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人,幼名长久,乡人称杨大娃,亦曾自称呼尘。
杨虎城出身贫寒,父亲杨怀福是一位农村木匠。1908年5月被仇家陷害致死,一家生活几近绝境。辛亥革命爆发杨参加革命队伍,反抗清政府的统治,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树起护旗帜号召讨伐北洋军阀杨辛参加了陕西省的于石任、井勿幕为首的靖国军。1925年3月 孙中山逝世陕西仅有杨虎城一人送挽联 并于5月1日在耀县举行孙中山追悼会 ,会上慷慨陈词:'革命的旗帜永远不会倒!'
1926年吴佩孚任刘镇华为甘剿匪总司令。刘镇华带领10万大军向潼关出发,兵临西安城下,所到之处庐舍尽毁。5月15日西安被围,杨虎城部为配合全国革命的形势发展,推戴李虎臣为总司令自任副司令誓死守卫西安。守城自4月6日始战况惨烈仅守城军民饿死超过5万人,
但终于以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吴佩孚的频频失败于11月23 日止。历时8个月。
----解围后所以军民遗骨。埋葬于城内新辟的革命公园杨将军主持万革命大公祭,他所挽联:'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满三素,怨满三秦'.表达了他内心的情感和痛苦。
蒋梦婕和周冬雨----1930年部队进驻陕西后,除任17路军总指挥,西安妥靖公署等军职外,兼任陕西政府主席。他任职期间重视教育,曾聘请大批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担任要职,并选派思想进步的青年出国留
学。在故乡蒲城,杨兴办了中山中学和勿幕图书馆,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适合合唱的励志歌曲1931年9 月8日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 悍然入侵中过而蒋界石却不顾民族安危
鼓吹'攮外凶必先安内' 的政策 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 1933年3 月 杨虎城将军在河北当
面见蒋界石 请求抗战 遭到蒋训骂。眼看民族就要灭亡大好河山沦于敌人的手而蒋界石却于19
36年12 月24 日亲自来陕西令杨虎城与张学良围剿红军,张杨二人即使哭谏都无济于事,
深感民
族危亡在即,虽然有兵谏逼蒋抗日。逆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于12月12日凌晨发动了西安事变 蒋采购部年度工作总结
世石在临潼骊山一石缝中被搜山的士兵发现……。.----西安事变成功以后,张杨二人深明大义邀请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共商相关事亦,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筑成了全国人民一致抗日的钢铁长城。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蒋界石背信弃义囚禁了张学良 逼杨出国考察,杨将军在国外亦不顾个人安危,宣传抗日的救国思想,并于1937年11月毅然回国抗日。抵达香港时,即被特务控制.从此被反动派囚禁。1949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的内战连连失败。蒋介石宣告下野。李宗仁以代总统的身份接受中共和谈条件,下令重庆市长杨森释放杨虎城。而杨森却通知了毛仁凤去浙江江溪口请示幕后主使蒋界石!遭蒋严词拒绝。
----1945 年8月间,蒋逃台湾后,又撤返重庆亲自支持西南特区的大破坏,并指使毛仁凤残忍的杀害了杨虎城将军和夫人谢保贞及儿子杨拯中、秘书宋绮云夫妇和两个尚不满10的孩子……。
第二篇:爱国将领吉鸿昌
去丽江费用爱国将领吉鸿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楼的后院,取名鸿昌,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张就餐的嘴,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18岁,恰恰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致有“吉大胆”之称,他率领的部队则号称“铁军”,到1930年,也就是吉鸿昌35岁那年,被提拔为国民军第22路军的总指挥,当时正值北伐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可是国民党借口“攘外必先安内”,拼命剿杀共产党,这时吉鸿昌奉命攻打鄂豫皖苏区,他在前线化装成小炉匠进入苏区,亲眼见到共产党的真实情况,觉得茅塞顿开,并为自己立定目标:“投错门路,就拔出腿来!”于是准备率部起义,不料蒋介石得到密报,很快解除吉鸿昌的兵权,以“考察”的名义将他驱逐到国外,就在吉鸿昌出国前夕,9·18事变发生,他听到这一消息“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坚决要求留在国内,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但蒋介石无动于衷,依然逼令他
出国,满怀悲愤的吉鸿昌无奈,只好在上海市下榻的旅店墙上,留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一明自己的心志,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语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人,用中华民族的自尊向美国的种族歧视挑战,吉鸿昌在国外到处宣传抗日,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他:“日本有飞机大炮,中国凭什么抗日?”他拍着胸脯愤然回答道:“俺们有热血,有四万万人的热血,中国人的愤激已经达到极点,莫不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誓愿牺牲一切,为生存而战!为真理而战!”到古巴首都哈瓦那,正值那里的华侨集会,纪念孙中山诞辰65周年,他应邀在会上做慷慨激昂的抗日讲演,听罢许多人热泪盈眶,一位华侨高声说:“吉将军,你快回国,把军队整顿起来,俺们一定作你的后盾!”吉鸿昌听罢激动地说:“我一定不辜负同胞们的热望,誓死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说罢泪如雨下,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这时,到场的侨胞也放声痛哭,高喊:“牺牲一切,奋斗到底!”。
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
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2、华罗庚毅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3、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4、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
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5.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包,右手拉燃,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第三篇:《爱国将领邓世昌》读后感
读《海军将领邓世昌》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就是《海军将领邓世昌》。文章主要讲了在中日的甲午战争中,海军将领邓世昌在船伤弹尽的情况下,驾驶“致远”号冲向敌人的“吉野”号,最后被日军的一颗击中并沉没,邓世昌英勇捐躯。
种西瓜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当我读到“经过一小时的激战,‘致远’舰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击,眼看就要沉没。而邓世昌却登上驾驶台,向‘吉野’猛冲过去。敌人见况,立刻冲击火力,轰击‘致远’舰。不久,‘致远’舰就沉没了。”读到这里,我心想:邓世昌肯定活着。真的,落水以后的邓世昌,仍然高呼杀敌不止,而且还“拒绝”救生,还亲手把自己心爱的饲养的“太阳犬”淹死。这表现出了邓世昌为国捐躯的必死之心,邓世昌是多么的伟大啊!
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像邓世昌那样,有为国捐躯的必死决心。但我们可以努力学习来报答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祖国。其实,为了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人,不止邓世昌一个人。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如:张自忠、江、赵一曼、刘胡兰„„其中,和邓世昌最相似的就是张自忠了。张自忠为国捐躯的精神,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张自忠将军的忠勇。
他们的死扞卫了祖国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
我们学习。
吴彤是谁邓世昌是清末的一位爱国将领,他为保卫祖国的海防献出了生命。
1894年7月25日,日本侵略军在牙山口外半岛海面,向中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8月1日,中日双方同时宣战,甲午海占爆发了。
9月17日中午,我方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本舰队相遇,展开了一场激战。战斗打响后,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冒着密集的炮火,纵横海面,频频开炮,屡中敌舰。以先锋舰“吉野”为首的四艘日本军舰,进逼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号。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指挥“致远”开足马力,抢到“定远”前面,迎战来敌。
“致远”在四艘敌舰的包围之中,顽强作战,不断炮击敌舰。不久,“致远”舰上的炮弹打光了,邓世昌命令用步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