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不被世界性认可,是因为没有好的续书阐释其思想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400字有个名叫“吕落第话江湖”的网友在他的《红楼梦在中国是名著,可外国人却认为它只是一部三流小说》的文章中谈到[3]:虽然红楼梦在中国很火,妇孺皆知,雅俗共赏,被列入中国四大文学名著,但西方人对它的评价却并不高。比方说,在剑桥中国文学史中,红楼梦只是被看作《金瓶梅》的仿品。即使在东亚文化圈的日本,红楼梦受关注的程度也不高,而且多半是因为红楼梦很像《源氏物语》才为人知晓。世界美女
有人说这是因为翻译的不好,语言不通。其实,就红楼梦的译本来说,其水平已是非常不错的。就拿源氏物语对比,中国的古典诗词肯定比日本和歌好翻译,白话文写成的《红楼梦》肯定比日本古语写的《源氏物语》阅读门槛更低。不是因为语言,那是因为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不仅红学界,就是民间的普通红迷也都很关心,而且争论激烈。捧红的和贬红的各不相让,那红楼梦本身的水平到底如何?外国人不喜欢它,是语言翻译问题还是它真的名不副实?
还有人说《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心理独白基本没有,长篇小说诞生之初就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也是小说区别于影视、戏剧、诗歌等的最大区别。可红楼梦几乎没有心理描写,就决定了很难成为一流作品。然而,也有人说心理描写少更让人觉得客观,谁都不能足够了解谁,缺少角的心理描写是对角的尊重。而且有一种叫自然主义小说,作者不全知全能,不去进入人物内心进行各种心理剖析,这才是小说描写的升级版。所以有红楼梦学会而没有托尔斯泰学会,有红学而没有托学,因为托老先生笔
下的人物已经被他分析透了,而薛宝钗这个人物读者争论了二百年,以后再争论个二百年恐怕也没有结果!红楼梦与心理小说相比,就好像是油画与中国山水画的区别,油画什么都要表现出来,而山水画注意留白,意境完全不同。
一些拥红派往往满不在乎地说,《红楼梦》明明是中华民族的小说,为什么要用不懂中华文化的西方外国的评论,来认定此著作的价值意义?红楼不需要成为世界名著,红楼是一种文化,一个信仰,没必要跟黄金一样人见人爱。你不理解自然有人理解,罗布卜青菜各有所爱。中西方对《红楼梦》的不同定位,根本原因是文化差异。红楼是经典毋庸置疑,但是要看红楼,你首先得对中国很了解,就是用中国人的眼光去看这本书。对于外国人来说,这太难了!咱们中国人读西方的名著也是一样的,我以前看《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简爱》什么的,就完全不理解好在哪里,要用西方人的眼睛去看西方名著,才知道它好在哪里了。
我认为,其实只要是优秀的,先进的文化,不管它出自哪里,必然会体现出强劲的向外输出的实力。但是红楼梦很难被中国以外的世界认可,无论我们可以出多少理由,问题恐怕还是出在它自己身上。例如有人说红楼梦人物形象单薄,全书主要人物没有体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也没有人性的光辉。鲁迅先生和其他一些名人也都说过,它只是描述一些家庭锁事,主旨思想太消极,主角只是一个不求上进的纨绔子弟,家道败落后出家逃避现实。小说的格调是颓废堕落没有精神气的,加上没有结尾,故事不完整,程高续本又撑不起故事架构,所以小说主旨思想更显得不知所云。
这些名人甚至都认为,红楼梦男主角贾宝玉就一个中国式巨婴。主要特征:一个人已经成年或即将成年,仍然像一个孩子一样要求家庭照顾,母婴共生,完全抛弃了自我责任,把自己交给他人,通常是交给父母,让父母家人为他的人生负责。为人则没有担当,例如他调戏金钏,母亲王夫人怒气冲天,他却一溜烟儿
跑了;棋官想摆脱王爷男宠的命运逃离王府,他却出卖棋官;他喜欢的芳官晴雯都没好下场。贾宝玉待人还喜欢说一套做一套,在美女面前说得天花乱坠,美女落难时他做得既渣且怂又小人。
还有些网友评论,觉得《红楼梦》不是好书,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它鼓吹婚外性,鼓吹贪玩,不好好读书,价值观荒唐错误。贾宝玉这样的人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正常的人是需要勤奋读书和努力工作的。贾宝玉不喜读书不务正业沉湎温柔富贵,逃避家庭与社会责任,无论如何不值得推崇。此外,红楼梦里男主角贾宝玉的戏也没有日本古典小说《源氏物语》里男主角的戏精彩,《源氏物语》里源氏因为暗恋自己的嫂子藤壶皇后,于是抢走藤壶皇后八岁的侄女紫儿,把大养大,后来又娶了她。源氏的痴情,显然比贾宝玉更有说服力。红楼梦里的贾宝玉除了油嘴滑舌调戏过一些美女,包括林黛玉,他实际上没有为美女做过什么。加上小说故事单薄,给人的印象,男主角缺乏人格魅力,女主角懦弱任性,小说没有体现人性光辉,看不到人间的希望。这样一本没有正能量,没有精神气,思想上不知所云,内容上堕落颓废的东西,要想得到世界的认同,不是要当全世界人民是傻子么?
有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名作家这么谈道:红楼梦作者不懂得人格的力量。这种人的行为与责任之间的重要联系是儒家的社会化潮流所极力抹杀的,当然,超越于此者有之,但极为稀有。东西方文明差异,可以从一个个体集体关系角度来体现,西方文明是个体价值决定集体标准的,东方文明是集体标准决定个体价值的,所以,儒家的社会文化不容许个性的存在,人格也就没有位置了。同样的情形,在西方文化中,个体就会体现出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在挫折面前,他们更具有冒险和开拓精神。
例如,西方大航海时代,一清教徒由于受英国国教的残酷迫害,他们就选择离开英国,乘五月花号帆船前往北美。抵达后船上四十一名成年男子在《五月花号公约》上面签字,此公约奠定了新英格兰诸州自治政府的基础。红楼梦里,贾府受到朝廷的打压,他们也可以选择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如下南洋啊。宝黛的婚姻遭到封建家庭阻挠,他们可以选择抗争私奔啊。等等。
其实,真正的《红楼梦》小说里,可能真的会有私奔的情节。例如小说女主角林黛玉写的《五美吟》里的最后一首《红拂》,就是讲隋朝权相杨素的侍妾红拂与李靖私奔的。对照着林黛玉写的《葬花词》,里面有“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之句。说明红楼梦最后的剧情,小说女主角林黛玉可能就是与人私奔了。有红学家说过,推测红楼梦的剧情,绕不开《葬花词》,绕不开《五美吟》,仔细研究这两首诗,里面似乎影射林黛玉后来离开了贾府,去了很远的地方,最后死在天的尽头。
《红楼梦》第七十回,大观园众人放风筝。紫鹃笑道:“这一回的劲大,姑娘来放罢。”黛玉听说,用手
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接过籰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刺刺响,登时籰子线尽。……紫鹃笑道:“……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籰子根下寸丝不留,咯登一声铰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摇摇,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
有人说,这个放风筝的桥段,也是预示林黛玉后来去了很远的地方。联系葬花词里的那句:“一朝漂泊难寻觅”,以及《五美吟》里的《红拂》,是不是在反复佐证林黛玉有逃亡天涯的结局呢?所以,上面那位朋友说的冒险,私奔等元素,
真正的《红楼梦》剧情设计里原本是应该有的。后来没有了,似乎是被阉割了。王卓实的老婆
我们再来分析第五十回《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林黛玉写的一首灯谜诗:黛玉也有了一个,念道是: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王源与范冰冰解约此诗谜底,我认为是毛笔。
第一句,騄駬何劳缚紫绳?騄駬:是周穆王周游八极时,拉车风奔的八匹骏马之中的第八匹。这一句是把人使用的毛笔比喻成无缰的千里马。
6寸是多少厘米
第二句,驰城逐堑势狰狞。这一句字面上是说故事的主人公将高高的墙,深深的沟视若无物,驱驰奔逐,无城能挡,无堑可拦。实际比喻毛笔写字龙蛇飞舞,从形到义,洒脱不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淘宝网团购第三句,主人指示风雷动。这一句是说人们使用毛笔,像玉皇大帝命令风婆雷公放风布雷一样裹挟声威,得心应手。寓意人们文笔的力量威比风雷。
第四句,鳌背三山独立名。《列子•汤问》:“渤海之东有山……随波往还,帝恐流于西积,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鳌背三山的神话来自远古,巨鳌负山,充满补天济世的道家情怀。所以这一句是说,毛笔能写出名垂千古的不朽篇章,有寓意文以载道的意思。
此诗体现的是林黛玉的才情与志向,显示出林黛玉性格的另一面,独立而刚强。联系到林黛玉所居的潇湘馆,尽是独立挺拔的参天翠竹,与薛宝钗所居衡芜苑里长的都是攀附岩石的攀藤植物形成有趣对比。看看林黛玉写的诗里面显露出来的气势,咏絮之才,隐然有大家风范。这难道就是那个小肚鸡肠,为了一些完全不值得的事情悲泣吐血,搞坏了自己的身体,自绝于宝玉,自绝于贾府,最后自己气死自己的林黛玉吗?高鹗续书里这些情节显然跟前八十回里那些对林黛玉的个性十足性格的铺垫与刻画是根本矛盾的。
所以,红楼梦真是一部人格缺失,没有精神,没有正能量,堕落颓废的作品吗?不是的。仔细读前八
十回,里面的内容恢弘大气,作者一直在主张一种独立向上的精神与志气,感觉到不会是一部潦草收尾的作品。美国学者海托华在其《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一书中肯定地说:“中国的《金瓶梅》与《红楼梦》二书,描写范围之广,情节之复杂,人物刻画之细致入微,均可与西方最伟大的小说相媲美。”评价不可谓不高。但是实际的情况,这部小说在世界范围内被人接受的程度却低得多。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根本原因,这部书是历经清朝中期后被阉割了的作品,它的艺术性思想性已经打了很大的折扣。红学家死抱着程高续本内容不放手,同时又鄙视这部作品的暮气沉沉。
所以,红楼梦作为一部中国文学的顶峰之作,为什么得不到外国人认可,成不了世界性名著?其实是因为没有好的续书阐释它的思想。程高续本是对红楼梦的阉割,一部集中华文学成就之大成的煌煌巨著,被阉割成仅剩控诉封建家长顽固愚蠢为儿女包办婚姻而酿成悲剧的意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