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的现实主义精神
在欧洲启蒙运动的浪潮下,英国的启蒙文学于18世纪20年代开始盛行,这一时期的文学通过对英国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腐败现象的描写,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从而达到启蒙思想和改良社会的作用。随着18世纪英国殖民扩张速度的不断加快,以海外探险为题材的游记文学日益盛行,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便是当时英国游记文学的代表作品,虽然这两部小说反映了笛福和斯威夫特对英国殖民扩张的不同观点,但都表现出了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一、叙事手法的真实性
两部小说在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环境的设置上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在《鲁滨逊漂流记》的序言中,作者就表明,“编者认为,此人一生的离奇遭遇,是前所未闻的;……编者相信,本书所记述的一切都是事实,没有任何虚构的痕迹”,而在《格列佛游记》结尾时作者也借主人公的口写道:“尊敬的读者,我已经将我在十六年零七个多月来真实的旅行历史讲述给你们,并且在其中我没有对真相进行修饰”。两部小说的作者都特别强调小说所讲述的故事都是真实可信的,并且从未对事实真相进行掩饰,读者可以完全相信游记中所记录的内容便是小说主
人公,即“我”的亲身经历,“我”只是在事后以游记的方式,将“我”的所见所闻呈现给读者。
两部小说从开始到结束,对于主人公的经历,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强的准确性,鲁滨逊和格列佛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做了什么事,作者都会详细地交代清楚,读者可以根据小说中的时间和地点,来准确把握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好像小说的主人公在面对面地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以及处在不同于自己所属的社会环境中时,自身的心理感受和行为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鲁滨逊在离开荒岛时,详细地交代了自己在荒岛上所经历的时间,“这样,根据船上的日历,我在一六八六年十二月十九日,离开了这个海岛。我一共在岛上住了二十八年两个月零十九天。我第二次遇难获救的这一天,恰好和我第一次从萨累的摩尔人手里坐长艇逃出来,是同月同日”[1](239)。即使鲁滨逊在海岛上脱离了人类社会的大环境,他依然很看重日历在生活中的作用,并且他的经历在时间上具有很大的巧合性,从而也给故事增添了一些神秘彩。《格列佛游记》的起始时间和地点在小说中也有明确的交代,“一六九九年五月四日,我们从布利斯陀出发”,“一七一五年十二月五日九时,我们在唐兹抛锚。到了下午三点,我已经安全抵达我在达罗则西斯(即瑞德里夫)的家中”。两部小说中完整又确切的时间和地点也是游记文学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使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感。
在人物的设置上,两部小说虽然是游记小说,故事人物并不复杂,两个故事分别围绕着鲁滨逊和格列佛的经历展开,小说一开始便对各自主人公的来历进行了详细描述,鲁滨逊·克罗索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长大以后父亲希望他可以继承家业,在社会上做一个中间地位的人,然后安稳地度过一生,可是他并不满足现状,总是希望自己可以出洋远游,终于他选择了离家出走,踏上了去伦敦的船,同时也开始了他一系列冒险的航海旅程。里梅尔·格列佛是英国一个在远洋船上随船的外科医生,受过良好的教育,一心想要出海去旅行,但是当理想以工作的方式去实现时,他开始厌倦了海上的生活。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后,迫于生活的压力,他还是踏上了航海的旅程,开始了海上冒险的经历,直到体力衰退不能再支撑他出海为止。主人公以外的其他人物虽然从属于为主人公的经历,但对于人物的来历和性格都给予详细介绍,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性。焦双喜
《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都以英国社会和欧洲的殖民扩张为社会背景,同时作为英国荒岛文学的代表作,前者主要以一个无人的荒岛为中心来描写主人公在岛上近三十年的生活,小岛上的环境以及小岛周围的海上环境通过鲁滨逊的描述都作了详细的交代;后者则以多个不同于人类社会的王国所在的岛屿来连接主人公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对每个岛上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讲述,使读者对这些小岛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二者都
陈数简介
骂人顺口溜以航海作为主人公冒险旅程的载体,都描写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对主人公的海上冒险经历所产生的影响,人类和大自然让他们的旅程险象环生,这不可预测性也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进一步相信故事的真实性。
二、对殖民扩张行为的间接反映
随着欧洲殖民扩张步伐的加快,通过远洋航行而发现新大陆成为殖民扩张的主要途径。《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虽然都没有明确描写欧洲的殖民扩张行为,但两部小说在讲述主人公海上冒险经历的过程中,都间接展现了欧洲的殖民扩张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前者反映了笛福对殖民扩张行为的矛盾态度,而后者则反映了斯威夫特对殖民扩张行为的讽刺态度,但无论作者对待殖民扩张行为是何种态度,小说都通过主人公的航海历程以及在航海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为读者间接地展现了殖民扩张的具体过程,反映了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得与失,满足了从未出海航行的读者的好奇心理。而对于阅读游记文学的读者来说,《鲁滨逊漂流记》进一步激起了他们对出海远航和从海外获得财富的欲望,《格列佛游记》则让读者开始反思一味地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所带来的灾难,从而开始了对殖民扩张道路的探索历程,殖民扩张不再是单纯的暴力屠杀,而是对殖
民地进行经济和文化殖民。从鲁滨逊和格列佛多次遭遇灾难后依然选择出海航行的行为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殖民扩张的狂热追求。
《鲁滨逊漂流记》“反映了在那个时代英国社会的真实状况,它将英国新生阶级追逐财富、扩展殖民地的精神和激情形象化,它尤其颂扬了出身于中产阶级,勇敢并充满冒险精神的人们”。鲁滨逊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以后,希望从来岛上的野人中寻一个可以陪伴他的人,而当他把星期五救下以后,却把他当作仆人来对待,教他学习并适应自己的生活习惯,把他改造成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自身的附属品,充分表明了殖民扩张已经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离开荒岛几年后,鲁滨逊又重新回到了这个小岛,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殖民地来看待,即使他把土地划分给那些在他之后在小岛上居住的人,他仍然保留小岛的主权,并不时到小岛上去巡视,掌握着岛上的动态。
《格列佛游记》虽然没有描写格列佛在各个岛上的殖民行为,但他与慧骃国的马主人的谈话,也间接地反映了殖民扩张的原因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物质的过分而又奢侈的追求,并且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快,这种奢靡之风会更加盛行,“为了满足男人的奢侈放纵和女人的虚荣,我们都把大部分的必需品送到国外去,而换回疾病、
愚蠢、罪恶的原料供自己消费”。 斯威夫特在小说中还指出殖民扩张的过程往往是不合理的,“举个例子,一海盗在暴风雨的驱赶下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而当一名水手在中桅上发现了陆地后,他们就登陆并准备烧杀抢夺。当他们看到一些没有危害性的和热情地款待他们的当地人时,他们却给这个国家起了一个新的国名,替他们的国王自以为正式的方式将这块土地占为己有”,揭示了殖民扩张过程中的不人道行为:人们只是在欧洲大陆上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却忽略了被殖民者应有的权力。殖民扩张也会有得不偿失的时候,这也为当时热衷于殖民扩张的人们敲响了警钟。鲁宾逊漂流记作者
三、对理性的追求
理性精神是欧洲启蒙运动的核心,在理性精神的引导下,人们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主张确立人的主体地位,祛除有的社会制度的各种弊病,追求自由和民主。虽然《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是游记小说,但是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对理性精神的追求和渴望,前者通过以鲁滨逊为代表的欧洲人和与星期五类似的野人作对比,后者通过慧骃国的马族和以格列佛为代表的欧洲人作对比,形成了理性与非理性的二元对立。“无论是生番的吃人恶行,还是野胡的污秽,都是未经理性约束的原始兽性的体现,在以理性生物自居的欧洲人看来,他们都是没有开化的‘异类’,是和自己截然不同的种”怎么发消息[4]秦奋他家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