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的研究
                      (电信学院)
一.齐鲁文化简述
齐鲁文化,又称海岱文化,是指以今山东省为中心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齐鲁文化区以泰沂山脉为中心,其范围大致包括今日的山东省京杭大运河以东地区、江苏省北部、辽东半岛,基本上与胶辽官话区以及山东省内的冀鲁官话区相符,向西以大运河中原文化为界,向南与江淮官话区的江淮文化宋茜上快乐大本营相邻。齐鲁文化可细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
齐鲁文化准确的来讲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而是两种文化的融合,即齐文化和鲁文化的交融。齐国和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两个国家,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而东临滨海齐国却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齐国和鲁国基本以泰山为界限,齐国在泰山以北,鲁国在泰山以南。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
二.齐文化和鲁文化
说到齐鲁,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山东,的确,齐鲁是山东的别称。但有一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齐,鲁是两个国家,两种文化。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西周时期,周武王吕尚于齐,由于国君姜姓吕氏,故又称“姜齐”或“吕齐”。 鲁国,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姓侯爵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其弟周公文化名人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齐鲁两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形成起了无可比肩的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1.齐文化
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诸侯国,其疆域有今山东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东靠海,西南和莒、杞、鲁等小国接界,北和燕接界,西和赵、卫接界,国都在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区)。周武王灭商之后,把功臣们派发到各地去做诸侯。姜太公即吕尚,得到了封地齐国,这标志着齐国的产生。齐国的存在时间非常长,从公元前十一世纪一直
持续到前221年。齐国在诸侯国中有很高的地位,在齐桓公时,齐国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了诸侯的霸主。桓公之后,齐国虽然有所衰败,但齐国一直是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大国。
姜太公到了封地以后,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因其俗,简其理”促成了东夷文化向齐文化的转变。齐国较鲁国来讲,社会更加开放,社会风尚带有明显的工商业氛围,崇功利,轻伦理,文化风气开放,注重实用。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齐国能成为称霸的大国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鲁国的经济文化更加保守一些,鲁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农业社会的文化特征,文化风气保守,因循周礼,不思变通。和齐国相比,鲁国只是一个小国,无论在春秋时代还是战国时代,其国力和地位都不能与齐国相提并论。
2.鲁文化
鲁国,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姓侯爵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鲁公之“公”并非爵位,而是诸侯在封国内的通称。鲁公即鲁侯。周公旦不去赴任,留下来辅佐武王,武王死后辅佐周成王。其子伯禽,即位为鲁公,而淮夷、徐戎作乱,伯禽作肸誓,平徐戎,定鲁。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经三十六位国君,历
史八百余年。国都曲阜,疆域主要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 到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鲁亡于楚。
鲁国虽然是小国,国力无法与大国抗衡,但是在文化上,鲁国绝对是超级大国。孔子,墨子,曾子等圣贤都是鲁国人。在鲁南发现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也表明这里几十万年前就有人类的文明存在。鲁国历时七八百年,在政治,文化的舞台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但是,鲁文化表现出了很强的农业社会的文化特征,文化风气保守,因循周礼,不思变通。从这种角度来看,这也制约了鲁国向称霸道路上的发展。
三.齐鲁文化的符号
有一则故事讲,中国东西南北中各省区的人交胜争谈自己地区的名人名物,每省都说自己那里有多少名山、名水、名人。最后问到山东人,山东人说:“我们山东名山、名水、名人最少。只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山东名山、名水、名人虽少,却都是名高无比的。一山即泰山,号称五岳之尊;一水即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圣人即孔子,古被尊为万世师表,今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由此三者,即足可看出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
落跑甜心女主角郑靓歆1.儒学与齐鲁文化
如果说到齐鲁文化的代表,那么“儒家思想”显然是当之无愧的。一山一水一圣人,这一个圣人孔子,不仅是齐鲁的圣人,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圣人。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年。
作为齐鲁文化核心的儒学产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由孔子开创,孟子荀子等继往开来,而且在孟、荀所处的时代在周边的齐、卫、燕、赵、魏等国都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发展。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客观上为儒学的进一步走出山东创造了时机。但是,儒学复古和崇尚仁义的思想观点并不被崇尚法制、专权的秦始皇所重视,反而制造了“焚书坑儒”的文史劫难。直至西汉,齐鲁的儒生们才得以施展才干抱负。汉武帝在位时采纳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终奠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儒学在僵尸世界大战 票房山东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山东人的性格。比如,山东人淳朴厚道,与人为善,任劳任怨,顾大局,重实干。但是在另一方面,山东人的性格中又包含着固步自封、循规蹈矩、偏执狭隘的特点。
齐鲁大地是孔孟之乡,是儒家文化的诞生地。纵观春秋和战国时代的诸侯国,可以说齐鲁的文化是最为璀璨发达的。其他诸侯国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比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燕
赵文化等等,但是这些文化仅仅是一种地方文化,换言之这种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影响和渗透作用很小,不可能成为一种主流文化。而齐鲁文化却对其他文化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在历史画轴中描绘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儒家文化就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代表。
我想,齐鲁大地之所以能产生出儒家文化,和齐鲁的地域是有直接关系的。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所谓中原文明的版图远没有今天的中国地图大。像新疆,内蒙,西藏等地区就不要说了,即使是湖北这样如今地处中部偏南的地区,在春秋时已经是偏远的蛮夷之地了。那个时候,中原文化的主流区域就是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像如今地处山西陕西的秦国,在当时也是出于文明的边缘地区而被中原国家所鄙夷。所以说相对于其他诸侯国,齐鲁两国可谓是占据了一块风水宝地。齐鲁大地良田肥沃,气候宜人,而且母亲河黄河可以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这对农业社会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正是凭借着这些先天优势和农业的保障,齐鲁两国可以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文化,从而有一个比较发达的社会。齐鲁两国,尤其是齐国,因为靠海,加上“渔盐之利”在历史上是相当富庶的国家。《晏子使楚》中有这样的语句,“齐之临淄三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可见齐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我曾经去过曲阜,参观过孔庙。我在那里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齐鲁之地确实是尊师重教,人们也很注重礼仪。孔子和孟子都是鲁国人,他们是儒家文化的代表,是如今山东人的骄傲。
泼妇门2.孔子与齐鲁文化
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圣贤,被尊为“万世师表”。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谓“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圣人是指孔子。其实,齐鲁地区古圣人何止孔子一个,上古的三皇五帝都是负有“圣”名的人物,他们与齐鲁与泰山有密切关系,勿须多说。只说春秋战国时代称“圣”者孔子之外,就还有兵圣孙子、工圣鲁班、医圣扁鹊,以及次一等的复圣颜渊、述圣孔仅、宗圣曾参等。“圣人”之下,是大批贤哲。孔子弟子就有72贤。齐地管、晏之后,战国时代,稷下学者,多至数百千人。是这批圣贤再造了齐鲁文化的辉煌。到两汉,齐鲁仍人才济济。魏晋之后,文化随人南迁,齐鲁地区才逐渐失去其先进地位。最重要、最能说明齐鲁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突出地位的还是孔子。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
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与“礼”,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这正是为什么孔子生前不被重用的原因之一。
纵观孔子一生,虽然周游列国,但却始终是被敬而不被用,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这种阴差阳错,现在看来可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我想,如果孔子真的得到重用而去从政,恐怕他在政治上的造诣很难超过他在文化上的成就,那对中华民族来讲,岂不是一种损失呢?
3.泰山与齐鲁文化
泰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五岳之首。说到齐鲁文化,泰山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章。泰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以用至高、至大、至重、至尊来描述。但是如果仔细想一想,我们会发现一个比较奇怪的事情。泰山,论高、论大,它不仅在中国大地上不上数,就是在
袁咏琳个人资料五岳之中也仅排位第三,居中间地位,论方位,泰山在东,故称东岳。按中国传统,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 中”是“中心”、“中央”所在,是至尊、至要的位置。东、西、南、北为四边,居次要地位。那么,为什么要尊泰山为首呢?
其实,要解释这个问题,只有一个角度,那就是文化。泰山是历代帝王“封禅”之地,所谓“封”,是指祭天,报天之功。“禅”是指祭地,报地之恩。这么隆重的封禅祭仪,在五岳之中,人们不选择最高的北岳恒山和居中心尊位的嵩山,而选择东边中等高度的泰山,除了泰山坐落的位置海拔起点低而相对高度较高,由华北平原望去突兀雄伟之外,最主要的是儒家思想成为国家正统思想后,山东儒生们极力鼓吹泰山的神圣。长期居住在泰山一带的人们,以为泰山最高,上可通天。因此,登上泰山之顶,筑坛祭天,与皇天通话,报天之功,在泰山下小山上除地祭地,报地之功。所以说泰山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地位,要得益于儒家思想的功劳。
中国山岳众多,而泰山在山之中能享有如此之高的地位,主要还是它的文化气息。泰山也被富裕了精神寄托,即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顶天立地的担当精神,胸怀博大的包容精神。泰山的雄伟巍峨也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
四.齐鲁文化的精神
齐鲁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凝聚力和生命力来自其基本精神。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归纳如下几点: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等。这些,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