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读本名词解释
1.论语:《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
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儒家: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
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春秋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3.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
名丘,字仲尼,华夏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全中国各地也有是孔庙祭祀孔子.iPhone14ProMax成预售冠军
4.易经:《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被
相传为周人所做.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古都安阳。《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周易》含盖万有,纲纪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5.华夏:华夏是古代汉族的自称(即华夏族)。既是中国这一特定地区的名称,也可指称活动于这一特定地区
的中华各民族及其后裔子孙的联合称呼;在地域名称上原指中国中原地区,后复包括中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中国的古称;华夏族则原来是汉族的古称,现华夏儿女则指以汉族为主,包括中国境内各
少数民族以及有华裔血统的华人在内的民族族的名片称呼.
6.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
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卓伟爆料古天乐
7.《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
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一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8.战国:中国的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另有一说认为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
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
万圣节是什么意思呀
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战国时代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
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塑造了帝制中国的雏形。
张含韵兰陵王妃剧照9.春秋:中国历史阶段之一。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
476年,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10. 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
分的事件。[1]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
分界。
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
10.老子:老子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汉族,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
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鹿邑县亦因老子先后由苦县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县境内留下许多与老子息息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11.《道德经》:《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
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
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12。天人关系: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研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部分哲学家把天理解为自然,于是天人关系即指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此相应的哲学观点大致分为两派.一部分人,例如道家,特别是庄子学派中的一些人物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消极被动的。因而提倡无为,绝对地顺应自然过程。当代西方某些环境悲观主义者主张人类放弃现代文明,回到原始时代,与这种思想是一致的。另一部分人,例如战国时代的荀子、唐代的刘禹锡等,肯定人对自然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
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祈年殿高38。2米,直径24.2米,里面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列,也是天坛的主要建筑。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祭天大典”,欲称祭天台.回音壁是天坛的圆形围墙。因墙体坚硬光滑,所以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又因圆周曲率精确,声波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
14.仁:“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15。易传:《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郑元畅 林依晨
文化名人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16.宗教: